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科学类真人秀《最强大脑》观后感

时间:2021-02-04 17:13:1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科学类真人秀《最强大脑》观后感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 借鉴德国节目《Super Brain》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节目,以下是该节目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科学类真人秀《最强大脑》观后感

  科学类真人秀《最强大脑》观后感一:

  我个人是最强大脑的忠实粉丝,前两期都一集不落的看了,第三期当然也不会错过。下面是我观看第三期《最强大脑》的一些个人感受。

  第一个项目:海底总动员-陈泽麒。一看到是个12岁小孩子,就有点小激动,觉得肯定会挺好玩的。再看到他喜欢柯南,和他上来的装扮,真的想说比日版真人版里的柯南萌帅太多了有木有。这次的挑战项目,不得不说难度真的很大。之前类似的挑战出现过很多了,但这一次的干扰和不可控性是最大的。在挑战时,小孩看起来有些紧张,必须三个都找对,确实会让人有些紧张。看到他在挑战过程中的一些表情和一些失误,真的是会觉得比较惋惜吧。看得出挑战失败的结果,小孩还是有被打击到的。但是我并不觉得这对他有什么不好,也许孩子需要的就是历练,无论是能力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相信,失败不会将他打倒,而是给予他更足的动力和更明确的方向去努力,去向自己的所爱前进。最后还想说,他第一条找出来就真的已经很厉害了。

  第二个项目:盲填立体数独-潘梓祺。第二段选手介绍片出来的时候,我真的是没有憋住。上一个柯南迷,这又来个福尔摩斯迷,现在最强大脑是要被推理迷霸占了吗?看来中国推理迷的群体在增加啊。对于一个推理迷和一个数独迷,我得说节目组真的是越来越变态了……我想数独里的最难点都被他们给用上了,盲填,立体。这个立体数独没办法简单的转变成2D数独,因为他有转折面,2D时在平面关联一样,但3D时并非都是如此,推理起来就会更加混乱,所以他还是必须以3D的方式去记忆和推理。他整理的时间很快,可以看出他脑中成像和逻辑分析都是很迅速和明确的。而且请来数独专家很有必要,更专业的解答容易帮助观众理清复杂的逻辑关系。数独是越到后面越难,尤其是盲填。他一路下来,出错很少,反应也很及时,很冷静,真的很厉害。又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出现了,战区队长都开始抢队员了,哈哈~

  第三个项目:光点美人-苏清波。首先想提一下,我也好喜欢蜗牛这首歌,很励志很感人。但是其实每次上来这种很感人的故事和经历,就感觉会是一场争辩爆发的契机。嘉宾们都是感性的,当然,刀刀魏也是,但刀刀魏又必须把持理性的评价标准,当感性碰上理性,就容易有火花。所以,如果挑战者实至名归,就是锦上添花的好结局,如果失败,必是引起硝烟的导火索。他的项目规则出来后,我首先想到的是第二季里胡庆文的广场迷踪。说真的,我并不觉得这个比那个难,所以让我觉得有点悬。陶子现在提问越来越有水准了,说的太对了,如果不加头顶光点判断,我想这个难度根本不及当时的广场迷踪。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一次的人数有些少了,给难度降了分啊……其实在观察的过程中,除了记忆,也可以逐渐分析出六位美女的.细微差异。看正面光点立体感还是很强的,反而还能少一些干扰,所以正面的难度的确不大,而且他还要了两分钟的准备时间。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我不得不说难度分只会更低。之后的头顶光点挑战,难度的确提升了不少,但是不得不说,数量还是太少。五套舞蹈动作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难点在于分辨成员间的差异,但成员只有六位,不足以震撼。

  说到小四。小四前面还是很正常的,直到我后面看到苏清波的故事后,有感动的同时就也有担忧了……下面说说我关于这场“撕”战的看法。

  首先,小四提到刀刀魏的修养问题。说真的,从态度上来看,小四会不会太认真了点,有点过了,刀刀魏明显是一句玩笑话。可以看得出刀刀魏每次辩论时都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在解释和回应,不急不躁,因为他相信自己的专业。但即便如此,刀刀魏在发现小四认真的听进去了他的那句玩笑话后,便立刻做出了道歉。而小四的那个态度,请问,这就是你所谓的修养吗?其次,说到小四的疑问上,我真的只能说,这确实是专业和业余的差异。小四的确很认真很努力,但真的很业余。他说的第一点,人的假想。每一个作家的想象力都不差,但你不应该把那种虚幻的能力硬套到选手身上,因为他是现实中的一个人,而不是你笔下的一个人物。刀刀魏都已经详细的解释过了科学性的研究成果,我不太清楚小四是没明白刀刀魏的专业解释还是,根本就不想去了解不赞同自己观点的人的,理性的说服。再到他说的第二点,光点。这不仅仅是动不动的问题好吗。首先,之前的是有一万点,请问这次有几个?而且这个是连贯性的,连接起来是人体的线条,那甚至都不是在看点,线条,又有几条啊?

  最强对手的那个日本小女孩,确实是重头戏啊。现在都还没出来心算的挑战者,我不知道是节目组准备像之前一样单独选拔,还是,我国确实没有心算高手来报名?

  希望能尽早出现心算高手来捍卫祖国的荣誉。

  科学类真人秀《最强大脑》观后感二:

  ——天赋就是人类的财富

  其实在昨天之前,一直都觉得科学评审的评分很合理,甚至在嘉宾评委质疑科学评审的权利太大时我反而觉得这种权利很对,因为说真的,嘉宾评委的确没有科学评审专业,虽然他们觉得科学评审太无情,甚至是太独裁,但我想说的是,最强大脑虽然是一个展现的舞台,但同样不要忘了,也是一个选拔的舞台,是要代表中国出战的舞台,必须以实力说话,当然,可以肯定的说,来到最强大脑挑战的人,毋容置疑绝对都是有过人天赋的,不止是晋级了的人,就算是淘汰了的,甚至是挑战失败的,我们都应该明白,他们的能力都是超群的,都是超过常人的,他们没能晋级并不是否认了他们的能力,这点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他们都是中国的骄傲!

  但是,竞争是残酷的,中国战队的名额只有十二个,那么就注定了取舍的必然,那么专业与理性的选择是绝对必要的。我知道会有人质疑魏教授的冷血、独裁,但是请大家想一想,这真的是魏教授一个人的决定吗?一个这样大手笔制作的节目,一个代表中国的这么大的选拔,真的会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魏教授一人?我真心觉得应该不可能这么草率,魏教授的身后一定是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而魏教授不过是一个代表而已。再者,每期的节目播放间隔了一周的时间,这一周的时间可能是给节目组准备挑战项目和道具的,那科学评审呢?难道就没事做了?怎么可能呢……虽然很不希望是这样,但我觉得在每期的录制之前,科学团队应该是已经了解了挑战者的实力,甚至是已经决定好了晋级的人选,而节目的录制播出,不过是给一个大家认识他们的平台而已。至于嘉宾评委,我不认为是拖或者什么,他们也是一个代表,代表着我们,这样一群跳脱专业范畴直观给出看法的大众。这样的安排我觉得也是很合理的,在现在的节目中,哪怕是这样一个专注科学性的节目,如果没有几个有名的嘉宾镇场,坐的全是一群科学家,我想大家也不可以一直看下去吧,因为这毕竟是综艺……所以,我觉得魏教授的权力大并不叫独裁,而是很合理的,假象一下如果不是科学评审的权利,贾立平可能就已经被淘汰了,你们真的觉得他应该被淘汰吗?

  国外战队可是有魔方高手,我们也是自然需要这个创造纪录的小伙子,如果你想说对于魔方高手这不难,对,可能30秒盲拧一个魔方可能有些人也会,但是在水下憋气盲拧两个魔方的话,这难度一样吗?如果你想说他不过是多憋了会气,憋气60秒也不难的话。请你理性的想一下,他是盲拧玩魔方再憋气还是说憋完气再拧的魔方吗?他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的难度会一样吗?就好比,我让你先记完英语单词再做数学练习题,和让你做数学练习题的同时背英语单词,你觉得两者一样吗?……

  想到这之后就想了昨天的事情,突然觉得释怀了很多。虽然我不能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但我始终觉得事情没有想的那么简单。虽然我和很多人一样,昨天看完了李云龙的挑战后忍不住激动的四处吐槽,觉得非常失望。但就像我刚刚说的,冷静的想过之后又会觉得也不是那么说不通,当然,前提是在他们真的是我想的那样……昨晚仔细的想了一下,最后一场挑战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选定十二位中国战队的人选,那么这样一个关键的场合,节目组真的会交给那充满变数的舞台来决定吗?我认为不是这样。虽然很不希望是这样但我还是觉得其实人选是已经选定了的,而这期节目只是为了给大众一个名单表而已,也像是一个中国战队的“公开发布会”。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昨天那期的情况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了。如果科学团队真的已经私下了解了每个队员的实际能力而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可以知道这个决定力应该已经定好了李云龙替代饶顺涵。至于理由,可能是考虑到饶顺涵的年龄太小,不适合与成年人进行国际PK,再加上有可能李云龙的实力不止昨天那样,其实想想就会觉得应该是这样,看了李云龙的VCR,他魔方厉害,会玩孔明锁,而且对数字也很敏感,但昨天的游戏完全没能体现出来,而且让我有相似感觉的还有倪梓强那期,感觉游戏设计的不到位。

  但是想到这里又发现了和我之前的想法不合理之处,如果真的如我所想的那样节目组已经事先了解了他们的实力并已作出决定的话,为什么会设计这种没办法完全表现他们的实力的游戏呢?看似说不通,但其实好像也有可想之处。如果是为了隐藏实力呢?中国古语有云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么反过来讲就是如果自己暴露的越多,那么对对手更加有力。如果是因为这样,设计这种看似简单的游戏隐藏自己的实力也是很有可能的吧。 而且这样做其实还可以达到一个效果,那就是引起争议。虽说引起争议不会是什么好事,但是有了争议之处反而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就像炒作,虽说是负面新闻,看似不太好,但的确可以成为话题,让大家对它印象深刻。所以节目组可能就是想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才设计了这个可能看似简单的游戏,让大家开始关注,更加好奇李云龙在中外PK上的表现。如果真是这样,那李云龙的高分就可以理解了,因为要合理淘汰饶顺涵(112分),那李云龙至少得是120分了,因为再低就无法淘汰饶顺涵了……

  不知不觉就打了这么多字,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有耐心看完,我也不知道事实是不是就如我所想的那样,我更加不知道后面的结果会是怎样,我只想表达一下我的看法,虽然可能只是我自我安慰的借口……但我真的希望事实是节目组的别有深意,因为这么大手笔大制作国际性的一个节目,如果存在所谓的贿赂、关系,那么这个贿赂的人得有多大的财力或势力,至少我觉得应该不会是这样……所以也希望不管结果如何,大家给予每一个人的都是理解与鼓励,不论是魏教授,嘉宾评委,或是中国战队成员或是那些挑战者,我们都要知道,他们是站在明处顶着压力的勇士,他们是代表我们站在了第一线,那么站在后面的我们,给予的难道不应该是正能量吗。

  最后,我想说:你们的天赋就是人类的财富。每一个挑战者,你们都是好样的!中国战队加油!!

  科学类真人秀《最强大脑》观后感三:

  这是江苏卫视最近的一档节目,选拔脑力天才。

  晚上补了《最强大脑》的第二集,真不敢相信有记忆力如此之好的人。原来记忆力好的人也有烦恼,那就是记住的东西忘不掉。节目中人说,人是不能刻意去忘记一样东西的。比如他说,不要记住粉红色大象,我们还是会想起。忘记的方法是在想起A时,用关联性的B替代掉。

  看了两集《最强大脑》,发现很多能力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还有我们的大脑并没有活用起来,看着小孩加数字的时候,很多观众掏出了计算器,而我看了几个数字后,脑袋就停止运转了。。。

  以前高中数学老师说过,他会想问题想到头疼。而我想到头疼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集中全部注意力玩连连看,心里想着不能输给对手。第二次是高中写同学录,不想敷衍了事,却又无从下笔,因为很多人我并不了解,拼命回忆思考,头疼,于是放弃了没写。

  刚刚开始工作时,我是做施工的,我在想那么多设备,每天各种事情,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拿脑子记的,怎么记得住。事实上就是记得住。因为有压力在,事情是必须记住的,而且1就是1,2就是2,所以会放在心上记。施工过程进度还有问题是自己跟踪的,现场设备是自己亲自跑的,原来用心都记得住。

  所以就好像人会不会兴奋一样,真正想背东西的时候,自然能背进去。不想背坐在那里,只会坐在那里睡着。

  我们的大脑,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我们懒晚上补了《最强大脑》的第二集,真不敢相信有记忆力如此之好的人。原来记忆力好的人也有烦恼,那就是记住的东西忘不掉。节目中人说,人是不能刻意去忘记一样东西的。比如他说,不要记住粉红色大象,我们还是会想起。忘记的方法是在想起A时,用关联性的B替代掉。一切有利有弊。

  看了两集《最强大脑》,发现很多能力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还有我们的大脑并没有活用起来,看着小孩加数字的时候,很多观众掏出了计算器,而我看了几个数字后,脑袋就停止运转了。。。

  以前高中数学老师说过,他会想问题想到头疼。而我想到头疼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集中全部注意力玩连连看,心里想着不能输给对手。第二次是高中写同学录,不想敷衍了事,却又无从下笔,因为很多人我并不了解,拼命回忆思考,头疼,于是放弃了没写。

  刚刚开始工作时,我是做施工的,我在想那么多设备,每天各种事情,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拿脑子记的,怎么记得住。事实上就是记得住。因为有压力在,事情是必须记住的,而且1就是1,2就是2,所以会放在心上记。施工过程进度还有问题是自己跟踪的,现场设备是自己亲自跑的,原来用心都记得住。

  所以就好像人会不会兴奋一样,真正想背东西的时候,自然能背进去。不想背坐在那里,只会坐在那里睡着。

  我们的大脑,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我们懒得用而已。

【科学类真人秀《最强大脑》观后感】相关文章:

《最强大脑》观后感05-22

科学类的手抄报资料04-05

黄色大脑灯泡简历封面01-03

蓝色大脑灯泡求职简历封面02-19

上班族如何给大脑减压11-19

拼图大脑大学生简历封面11-12

聪明的大脑分男女阅读答案12-02

大脑格式化议论文02-13

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阅读答案02-02

恋爱时控制欲最强的星座有哪些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