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规划开题报告

时间:2021-01-07 12:33:16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热门】规划开题报告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一定都对毕业设计充满畏惧,一般我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规划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规划开题报告

规划开题报告1

  在新世纪,中国高校学生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美国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合格公民.1994年12月,为了实现《美国XX年教育目标法》中规定的8条教育目标,美国又制定了《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确定了四项实施重点,其中两个重点之一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以使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并为继续学习和到生产部门就业做好准备.

  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心为目标,培养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日本人.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报告》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什么生存能力呢《报告》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同时,健康身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法国的道德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成为有目标,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国家公民.法国学校道德教育采取以下公民道德课为主,以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人权教育.人权教育在法国公民道德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如在小学阶段要求使儿童懂得做个新的公民,必须尊重人身安全,尊重人类尊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还应承认人一人之间存在差别;(2)民主生活.通过建立民主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关于民主的良好体验,进而形成民主作风,这也是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3)国家政体.公民道德教育还包括在学生中系统地传授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及其合理性的知识;(4)爱国主义教育.各年级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爱,勇敢,荣誉,正直,正义,宽容,仁慈,善良的品德.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反映在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道德教育教材中.这类教材与宗教有联系,但又与宗教有本质的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编制新颖,生动活泼.其道德教育内容包括10个方面:(1)有关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及个人义务责任;(2)有关个人与他人的关系;(3)有关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4)有关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问题;(5)有关婚姻爱情及家庭问题;(6)有关学习名人英雄的情操;(7)有关各行业的职业及职业道德;(8)学习文化传统和各国优秀文化;(9)参与社会事务及福利事业;(10)有关暴力,吸毒,酗酒,凶杀,死刑,性解放,核战争等问题.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有:(1)个人行为的道德教育,包括礼貌,诚实,正直,纪律,劳动习惯等;(2)人际关系的道德教育,如群体观念,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的劳动,协作精神等;(3)社会和职业的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等.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宗教教育和公民课实施的.同时,性教育也是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规划开题报告2

  第一部分 关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内容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是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内容,站在不同的位置,或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内容。

  1.广义狭义的理解。

  广义理解。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内容应包含有8 个方面:①组织;②课题类别和选题;③申报;④评审;⑤经费(管理);⑥课题管理;⑦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狭义理解。仅指“⑥课题管理”这一部分。

  2. 工作性质的理解。

  从课题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质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业务性的管理。

  3. 课题级别的理解。

  从立项课题的级别来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有5级。

  国家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审批的课题;

  自治区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课题;

  地市级——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县(市区)级——县教研室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校级——学校自己组织并批准立项的课题。

  4.管理层次的理解。

  宏观管理——课题的规划管理属于宏观层次的管理,意在引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点,调动、组织和协调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体目标的明确与教育研究资源的合理组织。如区教科规划办对全广西、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对本地市、各县教研室对本县区范围内课题的规划管理。

  宏观管理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观管理——以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管理对象,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主要领域,以课题个体的成果效益最优化为管理目的,是落实课题规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关键。指课题自身独立的管理。

  微观管理偏重于业务性管理。

  中观管理——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

  5.工作过程的理解。

  从研究工作发展过程看,可分为规划管理、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应用管理三大板块管理。

  总之,课题管理内容是相对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既有分别,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开。

  本讲座所讲的管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确定在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治区一级课题的管理问题来讲。

  二是针对与大家关系比较密切,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急需了解的关于“课题的管理”、“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两大问题来讲。

  第二部分 关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办法进行。

  1.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直接管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指导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2.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含a类、b类的c类)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铁教委普教科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高教室、教科所等。)进行管理。

  其余(指上述提到的“地市或高校所管辖”以外的其他单位,如区直单位、区直中专、区直幼儿园、教育学会),由区教科规划办直接管理。

  我们把以上①②所提到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和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称为: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3. 各立项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具体管理。

  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及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协助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管理所属范围的重点(a类、b类)课题,代为管理所属范围的一般课题(c类),做好有关工作。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规划开题报告3

  张瑜《努力探索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XX(18)

  程建平《发掘有效载体 讲求德育实效》安徽教育XX(4)

  马超《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上海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版)XX(1)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XX(1)

  檀传宝《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XX年第2期

  10)程胜《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江西教育科研XX(4)

  11)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XX(5)

  12)杨启亮《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教育发展研究XX(9)

  13)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教育研究XX(9)

规划开题报告4

  【摘 要】随着时 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狭小。城市绿化空地越来越少,人与自然之间变得越来越疏远,人们在不断追求改善内部居住环境的同时,越来越渴望有一个舒适的外部环境与之相适应。今天的园林设计不仅仅是观赏的艺术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好地为人们日常生活所服务。

  【关键词】生态化;人性化;和谐发展

  1.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居住观念的更新,人们不仅对室内环境提出更多要求,对室外的环境也提出了新的理念。人们渴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空地--城市广场。园林广场的设计对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人们希望能够享受到自然和谐的景观。现代园林广场设计应该走向生态化,体现以人为本,使得园林广场在带给人们享受与快乐的同时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园林广场设计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满足人们各种物质、精神需求的环境。

  2. 设计概述

  园林广场的设计要与城市集中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花园或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以自然生态环境,园林景观为主要功能的广场空间,与其周围的植物绿化、四季花卉、山石水景、构筑物,园林小品等形成亲切怡人的生态小气候。

  3. 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指出:“也许个别的美也会感动人,但真正的艺术作品,个别的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这从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整体在事物美的创造中的重要性。园林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在城市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是和城市的其它空间形成完整的体系来共同达到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以及历史景观的保护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城市整体上进行园林广场规划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目标为依据,研究商业区、居住区、娱乐区、行政区、风景区的分布和联系,考虑园林广场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规模,采取适宜的设计方法,从宏观上优化城市空间,美化城市形象,真正发挥城市园林广场的作用。

  3.2 人性化原则。“人性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主流,空间的人性化也是近年来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从20世纪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的空间”以来,对人性化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园林广场设计应该关注的是市民的居住、工作、休息、娱乐、交往的有机结合。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曾经说过说:“现代建筑技术将再次恢复人性,发现现代文明与人类融合的途径,以至现代建筑和城市将再次为人类形成场所。”园林广场也包括在内。园林广场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在人的生理需求、人的行为心理感受、人的精神需求,设计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为人考虑,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考虑到人的所想所需,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3.3 情感性原则。人们所居住和生活的空间自古以来就是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空间一直存在于城市和村镇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由于情感空间的存在,才使得城市和建筑的发展史色彩缤纷。空间没有人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人们赋予空间多种情感,在解读空间、解读历史中使情感得以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情感与空间环境得到了统一,也就是情景统一,这是情感空间的核心特征。

  3.4 时代性原则。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和特定的时代,审美观念受时代的影响。在进行城市园林广场设计的同时,一定要体现时代的审美意识。城市广场往往是由标志性的建筑、雕塑、壁画和环境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等组成的大型公共艺术的综合体。我们既要借鉴前人的设计美学观念,又要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研究设计美学,从而培养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识,指导园林广场景观设计,使园林广场既能体现现代都市风尚,又能陶冶市民的情操。

  4. 总体设计

  园林广场设计这门学科所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它涉及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的境界的一门学科。

  4.1 设计要点。园林广场设计是一个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烈的社会基础,能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它主要是针对当前环境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如追求高档、豪华而远离自然,违背自然;盲目模仿,照抄照搬,缺乏个性;缺乏人文关怀,不顾及人的需要;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

  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节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并且能长期共存的立体植物群落。与此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越大,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使人们在运动娱乐时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亲近。为满足人们活动的不同需求,在设计中还应注重园林建筑及景观小品。如为满足集会、休闲娱乐的小广场,散步、跑步锻炼时会需要路面平坦相对人少安静的场所,林荫道、假山湖水为人们游玩放松提供良好的场所;石凳、长椅为累了的人提供休息场所;隐秘的花园木屋,给那些喜好安静者提供了好的去处。4.2 设计方法。

  4.2.1 引用自然环境,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如生态绿化林、水系、喷泉、假山等。

  4.2.2 通过道路划分区域,道路沿着人的视线,有深度和方向感。根据人的感官组织景观节点,使人不自觉的随着自己的感觉游览漫步。

  4.3 设计分析。由于人是环境设计服务的主体,从人对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视觉、听觉、触感、嗅觉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其中又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根据人本能的反应精心设计和布局。

  (1)植物种植。绿化具有改善小气候和吸附粉尘的功能,生机勃勃的植物带来自然气息,使人赏心悦目,具有协调人们心理的作用。多种树木花卉的种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丰富多彩的植物不仅能营造物质环境,而且有益于调节人们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广场道路铺装。园林铺装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通过形状、色彩、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设计时要对使用者用心关怀,无论老人小孩都能走得舒适,没有磕绊,更不会摔倒。

  (3)景观小品设计。小品设施包括:景门、景窗、景桥、景水、景牌、景标、廊架、护栏、花坛、花池、园凳、灯具、雕塑、建筑、亭榭等。不同环境小品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景观风格。组织园林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小品的布置和环境联系紧密。对于园林小品一定要精心进行加工,才能标新立异,在整体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水体景观设计。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景是现代景观艺术中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在水景的设计中形、色、声是三大要素。所谓“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态,水景的形态又可分为静水与动水。造型还可分为规则式与不规则式。形是水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结合方式来塑造水之美韵。特别是近年来的灯光艺术使水景更加灿烂妩媚。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不同的水景还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嬉水、娱乐和健身的功能。

  5. 结束语

  综合上述,园林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方面,但它的设计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连,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使人在城市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实现生态园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环境的统一。

规划开题报告5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积涝灾害。从古至今,暴雨积涝灾害一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愈发严重:“20xx年7月12日,哈尔滨多处上演‘水漫金山’”、“20xx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20xx年6月18日,到武汉看海”、“20xx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新闻无不说明暴雨洪涝已成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积涝灾害对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同时通过人口死亡、疫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程度更是难以估计。

  造成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城市建设两方面的原因。从气候角度来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产生变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雨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

  目前,城市针对暴雨积涝灾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维护困难,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LID技术于1990年末发源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王子县、西雅图和波特兰,是由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LID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广泛应用。在美国,LID设施的应用还形成了绿色道路、绿色社区等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LID的应用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在英国,LID技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了可持续城市排雨水系统;在加拿大,LID和场地设计相结合,形成最优场地设计、保护性设计等;在新西兰的应用称为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

  随着对国内雨水问题的重视,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多起来,LID在国内已有10年的研究和实践,于20xx年形成了“海绵城市”.

  20xx年4月中国北京大学在《20xx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xx年2月17日发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xx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20xx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xx年4月2日,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LID发展和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进行系统化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海绵城市与LID、海绵城市道路与LID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了LID设施的选择及其组合优化设计;针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探讨LID在海绵城市道路中如何应用。

  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其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

  论文的研究意义: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LID的关系及对LID设施的选择。

  2)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完整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重点研究停车场和广场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道路与红线外用地衔接中重点研究建筑、小区的优化设计。

  3)将研究的设计理论成果应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统,并通过SWMM模型进行模拟评价。

  五、提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

  1.1.2 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3 LID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的概念

  1.2.1 海绵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1.3.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3.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4 研究目标、意义、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海绵城市与LID

  2.1 海绵城市与LID概述

  2.1.1 海绵城市-LID

  2.1.2 海绵城市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2 海绵城市与LID

  2.2.1 海绵城市与LID的关系

  2.2.2 LID设施的.选择原则

  2.3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

  2.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2.3.2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的关系

  2.3.3 LID技术设施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

  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框架

  3.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3.2.1 影响因素

  3.2.2 规划思路

  3.2.3 规划原则

  3.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1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2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 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城市道路的区别

  4.2 海绵城市道路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

  4.2.1 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4.2.2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3 路缘石、雨水。和路肩边沟

  4.2.4 道路绿带

  4.2.5 停车场

  4.2.6 广场

  4.2.7 高架桥、立交桥

  4.3 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用地的衔接设计

  4.3.1 道路与建筑、小区衔接优化设计

  4.3.2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4.3.3 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

  4.4 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

  4.4.1 单幅路

  4.4.2 两幅路

  4.4.3 三幅路

  4.4.4 四幅路

  4.4.5 特殊形式断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洛市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况分析

  5.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2.1 商洛市现状路网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5.2.2 商洛市排洪防涝、水系和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5.2.3 商洛市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5.3.1 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 商鞅大道现状分析

  5.3.3 基于LID的商鞅大道横断面设计

  5.3.4 商鞅大道公共停车场设计

  5.3.5 丹江立交平面设计

  5.3.6 商鞅大道综合设计

  5.4 商鞅大道设计效果模拟评价

  5.4.1 SWMM模型介绍

  5.4.2 获取基本数据

  5.4.3 开发前场地模拟

  5.4.4 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4.5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6 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总结LID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规划开题报告6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课题来源:生产实践

  课题目的:

  1、通过小区规划设计让自己对小区具体实施由浅显到深入的过程。

  2、正确的运用小区周边环境对小区做好整体协调。

  3、充分的将“休闲”“环境”“空间”理念融入到小区规划当中。

  研究意义: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来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构建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态构筑而言可以说是提供一些场所。从居住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来看,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建居住区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而国际上居住小区的设计也趋向智能化,绿色环保,这也是我国当今研究的话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主要内容:

  A:文本部分:(装订要求请参考“邵阳学院毕业设计编写要求及装订规范”)

  (一)毕业设计任务书

  (二)基地分析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字数为20xx~3000字);

  (三)设计说明:

  1.总则:设计依据、设计范围、设计指导思想

  2.总平面设计:场地概述、总平面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单体建筑方案设计:住宅(多层、高层等)单体设计、公共服务设施(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商店等)单体设计等

  4.景观设计:景观小品、园林绿地

  B:图纸部分:

  1.小区鸟瞰图

  2.小区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分析图

  4.绿地景观规划图

  5.主要建筑平面设计图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7.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鸟瞰以及表达城市设计意向的有关分析图

  8.功能分析图

  9.局部景观设计

  技术方案及措施:做足准备工作,实际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居住区的人口容量以及人群层次,给设计方案进行定位,随时记录下各种有用信息。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绘出平面图,查阅图书馆和资料室等文献资料,并利用网络资源来完善设计,对于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向导师请教,多与导师进行交流,纠正错误。

  三、现有基础和具备的条件

  [1] 段汉明.城市详细规划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2]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3] 谭纵波.城市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4] 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5] 徐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6] 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7]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8] GB/T 50001-20xx,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9] GB/T 50104-20xx,建筑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0] 当代国内外住宅区规划实例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高密度底层住宅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建筑设计资料(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3]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佳作选遍--城市住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14] 21世纪城市住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 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规划开题报告7

  摘要:小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单体空问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是以改善及提高居民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关键词:远大美域规划设计

  远大美域项目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距珠海市中心区仅十五分钟车程,是从中心城区到珠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京珠高速的必经之地,交通出行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也具有良好的城市界面来展示小区形象。

  项目地处珠海,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良好,气候宜人。地块南高北低,植物品种丰富,可通过景观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景观面。

  地下车库的局限,形成景观空间整体地势平坦高层不大,容易出现空洞、一马平川的空间感受。满足消防、入口通道、私家花园等硬性功能要求,各个组团的绿地空间十分有限,容易缺乏空间层次感和尊贵感。同时4M消防道路路面处理不好容易割裂景观的连续性,产生生硬感,成为景观建设的一个难点。以目前景观市场行情,工程造价在(四期)270/平方米,(五期)100/平方米,对景观软硬造景元素的选择限制较大。

  一、设计构思;

  1.项目建筑以简欧式为主,采用简约的线条和立面构成来展现时尚简约的住居空间,同时行列围合式布局形成了一个大内庭园和各个宅间庭园,为景观营造宁静、舒适、自然、亲切的庭园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基底。

  2.《周易》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体现在景观上便是“天人合一”,既建筑与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和谐共生。如何协调景观环境与居住空间的关系,在尊重场地空间布局及景观特质的前提下塑造高品质社区,成为设计师始终贯穿整个作品的设计哲学。

  将建筑和景观在空间、尺度、风格、形式、材质、色彩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从居住的舒适性、空间的私密性、景观的相融性等方面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生态休闲的社区氛围,达到以人为本的三个界面的和谐,即住户与被改造过的自然和谐;在园区内部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和谐;人与自身精神境界的和谐(人在所改造环境里面心情舒畅)。

  二、设计理念;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将本项目主题定位为;“艺术时尚园林景观,现代生态休闲生活”

  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做园林就是在做空间,注重对人空间的切身感受,因此空间是本项目的设计重点,在处理空间的表现手法上重点是怎样利用高差、植物层次、风情构架营造精致的艺术观赏空间和活动参与空间、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注重观赏性和参与性相结合,运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与精致趣味的造景元素符号来造就现代时尚的居住景观环境。

  设计极力寻求每个细部、节点、甚至每棵树、每个铺装都做到完美,经典艺术小品、特色景观构筑物无不为小区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空间的有收有放无不为景观增添了趣味性,水的处理、细部的处理、植物的搭配与建筑单体相辅相成,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心灵感受。

  三、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在院落式组团需要充分的“绿”适当的活动、休闲空间,同时注重空间开放性和私隐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不同特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人们的不同需求。

  2.生态化原则

  人回归绿色自然的心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设计通过绿色植物,适当营造微地形、空间分割等手法隔离城市喧哗,亲近自然,使人的视觉和心里感受是处在生态环境之中。

  3.简洁美原则

  借鉴中国园林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植物造景等处理手法,以空间营造为灵魂,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及理念通过最简洁的元素力求达到具备风情园林的雅韵,又体现后现代主义的简练。营造恬淡雅致的居住休闲环境,与自然完美交融,令人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4.经济性原则

  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造价投入的费用,又考虑了日后养护管理的费用。在设计过程中,寻求合理地利用各种景观资源以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做到尽可能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最大的景观效果,主要表现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节约、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日后绿地养护管理的节约等方面。

  四、设计特色

  设计力求把握时尚、现代、生态的景观特点,同时融入强烈的艺术性,追求艺术化和空间的趣味性,在呼应现代简约艺术气息的同时,运用了步移景异、植物围合等营造手法,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序列空间,通过地形塑造出层层递进的空间感受,营造出围合的或隐蔽的多样空间,以静止的空间组合场景,以流动的时空牵动游人的步伐,让景物依次展开。利用植物、水景、铺装、小品等营造空间,并通过有趣味性的路径相连,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健身等不同功能的活动场所。

  五、交通分析设计

  小区内景观部分平时实行无车化管理,通过地下车库入口和小区行车道组织行车,保证小区内部良好的步行环境。按建筑消防要求,结合各个入户通道,将小区主要步行通道设置隐性消防车道,最大限度减小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升小区景观的连续性。同时设计注重入户通道的景观焦点处理,并围绕主体园路合理布置了停留休憩空间。

  六、标高设计

  ------依据现状地形,营造立体式景观,建设体验式园林

  1.堆坡造景,创造步移景异;营造微地形,运用植物造景划分空间,让人有步移景异之感。

  2.营造灵动多变空间;通过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结合与变换,并结合多层次植物的围合,以扩大景观空间感。

  3.构建景观立面构架,增加空间立体层次感。

  七、景观空间分析;

  结合建筑的整体布局,景观设计采用了动态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南北纵向主景观轴和东西横向次景观轴将小区的各个组团联系起来,在实现便捷交通联系的同时,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有艺术文化韵味的庭院景观空间。同时考虑到成本的控制和日后的物业管理,在本次方案中我们只在主入口和会所前广场设计了点式的水景,无论有无或无水都具良好的景观效果。

  架空层作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过渡,集休闲,娱乐,邻里交流于一体,充分完善社区的活动场地,进上一步体现社区的活力与动感。

  同时设计上以鲁班文化、老庄文化、儒家文化或以《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西游记》四大名著为主要内容,取其语言优美,影响广泛,用雕塑、装饰画、书法(节选小说的精彩片段)等形式展示书本的精华。精选诗词曲赋的优秀篇章,结合兰花艺术,营造优雅的架空层环境。结合中国结艺,布置历代散文和小品文(如《陋室铭》、《滕王阁序》等。体现小区的文化内涵,彰显高贵的品味。

  八、种植设计

  植被是影响景观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但组成了场地的绿化结构,而且创造着 场地四季变幻的色彩。因此,搞好种植设计不仅关系大场地综合功能的发挥,园林艺术的审美效果,而且影响到绿化工程的投资与经济效益。

  种植设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旨在建立一个景观多样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种植框架,为场地创造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以群植物、、散植、孤植、列植相结合,形成多种趣味和视觉效果。种植设计遵循以下的原则;

  1.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

  2.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少量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的原则。

  3.构筑乔、灌、地被、草复合群落,提高群落乃至场地景观稳定性原则。

  4.充分发挥植物造景作用的原则,将植物所拥有的形态、季相、色彩等特点完美体现出来,让人们能够真正集中体验到大自然中的植物之美。

  结束语

  在该项目规划设计中,力求发掘地段最大潜力,以居住生活为主,商业物业为辅,通过对社区邻里关系生活空间的打造、建筑与景观关系的处理、交通系统的立体人车分流设计,实现该项目的高档化、地标化和舒适化,从而实现开发商与住户双赢。

规划开题报告8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校园文化的理论是80年代中期起,由企业文化的一些核心理论引入到学校领域而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和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响应,研究活动自此方兴未艾。从我们接触到的国内研究校园文化研究现状看,多数学校都是围绕其地域特征,结合学校发展现状,选择一种能体现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比如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的“诗歌文化”,她们就是利用学校地处杜甫草堂的地域优势,学校从外在建筑设施,到学校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都极力体现诗歌文化的特质,形成了闻名全国的独特校园文化。但是该校“诗歌文化”还是更多的体现在显性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上,师生的行为文化并没有形成诗歌文化的所表现的特质。还比如北京市的府学小学,她们也是利用背靠恭亲王府的地域优势,选择“府学”作为学校文化的建设重点,也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文化。但是他们的校园特色文化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师生的行为影响,更倾向于一种传统礼仪教育和影响。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楚风汉韵” 原指楚汉时候的文体与习作风格。楚风是指楚国的文学,典型的是楚辞,汉韵是指汉的文学,如汉赋、诗歌。后泛指楚汉时期的人文风情。研究表明楚文化发源于汉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即现今的湖南、湖北等省份。汉水流域处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连接带,是南北文化交汇的中枢,表现出文化的开放性、交融性。同时楚地的原始文化使其文化创造主体较少受到宗法等级观念的束缚,纯任自然。因此,楚文化精神表现出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文化品格。随着历史的发展楚文化又以决定性的影响着汉代的文化发展,继而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民族文化中本然地存在着一种“楚风汉韵”的文化特质,楚风汉韵实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精髓与内蕴。因此,“楚风汉韵”实际是一种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性的浪漫主义的特质的中华文化。依据“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一对校园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的理论,我们认为所谓楚风汉韵特色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形成和发展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意识特质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三、选题意义

  从上述国内对学校文化的研究看,校园文化还处于起始阶段,大家都在依据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校园周边的特色课程资源,从实践层面构建校园文化的活动,再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虽然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研究也是建立在特有的地域环境和特有的课程资源条件下的,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师生行为文化的影响。首先我们以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载体,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对师生行为文化的产生影响和改变;其次我们以楚风汉韵校园文化大背景下的学校社团文化的建设为手段,促进楚风汉韵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然后我们以楚风汉韵校本课程的教学为阵地,把楚风汉韵特色文化渗透进学生的灵魂。最后我们以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文化设计为指南,指导新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总之,我们将以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

  四、研究价值

  武昌区红岭小学是由一所企业学校改制而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由一所薄弱学校逐渐成长为武昌区的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现在我校随着“楚河汉街”的建设,我校即将面临拆迁还建的巨变,我校的硬件设施,学生来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急需建设一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导向和强大激励作用的校园文化,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因此,选择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研究对我校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的在过去始终坚持以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主线,早在十年前学校就编写了《快乐国学》的教材,而且在十年来不断完善和修改,其教材已经在武昌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校十年来坚持在所有班级中开设国学课程,由专职的国学教师任教。学校还投资建设了专门的国学屋,让学生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室内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没有形成系统性,特色仍然不够鲜明,校园文化对师生行为的影响仍然不够强烈。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校以楚风汉韵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为载体,进行学校社团文化建设;以楚风汉韵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为手段,促进师生行为文化的转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五、研究目标

  1、以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硬件建设,楚河汉街、湖北省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教学基地的设置为载体,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2、以楚风汉韵特色校本课程的教学为阵地,形成具有楚风汉韵特质的学校社团文化。

  3、寻找楚风汉韵显性特点向隐性校园文化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特有的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六、研究内容

  1、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论研究,弄清其内涵和外延。

  2、楚风汉韵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实践研究。

  3、楚风汉韵显性特点与隐性文化的相互影响及相互渗透的策略研究。

  4、楚风汉韵特色校园社团文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的影响。

  5、楚风汉韵特色校园管理文化对师生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影响研究。

  七、拟创新点

  1、校园文化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现实意义。针对我校这个处于的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理位置的个体,此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打造具有楚风汉韵文化校园就是实践的创新。

  2、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难点是显性文化向隐性的校园文化的转化,我们选择了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硬件建设,楚河汉街、湖北省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教学基地的打造,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社团的组织建设为校园文化内化的载体,希望在大量的实践研究中寻找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策略,形成校园物质文化、社团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都具有楚风汉韵特点的红岭小学。

  八、研究思路

  首先成立以陈建校长为组长的红岭小学教科研学术委员会,发挥群体的力量进行先期的理论研究,弄清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召开关于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的学术研讨会,确定我校楚风汉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确定以楚风汉韵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为载体,通过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硬件建设,楚河汉街、湖北省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教学基地的打造,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社团的组织等为主要手段,构建楚风汉韵的特色校园文化并加以内化的校园文化的研究方向。然后,围绕学校课题研究方向,把学术委员会成员依据所任学科,研究特长进行分工,成立若干个小课题组,各小组确立自己的研究小课题,要求小课题必须服从大课题研究方向,能为大课题研究服务。最后,小课题组完成自己的研究报告,研究过程,以及结题报告、研究课、电子媒介等资料等实践研究资料,学校课题组负责监控这些小课题的研究进展,定时进行研究调控和监督,最终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九、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文献研究法(研究楚风汉韵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调查法(调查校园文化研究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师生精神文化特质,学校发展方向等研究优势及劣势)

  行动研究法(通过校园楚风汉韵硬件设施的建设,周边楚风汉韵特色课程资源的教育基地的建设,楚风汉韵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及教学等展开研究)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总结,广大教师在执行楚风汉韵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总结形成案例,论文等)

  技术路线:1、理论学习弄清楚风汉韵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2、讨论我校的校园文化研究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师生精神文化特质,学校发展方向等研究优势及劣势,聘请专家参与讨论指导,确定我们的研究方向。

  3、围绕大课题进行课题细化分工,此分工一方面是研究工作需要的事务性分工,一方面是课题研究内容的精细化分工,成立若干研究小组。

  4、进行针对全体师生的,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知情度、影响度等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数据确立研究重点。

  5、各个小组确立研究内容,展开行动研究,学校负责课题的研究的监控和管理。

  十、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3—20xx.1)完成先期的理论研究及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20xx.3---20xx.1)

  1、调查研究校园文化的优劣势,确立研究的重点

  2、各小组展开行动研究,及时形成研究结论。

  3、校园文化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及反思

  第三阶段(20xx.1—20*.*6)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及结题工作

  十一、课题主要参加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研究主要由学校的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研究专长基本覆盖小学全学科,学科互补优势明显。课题组都具有小教高级及以上的专业职务,平均年龄35岁以下,期中武汉市优秀教师2名,武昌区学科带头人4名,武昌区优秀青年教师2人,武昌区十佳班主任一人。全体研究参与者绝大多数都参与了我校已经顺利结题的,由华师大陈佑清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学习方式、类型功能及其选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在亲历的研究工作中具有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和研究能力。

规划开题报告9

  一、选题依据

  1、背景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因此我选择以泉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能够获得一些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经验,为其他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2、目的和意义

  运用所学的景观规划设计知识,分析泉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的场地现状,

  大学主要以国子监、书院等形式存在,校园布局采用封闭式的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结构,如岳麓书院、江宁儒学府等;这与封建社会要求及儒家、道家的思想要求是一致的。我国建国以来的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20 世纪50 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采用规整式格局;

  第二次是20 世纪80 年代的教育复兴,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对经过10年动乱遭到严重破坏的老校园的改造与整治;

  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教育大发展而引起的开放式校园的建设。

  二、研究主要内容(大纲)与方法

  1、主要内容: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1.2 前期基址分析

  2. 设计依据和原则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原则

  3. 设计理念

  4. 总体规划

  4.1 空间总体布局

  4.2 功能结构分析

  4.3 道路系统分析

  4.4 植物景观分析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附设计文本

  2、主要方法:

  参考资料、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等。

  三、预期成果

  设计成果和设计文本一份。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20xx/11:上报课题、与指导老师讨论并确定毕业设计内容和方向

  2.20xx/12.1-20xx/12/15: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考察、准备设计素材3.20xx.12/15-20xx/1/1:初步设计完成,与指导老师讨论后进行修改,再与泉州旅游学校校长交流意见

  4.20xx/1/1-20xx/2/1:根据修改意见调整设计内容和方向,并进行深化设计

  5.20xx/2/1-20xx/3/1:深化设计基本完成,与指导老师及泉州旅游学校校长交流意见,并进行调整。

  6.20xx/3/1-20xx/3/15:完善设计成果,并着手制作设计文本。

  7.20xx/3/15:提交毕业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模型、设计文本各一份。

  8.20xx/6/1-20xx/6/10:毕业答辩

规划开题报告10

  时间:20xx年5月18日

  立项号20xxXKT—ZXHX008课题名称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王丽平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爱好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值得研究,争取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研究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差异,争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有利于化学学科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初中化学的教学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知识层面涉及了基本化学用语;无机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酸碱盐溶液的性质、常见金属的性质等);结构化学(原子的结构、物质的构成);有机化学(简单的有机物);给学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未伸入。高中化学学习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进一步伸入。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应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知识点的衔接,以及相应教学具体策略;(2)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衔接;(3)学生学习方式培养的衔接;(4)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步:问卷调查

  问卷形式:教师版与学生版

  问卷对象:初高中化学教师、高一学生

  问卷内容: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差异性

  高中化学学习的现状

  高中化学学习的困难

  高中化学学习的策略

  第二步:收集问卷,分析问题

  第三步:整合问卷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展开讨论研究,分析教材与教育教学现状,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并具体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与计划,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四步:初三年级化学教学加强对于与高中紧密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并重基础和成效,有效测评;高中挑选一个班级,按策略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其余班级按原有教学模式教学。

  第五步:阶段性评估,将实验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策略。

  第六步: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成效,总结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经验。

  第七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模式和策略。

规划开题报告11

  开题报告经集体讨论通过后,我们就以此为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论文指导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延续两周。主要工作有:专业责任教师着重检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选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开题报告中提到的参考资料是否在着手收集;指导教师着重检查学生是否编好比较详细的论文三级提纲,了解学生写作的最大困难,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增加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指导学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要求制定比较具体的写作计划,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2、论文指导铺开阶段。

  这个阶段是整个论文指导过程的关键环节,论文能否顺利完成,论文质量的高低,与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开题报告中这一阶段安排的时间也较长,大概15周。我们在开题报告中规定用五周左右的时间完成初稿,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抄袭现象和捉刀 现象。随后专业责任教师主持全体指导教师讨论会,收集论文初稿写作中反映出来的典型情况和带倾向性的问题,商讨对策,并将这些问题向全体学生集中通报,提出整改意见,部署下一步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初稿完成后就转入对论文的修改,指导教师重在对论文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逻辑关系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我修改为主,通过几次反复,论文框架基本建立,内容比较充实,整体上实现开题报告的预期目的。 在整个铺开阶段,专业责任教师根据开题报告的写作计划与要求,定期进行两到三次检查督促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论文的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教学部门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检查情况,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3、论文指导定稿阶段。

  这个阶段是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学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对论文篇章结构作局部调整外,还应进行文字上的修饰,确保语言流畅,体现学术论文的语言特色。同时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论文格式,写好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编好目录、列好参考文献等,为论文答辩作好准备。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此相适应,我们在专业网页上开辟了一个论文写作指导园地,为开题报告作用的发挥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个园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随时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我们还规定,指导教师之间是分工不分家,针对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导教师询问,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解答疑问。同时,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园地,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有条件地向学生提供一些他们难以找到的数据资料,充实文章内容。我们还将那些写作进展快、论文质量好的学生及时在园地中提出表扬,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谈体会,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要进一步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制定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 现行的开题报告设置的六大栏目都是粗线条的,这样,在具体操作上,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同样的开题报告填写的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研究方法栏目,许多学生就无从下手,有的虽然填写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导教师也会按照个人的理解开展指导工作,离规范化要求就会有一定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制定一个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这既是对开题报告的说明与解释,又使开题报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在使用开题报告过程中不存在疑问和困难。

  (二)对现行的开题报告栏目作适当的修改与补充 我们认为,开题报告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栏目,对开放教育学生来说,要求高了些。开放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既没有必要,学生想了解也难以做到。虽然上网可以查到一些与选题有关的信息,但要从中分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部分指导教师来说也非易事,遑论成人学生。因此,我们建议将此栏目改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我们认为,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指导教师都不好把握,因为填写的参考文献在论文写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参考文献中找得到,不如改为参考文献来源与查找方法,给学生利用参考文献、查找资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建议设置一个新栏目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这样,师生对论文写作与指导就会心中有数,未雨绸缪,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三)建立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网页 从选题情况看,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网上给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实施意见和一些选题,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我们虽然开设了论文指导与写作园地,但规模小、资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分离给毕业论文指导带来的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各分校建立各自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网页,这个网页可以考虑设置论文写作动态、优秀论文展示、论文选题集锦、写作方法漫谈、参考文献荟萃、师生交流互动等栏目,这些栏目既渗透了开题报告的内容,又是对开题报告的进一步延拓,实现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开放教育网络技术平台的完美结合。

规划开题报告12

  文献综述(包括调研资料的准备和收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被列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从资源现状,产品开发,景点规划,研究方法等较多的方面做了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规划成果。国内研究情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旅游业恢复发展不久,就有学者指出了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有的学者从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这个方面入手,主要针对的是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关系。

  高舜礼认为,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容的。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许多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些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

  近几年来,专家和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真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性到系统性的过程。早期对本真性研究的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本真性的描述都限于对文化的根的描述,这种描述暗示着一种静止的和向后看的文化观念。二是对本真性的保护趋向于对游行民俗实体的保护和民俗环境的封闭型的保护。这就说明,我们对本真性的认识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的,也即一个真实的文化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处在一个静止和封闭的环境中的。

  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入,对本真性的保护和研究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人们开始以运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的本真性。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认识到,真实性只是某一特定组织和特定人群对某种文化制定的一个相对的标准。真实性是当代人对一种文化的过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会带着这一代人认知的烙印,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对这种文化的真实性的认识也会发生相应地变化。而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生存都是其传承和变化的综合结果,这种传承和发展还会随文化的延续而继续下去。对任何一种文化的真实性的理解如果处于一种静止状态,都不能涵盖这种文化的真实发展状态。

  国外研究情况

  (1)迈克坎奈尔(MacCannel)在其著名的“舞台真实论”中认为,旅游者旅游和获得旅游经历的动机是出于追求真实性,但由于旅游景观的“舞台化”,旅游者只看到一个貌似真实的“前台”,而“后台”才是当地人的生活空间。这个观点比较符合当今民族民俗旅游的现状,确实来说,旅游者看到的民俗歌舞表演不能说完全就是当地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写照。

  (2)库恩、莫斯卡多和皮尔斯(Cohen;Moscardo & Pearce)认为,民族民俗旅游和文化旅游,把民俗商品化,破坏了地方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三位学者可能把民族民俗旅游对民俗所造成的副作用过于夸大了,就如马波学者所说的,这两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3)博纳和克什布兰特(Burner & Kirshenblatt-Gimbleet)认为,旅游中的民俗表演不是要提供真实,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旅游现实感,一种可以让他们体验当地文化的舞台。II

  对此结论我表示同意,虽然它并不是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但同样可以让游客感受当地的文化。

  (4)美国康纳尔大学教授戴维(Davydd)在《文化可以用金钱衡量吗?从人类学市郊探讨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问题》中提出了旅游业中的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在旅游业发展中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争论得较激烈的一个学术问题。瑰丽迷人的民族文化的价值一被发掘,就成为了旅游开发商的目标,而结果就是民族文化的商品化。

  在对民族文化(也可以叫民俗文化)的研究中,国外研究情况是:大多数学者认为民族文化存在一个商品化和真实性的矛盾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对民俗文化的真实性的保护上来,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种研究趋势。现将查阅资料中具有典型性文章综述如下:

  <1>、冉光荣.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1月<2>、张文勋.民族文化学论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张军.对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思考.旅游学刊,2005年第5期<4>、Juicy.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围

  <5>、吴钦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研究泛论.<6>、刘存沛.云南文化的丰饶之美.昆明日报

  <7>、宋云飞.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第15卷第1期

  <9>、杨跃萍.美学者盛赞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11>、高舜礼.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Plansky 区域与旅游规划空间站,P2,P7<12>、金毅.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2)<13>、潘鲁生.关注旅游文化.山东社会科学,2000,(5)<14>、任维东.云南丽江实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与发展旅游双赢

  选题意义(包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族问题有着重要影响。对它的研究一方面从学术领域拓展与深入,同时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更是现实举措。21世纪中国的旅游产业应该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增加人文含量,提高文化品位充实民俗文化的内容。

  2实践意义

  旅游业作为云南省发展优势良好的产业,它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做为旅游业的重要旅游资源,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民俗文化过于舞台和商业化,文化欠缺传承与保护。在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中一定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意识到它们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非凡意义。在具体操作实施中实行传承与保护的策略,找到一条适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走的路,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类比法。

  通过对大理白族的民俗文化的现状调查和具体分析,结合当地旅游业和旅游商品的开发以及云南省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法的比较,得出大理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何实现传承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又独具白族特色文化的道路。

  时间进度(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1月):拟订写作提纲,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2月~3月):撰写毕业论文

  第四阶段(20xx年4月):毕业论文修改

  第五阶段(20xx年5月):毕业论文正式定稿及答辩

规划开题报告13

  点军区生态新城城市设计

  ——打造特色滨水生态新城

  学 生:夏成果

  指导老师: 武师标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1课题来源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为点军区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此项目为宜昌市实际项目。

  1.1设计内容

  根据宜昌市点军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城市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等现状具体条件,并结合宜昌市的相关规划,对点军区规划区域的建筑形体,空间形态,环境美化等城市风貌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同时结合其滨水的特点,打造特色滨水生态新城。

  1.2研究背景

  生态城市:武汉轻工大学何晓鸣老师所讲授的《城市发展战略》中生态城市的概念 ——俄国生态学家雅尼茨基提出建设一种理想的环境,即以生态学的原理建立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集地;也就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本次规划作为宜昌市中心城区紧邻城区且水资源优势明显,应紧紧围绕打造滨水生态新城的目标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点军区经过多年保护性开发,境内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越。在宜昌市的分区规划中,将良好的资源环境作为根本,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开展,以绿色GDP作为衡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从而定位点军区:

  ——集体育休闲、文化产业、教育科研、生态居住、度假疗养等职能于一体,发展部分无污染工业物流职能。

  ——经济产业生态化,交通出行低碳化,生态环境景观化的示范城区和休闲旅游景区。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部生态敏感地区和三峡库区区域的一个特色示范基地和重要展示窗口。

  在其定位中,生态性是始终不断强调的主题之一。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转变。

  2本工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的目的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空间环境质量正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质量意味着空间环境优越的程度,应用到城市就取决于使人愉说的自然联系,尺度、趣味的匹配和消除不协调的对比。纵观今昔,质量意味着文化遗产,持续存在的事物和价值。对于城市居民,它意味着好的生活和理所当然地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安全、健康、舒适、娱乐和方便。空间环境质量还必须包括提供生活的私密性、兴趣活动和取得成就的机会。

  点军区作为宜昌市中心的紧邻城区,在承接宜昌市中心城区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应当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做到支持发展,带动发展。点军区有着“上控巴夔,下制荆襄”之要塞,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美称,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点军应充分发挥其滨水环境的优越性,打造成为新时代的滨水生态新城。

  2.2 研究的意义

  在很多规划中,滨水空间常常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亮点被展现出来。然而,中国很多城市在对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中,只注重滨水环境传统的美学价值,而忽略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忽略维护滨水生态系统、河流自然属性、自然植被功能等情况下,实施人工草皮覆堤,行道树沿河排列,园林植被代替自然植被的现象。从而,城市滨水的环境优越性只表现在外在,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其生态功能降低,对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网络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本研究旨在发挥滨水环境优越性的情况下,从城市整体着眼,整体规划形成完整的滨水特色的生态新城。

  3国内外相关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3.1国外相关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2014年10月在斯德哥尔摩市举办的皇家海港新城滨水区规划设计竞赛中,ADEPT和Mandaworks的设计方案“Royal Neighbour”获得了一等奖。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新城城市设计充分展现了城市的滨水特性。,在整个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中,城市中三个不同的区域相互结合,创造了多变的城市空间,以及多样化的建筑单元和形式。整个规划区域通过一个完整的自行车交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了清晰且通畅的自行车道规划,充足的自行车停车空间,使自行车出行成为最简单和有效的交通方式。同时,规划为该区域创造了灵活多变的开发区域,使各个区域根据城市密度的具体需求而变化,同时保留了贯通整个海港区的丰富的城市街道生活空间。

  3.2国内相关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2003年,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草案)提出武汉应借“水”兴旅游,打造“江汉水乡”。 “江汉水乡”包括环湖水系游憩带、水乡主题旅游城、湖泊旅游产业群等多个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共节假日的增加,都市人将得以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暂时摆脱都市喧闹和尘俗的环境,达到彻底放松、休闲、健身、益智的目的,必将大受欢迎,成为都市人生活的时尚和必须。武汉东西湖片区在其规划建设中,着力打造生态特色和地域特色风貌,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构建“碧水、蓝天、绿色、洁净”的现代化园林城区框架,打造高品质的产业发展中心和人口居住中心,建设武汉主城发展次中心;打造全区“湿地生态”名片。

  4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形式

  4.1主要内容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宜昌市点军区的地域特点和人文风情,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现代化的、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突出城市的个性特征,以完整的整体设计,使优美的自然环境同现代气息溶为一体,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水城市景观。空间设计包括对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城市居

  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工程设计包括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

  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城市设计的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通过对点军区地域空间内的各种物质要素,在实现预定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设计,使城市达到各种设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协调,空间形式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并形成具有滨水特色景观的绿色生态网络。

  4.2成果形式

  1、开题报告: 4-6 页 2500字 (含文献综述)

  2、说 明 书:页 字

  3、图 纸: A3 号8张

  4、译 文: 6-7 页3000字

  5、论 文:5000字

  6、其 它:电子文件与汇报展板(不少于2张)

  5设计的方法及手段

  5.1研究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同过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历史、理论书籍和文献,各地规范和工程实例资料的搜集、阅读,总结对研究城市设计模式有关的理论。同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以把握国际上有关城市设计最先进的思想。通过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利用与城市设计有关的关键词搜索国内外的期刊、文献资料,获得中文及外文文献资料。

  ②分析、比较归纳法

  收集各种实际的城市设计工程项目,对他们的设计理念、方法及后期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借鉴经验,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③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对项目基地现状进行细致了解,发现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和分析综合,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5.2技术路线

  6设计进度与步骤

  整个设计时间 :学期第一周一一第十四周

  整个设计过程:

规划开题报告14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发布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5、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组织机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设立顾问小组。

  1、顾问小组

  聘请下列领导、专家为课题组顾问:

  金宝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熊川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纪云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

  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王 健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作功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学军 湖南省教科院院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黄中益 湖南师大教授、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2、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组长:黄宜锋(主持人)男、中学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

  副组长:李倡平 男、副研究员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副组长:易志勇 男、中学高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成 员:卢国良 男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党委副书记

  肖云龙 男 教授 中南大学高教所所长

  常思亮 男 副教授 湖南师大教育系主任

  杜祥培 男 副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长

  谢根生 男 副教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科处长

  龚德良 男 副教授 郴州师专计算机系室主任

  吴振峰 男 副教授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网络系主任

  赵雄辉 男 副研究员 湖南省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

  龙迪辉 男 中教高级 长沙市教科所所长

  黄海春 男 中教高级 常德市教科所所长

  苏沙平 男 中教高级 湘潭市教科所所长

  彭天文 男 中教高级 衡阳市教科所所长

  王以平 男 中教高级 邵阳市教科所所长

  葛天普 男 中教高级 岳阳市教科所所长

  罗晓明 男 中教高级 郴州市教科所所长

  蔡子文 男 中教高级 益阳市教科所所长

  佘长保 男 中教高级 怀化市教科所所长

  王志海 男 中教高级 娄底市教科所所长

  黄沛华 男 中教高级 湘西自治州教科所所长

  刘协平 男 中教高级 张家界市教科所所长

  汪华明 男 中教高级 永洲市教科所所长

  丁文平 男 中教高级 株洲市教科所副所长

  唐亚唯 男 中教高级 岳阳市教育局职成教科长

  周国辉 男 中教高级 长沙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刘甫会 男 中教高级 衡阳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曾立民 男 中教高级 株洲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王江清 男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理论室主任

  邵汉清 男 副教授 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校长助理

  郑定子 男 特级教师 湖南师大附中教研室主任

  薛剑刚 男 中教高级 湘潭市教科所

  王建军 女 特级教师 醴陵市教研室副主任

  罗 慧 女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科长

  伍春晖 男 中教一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科长

  易海华 女 中教一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科长

  于康林 女 图书馆员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研员

  沈小强 男 研究生 湖南师大教科院

  张光铎 男 博士 青果园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

  (注:1、此次排名属非正式排名,不作课题结题时的依据,正式排名要待课题结题后,按对课题贡献大小。2、各市州教科所长、职成教中心主任以及高校处室负责人,如因工作需要换人可由单位继任者自然接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理论研究组

  主要任务:分析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由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主要成员:黄宜锋、易志勇、肖云龙、葛天普、丁文平、薛剑刚、王建军、周国辉、伍春辉、龚德良。

  2、标准体系制定组

  主要任务:研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

  主要成员:李倡平、常思亮、邵汉清、苏沙平、郑定子、易海华、赵雄辉、王江清、刘甫会、沈小强、杜祥培。

  3、试行实施组

  主要任务:通过试行省级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模式,带动各市州、各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主要成员:卢国良、罗 慧、彭天文、蔡子文、佘长保、龙迪辉、王以平、罗晓明、黄沛华、黄海春、王志海、汪华明、刘协平、曾立民、谢根生、唐亚唯。

  4、信息网络组

  主要任务:开发、完善、试行质量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含开发课题申报系统,信息收集、储藏、发布系统)

  主要成员:李倡平 易志勇、吴振峰、龚德良、张光铎、于康林。

  八、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一)主要成果

  1、《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常思亮、肖云龙、邵汉清负责,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组全体成员参与。

  2、《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研究报告。黄宜锋、易志勇负责,总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3、《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李倡平、罗慧、薛剑刚、王建军负责,总课

  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

  1、论文

  (1)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黄宜锋、易志勇、伍春辉。

  (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主要撰稿人:李倡平、罗慧。

  (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主要撰稿人:常思亮、易志勇、沈小强。

  (4)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肖云龙、易海华。

  (5)其他论文待定。

  2、试行情况报告

  (1)基础教育试行情况报告。各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各市教科所所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易海华负责。

  (2)职成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市州职成教中心主任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伍春辉负责。

  (3)高等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高校实施情况报告由相关高校参与成员或教务(科研)处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赵雄辉、罗慧负责。

  3、网站、网络管理软件及相关文件

  (1)《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系统软件(含课题信息储存、发布、申报系统)开发、完善。李倡平、易志勇、吴振峰负责。

  (2)《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完善。李倡平、易志勇、张光铎负责。

  (3)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省级规划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归档,由于康林、沈小强负责。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制订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管理政策性文件。

  3、收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课题管理研究文件。

  4、策划、筹建《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和《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1、分两批完成“十五”规划课题主持人业务培训。

  2、收集整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规划课题研究文件资料,完成《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度资料汇编》。

  3、调查了解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含赴外省考察学习),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

  4、查询有关数据,研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制定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和标准。

  5、邀请全面质量管理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或座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全面质量管理专业理论知识。

  6、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7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在各市州、相关单位试点,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

  8、逐步完成相关论文并公开发表。

  9、进一步完善《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网上课题申报系统和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开发、运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1、完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系统》

  2、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3、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4、编著出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和《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业务性工具书)。

  5、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十、经费管理

  (1)资料费(购买与搜集相关的文件、资料)2.5万。(2)调研差旅费(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4万元。(3)小型会议费(进行方案论证、专家座谈等)2.5万元。(4)《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费5万元。(5)域名申请、设备维护、网站内容更新费5万元。(6)印刷补助费(工具书印刷补助)4万元。(7)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2万元。

  以上7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25万元。由于该项目属国家非资助项目,故经费来源:(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经费补助4万元。(2)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结合工作弥补11万元。(3)有关单位赞助10万元。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组

  XX年10月31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陈泽庚:《上海普通教育科学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管理》,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2、杜青禄:《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3、《美国大学科研的领导与管理》,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4、阎立钦:《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必

  须加强教育科研》,载《教育研究》XX年第4期。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和课题指南》。

  6、柳斌主编:《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7、马和民、高旭平著:《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8、杨文士、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9、李卓奇编著:《教育科研定量分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

  10、孙岗主编:《科技管理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2月版。

  11、冉宗植、洪家兰等编著:《科研组织行为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版。

  12、常思亮著:《学校管理学概论》,中南工大出版社XX年7月。

  13、吴志宏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XX年7月出版。

  14、look e.h. vredevoogd:《论科研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XX年第3期。

  15、刘晓欢:《引人企业管理模式 改革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职教论坛》XX年第20期

规划开题报告1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热门】规划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规划开题报告12-21

小区规划开题报告02-16

品牌规划策略开题报告02-17

电力网络规划开题报告02-17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04-08

生态景观规划开题报告02-17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开题报告03-15

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开题报告03-1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范本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