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晚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1-02-10 15:57:2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17春晚观后感600字

  作为新年俗的一部分,“春晚”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央视春晚因其特殊地位和影响,自然而然地成为每年春节期间社会关注的焦点。下面是2017年春晚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2017春晚观后感600字

  第一篇:2017春晚观后感600字

  拉开春晚的帷幕,如同拉起暖流的闸门。《大城小爱》里,“蜘蛛人”小夫妻的相濡以沫,温暖辛苦劳作的打工者;相声《姥说》中,“小时候不爱听,长大了想听却听不到”的唠叨,唤起慈爱的亲情回忆。30多年来,收看春晚、谈论春晚,成了过年的固定节目。同看一段小品,同唱一首歌时,我们仿佛置身强大磁场,你我他,家与国,过去与此刻,在我们身上瞬间接通。

  透过网络和荧屏,“我”与“我们”同在。我们在东方明珠的璀璨灯火里看到创新开放,在象鼻山的秀丽山水中体验绿色自然,在彝族村寨的火把歌舞中感受和谐共享。天南地北,万象更新,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地方,是我们共同居住的家园。

  透过网络和荧屏,我们看到一个旧邦新命的中国。5位书法家手书“福”字,传递着古典中国的文化密码。105岁的红军老战士王定国,站在那里就是一部活的历史。11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刻录下一个民族永不停留的步伐。世代相承,血脉相连,一个古老文明生机蓬勃,在春天的祝福声中跃然前行。

  春晚是当代中国人的祈福仪式。过去一年,“十三五”的开门红唱响了令海内外华人自豪的《美丽中国年》。在雄鸡司晨的新年里,让我们闻鸡起舞,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祈福中国梦,开启《壮丽航程》,打造《梦想之城》。

  第二篇:2017春晚观后感600字

  尽管看完了会有诸多吐槽,尽管看的时候会被“抢红包”“发朋友圈”“评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活动分散掉一部分精力,但在举办了30多年之后,除夕之夜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新年俗。而这个新年俗万变不离其宗,从本质上说都是每年度社会、经济、国际等热点事件和新事物的综合反映。当然,对于春晚这个形式本身而言,无论要反映什么样的热点,舞台上的演员和节目都是最终的载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春晚的不断求新求变,每年除夕夜的这一新年俗越来越像是一张文化圈的年终答卷,或多或少能看出文化圈的年度亮点和创新之处。今年的春晚也不例外。

  热和亮之外

  还需“德艺双馨”

  尽管最终播出的节目只有除夕当晚才能知道,但是今年央视春晚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显露出了端倪。比如去年的热播电视剧《欢乐颂》里的5位女主角将要搭档少年组合TFboys带来开场歌舞表演,而王凯、胡歌、井柏然等热门影视演员也将献上歌唱表演。影视演员登上春晚舞台是近年来春晚的一个特色,尽管表演的节目千变万化,但都与上一年度最热门的影视作品有关,充分说明作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影视剧制作在我国文化领域各个行当中所具有的超高人气和实力。

  在影视剧之外,综艺节目也是近年来在荧屏崛起的后起之秀。这几年,热门综艺节目的造星能力已经与影视剧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其“造星”速度还要快过影视剧。根据央视春晚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春晚透露的消息,在最引人关注的语言类节目中,来自《笑傲江湖》第二季的总冠军刘亮和白鸽将确定登上今年春晚的舞台表演小品,成为少见的以新人姿态登上春晚语言类节目舞台的表演者。这不能不说是《笑傲江湖》这个喜剧类综艺节目的“功劳”。

  在强调“创新”的今年春晚中,不但有这些热点节目,还有其他创新之处,比如今年春晚将首次在各个分会场使用VR技术。届时,观众可以通过登录央视网的VR专区或下载春晚APP,手机用户点击播放画面并用手指滑动,电脑用户使用鼠标拖曳,就可以感受到VR技术带来的全新视听感受。而这项创新的加入与2016年被很多业界人士称为VR元年不无关系:在过去一年里,VR技术开发、VR直播等成为业界“新风口”,算得上是文化技术融合领域交上的一张年终答卷。

  当然,除了这些作为大众娱乐热点的节目之外,歌舞、杂技、戏曲节目更是优中选优,是年度舞台艺术的精华呈现。而即便是如上文所说的热点和亮点,也不是所有舆论焦点都能登上春晚。比如,去年某些大热IP影视剧的主演并没有出现在名单上,这与一部分热门IP影视剧低劣的质量不无关系。再比如综艺节目中最火爆的真人秀节目,也因为其并无实质的内容生产能力,只是花样秀明星,而未获得登上春晚舞台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春晚最看重的还是“德艺双馨”。

  第三篇:2017春晚观后感600字

  2017年央视春晚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色,从民族艺术传统中汲取灵感,用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唱响了充满阳光的时代主旋律,也凸显出电视文艺在整合、创新方面的非凡实力,成为2017年新春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自觉追求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是2017年央视春晚的第一个特色。

  这种追求最集中地体现在以亲情为主题的语言类节目上面。亲情是中国文化之根,过年“过”的就是亲情。因此,春晚创作团队把亲情作为语言类节目的共同主题,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用最朴素、最真诚的感情触动人们心灵中那个柔软的角落。小品《大城小爱》聚焦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赞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职业精神和美好情操。小品《老伴》以帮助失忆的老伴恢复记忆为线索,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流淌着家的温暖。小品《真情永驻》讲述一对离婚夫妻通过电视相亲节目复合的故事,深情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声《姥说》通过两个姥姥对外孙的不同态度,诉说了对亲情的眷恋和家风、家教对人的影响。这些节目在亲情中透露出社会生活变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在普通百姓的人生追求中寄寓了对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期盼。

  自觉追求崇高、壮美的美学品格,是2017年央视春晚的第二个特色。

  整台晚会格调昂扬、激情四射,充溢着引人向上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演出的歌曲《当那一天来临》,显示出伟岸、豪迈的阳刚气概。80位武术冠军倾情奉献的团体表演《中国骄傲》刚柔相济,于变化莫测中展现出中国武术的精髓。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11位航天员亲临现场,携手升起五星红旗,表达了人们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成龙和两岸三地大学生共同演唱的歌曲《国家》荡气回肠,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此外,春晚创作团队还精心设置了一个“与英雄一起过年”的环节,把几位老红军请到现场。当董卿介绍到大年三十是105岁的老红军王定国的生日时,现场全体观众肃然起立,向这位老英雄献上美好的祝福。

  自觉追求契合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表达方式,是2017年央视春晚的第三个特色。

  春晚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求表达方式创新的过程。2017年央视春晚更加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理念的结合,也更加积极地探索如何运用视听手段强化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开场歌舞《美丽中国年》、儿童歌舞《金鸡报晓》的内容取材于传统文化,但节奏和韵律富有现代感,对年轻观众极具吸引力。舞蹈《清风》中演员的表演与淡雅的荷花相映成趣,在静穆、悠远中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此外,自由的舞台空间、绚丽的360度LED屏都进一步放大了节目的中国符号,使人与环境浑然一体,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血脉的流动。

  不过,2017年央视春晚最突出的亮点,还要说是大型实景演出与晚会现场的完美结合。东西南北四个分会场的`巧妙设置,极大地拓展了晚会的空间和传播力。上海的“光舞台”、四川凉山的“火舞台”、广西桂林的“水舞台”、黑龙江哈尔滨的“冰舞台”,在构筑地域文化景观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视听体验。上海分会场的歌舞《梦想之城》流光溢彩,四川凉山分会场的舞蹈《火舞欢腾》矫若游龙,广西桂林分会场的歌舞《歌从漓江来》如梦似幻,哈尔滨分会场的舞蹈《冰雪梦飞扬》气韵灵动。它们共同以富有时代感的形式,呈现出当代中国人蓬勃的生命状态。

  与往年相比,2017年央视春晚更尊重观众的意愿与期待,更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更注重节目的品位与格调,在这个意义上,它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艺术理想,而且是一种鲜明的文化主张。

  第四篇:2017春晚观后感600字

  新春佳节,一道最重要的文化大餐--春晚,在各大卫视、互联网和手机端纷纷“端上桌”,有的秀情怀,有的玩科技,有的让人脑洞大开。

  春节的这道大餐今年玩出了哪些新花样?“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梳理。

  秀长处,卫视错峰抱团各显神通

  综观今年卫视春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错峰、或抱团,让春晚大餐成为从年前到年后的“流水席”。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20日,湖南卫视春晚率先开播,1月24日山东卫视春晚、1月25日安徽卫视春晚、1月26日辽宁卫视春晚,丰富了年前的春节荧屏。

  从大年初一开始,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一大批卫视春晚“正在路上”。其中,浙江卫视春晚从初一延续到初六,融入春节期间的多个特别节目中。

  多家卫视合办一台春晚成为一种趋势。四川卫视、湖北卫视、黑龙江卫视联合举办“乐在今宵2017笑星大联欢”,打造了一台以喜剧为主题的省级卫视合办春晚。陕西卫视与甘肃、宁夏、青海、福建东南、广西、新疆等六家“丝绸之路联盟”卫视联手,在1月29日晚为观众献上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春节晚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峰认为,各卫视抱团发力,提高自身影响力,同时也各显神通互相竞争,其实质是期望得到符合市场价值的良好经营,这样的趋势对业界生态是有利的。

  叙情怀,多屏挖掘共同记忆

  今年各大卫视春晚不约而同打出“情怀”这张牌,勾起观众的共同记忆。

  语言类节目增加带来了承载多年春晚记忆的熟悉面孔。辽宁卫视邀请潘长江、巩汉林、蔡明、郭冬临等小品界老面孔;江苏卫视邀请27年前的《渴望》剧组聚首舞台,导演鲁晓威、王沪生扮演者孙松、徐月娟扮演者杨青等人将讲述《渴望》背后的故事。

  “奥运情怀”也成为电视春晚的重要元素。“洪荒之力”少女傅园慧在央视春晚上跨界演小品,刘国梁携“国乒队”亲临江苏卫视春晚现场“耍宝”。

  强互动,AR、云技术创造体验感

  2016年,红包雨、摇一摇、咻一咻等创新互动的引入,将“网生代”春晚观众牢牢抓住。今年,直播、VR、AR等“黑科技”的运用为观众带来更多玩法,春晚不仅可以“看”,更能“体验”。

  在VR技术运用下,安徽卫视春晚上,国家级非遗--阜阳剪纸金鸡报晓幻化出凤凰展翅,黄梅戏七朵梅花与再现舞台的黄梅戏大师严凤英隔空对唱。

  在北京春晚录制现场,多组舞台以360度全景环绕,打破舞台与观众席的割裂感。此次春晚创造性地借助AR技术完成红包发放,通过全息智能互动技术,不但让“财神”置身于AR异次元空间中向现场和全国观众抛洒红包,而且红包还可以从现场主持人手中,投入AR全息空间中,变成自由游动的红包鱼,之后爆裂成喷溅的绚丽礼花,让观众直呼过瘾。

  央视春晚现场布置了30个云摄像头,实时收集视频信号。在信号集中的H5交互界面,观众们能观看的内容不再仅限于舞台上的节目,而是可以自由切换想看的信号源和场景,让每一个观众成为自己的春晚“导演”。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尹小健认为,红包、扫码、摇一摇等互动环节的嵌入,拉近了屏幕两端的距离。人们不仅能从中体验打开红包瞬间的紧张刺激,还能获得与主持人、偶像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满足感,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让春晚更加“食之有味”。

  玩定制,每个人都有可追逐的舞台

  多款定制类春晚满足了观众丰富的口味、多元的需求。

  为农民朋友定制的乡村春晚被网友称为“虽然土得掉渣,但最接地气、最具喜气、最有人气”,“村晚民星”在舞台上自娱自乐,把农村生活的特色、中国乡土文化的传统融入节目中。不久前,全国乡村春晚启动仪式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举行,缙云县壶镇金竹村的村民挑着旗幡,舞着钢叉,把从明代沿袭至今的幡旗钢叉舞搬上了舞台。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杨建华说,“村晚”传承了很多年节风俗传统,虽然表演的艺术水平有限,但展现了新时期农民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

  微商春晚、网红春晚、华人华侨春晚等针对不同群体的专属定制,诗歌春晚、越剧春晚、微电影春晚等针对不同艺术类型的特别设计,让春晚这道年夜饭丰富多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春晚的分众传播,让个体的独立审美需求得到更多尊重,受众分化逐渐变成常态。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则为“私人定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据了解,央视网推出的“@春晚”为观众定制了场景中自带“@春晚”的节目logo、主视觉等元素的20秒短视频。这种通过春晚场景嵌入的定制拜年产品,将年轻网友的关注点拉回春晚现场,拉回到中国人春节特有的仪式中。

  写作文、玩直播,都可以是春晚

  借助手机等自媒体,观众面对的春晚有时仅仅是一个虚拟人物,甚至是一篇文章,需要大开脑洞才看得懂。

  微信平台的“科幻春晚”成为众多科幻迷的盛宴。12名科幻作家共同完成一个以节日为主题的接龙故事,并在公众号上连载。科幻春晚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甄选的题目全部来自过去30多年在春晚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作家们在选定题目后48小时内,完成4000字左右的科幻短篇小说创作。

  专家表示,像这样的春晚虽与传统春晚形式大相径庭,但依旧是一种陪伴式艺术,是一个承载中国春节核心价值的重要平台。

  火爆的网络直播也带来了新的春晚玩法。有直播平台推出直播春晚,诸多网络主播献上节目,有的邀请全球观众连线,有的探访年俗、美景、美食现场,还有诸多能够展示主播才艺又包含春节元素的节目。

  胡智峰认为,随着受众需求、技术手段发生剧烈变化,多主题、多样态、多空间的各类春晚产品,对电视春晚是很好的拓展与补充。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姚泽金认为,未来更多社会性春节文化消费的方式、形态将会出现,给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

 

【2017春晚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春晚观后感05-19

春晚观后感12篇04-03

关于春晚的对联02-11

关于春晚经典台词摘抄12-23

春晚主持词范文汇总六篇05-30

春晚主持词范文集锦六篇03-03

《功勋》观后感03-08

《爱心》观后感05-24

八佰观后感05-19

《孔子》观后感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