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回乡偶书》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4-04-03 16:56:55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1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就是这种远离故乡多年的游子回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的'全部写照。必须二首合起来读,才能领悟出其巾滋味的。要是把它腰斩了,二首只取其一,听休会到的诗意必然是残缺不全的。光读第一首,试问那其中是否存在着又是喜悦又是感伤的复杂心情呢?“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句子,然而其中却凝聚了诗人热爱故乡的强烈感情啊!

  诗人10多岁就背起行囊,告别了生养他的那片家乡热土,出外求学20余载,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被人称为“吴中四杰”。到37岁时,赴京城长安应试,金榜题名,中了进士。此后一直在朝廷做官,先后担任“太子宾客”,“秘书监”等重要官职。诗人在朝廷一向勤政廉洁,忠心尽力。离家应试,京城做官,辞官还乡,这位游子一别家乡60多年。[3]我不禁感叹:诗人一别家乡便是60年,对家乡无限思念和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诗人用容貌“鬓毛衰”与“乡音无改”对比,突出了“衰”变的方面。诗人以“不变”与“变”相对比,既表达了离别家乡久长的惋惜之情,又阐述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易老天难老”的自然现象。

  从一位老者的角度,我也感受到了:时间是无情的,过去了就再也不能回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的交通工具和信息不像现今如此发达,官吏出行的交通工具仅有车、马、轿、船几类。诗人从长安到浙江,其间万水千山,迢迢数千里。诗人所在的时代回自己的家乡一次不容易,但是我所在的时代,交通和通讯工具都很发达,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回家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既然知道了岁月易逝,我觉得自己更应该珍惜每次和家人相聚的机会,多为家人做有意义的事。同时,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一切也会随时间慢慢消失,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追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对于人生,其它诗人也有着自己的感慨。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5]在我看来,每首诗都有自己的特点,读来都特有感触,让人不知觉反省自己,想让自己把时间更多的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且,我也感受到了老人历经了沧桑,懂得也比年轻人多,所以老年人是值得被尊重和敬爱的。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2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鉴赏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作者介绍

  贺知章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3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七言绝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参考资料: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xx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唐代七言绝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回乡偶书》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回乡偶书》古诗词鉴赏11-04

《回乡偶书》古诗词鉴赏3篇01-02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12-06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3篇12-06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3篇)12-06

《回乡偶书》古诗词赏析01-05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词鉴赏汇编3篇12-07

古诗词回乡偶书原文及解释01-20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