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习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

时间:2021-01-08 20:34:3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范本

  篇一:关于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范本

  【摘要】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采用实验法、测验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从三所小学和三所中学中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被试。试图得出学习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常规学习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很有必要的结论。

  【关键词】 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么样的结果,四怎样进行研究。 一、学习能力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或作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学习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人的行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热水壶烫过以后,再不让身体接触热壶表面;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等。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与学生学业相关的能力。

  比如,听、说、读、写、语言、注意、记忆、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解决问题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学习的学习能力。包括培养常规的学习能力,运用图书、资料和录音机、v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面对知识的海洋进行选择和对知识进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意义 人的学习能力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理论意义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习的方法论。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传统的"勤学"、"苦学"固然还应该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学习方法及其传授问题,重点是研究"巧学"问题,无疑对于丰富新世纪的学习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各门功课都很优异 ,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里所说的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掌握面向未来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使用因特网,面对知识的海洋如何选择,对形形色色的资料如何检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

  这种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用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育必须由传统quot;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 2.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实践意义 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是我国教育实际的需要。学会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传统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虽然也强调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实上人们更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由于教育的评价机制过分偏重于精英,家长、学校、政府都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因此,教师和家长也往往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会念书的,于是加以重点培养;另一类是不会念书的,于是对他们采取放任态度,有的甚至把这些学生当成累赘,当成反面教员,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动辄贬低、挖苦、漫骂、斥责。

  结果是,许多会念书的由于过度劳累、单调乏味,而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许多不会念书的由于屡屡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厌学。近年来,心理学界曾经有人做过实验:问学前儿童,你将来做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 挺着胸脯回答,将来上大学。可是,当这些孩子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却只有16%的人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了,其余的人或者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或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学科内容的灌输和答题能力的训练上;学校、教师的战略战术就是"灯光加月光", 中学生每天要学习15~16个小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每天浸泡在题海之中,整天疲于奔命,机械地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受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许多教师都表现出短期行为,每天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忙于出题考试,忙于批卷评分,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因而也没有精力研究学习方法,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打算和动力。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能力偏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更谈不上了。

  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得不到推广应用。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学生身体状况滑坡,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厌学已经不是少数个别学生的专利,而具有普遍性。xx年,我到一所很不错的城市初中给教师讲课,学校领导都反映,约有一半学生有厌学情绪,不仅是"差生",学习好的学生也厌学。一位省实验中学的高中生写文章发泄内心的感受:我们同情孔已己,我们同情范进,然而在我身上已经没有什么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进的影子。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查,样本是选自北京、河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小学1.6万多名学生。有58.9%的学生选择"假如我可以不上学的话,我会不去上学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尽管如此,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法国的高中生一般会三四门语言,马来西亚的高中生一般也懂得三种语言,他们全然不像我们的学生这样累。

  xx年底,我在香港的街头上看到许多中小学生不慌不忙地走着,看一看表,已经快到9点了。心想,这些孩子是上学呢还是放学了呢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是9点上课,下午1点放学。然而,那里的孩子一般要懂得几种语言,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并不比我们的孩子少。

  [关于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共2篇)]

  篇一: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暨实施方案

  临淄区金山中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经淄博市教科所批准的市级“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研究组向大家宣读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暨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即本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

  [关于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共2篇)]自恢复高考以来,应试教育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唯一目标就是应试、升学,导致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减弱。 2008年初,山东省在潍坊市召开全省素质教育大会,提出了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部署。由此全省各中学掀起了“研究”素质教育的热潮。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新课程改革中,各个学科的课时相应减少,在规范双休日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增多,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背景。

  由于我校近年生源质量不高,升学压力很大,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

  在省、市、区以及学校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探索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很有实在意义的一件事,但这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可以说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校学情的需要。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兴校为关键,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科研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从事科研,相互促进。经过以上论证,我们提出了本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希望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实现学生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和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二、研究现状,即本研究课题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述评。

  对于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在国外有很多教育理论家也做过相应的研究。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认为这是成人按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

  马斯络先生也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他也是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的。

  在国内有很多专家做相关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不仅因为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而备受推崇,更因为她还是一位深入教育改革实践的著名专家而引起广泛关注,学习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文章,可以领略她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程度。叶澜教授一直坚持“主体教育

  论”这一观念,她的研究成果是相当丰富且富有成效的。

  目前,在一些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比如江苏的“洋思中学”所实行的“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这些教学改革都是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的。山东的杜郎口,江苏的东庐中学等都在“自主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这些学校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由国内外的教育家的理论实践可以感受到: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必需的基本能力,受到不同时期的国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可,这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从各地的情况看,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单科教学中实验“自主学习”,它的教育理念不能渗透到全部的常规教学中,因而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完整体系。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我校将本课题列为校级总课题,准备在对他

  人所取得的成果加以学习、继承、应用的基础上,将“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联系与区别,即本课题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的区别与联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突破。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应该得到“主体教育论”的理论支持和指引,与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是密切联系的。

  本课题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继承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探索并研究如何培养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合。

  因此,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期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力求探索出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应试学习状态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教育状态下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内容

  本课题所研究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指在主体学习理论支持下,以规范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活动以及课后巩固落实等方式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了解新的学习理念的

  基础上,通过自身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上述任务,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培养也是目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

  1、通过教研组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设计子课题为《自主学习方法探究与指导》和《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的表现与差异》。

  2、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推进,对自主能力培养进行过程性实践探索,设计子课题为:

  1)《自主学习与课前预习性作业的布置与处理》

  2)《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自主学习与课后即时性作业的布置与处理》

  4)《自主学习与课后总结性作业的布置与处理》

  5)《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

  6)《自主学习与教学评价》

  7)《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统计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自2008年5月开始启动,规划到2011年12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感受或方法。

  3、进入11月份,进行课题研究开题工作的时机已成熟。教科室开始整编《开题报告》,通过各教研组进行了学习、研讨和修正。同时,各教研组进一步修订各自的子课题和课题实施计划,并上校网公布。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课堂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了。

  通过前一阶段的初步研究,部分教师在课题立项前后就已进行了相关研究,2006年孟欣老师在《中学文科》上发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于2007年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了《政治错题集的建立与使用》,2008年陈升合老师在《素质教育报》上发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008年王敬先老师在《中学课程资料》和《英语周报》上分别发表了《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英语能力》和《谈非智力因素和外语教学》。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人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就会多十分活力,而他们学习的能力也许会提高百倍。我们知道,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围绕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开展课前预习,如何巩固所学内容,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如何复习等等,这一切是我们所有任课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因此,今天我们召集全体教师召开课题开题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前阶段的工作,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安排下阶段的任务和工作。

  (5)2009年2月——2010年7月,全体教师负责对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构建理想课堂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由各教研组长负责,迟克晓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篇二:“《让学生会学、乐学》方式、方法探究”课题开题报告

  “《让学生会学、乐学》方式、方法探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你们好

  本校研究的《《让学生会学、乐学》方式、方法探究》课题,是

  经区教科所批准的区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本人代表古驿镇黄渠河第二小学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黄渠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 司光忠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科技成倍增长的新时代,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形成新技能的自学本领,不断更新脑中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以乐学促会学,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而“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也担负着新的任务成为这一时期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六十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因过分重视课程的现代化与结构化,而导致教育流于主智主义和科学主义,忽略了情意教育和审美教育,不利于培养健全个性公民的经验教训而产生的一种课程改革思潮。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 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实践表明:课程呈现方式并非一定要刻板、单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事实上,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否则,尽管课程编订有实用

  价值,但过于生涩艰深,则不易引起学习动机,难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

  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各国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如下情况:小学阶段现在开设学科较多,谁也不想当为陪衬,语文课节越来越紧缩。而语文知

  识的外延又很宽泛,有字、词、句、段、篇,又涉及到古代的诗词、 名著,现在的时事、广告,还要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整天忙的不亦乐乎。无意识中造成了学生总有写不完的作业,总有触摸不到的知识, 无形中学业负担加重,心理压力加

  大。虽然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可小学生在心理上自由呼吸的空间太小,行动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也较少,这样无情的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及思维创新的火花,学生的个性思想和特点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小年级稚嫩的心灵中就有了厌学的情绪,这也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四)教师的需要

  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课堂中极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但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形式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不适合儿童的情感需要;有的教师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乐学多了花架子,但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学习;还有的教师用一种灌输式的单向的对话方法,将大量知识抛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留充足的学习空间,抹杀了学生习的兴趣。的确,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的过程,而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会学”的过程,“会学”是重点,是“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同时进行学法指导,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没有用有限的教材资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怎能让学生领会无限的知识领域呢?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个永远都无止境的课题。背景:

  二、课题的界定

  1、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的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并促使他们的身心潜能、整体素质和个性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2、以学生的乐学、会学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去研究,体现了人文关怀。让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4、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立足于解决教学领域中的现实问题 。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呢?那就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 ”,“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 “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促使学生乐学、会学。

  (一)学生发展目标。通过实验研究中采取的系列措施,使学生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二)教师发展目标。寻找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探索既让学生乐学,又让学生会学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素质。

  (三)学校发展目标。促进教师去学习,去研究,去走近学生,把学习新课改的理论知识与课改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研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1)激发动机,让学生“愿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获取知识本身的认知内驱力是学习中最稳定、最持久的动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行为。当前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他们的学习往往是为各种外因所强迫的行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执着追求。教师可采用目标引导、成就激励、恰当的评价等教学策略,唤起学生对新的学习目标的愿望和期待心理,强化学习目的,形成正确的目标定势,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从“要我学”转向“我要

  学”的良好心态。(2)指导方法,让学生“会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如耐心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结构,了解编者意图,了解所学知识在所在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提取重点与难点的能力,并把成功的学习经验内化为学习策略。(3)学生全身心的地投入学习中去,使乐学升华为会学。在教学中营造氛围,激励学生成功。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愉悦,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地学、愉快、轻松地学,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学会学习方法,变得会学。让学生自主地看、说、做、想,从而不仅使学生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的获取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4)引导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靠他们自己的实践。一方面,在课堂上要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圈,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历练,在教学实践中,安排实验、自学、讨论、辩论、比赛等,让学生互帮互学,互做老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眼看、动笔写、动手做、动脑思。另一方面,安排好综合社会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由学生自选课题、自行组织研究小组,用更多的形式进行自主实践,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优化,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有目标的探究学习。 (5)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指导。现代研究表明,很多优秀生所以成绩好,心理素质过硬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社会、学校、家长三位一体加强心理素质之

  篇三:“十二五”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会同县一完小课题组 饶菊芳、黄艳梅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向网络时代阔步迈进如今网络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教育领域,网络信息成了教育的重要资源,计算机辅助教育正走向普及,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正逐步加快,网络技术对现行教育的优化和生产力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的方式都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已经悄然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身边。这些都在改变着学生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下,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方式发现了哪些变化,利用信息技术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了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意义价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目前国内外在信息化教育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这三大研究热点正齐头并进,并且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教育者的思考: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应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在内的一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中国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战略发展,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作出规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拟解决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转变

  2、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如何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4、如何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5、如何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创新之处:

  “信息技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体现了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前瞻性。从教学环境的创建、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进行创造性变革,开发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个别化学习、协作性学习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趣味化、远程化、智能化等特点更为突出,教学自动化效果更明显,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生被动受灌输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师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课题界定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能让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媒体去学习,带来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为自主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六、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学习资料,借助与他人(教师、学习同伴等)的交互,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强调:⑴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⑵情境对意义建构和学习的作用;⑶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⑷教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⑸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激励和帮助;⑹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七、研究的目标

  1、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最基本工具,转变师生的教与学的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第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第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第四,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资源 。

  2、调查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改善学习内容——加入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改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习环境——构建信息化的学习模式;改善学习评价——评价要过程和结果并重。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八、研究内容

  1、调查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完成调查问卷,形成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2、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九、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博览群书,了解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取他人之长,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行动研究法:在工作中边学习边研究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

  问卷调查法:对信息技术下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

  经验总结法:把在工作中积累的材料、案例经验等加以整理分析并总结。

  十、研究步骤:

  分四个阶段进行

  ①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2、1)认真学习《中央馆十二五课题规划指南》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立课题,组建研究机构,成立课题组、领导小组、专家组;确定研究方案;建立研究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开展调研工作,调查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状态、能力水平(包括电脑操作水平,上网时间);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收集整理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资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②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3——2013、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聘请专家进行理论引领,开展各项教学竞赛,形成各科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典型课例,教师个人总结出相关的方法、途径,以各教研组为单位,进一步在实践中反思、验证、提炼出共性的成果,并展开相关评价体系的初步探讨工作,形成调查报告。

  ③第三阶段——深化研究阶段(2013、3——2014、1)交流学习,巩固深化成果,对形成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方法进行验证、改进,并进一步开展相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研究,形成一定的评价体系,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上升到理论高度。

  ④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1——2014、6)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形成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十一、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马拥军

  成员 饶菊芳 黄艳梅

  2、成立课题研究实施小组及分工安排

  3、自筹经费

  十二、课题研究运行策略

  1、精心挑选课题组的成员。我校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一直担任国家、省级多个子课题研究,并取得优异成绩,《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省级优秀子课题,《利用电子音像》其中录像课《团结力量大》获国家级奖,省子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已结题,《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获省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十一·五”课题《协同教育》子课题也顺利结题。我校课题组成员优秀教研员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要负责人马拥军是学校校长,现年43岁,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市多次发表、获奖。

  饶菊芳,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导师主任,从事语文教学22年,执教的录像课《十二月花歌》获省一等奖,曾被评为省优秀辅导员、市优秀教师,所写的论文多次在县市获一等奖。

  黄艳梅,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从学15年。多次参加县、市教学比武多次获一等奖,多次参加学校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

  2、提供设备保障。学校自97年挂牌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来,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立了30多个多媒体教室,设备先进,学校的办学条件稳步提升。2000年建了一栋科教大楼,校园网络班班通。

【学习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方式02-06

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09-16

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08-16

新时期教师管理方式的转变论文01-22

开题报告的研究性学习12-27

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12-27

学习兴趣的培养开题报告范文精选07-05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05-11

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开题报告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