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朱元璋》观后感

时间:2021-02-12 18:29: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朱元璋》观后感精选

  朱元璋由一个毫不起眼的村夫出身的,其家世世代代给地主种田,他在文化方面是非常贫瘠的,可是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能好好驾驭文人雅士,取其精华,为他所用,其身边的谋士李善长、刘伯温,勇士徐达,贤妻马皇后都是功不可没之人。

《朱元璋》观后感精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人,朱元璋也不例外,其妻马皇后是一个贤良淑德、识大体顾全局、体恤属下部将、宽厚仁慈、谦卑有礼的聪明女人。她深得臣子们的拥戴。朱元璋出身贫寒,父母双亡之后,他投身皇觉寺以求温饱,没想到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在皇觉寺也不能生存下去。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朱元璋却因此几经辗转投身到郭子兴的门下。郭子兴慧眼识英雄,他见朱元璋身材高大,皮肤黝黑,颧骨高耸,耳大面方,下巴比上颚长好几分,虽面相怪异却威武沉着,颇具领袖风范,遂对其颇为器重。而几次带兵出征,朱元璋均屡建战功,不但掳得马美人的芳心,同时也引起了郭子兴之子郭天叙的严重妒忌,郭天叙几次欲加害朱元璋,均是马皇后为其“挡驾护航”。马皇后象一条鞭子在鞭策着朱元璋,她是有个性之人,绝不唯唯诺诺,当她看不惯朱元璋所作所为时,她会直言不讳,因此,两人相爱了一辈子,也吵了一辈子,就像两只刺猬,靠近了,扎着疼,远了,思着疼。朱元璋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可真正深入其心的女人只马皇后,故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孤寂由心生,也由此走向颓靡。其实人生得一知己何幸?拥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失去了才明白芸芸众生中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推心置腹之人,实是可悲!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淮西老乡,此人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有宏才大略。在早期军纪涣散的义军队伍中,他协调诸将,整顿军纪,为增强义军团结、提高其战斗力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他更大的贡献在于筹饷、理财、供应等后勤方面的工作。在那个战乱频繁、饥荒连年的时代,他以其杰出的理财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将粮饷和兵源源源不断地送到前方,使部队始终保持着充沛的战斗力,对朱元璋部队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大局已定时,又是他带头劝进,请求朱元璋及时称帝,并主持登基大典。朱元璋在册封功臣时,李善长功居第一,然而在时局稳定之后,朱元璋便对李善长戒备起来。朱元璋用人亦信亦疑,他认为李善长的能力能在打天下时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我所用,而在自己坐稳天下之后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威胁,于是,称帝后的第三年,李善长便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地从相国的位置上拉下来,赶回凤阳老家“颐养天年”,而胡惟庸案发后,70多岁的李善长竟然因牵连之罪而铃铛入狱。可见,伴君如伴虎,臣子的功劳再大,也只是奴才,也只是弓着背被皇上踩上“墙”后却一脚踢开的.可怜虫。

  刘伯温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似文曲星下凡,此人通晓天文地理,精通易经,能前知800年,后知800载。他满腹韬略,谦虚谨慎,胸襟开阔,嫉恶如仇,淡泊名利,象一株清莲,不屑于和李善长胡惟庸等同流合污。在刘伯温未投身朱元璋时,朱元璋对李善长几乎是言听计从的,而自从刘伯温来后,朱元璋对刘宠信有加,导致李善长心理严重失衡。可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既生瑜何生亮”,李善长处处诽谤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几经挑拨,刘伯温倒是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而当朱元璋不满李善长的自满与张扬,有意换相,征求刘伯温的意见时,刘伯温却说:“李善长能调和诸将,做相国是适合人选”,这话让朱元璋颇受感动,对刘伯温的信任度更增一层。朱元璋把刘伯温比作张良,实际上刘伯温既有张良的智谋,亦有张良的功成身退之远见。他几次向皇上请求辞归乡里,却遭朱元璋的严词拒绝。刘伯温是睿智之人,他见朱元璋渐渐向开国功臣“开涮”,总有一天也会轮到自己的,还不如自己请辞,归隐田园,不问世事。天威难测,在皇上身边,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藏”也不是,“露”也不是,而象刘伯温这样的儒雅之士,天子的喜怒无常,官场的勾心斗角,同僚的肆意攻击,都足以让他心累,他根本不屑于加官进爵,他当初之所以投身朱元璋,只为实现人生之抱负——一心一意辅佐皇上,救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看着昔日为朱元璋出生入死的臣子兄弟们一个个倒下去,他也会不寒而栗,与其继续留在朝廷,不如卸甲归田来得惬意。可就这么个懂得将自身才华收放自如的“识时务者”,一个朱元璋曾经尊为“恩师”之人,亦难逃魔掌,而后在朱元璋“迫不得已”恩准其回青田老家养老之后,仍对其处处防范,时时侦察,最后仍利用其和胡惟庸的矛盾,借胡惟庸之手将其毒死。

  徐达,被朱元璋视为韩信,他是朱元璋的童年伙伴,与朱元璋同时投身义军,可谓情同手足,生死与共。他战功卓绝,品德高尚,平时与士卒同甘共苦,打起仗来,冲锋在前,不贪财不贪色,沉稳大度,一心一意指挥战争,从不参与朝政,也不加入大臣的派系之争。其实徐达是大智若愚之人,他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理。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皇权的建立,无不是靠文武百官运筹帷幄,有功之臣也容易成为有权之臣,而到了皇权地位得到巩固之时,功臣们就成了皇上独揽专权最具威胁性的人物,皇上总会在江山稳固之后向功臣们下手,来一个“过河拆桥,以绝后患”。徐达这样“夹着尾巴”做人,其实也是明哲保身的表现,可就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也“插翅难逃”。公元1385年,徐达由于常年衣不卸甲,导致背上长了脓疮,如若好好调养敷药,并不难治。可朱元璋知道后,不顾徐达经舟车劳顿之苦,命他立即回京休养,可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据说长了脓疮的人不能吃蒸鹅的,吃了蒸鹅必死无疑,偏偏在一次吃饭时,朱元璋赐予徐达一只蒸鹅,命其立即吃下,徐达知道朱元璋对他下毒手了,为免拖累家人,只好含泪谢恩,食鹅而死。朱元璋以此卑劣的手段杀死了他的童年伙伴、开国功臣。而更让人发指的是,徐达死后,朱元璋“猫哭耗子”,表现得悲痛不已,并追封徐达为“开国功臣第一”,人都容不下了,还假惺惺地追封!难道这就是帝王的作风?!

  朱元璋大肆残杀追随其上刀山下火海的功臣,最终落得孤寂终老的下场是必然的,试想想,即使再强健的鸟儿,若斩了翅膀,还能飞吗?

【《朱元璋》观后感精选】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朱元璋传》08-23

拔河观后感(精选29篇)05-07

《夺冠》观后感(精选15篇)03-17

电影《1921》观后感(精选7篇)03-14

1921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03-14

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11篇03-09

奇幻森林观后感精选15篇03-07

美丽心灵观后感精选15篇03-04

电影《1921》观后感精选8篇03-03

奇迹男孩观后感(精选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