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时间:2022-07-20 12:41:42 古诗词 我要投稿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精选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心中时常会积累了不少感悟和见解,为了更好的记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但是,感悟的文章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精选10篇)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1

  汪国真《生命的真实》

  因为现实不尽美好

  心灵才有那么多白云的向往

  因为生活严峻

  向往才用手托起温暖的月亮

  责任,并不就是

  整天一副冰山般的深沉状

  空洞的宣言和崇高的大话

  难以同有血有肉的灵魂

  发生碰撞

  平凡就象泥土

  并不意味着荒凉

  激昂的未必是山

  平缓的未必是江

  生命的真实为什么不能像水塘

  懂得贮存

  也不吝啬流淌

  感悟:

  我们能理解感悟生命平凡没什么不好,只要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并且懂得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提升,生命不一定要以一种一成不变的方式发展,多样的人生,或者以一种豁达开朗的乐观生活观念生活,人生也是会无比的轻松和愉悦的!一个人的人生过得是否有意义,不一定非要按照他人的评价,而是自己觉得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这样就是有意义的人生,做有价值的事情,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过得,无悔的付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就一定是会让你的生命更有价值!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无论他处于何种地位和身份,什么职业,他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路要走,都是重要的,因为无论他对这个社会的作用是大或是小,他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社会的运转不能缺少任何一环,否则是无法正常运作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我们都可以活得很有意义!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我们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浮躁的人们都静下心来读一读汪国真的诗,可以让那迷茫浮躁的心静一静,望一望云际水流。临窗下,品香茗,读汪诗,从汪国真的诗里寻找自己最初的灵魂。失意时,汪诗给人激励;迷茫时,给人指引;浮躁时,给予心灵的平静。从诗中我们能体会到汪国真对生命的感悟、哲理的思辨及他的一颗赤诚之心。

  对生命的感悟与讴歌是汪国真诗的主旋律,从中总能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哲理的思辨是汪国真诗的一大特点,汪国真的诗具有李商隐的睿智,李清照的清丽,普希金的抒情,迪金森的凝练,汪国真本人也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很多诗句都如格言一样凝练而富于哲理,既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智的启迪。如“只有水才能总是让我们情不自禁的低头”(——黄昏偶拾)。“人心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不会太漂亮”(永恒的心)“如果你一定要走,我又怎能把你挽留,即使把你留住,你的心也在远方浮游”(——如果)。汪国真的诗里最突出的就是儒家的中庸和老庄的淡泊。比如“恋爱使我们快乐,失恋使我们深刻”、“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月圆是画,月缺是诗”等等。诗人在诸多矛盾中并不是顾此失彼的价值选择,而是在互相比较中各取其长。这与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是一脉相承吗?

  汪国真总是怀有一颗赤诚之心,读他的诗总能感到一种超然、豁达、平易的人生态度。诗人总是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对生活充满感恩,有对父亲、母亲的感恩及对友人的鼓励。你的期待深深,你的步履匆匆,我知道,那是父爱的深沉(——给父亲)父爱的特点几句就勾勒出来了,父亲每天忙于生计,总是言语不多,但对我们总是充满期待,这就是父爱的表达方式——深沉。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母亲的爱)我们在母亲眼中永远是孩子,母亲永远关心着我们的点点滴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就是母亲,我们可以走的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给友人)。这其中满含着对友人的鼓励与期盼,让人倍感温暖。诗人有许多写给友人的诗,其中告诉友人要真诚、宽容、希望恬淡的生活。

  汪国真诗集是一本值得你用心去读的书,读汪诗,走进诗人纯净的世界,让自己的浮躁的心静一静,望一望那云际水流。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2

  作者笔下的热爱生命,是生命之中定下了似有似无的目标,有——是我一直在追求,没有——是我不会固执地追求,这看似矛盾的观念,若深入追究,仿佛就是这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从中读出了作者的追求,他有着自己的高度,纵使有千般,也不会折服,他有着自己的淡然,纵使最终迎来的是成功之母,他也不会停步。没有什么是必要的,没有什么是该担忧的,能做到,是热爱生命,在充实与舒适中去攀登属于自己的山峰,这座山是没有顶的,爬到哪,就算哪。

  有的人一生不服输,但是在难以抗拒的挫折下,他不会变通,他想不开,最终他迷失了;有的人一生是无欲无求,没错,但他也无作为,他只能在死气沉沉的一生死去,没有一点是值得怀念的,没有生机。

  走向远方,“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作者这样写道,但我想,不仅仅是男子,人,都应该走向远方,人生是一条路,人人都要前进,但关键就在于你怎样走,你从中得到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走的又有多远?

  “学着承受痛苦,对待误解,学着对待流言,只争朝夕。”这是作者解读人生之路,在人生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有的如星辰般浩瀚,有的如沙粒般微小,但星辰般的浩瀚,不正是无数个沙粒般的渺小吗?

  所以,请让我们走向远方,感受每一滴眼泪,享受每一刻风光,不断迈步,不断前进。

  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们,也许每个人的成就不同,但我们终将携手走向成功,请让我们一起,热爱生命,走向远方。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3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可否抵达的远方

  独倚江南烟雨格窗,叹息,楼宇间,巷道口,融入了黄昏,轻弹琶声断断续,前程似梦中朦胧,唯叹路太远。

  小楼里坐着些旧客,洽谈起各位令尊令爱的前程,唯有父亲在迎合这他们,我想他心里多少不是滋味。梦醒了,朦胧的眼里朦胧的景,泪水夺眶而出,太熟悉这滋味,在那次惨烈的暴风雨中,我跌落了深渊,思想停滞,目光呆滞,一张张卷子似乎在审判着我的失败,而自己却尽力想要成功,结果便是一次仓皇北顾,父亲虽然也在尽力的安慰着我,但毕竟在还有30天就奔赴战场的我,连演练都怕。前方的路太泥泞,眼眸里没有星光。那是我第一次叹息了自己的失败。

  星光可爱心有远方

  既然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的,满怀着感动的,悄悄的读着汪国真的`诗,一句句的流入心中,听完小楼里的欢笑洽谈,读完汪国真先生的短诗,心底沉沦的半盏弱光,那段灰白暗沉的记忆,给了我许多的东西:也许,过于沉溺于失败是一种慢性的放弃,应该像保尔一般,一生交给革命,不问是否成功,都一如既往的奋斗,也应像汪国真诗里表达的那样:热爱生命,对于人生道路上的平坦或泥泞,应处变不惊,哪怕如同保尔到最后想要结束,也要如同他心里经历狂风暴雨后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去实现心里的壮志。

  诗人在文中多次提到我不去想在我看来,诗人不去想的是寒风侵袭同时也是不去想那些困难和压力,因为他的目标是地平线而地平线的表面上意义是远方的目标,更有意义的诗人内心的理想的遥远,任凭他人的指指点点,任凭前途的困难险阻,他的无暇顾及,是他对目标顽强

  心有远方,心灵才能抵达的更远,更远,而要想抵达彼岸还需无闻西东,一直穿过那些荆棘之林,挥洒生活的苦酒,世事的沧桑安然面对。猝然临死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拼尽全力,未来固然泥泞,但心路宽敞,也许孤独前行,但无畏风雨,像诗人所言:既然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未来一定会更好。再独倚江南格窗,楼宇巷道里,阳光温柔。一起安好。我素履而往,不问何时抵达。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4

  “汪国真离世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好诗人离我们远去,真的好悲伤!”四月二十六日的这天,猛然间收到远在长沙念书的女儿的短信,我的内心也是一阵的收缩难过。真的很难以想象:“写了那么多的好诗的汪国真就这么走了,是患了什么病?为什么走得这样地匆匆?”在心里有着一连串的问号,赶忙打开电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关于他去世的消息,果然有许多条,还有些网友在发表纪念的文章了,我盯大眼睛仔细地瞧着关于汪国真的信息,他真的走了,是患了肝癌走了,是在这一天的凌晨两点,真是是如诗歌中所写的“悄悄地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记得女儿上县一中的时候,我到书店给她买了几本书,其中就有汪国真的诗集;不过那还不算是他的诗集,而是书店当时卖的用来学生练书法的钢笔字贴,我看到那上面都是汪国真的诗,就给买了下来,一来让女儿练下书法,二来也能学学汪国真的诗。真没想到的是女儿对这本书法字帖十分地喜欢,她每天早晨起来后就会在书房里大声地朗读:“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女儿是外向型的孩子,她的放声朗读,也勾起了我中学时代的回忆。记得在念中学时,学校一中办了一个“摇篮文学社”,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也常在上面投稿。也是在这本校园的刊物上我第一次见识了汪国真的诗。后来有吉首大学的实习生也给我们上了新时期的诗歌创作的文学课,我见识了更多的诗人如朦胧派的诗人北岛,还有顾城、舒婷等等,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诗人还是汪国真,他写的《热爱生命》、《走向远方》、《嫁给幸福》、《感谢》等等脍炙人口的新诗,特别符合我们这些青年人的心理需要,就像是我们这些懵懂青年的“心灵鸡汤”。读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又很激励人心。在中学时代,正值青春期时,这正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个重要而又充满困惑和“危险”的时期,很多很多的心理上的困惑在纠结着我们的内心。有时候长辈们的好心相劝都会引来一场“战争”;那个时候觉得世间真是有些难以捉摸,许多的事情总是不如心意;自己觉得内心有使不完的力气,但是真要做起事来又是摸不着头绪。青春,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羡慕的字眼,我们那时的青春却觉得过得不太那么潇洒;学业上的竞争,青春时的性的朦胧冲动,都会让我们感到有很多的无所适从。

  但是当我遇上汪国真的诗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人生疑惑都在他的诗里得到答案。《热爱生命》告诉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追求,也要有规划,“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我读书的时候,因为是所谓的“文艺青年”,心血来潮时也爱向杂志投稿,那时我们常爱看的报刊有《中国青年报》、《辽宁青年》、《少年文艺》等,我就常向这些报刊投稿,当然这些都是全国著名的报刊,是不可能采用我的稿件的。屡次的投稿,遭遇到多是退稿。这样也会碰到一些同学的嘲讽,这时我常用汪国真的诗句来安慰自己:“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而当我在写作取得一些成绩之后,也迎来不少读者的赞扬和掌声,我又想起了汪国真的诗《感谢》:“让我怎样地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地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汪国真面对读者的喜爱,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一个微笑就够了,人世间最难承受的是感情的债啊!”这些都对影响至深至切!

  和我当时读中学一样热爱文学的女儿也这样的喜欢汪国真的诗,以至于我有时看看她的作文,有一篇是写《青年的理想》的议论文吧,女儿也引用了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我在想可能是好的诗都能打动青年的那多愁善感的心吧!汪国真的诗,是那样的朴质,但又富含哲理,所以能赢得青年学子们的喜爱。我和女儿两代人都受到他的诗的熏陶,现在汪国真走了,我们能拿什么来祭奠他呢?我想只有继续阅读他的作品,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心情和愿望,和诗人的心融入在一块,并在生活中继续实践诗人的理想,这可能是对诗人最好的纪念了。

  汪国真诗人,你一路走好,我想在天堂里你仍可以高声朗读你的诗作《热爱生命》,作为你的粉丝,我和女儿两代人,真诚地期待你在天堂能写出更好更动人的诗篇!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5

  汪先生出生于一九五六年,于八十年代风靡中国诗坛。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列第一位。汪先生的诗通俗易懂,却不失语言上的优美;他的诗短小精悍,却不失道理上的深邃;他的诗简洁直白,却不失情感上的动人。初读他的诗歌,就像抿一壶年份已久的佳酿,芳香四溢,酒未足,人已醉!时隔数年,再读他的诗歌,更像是品一杯质量上乘的普洱茶,醇香无限,杯中茶着实让人回味无穷,感悟颇多!

  在成长的历程中,家中老者时常教导我们年轻一代要热爱生命,要长(常)励志,要学会感恩。多少年以后,当我回望自己行走留下的足迹时,也会发现偶尔偏离老者们规划的路线,是因为自己心中缺乏一个引领前行的路标,而这个指示路标身在何处呢?或许,从汪先生的诗集当中,我找到了答案。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摘选自汪国真先生的《热爱生命》

  在我读来,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热爱,一切美好的结局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人的一生一定要注重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结果。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获得成功,抱得美人归或拥有无限美好的前程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

  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

  走向远方,

  从少年到青年,

  从青年到老年,

  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摘选自汪国真先生的《走向远方》

  笑看人生,不过就是那么的简单,就像小沈阳的经典名言,一闭一睁就是一天,一闭不睁就是一辈子。简单的人生思维逻辑不同,对人生的看法也就不同。人生苦短,没有到达自己想要的诗与远方怎敢退缩?走向远方的慢慢长路要想正确地走好实属不易,要想走的多姿多彩,只有学会在逆境中磨练,在顺境中不要迷失自己。

  这世上的人们,都是在为了自己所想坚持的东西咬牙坚持着。哪怕被嘲笑,被轻视,一次次被现实打倒,也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这样有一天回头看,便会发现过往的所有汗水和努力,都成了我们追逐过的证据。我一刻不停,不过是因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无法停止罢了。只有不停下来,我才可以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远。就像风或许并不是不知疲惫,只不过是想去更高更远的地方。

  热爱生命,走向远方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6

  汪国真的诗,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不好。——张怀理

  诗人汪国真患肝癌去世了,除了对不算年轻的生命的哀悼,更多的是引起了诗歌评论的阵风。这一点也许是汪先生始料不及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载体中的许多门类异军突起,诗歌的沉寂多少有些让诗人们坐不住了。于是,诗歌开始了自身的革命,朦胧诗也就应运而生。在口号诗歌一统天下的年代,朦胧诗的出现,无疑给沉寂的诗坛吹来一片清新的风。但是,朦胧诗的得道,却引诱了诗人们在“朦胧”二字上下足了功夫。以致到了后来,读不懂就成了好诗的标签。就在人们读诗读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汪国真来了。汪国真将人生的哲理和格言移植到白话的诗歌里,立即受到了正值既长身体又长知识的青少年的青睐。据说,还“影响了一代人”。

  我不是诗人,更不是诗评者,不太懂得诗歌的纯粹理论。但是我想,朦胧诗或者就是雾里看花,白话诗或者就是开水解渴。雾里看花本来就是一种美好境界,但是如果雾太浓,甚至连花的影子都看不见,不仅让人看得头痛,那种美也就没了。而开水解渴也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生活需要,但是如果开水太淡,牛饮之后便会造成里急,跑洗手间会耽搁功夫。

  说穿了,这些天的诗歌之争,其实就是武林中的门派之争。门派是载体,功夫才是内涵。诗歌也是一样,流派是载体,诗歌才是内涵。盘子可以装肉,碗也可以装肉,关键是肉的味道。如果是注水肉,就是拿个金饭碗来装,也会没有好的味道。

  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那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如果让朦胧诗人们来写,也许会写成飞流直下很多很多很多尺,如果让汪国真们来写,也许会写成飞流直下三千一百零九尺。我们读李白的诗,一定不会太去计较瀑布的尺寸,而是想象瀑布的气势和样子。所以,李白的诗,美得很得体。

  白话诗人说,朦胧诗就是天书,凡人是看不懂的。其实这话不完全对,要知道读诗也是需要智慧的,在眼睛读文字的时候,也要开启思想的发动机,还要打开想象的门窗。朦胧诗人说,汪国真的诗是对诗歌的阻碍,这话也不完全对。这世界总还有身体和知识都处在发育期的人,他们也有需求。那些人生的哲理和格言,哪怕穿上诗歌的外衣,只要朗朗上口,能记住就行。

  现在的人真是精力旺盛,为了几首诗争得面红耳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委实没有那个必要。要我说,我们就静静等待,等他个一百年。那个时候,孰是孰非,将会一目了然。也许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死了,但世界还活着,诗歌也还活着。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7

  汪国真《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感悟

  读完,心中马上有一种很清爽很温暖的感觉,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要把这首诗推荐给我的孩子们。

  第二天课前,我特意提前去教室,把这首诗用四种颜色的粉笔抄在黑板上。在抄写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带着好奇的心理去读,慢慢读熟了,便偶学生抑扬顿挫的开始朗诵起来。于是,我耐心的等他们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们自己停下来,就问有没有同学自愿朗诵给大家听。八名同学站了起来,正好分两组,一人一段,给大家朗诵了两遍。看着孩子们渐入状态,我开始引导他们思考:“作者要感谢的到底是谁?”马上有同学抢着说:“春夏秋冬。”我微笑着沉默,机灵的同学马上又进入了思考状态。教室里安静了三五分钟,渐而转向沸腾——“感谢父母”“感谢老师”“还有好朋友”“好心人”“默默无闻的人”“无私奉献的人”......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最终确定下的答案是感谢那些疼爱他们,对他们无私帮助却不求回报的人们。

  这算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需要我们感谢的人和事物都有很多,我也无法给出他们确切的答案,但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他们能想到这个答案我已经很满意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觉得被人疼爱被人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却想不到去感激别人。通过这首小诗引发的思考,应该比我们直接灌输有效地多吧。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8

  汪国真先生走了,似乎是冥冥中的某种力量让他的生命停留在59岁,没有迈入花甲之年。正如他年轻系列诗作一样,他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年轻里。近些天,关于汪国真与诗歌的话题再度热了起来。汪国真是个极有争议的诗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汪国真的诗一度洛阳纸贵,他的诗流行之广,无以复加。汪国真曾让一代年轻人感动,他曾经叩响过他们的心弦,让他们从他那里获得一种对自我和生活的感悟与发现。汪国真的诗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青春正能量。后来诗坛的“倒汪运动”让红极一时的诗人归于沉寂。今天我们再度回首诗歌对一代人的影响,汪国真的诗歌或许不够深刻,或许艺术性也有所欠缺。但是他的诗对现实与人的干预,是更多诗人做不到的。感谢汪国真诗歌为我青春作伴,我想,如果让我给汪国真定义一下,他应该是“青春诗人”。诗人王小川说,汪国真的诗歌确实影响了一个时代,尤其是文艺青年。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口口声声说他不是诗人,写的东西不是诗词,那么直白,有的甚至是顺口溜。那就请你用文本说话,去影响一代人,一个时代......我非常赞同王小川的评价,汪国真不是大师,但他是诗人是无疑的。我们追念诗人不是为他在诗坛封圣,而是铭记他的诗对一代人的影响,这是不容易抹杀的。

  汪国真的诗歌的青年中的影响力没有一个当代诗词人能比,但是,他的诗从来没有进入严肃文学的评价体系之内。伴随他的一直是两极分化的观点,有人爱之若狂视为偶像,有人嗤之以鼻大加挞伐。江河对汪国真的评价很不堪,说他的诗完全是对诗歌的毒害,他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唯一作用就是阻碍。他羞于同汪国真被称为一个时代、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同一个屋檐下的诗人。杨典先生这样说:八十年代根本就没有一个正常的诗人会读汪,那简直是笑话。读汪的只有普通市民或中小学生。正因为汪那种俗不可耐的浅薄被广泛推销,九十年代的精神才会沦入虚无主义。汪的作品为读者媚俗化起了极坏的作用,并把大家在八十年代就树立的对严肃文学的爱,变成市场化的鸡汤。真正的诗歌被世俗误解,他要负一份责任。他的作品从来就跟中文和现代汉语写作毫无关系,这是不要争议的。任何一个最初级的真读书人,都能一目了然其作品的恶俗和浅薄。关于汪国真之死,评论家朱大可说:大家不懂诗的话,还是默哀的好……也就是说,学界对汪国真的非议并没有因为汪国真的去世而结束。

  宁夏诗人杨森君对那些挑剔汪国真诗歌的人说,作为挑剔者,挑剔是你们的权利,只是,你们的诗歌又如何呢?我们不写或写不了“汪国真体”诗歌,我们可以选择别的体写,井水不犯河水,不要排斥他人的写作。诗歌能否被读者接受,是读者说了算,而不是由写作者说了算。

  我们今天说,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栁词。说明柳词是为百姓书写。大唐那个诗歌帝国有李白、杜甫帝样伟大的诗人,但也能容得下白居易。难道因为他的诗村妇都能听懂就是诗歌的耻辱么?小朋友爱看《喜羊羊与灰太郎》,他们错了么?为什么我们容不下汪国真?如杨典所诟病的,汪国真的诗只有普通市民和中小学生爱读。我不禁要问:普通市民和青春少年喜欢汪国真的诗,汪国真何错之有?那个读者群何错之有?我们的诗人和评论家们有足够的理由批评汪国真,比如批评其思想性、艺术性及写作技巧等等。喜欢汪国真没错,说明你年轻过。批评汪国真也没错,说明你成熟了深刻了。但是,如何把诗写进人心大概是诗人在琢磨技巧、意境、艺术等诸多元素时更应关照的。

  我每看我们身边的许多所谓诗人甚至是著名诗人,动不动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架式,倡导这个主义,自命是什么先锋派,什么后现代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实话实说,我无法容忍。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写不好诗无妨,悄悄写,也别聒噪。古人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天资不够无妨,勤能补拙。那个“脑瘫诗人”余秀华一夜成名。这个女人的诗良莠不齐,但的确不乏佳作。但有人逮住人家的短处不放,大加抨击。我看大可不必,有本事你把自己的好诗拿出来影响读者。

  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当今诗坛,汪国真是一个踏踏实实写作的诗人,与诗坛的诸多浮躁聒噪和故作高深相比,他更真实更亲和,他把诗真正写给时代。对于他,我们不必神化,但也不必抵毁。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9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这首诗简短而寓憨憨封窖莩忌凤媳脯颅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 汪国真经典诗文选,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再如: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 篇10

  喜欢汪国真的《旅行》“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到远方去,即便风景不如人意,也无须在乎,近处没有风景。”

  的确!旅行可以让你进入一个新鲜的环境,遇见陌生的人,经历全新的事物,体验全新的心情。我喜欢旅行,喜欢走在路上。喜欢旅途中流动的感觉。

  去旅行,你会带回什么?留恋照?纪念品?当地特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好回答。而我更喜欢带回的是一种感觉。在我的认知里,旅行最珍贵的不是别的,恰是我们的所思所感。

  黄埔军校四字早已耳熟能详。对她的情感,贯穿我已经拥有过的时光。记忆中,黄埔军校是一个神圣的如同圣殿的地方。在我拥有记忆的那天起,在乡间,父辈从没停止过对黄埔军校的赞美。。

  千里追寻,不期而遇,于千万年寂寞的时光与你静静地相逢,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动?目送

  黄埔军校占地面积不大,带有南国建筑特有的小巧精致的风格。说不上雄伟,但足有故事可言。

  走进黄埔军校,扑面而来的是历史的厚重感,让我无端起敬。

  参观黄埔军校史迹馆,看到那一张张的旧照与一件件的旧物。中国近代的历史一幕幕地在我脑海里放映,沉重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泪水在我眼眶里打转,我强忍着想哭的冲动,逃离了史迹室。我想出去透透气,我太压抑了!对历史的多情会加重人生的负载,但谁又能说它不好?诛仙名字

  出了史迹馆,发现了一方小池。有人说,水因流动而美。但黄埔军校里这一方小小的池,水碧绿碧绿的,局限在一方小天地里,我也觉得别致精巧,因带有南国的味道。几尾锦鲤鱼,一只龟,让小池有了动态美,更添了情趣。先前的压抑感减少了许多。

  因时间还早,游客并不多。黄埔军校显得清静。我也静静地穿梭其中,生怕扰了它的宁静。我怀着敬畏的心,一间房子一间房子地游览。我看到的是静静立在那里的物件,它们静默无语。但它们身上的时代印记告诉我,它们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目睹了中国由屈辱走向繁荣。

  穿越一条条的长廊,似乎在时光隧道里穿梭,也匆匆经历了黄埔军校八十多年的历史。在其中穿梭,总觉得沉重的历史气压罩着我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像傻瓜一样,一时满脑子章句,一时满脑子空白。

  黄埔军校的历史虽只有八十多年,但我认为足够长了。因为近现代这段道路太过艰难、太过坎坷,黄埔军校一路走来实属不易。虽八十多年,却足够质感。诚然!黄埔军校是有质感的。它做到了将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继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黄埔军校门外种有几棵细叶榕,同样静默不言。听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惊叹!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我看到了阳光漏进来,看到了蓝天白云,似乎也看到了黄埔军校更遥远的未来。

  走出黄埔军校,来到总理纪念碑。从下仰视,一种庄严感油然而生。沿着石阶而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看着用楷书,篆书雕刻的总理词训,学过书法的我,并没有深究书法的线条美。我只是静静地思索刻碑上的文字思想。思索上面的思想,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深入人心,指导中国救亡图存。

  站在纪念碑上,我开始思量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在历史中熠熠生辉?是因为杰出的学子?它的精神?它的成就?周围很静,无人告知我答案。黄埔军校在历史上有名的人大多已经作古,魂归他乡。我不知道是他们光荣了黄埔军校,还是黄埔军校成就了他们?也许都不是,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早已无法分割,因彼此辉煌而辉煌。

  临告别黄埔军校时,我心中生出了一股莫名的冲动。让时光静止吧!就让我5静静地待在黄埔军校里,直到亘古。但世间哪能那么如人意!

  出了黄埔军校,冒着毛毛的秋雨,我们踏上了去大学城的路。请原谅我,我不是资深的学者,对大学城的一切都看得肤浅,无法看出它的没与质感。它太过于大,我骑车在里面穿梭了一个多小时,在导航的指引下,我还是老在迷路,它给不了我安全感和归宿感。我还是偏爱黄埔军校那怀旧的做派和老照片的颜色,觉得真实。

  人生是一次时光与地域的交织,情感与经历的融汇。每个人都期待这旅途精彩而绚烂。现实的旅途也一样,我不在乎去哪,跟谁在一起,只要我有情感与经历的融汇,有有关旅途的想法,我就觉得这次的旅途丰富且有意义。

  去旅行,你会带回什么?

【汪国真经典诗文感悟】相关文章:

汪国真经典诗文05-15

汪国真唯美经典诗文03-01

汪国真诗文「精编」02-18

汪国真经典诗文青春02-18

汪国真经典诗文朗诵02-24

汪国真经典诗文励志02-23

汪国真的经典诗文赏析06-11

汪国真经典诗文20首02-18

关于汪国真经典诗文赏析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