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开题报告

时间:2022-12-09 08:54:0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xx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眼下,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

  课题研究最终将形成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例说),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案,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案,并将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专著。

  目前,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课题组一致认为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现正式向市、省申报,争取立项为市、省十五课题。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2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2、实施阶段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3、巩固实验阶段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3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发布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5、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组织机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设立顾问小组。

  1、顾问小组

  聘请下列领导、专家为课题组顾问:

  金宝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熊川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纪云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

  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王 健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作功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学军 湖南省教科院院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黄中益 湖南师大教授、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2、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组长:黄宜锋(主持人)男、中学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

  副组长:李倡平 男、副研究员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副组长:易志勇 男、中学高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成 员:卢国良 男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党委副书记

  肖云龙 男 教授 中南大学高教所所长

  常思亮 男 副教授 湖南师大教育系主任

  杜祥培 男 副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长

  谢根生 男 副教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科处长

  龚德良 男 副教授 郴州师专计算机系室主任

  吴振峰 男 副教授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网络系主任

  赵雄辉 男 副研究员 湖南省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

  龙迪辉 男 中教高级 长沙市教科所所长

  黄海春 男 中教高级 常德市教科所所长

  苏沙平 男 中教高级 湘潭市教科所所长

  彭天文 男 中教高级 衡阳市教科所所长

  王以平 男 中教高级 邵阳市教科所所长

  葛天普 男 中教高级 岳阳市教科所所长

  罗晓明 男 中教高级 郴州市教科所所长

  蔡子文 男 中教高级 益阳市教科所所长

  佘长保 男 中教高级 怀化市教科所所长

  王志海 男 中教高级 娄底市教科所所长

  黄沛华 男 中教高级 湘西自治州教科所所长

  刘协平 男 中教高级 张家界市教科所所长

  汪华明 男 中教高级 永洲市教科所所长

  丁文平 男 中教高级 株洲市教科所副所长

  唐亚唯 男 中教高级 岳阳市教育局职成教科长

  周国辉 男 中教高级 长沙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刘甫会 男 中教高级 衡阳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曾立民 男 中教高级 株洲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王江清 男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理论室主任

  邵汉清 男 副教授 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校长助理

  郑定子 男 特级教师 湖南师大附中教研室主任

  薛剑刚 男 中教高级 湘潭市教科所

  王建军 女 特级教师 醴陵市教研室副主任

  罗 慧 女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科长

  伍春晖 男 中教一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科长

  易海华 女 中教一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科长

  于康林 女 图书馆员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研员

  沈小强 男 研究生 湖南师大教科院

  张光铎 男 博士 青果园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

  (注:1、此次排名属非正式排名,不作课题结题时的依据,正式排名要待课题结题后,按对课题贡献大小。2、各市州教科所长、职成教中心主任以及高校处室负责人,如因工作需要换人可由单位继任者自然接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理论研究组

  主要任务:分析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由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主要成员:黄宜锋、易志勇、肖云龙、葛天普、丁文平、薛剑刚、王建军、周国辉、伍春辉、龚德良。

  2、标准体系制定组

  主要任务:研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

  主要成员:李倡平、常思亮、邵汉清、苏沙平、郑定子、易海华、赵雄辉、王江清、刘甫会、沈小强、杜祥培。

  3、试行实施组

  主要任务:通过试行省级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模式,带动各市州、各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主要成员:卢国良、罗 慧、彭天文、蔡子文、佘长保、龙迪辉、王以平、罗晓明、黄沛华、黄海春、王志海、汪华明、刘协平、曾立民、谢根生、唐亚唯。

  4、信息网络组

  主要任务:开发、完善、试行质量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含开发课题申报系统,信息收集、储藏、发布系统)

  主要成员:李倡平 易志勇、吴振峰、龚德良、张光铎、于康林。

  八、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一)主要成果

  1、《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常思亮、肖云龙、邵汉清负责,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组全体成员参与。

  2、《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研究报告。黄宜锋、易志勇负责,总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3、《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李倡平、罗慧、薛剑刚、王建军负责,总课

  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

  1、论文

  (1)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黄宜锋、易志勇、伍春辉。

  (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主要撰稿人:李倡平、罗慧。

  (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主要撰稿人:常思亮、易志勇、沈小强。

  (4)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肖云龙、易海华。

  (5)其他论文待定。

  2、试行情况报告

  (1)基础教育试行情况报告。各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各市教科所所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易海华负责。

  (2)职成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市州职成教中心主任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伍春辉负责。

  (3)高等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高校实施情况报告由相关高校参与成员或教务(科研)处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赵雄辉、罗慧负责。

  3、网站、网络管理软件及相关文件

  (1)《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系统软件(含课题信息储存、发布、申报系统)开发、完善。李倡平、易志勇、吴振峰负责。

  (2)《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完善。李倡平、易志勇、张光铎负责。

  (3)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省级规划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归档,由于康林、沈小强负责。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制订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管理政策性文件。

  3、收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课题管理研究文件。

  4、策划、筹建《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和《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1、分两批完成“十五”规划课题主持人业务培训。

  2、收集整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规划课题研究文件资料,完成《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度资料汇编》。

  3、调查了解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含赴外省考察学习),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

  4、查询有关数据,研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制定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和标准。

  5、邀请全面质量管理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或座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全面质量管理专业理论知识。

  6、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7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在各市州、相关单位试点,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

  8、逐步完成相关论文并公开发表。

  9、进一步完善《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网上课题申报系统和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开发、运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1、完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系统》

  2、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3、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4、编著出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和《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业务性工具书)。

  5、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十、经费管理

  (1)资料费(购买与搜集相关的文件、资料)2.5万。(2)调研差旅费(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4万元。(3)小型会议费(进行方案论证、专家座谈等)2.5万元。(4)《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费5万元。(5)域名申请、设备维护、网站内容更新费5万元。(6)印刷补助费(工具书印刷补助)4万元。(7)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2万元。

  以上7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25万元。由于该项目属国家非资助项目,故经费来源:(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经费补助4万元。(2)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结合工作弥补11万元。(3)有关单位赞助10万元。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组

  XX年10月31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陈泽庚:《上海普通教育科学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管理》,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2、杜青禄:《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3、《美国大学科研的领导与管理》,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4、阎立钦:《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必

  须加强教育科研》,载《教育研究》XX年第4期。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和课题指南》。

  6、柳斌主编:《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7、马和民、高旭平著:《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8、杨文士、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9、李卓奇编著:《教育科研定量分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

  10、孙岗主编:《科技管理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2月版。

  11、冉宗植、洪家兰等编著:《科研组织行为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版。

  12、常思亮著:《学校管理学概论》,中南工大出版社XX年7月。

  13、吴志宏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XX年7月出版。

  14、look e.h. vredevoogd:《论科研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XX年第3期。

  15、刘晓欢:《引人企业管理模式 改革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职教论坛》XX年第20期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4

  张瑜《努力探索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XX(18)

  程建平《发掘有效载体 讲求德育实效》安徽教育XX(4)

  马超《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上海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版)XX(1)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XX(1)

  檀传宝《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XX年第2期

  10)程胜《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江西教育科研XX(4)

  11)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XX(5)

  12)杨启亮《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教育发展研究XX(9)

  13)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教育研究XX(9)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5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或迫于生活出去打工,而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双方父母进行教育,或者处于离婚的原因,让孩子在更多的时间由双方父母进行照顾,我们称这种教育方式为“隔代教育”。3-6岁的儿童,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教育有两种教育形态: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亲子教育”;另一种则是祖辈对孙辈的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

  无论如何,在现在的社会中,隔代教育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是隔代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教育的传统模式,另一方面是迫于生活的物质现实。

  老人退休以后在家闲着整天没有事情,照顾孩子会使他们感到生活很充实,而且会让老人在年老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们会有一种满足感,因此他们会很乐意去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子女迫于生存,整天出去工作甚至出差,根本无暇去照顾孩子,因此老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去承担起这份责任。综上所述,隔代教育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隔代教育的优势:

  优势一:中国有句俗话说:老来少。意思就是说,人的年龄大了以后心理会越来越像个孩子,虽然身体已经逐渐老化但是却有一颗童心。因此,从心理年龄来说,老人的心理年龄相较于子女的心理年龄更接近于孩子的心理年龄,这样会让老人跟孩子相处的更加融洽,同时也会让老人在经历人生种种以后,得到心灵的解脱,让孩子陪伴自己享受晚年。

  优势二:在发展迅速与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中,子女迫于生计工作的过程中会承受很多的压力,因此也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年幼的孩子,倘若聘请保姆,一方面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再则保姆毕竟不是自己家人,对家庭对孩子都没有安全保障。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孩子幼时教育对于孩子教育极其重要,不能轻易地交给别人去照顾。

  因此,只有把孩子交给祖辈,不仅能让子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对于孩子的照顾以及教育无疑都是最佳的选择。

  优势三: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儿童,就是子女出去距离家乡较远的地方打工,而把未成年的孩子交与祖辈来照顾的这样一个群体。把孩子交与老人照顾,一方面在子女定期定时往家里面寄钱的时候,会让老人在晚年生活得更加愉快,同时也会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同时,在老人没有劳动能力的晚年时期,还能去照顾孩子,同时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会让老人觉得人生更加有意义,会让老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得到尊重,更有利于家庭和谐。

  隔代教育的弊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来说,小时候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以及影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人会认为,祖辈们有着充足的经验以及方法更好的教育孩子,所谓的“隔辈亲”也会在这个时期充分体现,祖辈带给祖孙的这种关爱是任何幼儿教育机构以及保密都是无法比拟的,但是虽然减轻了孩子生活负担,也为老人增加了生活乐趣,但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一)“隔辈亲”溺爱,不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很多老人为了弥补在年轻的时候由于生活或者工作压力没有及时的给予子女的关爱,而把这种爱转嫁到孙辈的身上,因此就很好理解“隔辈亲”的形成了。在祖辈年轻时没有给子女全方位的照顾,因此在照顾孙辈的时候,老人对孙辈孩子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在这种娇生惯养的生长环境下,不利于独立的性格养成,甚至会造成孩子较差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甚至,有些老人把孙辈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让他们有恃无恐,更加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受传统思想束缚,不利于跟现代社会融合

  3-6岁的孩童,是他们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开始出现认知以及模仿的能力,这时候便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以便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是相较于祖辈传统保守的思想,子女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发展能够接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便孩子长大以后能够与社会更好的融和。尤其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迅速,把祖辈老人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此,祖辈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用他们那个时代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便让孩子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孩子在成长以后跟社会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容易使孩子与父母感情隔阂

  1、子女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与孩子分割,虽然在物质条件上满足了孩子,但是此时的孩子需要的是心灵的呵护,由于缺乏心灵的共同,与语言的互动,会使子女与孩子心理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在子女教育孩子的时候由于缺乏耐心,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懂自己,这样会使隔阂越来越大,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长大以后,甚至发展成为憎恨,严重者则出现刑事犯罪行为。

  2、老人则不同,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祖辈比父辈更加爱他们,更懂得呵护他们的心灵,因此,在他们内心相比之下,也会使孩子与子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四)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这个时期的“生活自理”能力,无非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洗一些简单的衣物,甚至帮助老人以及父母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却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密分的联系。但是老人会觉得孩子很小,这些事情干不了,甚至会害怕把孩子累着了,老人自己也闲来无事便不会去锻炼孩子去做一些简单色事情,久而久之,便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在上学以后,住在寄宿学校,连系鞋带、洗衣服都不会不愿意去动手解决问题,而是周末拿回家,让老人或者父母去替他们做。因此,长期以往会让孩子形成较差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6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7

  题目:全纳教育理念对特殊教育的启示: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例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在 xxx 年,笔者在北京市陶行知中学与日坛中学南十里居分校观摩实习。其中日坛中学的音乐课教学情况引起笔者一些思考。日坛中学校内设施齐全,分为小学部与中学部,师资力量雄厚,是北京市重点学校。实习期间,我们看到班级中有两个自闭症儿童。在我国精神或者身体方面有缺陷的儿童,大部分都在特殊学校进行学习,但是日坛中学老师将两个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并安排两位正常儿童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关注。自闭症儿童较之一般正常儿童反映迟缓或者过于敏感,行为奇怪,与人交流相较之更加困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笔者接触到有关全纳教育的理念(inclusive education)与日坛中学教学现象不谋而合。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World Conference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Access and Quality),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①

  “全纳教育”概念特殊教育领域中提出,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回归主流”与“一体化教育”一脉相承。②“全纳”的含义是“包括”、“包含”、“容纳”,从意义看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融合的意思。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教育者的经历与受教育环境不同,学者们对全纳教育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澳大利亚学者贝利的定义:全纳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学习,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学生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感觉自己与普通学生没有差异。③其强调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放入统一环境中学习,同时也表达了社会对所有学生的接纳。我国黄志成教授对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这一定义体现出全纳教育是要全部接纳,注重相互合作,尊重个体差异性,重视教育质量,并提出这是长期性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哪种定义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总体都有反对歧视和排斥,融合、包容的意思在其中。在阅读全纳教育理念后,笔者发现日坛中学将自闭症儿童与一般正常儿童融入在同一音乐教室内上课形式与这一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笔者而言是十分新颖的,因此,引发笔者对全纳性教育的研究兴趣。

  我国特殊学校少,规模小,建立特殊学校的资金投入大,且特殊学校大多只有在发达城市或省会城市才有。但适学残疾人口众多,且分布全国各地,怎样解决这些孩子的就读问题,培养他们今后的生存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很多特殊儿童对音乐很有天赋,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学习。本文中笔者阐述了特殊教育向全纳教育的转型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音乐课堂教学情况,将全纳性教育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第二节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一般特殊教育主要对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特殊培养为目标教育。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级主要教学对象是盲、聋、哑、智力缺陷及其他存在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其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的帮助特殊需要的儿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生活能力。全纳教育提倡将需要接受教育特殊的儿童融入到普通班级或者普通学校进行学习,其教育模式包容性更强,是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减少排斥,反对歧视。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放入一个集体学习,使普通儿童接触和了解不同特征的孩子,培养他们更多的包容心、耐心,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同时,特殊儿童更早的接触主流群体,能够使他们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当然,这并代表全纳教育可以完全取代特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全纳教育弥补了特殊教育的不足。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1、国外研究现状

  “全纳教育”虽然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但是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对于全纳性教育的推行也存在差异。本人从 PQDT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此数据库是美国 UMI 公司出版的博硕士论文文摘索引型数据库,数据库收录 1861 年至今欧美1000 余所大学的博硕士论文 270 多万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的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查阅到近十年有关全纳性教育方面的论文篇数。

  国外与全纳性教育有关文章多达 107096 篇,涉猎学科领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民族研究、哲学、国际关系、社会学、语言学、神学、艺术史学、音乐教育学等,涉猎各个学科领域。在全纳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学校管理(7985 篇)、高等教育(7564 篇)等方面研究偏多。全纳教育中与音乐有关的文章 2117 篇,与音乐教育有关的 398 篇,有关音乐高等教育的论文 25 篇,教育史学 20 篇,表演艺术 17 篇;教师教学 14 篇;中等教育 13 篇等。有关全纳性教育刊物共 1130 篇,其中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有 8 篇。发达国家全纳教育的发展相对我国较快,各项服务也相对完善 1975 年之后美国与特殊教育相关的立法都表现出美国对全纳性教育的支持,例如:《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美国残疾人法》、《残疾人个体教育法案》、《残疾人教育促进法》等。1975 年依赖,美国颁布的促进全纳教育发展的法案多达十几部,同时每个州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还设立相关的法律条例,使全纳教育更有效的进行。

  2、国内研究情况

  有关国内全纳性教育的论文笔者从读秀网站上查阅到,从 xxx 年到 xxx年十年间学位论文共计 50 篇,其中内容主要是全纳教育的发展、课程构建、中外全纳教育的发展情况的对比等。其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文化、科学、教育、语言、文字等方面,而有关全纳性音乐教育的文章为 0 篇。在读秀网站上查阅到有关全纳性教育期刊文章 1072 篇,其中文化、科学、体育类 974 篇,而与艺术类相关的仅两篇(一篇与舞蹈和电视有关、一篇电影艺术)。与音乐教育相关文章 0 篇。由此可见,与我国相比,国外对全纳性教育理念研究领域更为广泛,虽然如此,我国相关法律条例与全纳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例如《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第一章第三条与第三章第十七条:如图(1)(2)所示。由此来看,我国教育法规条例是提倡将残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融入在一起学习,这刚好与全纳性教育理念相吻合。特殊儿童送入普通学校进行学习,或者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殊班级。让大家对特殊儿童有更多了解,减少歧视,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平等教育,有效的减少特殊学校设立,减少教育上人力与财力的开支。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提出特殊教育想全纳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2、调查法:在学校进行实习和观摩全纳音乐课程的教授过程并且进行记录。

  3、总结法:通过对文献研究及对实习情况的总结,在全纳教育的理念的影响下,对我国特殊教育转型的进行一些探索。

  二、研究框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视野下全纳教育的理念与措施

  第一节 美国全纳教育理念

  一、零拒绝与免费公共教育

  二、相关服务(related services)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

  四、“最少受限制环境”(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第二节 美国全纳教育的措施

  一、财政支持

  二、组织结构与安置

  三、灵活的课堂教学

  四、教师的任职与社区支持

  五、保障措施

  第二章 中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及转型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特殊教育的现实情况

  一、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

  二、中国特殊教育现存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特殊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一、主培养人的社会性发展

  二、培养人的独立性发展

  第三章 从特殊到全纳:中国特殊教育转型及对策思考

  第一节 全纳课程的开发

  一、加强实践学习

  二、注重文化差异

  三、课程的灵活性

  四、全纳教育的评估

  五、加强全纳教育师资培养

  第二节 中国特殊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现有师资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师需求

  二、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

  三、现有课程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

  四、现有的评价机制无法保障特殊教育质量

  第三节 采取随班就读模式

  一、随班就读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二、随班就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随班就读模式的评估与监控

  第四章 全纳性音乐课程的探索

  第一节 全纳性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

  一、全纳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全纳音乐课堂教学提供辅助设施

  第二节 相关支持

  一、学校与家长的支持

  二、社区的支持

  三、财政支持

  第三节 全纳性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描述

  结语

  致谢

  三、进度安排

  1、20xx.XX-20xx.XX 开题:准备开题报告相关事宜

  2、20xx.XX-20xx.XX 研究准备阶段:收集资料,确定实验对象和实施方法。

  3、20xx.XX-20xx.XX 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4、20xx.XX-20xx.XX 总结提高阶段:将实施阶段的情况、数据和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5、20xx.XX-20xx.XX 撰写论文初稿和研究报告

  6、20xx.XX-20xx.XX 修改论文,定稿

  7、20xx.XX-20xx.XX 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略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8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0

  论文题目:教育游戏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在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电脑游戏尤其是电脑网络游戏的盛行,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荒废了学业,同时也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如何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成了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软件市场的不景气,致使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公司都纷纷转移目标,而少数具有战略眼光的开发商则将电脑游戏和教育软件相结合,开发出教育游戏软件以下简称教育游戏。教育游戏的产生,不仅给教育软件市场带来了生机,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大家在期待教育游戏还孩子们一片健康的天空、给孩子们一抹成功的喜悦时,也在为教育游戏的应用方式而苦思和摸索。

  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教育游戏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在国内还属于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几款教育游戏,但因为诸多原因,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投入应用。因此,关于如何将教育游戏应用到教育中的研究几乎没有。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并借鉴了前人的相关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部分起点,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电脑游戏的教育价值

  电脑游戏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娱乐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和激励,让游戏者在激动、刺激和快乐的过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玩电脑游戏都是主动的,甚至痴迷的。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电脑游戏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好奇心驱动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高度互动的交流过程,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少和应当追求的。任何一款电脑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第一,电脑游戏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知识含量非常大第二,电脑游戏能促进游戏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给玩家思维带来激荡和挑战;第三,玩电脑游戏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第四,玩电脑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电脑游戏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能激发玩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电脑游戏还能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2)教育游戏的开发前景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黄小玉老师和王相东老师等人的研究,教育游戏将是教育软件开发获得新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游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主要的研究和论点有:

  第一,将小学的学科知识内容、社会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等与电脑游戏相结合,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开发出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教育游戏。这既是教育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应用效益的好办法。

  第二,电脑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平衡,即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并找到“教育”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是教育游戏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瓶颈。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在目前的游戏基础上渗透教育教学的内容,以游戏的可玩性为主,渗透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的熏陶等二是将题库练习和游戏牵强附会地硬性搭配,将“枯燥、强迫”的练习和“愉快、自愿”的游戏硬性捆绑,渗透电脑游戏的游戏性,侧重于教育教学。

  第三,教育游戏的策划需要教育教学人员、教育心理专家、教育技术专家、游戏研发人员、小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对于游戏研发人员来讲,他们对教育类题材把握不准,忽视了游戏的知识性和教育性而有的小学老师在自制教育游戏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游戏的理论知识和开发经验,开发出来的产品游戏性不强,走了课件制作的老路,用“游戏”这张外衣来掩盖知识灌输和答题操练的本质。教育游戏的开发,可以在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让一线教师和游戏开发公司进行合作,由一线教师列出学科领域中相关知识点和细节,由教育技术专家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和游戏策略的选择,并让游戏公司负责技术的实现。

  (3)教育游戏的作用定位

  小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很多种,终身必备的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学校都以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的形式开设。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班级讲授式教学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无论是教育软件还是教育游戏,都不可能替代学校课堂教育的作用,而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于在游戏中学习。目前开发比较多的教育游戏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科目上,事实上,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育游戏更适合在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其次,任何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游戏的形式表达,对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因此需要我们选择那些适合用游戏方式来表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制作成教育游戏最后,目前学校教育太重视学科和课本知识,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学生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培养。而教育游戏在表现百科知识、社会公德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遵循游戏规则,潜移默化地获得这些知识。考虑到教育游戏开发的现状以及它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形式所具有的优缺点,教育游戏更适合作为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三、参考文献

  [1]胡伊青加(1998)。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王春燕。以游戏的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和实践,20xx(5)。

  [3]殷亚林,刘延申。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9)。

  [4]张胤。游戏者-学习者论电子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价值的发掘及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5)。

  [5]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电化教育研究,20xx(1)。

  [6]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中国电化教育20xx(4)。

  [7]电子游戏理论基础初探。

  [8]余胜泉,林君芬。教育信息化(20xx)应用回顾与展望《中国电化教育》,20xx,2.

  [9]谢幼如等着。《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10]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游戏化。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则,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虽然近几年我们大部分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创新,但效果却很不让人理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便没有开始时的那种兴趣,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显得有些懒散不积极,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体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体现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部分师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2

  题目: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

  一、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缘由

  之所以选择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受我的导师的启发。直觉告诉我,这一选题与当前现实教育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素质教育问题。深入认识蔡元培美育思想有助于指引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在董标老师的课堂中我获得了一种认识,那就是:不要轻易地讲思想创造,教育变革等主张,因为对很多的问题前人早已有了深邃的思考,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思想体系,作为后人更多的是继承与挖掘前人的思想。因此,我想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应从对前人思想的认识开始。基于这种认识,我非常认同导师给我的建议,以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从何种角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我做了多种尝试。通过认真 阅读1979至XX间国内发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我发现虽然对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研究较多,但有一些结论似乎与美育或宗教存在的现实出入较大,这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如果仅仅凭兴趣进行一些了解倒是饶有趣味,但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破解自己的疑问并加以论证我感到信心不足。在导师的启发之下,我开始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最终我决定以‘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作为我的论文选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提出至今已近百年,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命题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界内部把这个口号当作了真理。然而,反对者的观点也异常尖锐。如许崇清发表在《学艺》第1卷第3号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说者有两大谬误,他们曲解了美之普遍性与静观性,遂至混淆美之意识与宗教意识,又复混淆美之意识与道德意识[①]。其实,与其说人们赞同的是“以美育代宗教”说,还不如说人们更愿意相信存在这样的真理:其一,宗教一定是落后的、愚昧的。或者说宗教是一切落后愚昧的代表。宗教的主要功能是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宗教必然走向衰亡,其教育功能必然被取代。其二,美育具有普遍性,它是无利害、超功利的,因此,美育可以去除人我的差别,使人无利害得失之计较。对此,笔者心存疑虑。笔者以为:

  (1)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纵观当今世界,宗教并没有式微,就是很好的证明。

  (2)康德在他著名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回答了“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人们普遍的理解是审美是无利害的,或者说,是超功利的,因而美感具有普遍性。但是审美不等同于美育,审美的无利害,超功利如何能赋之于美育呢?

  (3)美育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宗教也并不一定是美育的对立面,两者应该可以各自同时独立存在。

  以上观点将作为本研究的假设在本文中加以论证。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

  论文第一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笔者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献,以时间为线索,对材料加以比对,归纳,整理,以期整体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种种认识。

  论文第二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第一部分的工作基础上,审思“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立论点是否成立,从而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不可能性。

  二、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普遍对物质层面的东西关注太多,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们的功利意识增强,认为接受教育仅仅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好前途,否则读书有何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教育主题。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可能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从某些角度进行一些反思。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研究“以美育代宗教”说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

  1.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本质内涵

  感性启蒙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杜卫在《“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一文中提出: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②]。为什么要进行“感性启蒙?杜卫解释道:一般讲启蒙都是指理性启蒙,而现代性审美范畴中的“感性”是针对着“理性”来说的。但是,这是西方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现实问题与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界的核心任务是感性启蒙;而且,当时中国美学家所处的语境与康德、席勒、尼采所所处的语境不同,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启蒙理性的专制和压抑,而是急切地需要以启蒙感性来反抗传统,重建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因此,围绕着启蒙这个中心课题,不仅哲学家关注启蒙感性的建立,而且美学家也是如此。这就不足为奇了。胡健在他的《以美育代宗教— — 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也提出了启蒙观点。不过他的启蒙有另一层含义,即“以美育代宗教”的实质就是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有高尚情与趣味的独立的人,改造教育,美化人生,美化生活。

  有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蕴含了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审美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了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道路。[③]

  还有的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审美救赎论”如出一则。理由是宗教的衰落,意味着某些超自然源泉提供的意义和价值正被疏离,人类已经承担了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任务。原来并非只有宗教才可以救赎,并非只有宗教才可引人向善。艺术在摆脱了神缚之后,赋予了人类全新的审美的救赎方式[④]。

  2.揭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

  情感慰籍论得到普遍的赞同。赞同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却进入了荒原。而美育重在陶养人的纯正感情,其影响力较之其他活动更纯洁、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现代人慰籍情感的最佳选择[⑤]。随后的学者,把“以美育代宗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如,赵惠霞就认为:美育担负起现代人建构心灵家园的重任。因为它是一种情理自由结合的形式。在认识论中,理性排除感性,才达到正确认识;在伦理学中,理性主宰感性,才成为道德意志;只有在审美中,理性和感性才自由交融、自由把握、自由观赏,从而构成审美心理结构。当这种审美心理建立以后,就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人就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享受这种精神的快乐。建立在人类感情活动规律之上的美育,对感情之陶冶,如引水之趋下、驱鸟之归林,自然而然,无需强迫。它本身就是人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目的。美育建构心灵家园,是一个培植有益感情、消除有害感情的过程[⑥]。在同一时期,这一观点大行其道。如李丕显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以美育代宗教,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寄托,是对现代世界课题的积极回应,是对宗教双重性格的辩证扬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今天仍具有实践的和理论的双重意义[⑦]。

  3.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反思

  当代的学者对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也有持不赞同的。冉铁星认为:在目标上,蔡元培是企图用美育取代宗教的情感教育,然而在具体实施的途径上,则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的熏陶和感染,缺乏内在的宗教或美学式的修炼或省悟。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放任自流、形同儿戏、可有可无,要么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艺术教育和礼仪教育。对于后一点,不客气地讲,中国古代的《礼记》要比蔡元培的设计深刻、丰富、完备得不知多多少。如此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此种美育是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宗教的。[⑧]潘知常认为:事实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在逻辑上、学理上根本无法成立,只要人类最为深层的生命困惑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⑨]他还认为:一般而言,美育与宗教存在两种关系:其一是实质的统一;其二是层次上的递进。作为两种不同形态,又往往存在着从宗教向审美、艺术和从审美、艺术向宗教的演进。而在这两种关系中,都无“取代”与“排斥”可言。[⑩]有学者针对“以美育代宗教”成为研究热点现象提出来说:今日之重提“以美育代宗教”者,大多只是想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而已,他们只是将蔡先生的主张当作一个有关美育的话头,而对这一主张的内在理路则未加深思。审美、美育诚然重要,但发展美育却不一定非要代替宗教不可[11]。充分意识到审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之重要性是必要的,但进而发展到要“以美育代宗教”则大可不必。这是一个充分平民化了的文化共和时代,人类的整个存在都是有限的,其某一精神领域的文化功能当然就更是有限。谁也没本事包打天下,谁也当不了人类心灵的救主。因此,人类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科学、哲学、宗教、审美等,还是和平共处、通力合作的好。其实,“以美育代宗教”说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存在着完全相反的观点。姚全兴先生专门对五四时期“以美育代宗教”说之争作了归纳总结。通过姚先生的研究我们发现,前辈学者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质疑是多角度的。既有界说与对象的角度,又有异同与范围和借重和利用的角度。

  从以上列举的不同观点可以看出,这场争论不会平息,重要的不是得到确定的答案,而是争论本身,因为从中我们能全方位地知晓“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把握其实质。

  (二)文献综述小结

  以蔡元培先生的声望和地位,“以美育代宗教”说一经提出立刻被许多的学者当成是一个教育命题。然而命题总是具有一个确定的值,要么真,要么假。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学识,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以美育代宗教”说加以判断,争议不可避免。从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上首次系统地阐明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开始至今,有过两次争论的高峰。一次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次是在1998年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之时。五四运动时期的学者着眼于文化的变革来审视“以美育代宗教”说,正反观点碰撞激烈,而当代学者主要以历史的眼光和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去诠释“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新内涵,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观点大多趋同,且较多持肯定态度。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争议都反映了相应的时代在文化,教育,价值观等领域的诉求。

  四、研究的难点

  一是有关外围的或细节资料的不足。比如当时别的学者对蔡元培美育主张发表的观点、认识或批判等。

  二是进行本研究需要一个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背景。它深入到美学、伦理学、宗教、艺术、教育等等知识领域。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背景的话,势必使本研究缺乏深度。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3

  摘 要: 当前,一些中职高职院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听讲和练习,这种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美术教学 改革模式

  与一般的学校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必须贴合教育的实际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范畴进行拓展,对其审美理念进行塑造,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多数美术教师并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往往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相应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只能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和个人认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背离的情况。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对知识点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和示范后,让学生完全照搬照抄,以成绩最好、画得最像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在遭遇全新课题或者创意课程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受到约束和禁锢。

  1.2教学模式死板

  现代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在教学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性知识,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影响了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1]。

  2.职业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模式的有效措施

  2.1注重兴趣培养

  从根本上讲,美术教学的意义是提高学生审美趣味,使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通过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创新思想,进而促进其审美技巧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参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培养其对于艺术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对荷花等静物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荷花的形态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以图片形式向学生讲解国画的构图、笔法与墨色变化等,同时展示一些著名的荷花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和讨论,加深理解,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下笔时做到胸有成竹。

  2.2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如果失去了创新能力,则将会很难立足于世界。作为被普遍认可的,开拓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学科,美术教学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美术技巧的练习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践行能力,同时对其审美情趣进行塑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要想确保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进行多样化的美术实践,对各种工具进行切身体验,从美术知识和美术实践中,感悟美术行为的艺术魅力。

  2.3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可以从美术学习以实践为主的特点出发,引入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出相应示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描绘,然后根据学生的绘画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和技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矫正,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这样,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美术与文学、舞蹈、音乐等学科融合,改变传统单科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以取得新的效果。例如,一般情况下,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多是采用铅笔、水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材料之后,引导其尝试不同材料的组合创作,如将水粉与油画棒结合起来,由于二者之间并不相溶,会在画纸上产生独特的效果,因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2]。

  2.4完善教学评价

  与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相比,美术教学突出的是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反对所谓的一致和统一,因此,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的态度上,看其是否存在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应该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完善,采用纵向分析法,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并非对最终成绩进行评价,而是分析学生个体取得的进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结语

  在职业教育中,美术教学并非仅仅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更是对其灵感进行开发,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所在,应该得到足够重视。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4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意义,阐述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存在的影响,增强教师提高个人特长素质的意识。让家长了解到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响,打破家长只重视孩子考试成绩的旧观念,让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成长。

  意义:

  在教师个人特长的熏陶下,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特长学习过程中,磨练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交际能力。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融入到校园之外的生活圈,体验生活,开拓小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长,充分实现教师有价值的“教”和学生有价值的“学”。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目前,国内外开设了许多特长培训班,但这些班级几乎都是一些在校外开办的私立班级,没有把特长学习和学校里的书面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实现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里有特长的教师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长比较单一,或者大多数有特长的教师只注重按时授予关于特长的基础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发现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小学生对特长所具有的天赋被抹杀,或者一些小学生的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把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特长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不能与学校课本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影响,一个身心健康、活泼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接纳和理解教师授予的课本知识,促进其发展,而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不够全面,不够成熟。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各类特长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对沿海城市较落后的小城市,并且得到逐步的完善,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将会从生活中影响到家长只注重孩子分数的看法,从而又进一步推动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当今学生的特长学习更加丰富、高质量、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学教师,后一代的小学教师将会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教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2、特长培养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3、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如何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a.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b.利用课堂提问、课堂交流。

  2、怎样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特长的价值:

  a.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b.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参加比较大型的比赛。

  c.给一些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激励每个学生不断进取。

  3、为什么特长学习会有利于其他学习:

  a.特长学习磨练人的意志,让学生养成做事不半途而废的良好习惯。

  b.特长学习在潜意识中,能让学生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交际能力。

  c.在长期的演出、比赛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具备的工作条件:

  有:图书馆(书籍、学报)、网络(中国知网)、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等等。

  解决的办法:

  1、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查阅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2、积累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对查阅文献资料和知识进行整合等,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本研究。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选定论文写作方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 文献、拟定论文题目

  第二阶段:20xx年9月1日—20xx年10月8日 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9日—20xx年11月28日 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20xx年12月1日—1月30日 修改定稿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郭成,陈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1999,(09).

  [2] 林雄. 从建构主义看当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J]. 新课程(小学), 20xx,(Z1).

  [3] 魏永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05).

  [4] 单清水.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现象与思考[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xx,(05).

  [5] 叶婷. 创设学习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 浙江教育科学,20xx,(03).

  [6] 王贞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xx,(04).

  [7] 叶连国.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xx,(05).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5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教育科研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

  负 责 人:xx

  课题名称: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一些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得全球的温度不断的上升。有资料显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气温的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预计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平均升高1.9米。这样将使得上海,东京,新奥尔良等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无家可归。环境的恶化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每年因空气质量造成的疾病在不断增加。例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频频发生的雾霾。造成人们不能正常的进行户外活动,高发的呼吸道疾病...所以,环保和低碳的生活已经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糟糕。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的实施,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如何将低碳生活落实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筛选信息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提高团结合作以及分工合作能力。

  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研究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低碳生活。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环境,知道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尽一个小公民的责任,增强环保意识。

  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如参与小区活动:“地球一小时”,爱护共同的家园;动员家人少开车多步行,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参与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生活垃圾的处理

  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生活垃圾产生会增加碳的排放量。在许多大城市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都是经过大型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的,一般分为:填埋和焚烧两种,但是不管任何一种都会加大温室气体排放,会使地球变暖。我们熟知,只有从生活点滴做起,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利大于弊,把不可再利用生活垃圾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处理才能减少碳的排放量。

  2、汽车尾气排放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生活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汽车的使用逐渐家庭化。汽车尾气是碳水化合物。尾气的排放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如何处理好汽车尾气排放呢?大家都知道:一是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二是汽车使用低碳环保燃料,三是使用节能环保汽车。

  3、工业废气排放

  地球经历了两次大的工业革命。社会发展离不开工业,但工业发展又离不开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这些能源的使用必然会产生大量碳的排放,所以国家制定节能减排相关规定来保护环境。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懂得如何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并进行分类处理,做到环保。

  2、通过研究,教育学生如何做到低碳出行。例如:劝阻家长出门尽量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环保交通工具。在选择交通工具时尽量选择环保,低碳的交通工具。

  3、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使学生将这种理念带到各自的家庭中,最终达到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

  4、通过研究,使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周围的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再随手乱扔垃圾,校园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5、通过研究,学生的个人卫有所好转。大家争做讲卫生,爱卫生的好孩子。在生活中不再剩饭,剩菜。不再铺张浪费,比吃比穿。

  6、通过研究,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在生活中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的人明显减少;大多数的民众都能做到低碳出行。城市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空气质量能够显著提高。

  六、研究方法:

  1、撰写《小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调查小学生现在的日常生活方式,看其是否做到环保,低碳;

  3、走出去调研小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方法;

  4、借阅资料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怎样在班队课和数学课中渗透环保和低碳生活理念。

  七、具体实施

  (一)前期准备(20xx年1月)

  初步建立课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研究方案;结合课题实施理论学习;发放课题研究调查问卷表调查。

  (一)课题实施(20xx年2月—20xx年5月)

  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低碳环保的课题研究中来;组织学生实例分析,发现问题总结;充分宣传课题内容,带动学生加入课题研究。

  (二)结题总结(20xx年6月)

  把所有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在一起,总结经验及所有问题完成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开题报告01-01

教育开题报告07-02

有关教育的开题报告01-04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02-03

教育管理开题报告01-17

关于教育开题报告01-18

生物教育开题报告01-18

教育语文开题报告01-18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