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1-02-24 09:27:5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

  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最终实现在观众这里。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欢迎参考~

《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

  篇一:《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

  首先,我必须声明:

  一、在我的世界里,不论什么名义的杀人事件,在行凶的时刻,人即恶魔。

  二、但有时候,为了保护我们爱的人,纵使化身为魔,又有何惧?!

  三、恶魔都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

  接下来,说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

  【内容简介】

  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石神,每天唯一的乐趣,便是去固定的便当店买午餐,只为看一眼在便当店做事的邻居靖子。靖子与女儿相依为命,失手杀了前来纠缠的前夫。为救靖子,石神提出由他料理善后。石神以数学家缜密的逻辑思考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为靖子提供了天衣无缝的不在场证据,令警方始终只能在外围敲敲打打,根本无法与案子沾边。

  日本版:天才物理学家汤川学(福山雅治)、数学家石神哲哉(堤真一)、邻居花冈靖子(松雪泰子)。

  中国版:苏有朋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对应的角色分别为:唐川(王凯)、石泓(张鲁一),陈靖(林心如)。

  但是,此处不做版本对比。只谈论,感觉!

  【感觉之人物】

  只说一位,我如饰演的陈靖。

  陈靖,很漂亮,但也只是一个漂亮的普通女人。

  她也许可以为了她的女儿,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但她没有更强韧的内心,做到“正因为真相如此,所以才更要幸福地活下去”。

  对的,我想表达的就是:她在法律惩戒之外,勇敢地活下去。换个说法,我觉得陈靖应该选择“逍遥法外”。

  哪怕一直背负着错手杀人的愧疚心理,哪怕对石泓所做的一切感恩戴德,她的外在表现都必须是:撇清关系,努力幸福地过日子。

  “如果你都不能得到幸福的话,那么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石泓的心声。

  如果陈靖真的懂得石泓为她所做的一切,她应该就具备了足够的力量,在外面,好好活着!

  残念。

  【感觉之情感】

  单从电影展开的情节来看,我觉得石泓比唐川幸运。

  情感,尤其是爱情,它可能不是所有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大部分人都渴望得到的、摸不到却感觉得到的珍品。

  你唐川脑袋聪明、外形帅气,但是你没感情戏,没心动过呀!

  就这两小时不到的电影里:你不知道古人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中的`“情”到底是什么怪物猛兽;你不知道为什么连平日里一心沉浸在数学世界中的石泓都被它攻陷了哈哈哈哈~

  分数:三星半~(多出来的半颗送给林心如+苏有朋的多年以后的合作)

  篇二:《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

  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小虎队,曾经的小虎队应该像如今的tfboys那么火吧。多年过去,小虎队早已经解散。如今,苏有朋与吴奇隆仍然很有名,两人微博都是数千万粉丝。而陈志朋早已不是当年那么出名,江湖上很少有关于他的传说,微博粉丝不足两百万。为什么苏隆两人依旧出名,而陈的差距如此之大,为他感到遗憾啊。

  演而优则导。最成功的案例当属徐峥《泰囧》与赵薇《致青春》。如今,苏有朋也开始做导演。

  他的第一部作品《左耳》没有看过,豆瓣5.4分,貌似评价不太好。不过,昨晚看了他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觉得很不错,改编东野圭吾的作品完成度挺高。

  简单描述剧情,不做过多剧透。两大数学天才的巅峰对决,一个用高智商来破案,一个用高智商来掩盖真相。剧情多次翻转,看完让人直呼精彩。

  东野圭吾真是了不起啊,既能写出《解忧杂货店》那么温暖治愈的故事,也能写出《嫌疑人X的献身》这种悬疑类小说。而且即便在这种悬疑小说里,也会让读者感受到某些温暖动人的东西。

  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

  在我对人生感到绝望,想要放弃一切的时候,是你拯救了我。这不是顶罪,这是报恩。

  第一次看张鲁一的电影,看完被他的演技圈粉,一个内心孤独的数学天才就是他饰演的那个模样。毒sir曾安利过他2014年主演的《红色》,豆瓣高达9.2分,对他的演技做了高度评价。

  第一次知道王凯是看《北平无战事》,他不是主角,但在一堆老戏骨里仍有出彩表演,当时就觉得他应该会有更多好作品,后来《琅琊榜》《伪装者》证明了我的猜想。

  嫌疑人X的献身,有感而发是效率最高的写作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取这样的标题?电影与写作有何关系?

  因为昨晚看完这部电影有很多感触,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突然想到,我曾经也有很多类似的经历,但最后都烟消云散,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还记得当时看完《解忧杂货店》,被温暖的浪矢爷爷所感动,被东野先生的叙事能力所折服,承诺一定要写一篇读后感,实际上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写。

  还记得看完韩寒《乘风破浪》,觉得比他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优秀很多,要故事有故事,要幽默有幽默。很想写一篇影评抒发内心情感,而当时没有动笔,现在已经没有心情写了。

  还记得3月19日跑完成都双遗马拉松,也是自己第一次去外地参加马拉松,也有很多感触,承诺自己要写一篇总结留作纪念,而直到如今都没有写。

  还记得参加完布恩读书会的读书活动,重庆本土的读书会竟然也可以很棒,它的运营模式有很多亮点值得其它社群学习,想写一篇文章留作纪念,而直到现在也没有写。

  这样的失败案例实在太多了。

  灵感与热情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逝,承诺最终变成一纸空头支票。

  所以我觉得当下有感而发是效率最高的写作方式。

  不管是参加一个活动,还是读到一本好书,或是经历一些有趣的事情,往往是当时感触才是最深刻的。效率最高的写作方式就是经历后立即动笔写,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这个时候很容易写出一篇文章。先不要管文笔如何,不要管语句是否通顺,最重要的是先写完一篇初稿。初稿是写作中最困难的部分,一旦它都完成了,会发现接下来的修改其实是容易很多的事情。

  相反,越是拖延,完成的可能性就越小。随着时间推移,灵感与热情逐渐消失。没有了灵感,没有了热情,非要无病呻吟,逼着自己完成一篇文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今后想写文章时,就立即动笔,不要拖延。比如这篇文章,就是有感而发完成的。

  篇三:《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

  按照我的观影风格,我是不看国产电影的,因为就剧情、内涵、演技来说,国产电影远比不上一集美剧来的用心。何为作品?我觉得至少应该是心诚所至,小孩子画的画虽然粗浅亦是一份作品,因为那是他竭尽所能创作的东西。国产电影不是技术水平不行,而是中国的电影人似乎缺乏一种工匠精神,对于自己的作品没有一种严苛的追求,对于太多的细节选择放任自流,这样子拍出来的作品多半是食之无味,难以流传于世的。

  没有阅读过东野圭吾的原作,但是上学期曾经看了他的《虚无的十字架》和《恶意》,所以我还是带着一点好奇去看了这本电影。且不说电影里的非常多的BUG吧,一直在等待剧情反转的我等到整本电影结束,依然没有等到让我惊愕的反转。整本小说不论是从剧情反转的设计还是立意来说都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除了乞丐那点电影版略显牵强没有想到以外,整个剧情基本全在我的意料之中,而意料之中的悬疑又怎么能称得上好的悬疑呢。立意来说,倒不如《恶意》中对于人性中纯恶的探讨,《虚无的十字架》中对于刑罚意义探讨来的有趣。对于大众的批判,也是没有《糖与香料》来的那样的深刻。综上所述,这本电影只能算是平庸之作,而原作我没看过不能随意评价,但我估摸着应该也不会太好。

  但我今天更想探讨的不会仅仅局限于《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内涵,我想说的,是现在人对于东野圭吾的狂热追捧,将他作品抬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豆瓣上的文艺青年们看完之后都不由得撰写了长篇的感想,东野圭吾的作品亦是成为青年文艺人的“成功标签”,在网上不难找到各种溢美之词。实际我看了《虚无的十字架》和《恶意》之后去豆瓣上看评论,感觉落差还是挺大的,他写的也并没有像大家传说的那么神。《恶意》的叙述风格让我阅读得不是很舒服,而文中对于纯恶或者说嫉妒的刻画,远没有《地狱少女》那样让我感到恐惧和可怕;《虚无的十字架》剧情比较牵强,探讨的问题还是有些意思——刑罚的意义,法与情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矛盾的概念,但是局限于故事本身设计的问题,给人带来的思考并没有那么的强烈。总的来说,如果阅读的多了,思考的多了,其实这些问题看起来远没有很多文章中说得那样深刻。

  而最近愚人节大家都在追忆张国荣,哥哥哥哥地叫唤个不停,但是我关注的微博绝大部分都是在反对追忆的,由此可见我个人阅读风格还是比较不合大众的。张国荣要是现在还活着,已经61岁了,也就那些年过半百的人可以叫声哥哥,咱们这些个二十几岁的小青年凑什么热闹。换句话说,如果他对于你影响非常大,或者你非常喜欢他,追忆追忆倒也无妨,个人喜好而已。然而就我自己来说,他死的那年我8岁,他并没有在我生活中留下些什么印记,仅有的印象也只是《霸王别姬》、《倩女幽魂》而已,那又何来追忆之说。。现在的人,所谓追思张国荣,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他的作品,生命中有被他留下印记的呢?亦或是人云亦云,仅仅借追思之名,彰显自己文艺青年之风范?作为一个医学生,追忆哥哥远不如好好宣传重视身边抑郁症患者来的重要,毕竟至今还有很多人觉得抑郁症仅仅是精神疾病,只要看开点就没事了。

  不难感受到,其实很多人都是在为别人生活,大家都追忆哥哥,那我也追忆;大家都在追捧东野圭吾,我也去凑凑热闹。生活就这样过的越来越“类聚”,人们过的都是大家炒作的生活,越来越丧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能力,而一些美好的东西也仅仅成为了标榜的工具。借用“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这句话,这种注重装饰自己而忽略本质的风气应该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就拿听歌来说吧,我特别偏爱古典音乐,但我并不喜欢拿他来标榜自己,这是为什么?因为我深知我对于古典音乐的了解甚是浅薄,仅仅是受处于喜欢但是不甚了解的阶段。我从听《哥德堡变奏曲》开始,成为了巴赫的小粉丝,一步一步喜欢上古典音乐给人的感觉,这是我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用来标榜品味的工具。其实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每个人对于生活的追求亦是不同,人生苦短,请务必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嫌疑人X的献身》读书笔记6篇03-26

有关电影的观后感02-22

电影超越观后感03-20

电影搜索观后感03-19

电影观后感【热】03-15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03-11

电影刮痧观后感03-10

电影1921观后感03-03

1921电影观后感02-22

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