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少年巴比伦》观后感

时间:2021-02-03 17:24:3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少年巴比伦》观后感

  《少年巴比伦》改编自中间代作家路内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男主路小路的青春爱恋、感伤、荒芜和诗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充斥着破铜烂铁的腐烂味道的工厂模式的大背景下,青春的脚步仍在继续流浪。

《少年巴比伦》观后感

  《少年巴比伦》观后感一:

  又是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类型的影片,但却有着不同于以往青春片的影子。

  《少年巴比伦》改编自中间代作家路内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男主路小路的青春爱恋、感伤、荒芜和诗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充斥着破铜烂铁的腐烂味道的工厂模式的大背景下,青春的脚步仍在继续流浪。看完影片,更加确定它的与众不同,更像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主题:重金属腐烂的味道

  青春题材的电影从《那些年》开播以来以井喷式的趋势发展至今,从近年来播出的青春片,的确是从不同程度引起观众的共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等,这些充满校园青春爱恋的故事确实对广大观众有熟悉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少年巴比伦》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了,很陌生很刺激。看那些电影会让我们思考‘现在的我们在过一种怎样的青春’,而这部影片会让我们思考‘上世纪末的他们在过一种怎样的青春’。比起耳熟能详,更倾向于新鲜刺激。影片镜头切入在小城镇的工业化道路,戴城青年路小路,出生于工人家庭,循着既定而无法轻易改变的道路到了糖精厂做工人,独特的怀旧色调,其时正是万象更新的1990年代,有路子的人都想到科室,更有路子的人直接做领导,而普通工人们命运多舛,路小路的前路,在这种规范化的生活空间内只能散发着腐烂的恶臭,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行尸走肉般的重复着冰冷机器下的循环碾压,幸运的是路小路遇到了白蓝,一度将其沉沦的灵魂重新注入了活力和激情。然而并不是所有这一代的年轻人都有如此好运,多少人的青春被沉浸在重金属的废渣中。

  影片大多采用片段式复现的手段,可以独立分为多个小故事,可以注意到的是在每次辞旧迎新的时候,用记录式黑白片段方式来表现时代翻新的残酷,所有经历过那个年代青春的人们亦或是正在经历着如今青春岁月的人们,在看完影片后没有不无动于衷的,就像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无处安放的时候,都会有冲破某种现世的冲动。在女工自杀,路小路翻墙被抓、小噘嘴坠落井下等事件中,那种渴望飞翔的姿态,回到最残酷的生活本身的现实力量,与成长历程中复杂的心理体验,构成了青春渐已枯萎的缤纷色彩,这种色彩的绚烂与凋零读后令人反复暗自唏嘘。对路小路来说,青春不仅仅意味着一段黯淡的虚度光阴,它还让路小路在虚度中成长、欢笑,感受友情,体验爱情。好的电影总是有能打动人的主题,不管《少年巴比伦》有多少潜在的瑕疵,在青春题材影片的表现力上已达到观众某种程度的契合。

  人物形象:痛苦青春里的梦游者

  路小路,一个后知后觉觉醒的人。影片贯穿着路小路的内心自述,导演这样安排,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理想与现实的随身附和,一个是心理玩世不恭的诗人形象,一个是外表街头叛逆的混混形象,而结合的共同体便是崇高与暴力。从人物开始出场就被中景镜头包围在固定的社会秩序中,高中毕业被塞进工厂,先后从事钳工,电工,实际上毫无技术也无人真正教过技术,工厂就是一座围城,他走不出,一边反抗一边顺从,终日梦游在冰冷的工厂里,直到遇到青春的另一种表达——白蓝。

  白蓝,一个充满独立理想的梦游者。白蓝的出现与《阳光灿烂的日子》米兰的出现很像,都在年龄和气质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是残酷青春里的一抹绚丽。不同的是,白蓝是立足于现实的无奈和生存的压力疯狂的追求更高理想的独立女性,是路小路青春的止疼药和欲望的平衡者,从人物出场就逆道而行,由远及近,镜头跟进开始,就已经与众不同。白蓝这个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很真实。她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她坚持正义,信守生命和尊严的原则。所以厂领导的暖瓶她都敢砸,男澡堂都敢进。这样一位女性最终也被时代的洪流付之一炬。

  色调:冷暗灰蒙下的青春缅怀

  说起这部影片视听语言方面就不得不提它色调的运用,热烈亦或是冰冷,色彩色调的运用在电影中的运用绝非偶然。纵观《少年巴比伦》对于冷暗色调的运用恰恰反映了时代的顽固和冰冷以及处于这个时代年轻人无法选择青春的无力感与沧桑感。从影片开头褪色的灰调表现出的怀旧感,一步步变成清晰的冷调,就这样把观众带入那个年代,融入其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拍摄工厂内部时大多都是冷暗的蓝调,蓝色历来都是冷色系,给人寒冷,忧郁,绝望的感觉,用到这里再一次表现出“工厂青春”的冷酷气氛。影片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黑白默片式镜头的穿插,都是在那个时代内部转型期,这些转型期是个人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时候,是内心与身体节奏不合的时候,也是世界逐渐脱离人类以为的“控制”而自行远去的时候。同时采用默片记录的形式一晃而过,是对那个时代的告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当时时代的残忍现实,让主题回归到对青春的追忆中。这段青春缅怀在冷色调的渲染中落下帷幕,激起无限感慨。

  《少年巴比伦》观后感二:

  这是一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青春记忆,在那个我的记忆所没有经历过得年代里,青春是显得那样拘谨却又不失放肆,这不仅是年少时的叛逆,少年间的竞争,更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逐爱之旅。

  技校毕业的路小路无意间进入了糖精厂上班,遇到了师傅牛魔王却又不学无术只学会了一项换灯泡的技术,直到遇见了让他一见钟情的厂医白蓝,从此他就专心致志地做起了追求白蓝的工作……在我的印象里,路小路就是九十年代的典型的无所事事,不学无术的少年,不在乎学业也不在乎前途,但青春的荷尔蒙让他陷入了对白蓝的爱恋之中。而白蓝是一个好似“白兰花”一样的高洁独立有追求的女性。这似乎是一场相差悬殊的爱情,打破了所谓“门当户对”的旧观念,抛开了周围人的摒弃的白眼。这是部电影不同于以往的“狗血”青春片,没有让人吐槽不断的堕胎,死亡,给人眼前一亮的是喜剧情怀中的淡淡青春的甘甜回忆。人物的鲜明的个性与社会背景与发展趋势相关联,在爱情的背后显现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工厂的存在与变迁,更有人们冲破现有束缚与追求理想的冲劲。然而这也就导致了故事最终白蓝考研去了上海,路小路决定去上海寻找白蓝,延续爱情。但是故事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没有最终的结局,给我们的是突破了屏幕的想象与期待,不失为一个点睛之笔。

  论《少年巴比伦》除了在情节内容上给人的吸引力,让我最为影响深刻的是导演在镜头景别上的运用。镜头的运用无疑会给电影加分不少,深化情节,带动观众。这部电影中移动的'长镜头有不少,这样的镜头可以将观众带入到九十年代的情景之中,全面地感受工厂中的氛围,无论是在小巷中的穿行而过,还是在工厂内的全景扫视都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在人物骑车移动的过程中也多次给车轮一个跟随车轮移动的特写镜头,表现一种主观的快速感。在情节上,当路小路骑着三轮车带着白蓝和一个受伤的病人在雨中去往医院时,是一个慢镜头。在如此急切的情况下,却将画面的速度放慢,显示了工人受伤工厂却放任不管不给派车的可悲感,也展现了两人患难与共的关系的进一步拉近。在路小路醉酒后去白蓝房间拥抱她,用了一个虚化的镜头,用一个以路小路的主观的模糊视角展现了白兰此时的行为态度,更明显了两人此时的关系。

  在这个故事里,不同于以往的校园青春,它充斥的是浓重的金属感与工厂味,所以色调则是以深黑色为主,不管是工厂里烟囱的浓烟,还是工人的深色制服,堆积如山的黑色煤矿透露出的都是一种沉重的压迫感和单调性,显示的的工厂里日复一日所做的乏味无趣的工作。而相对比于这种感觉,白蓝的医生的白大衣则是以淡色的,平时穿着则是清新淡雅的,她的存在无疑是一种光点,对于路小路来说是向往与渴望。两人的色调不同也暗指两人的差距。但是就深层的性格而言,路小路是一个单纯的,涉世不深的少年孩子,而白蓝则是一个洞悉世事的成熟女性,这样的设定却恰恰与两人衣着环境的色彩相背离,形成了更强烈的反差。

  我认为这部影片的基调是喜剧中带有着悲剧色彩,全程运用了让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喜剧的桥段影射了一个悲剧性的故事。不仅是最终无果的男女主人公的恋情略带伤感,其中配角的命运更是偏向于悲剧,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莫名其妙得了皮肤病而被所有人疏离的王明,活泼开朗却不幸被沸水烫伤失去下肢的小撇嘴,找不到爱情的小胖妞,受到伤害跳楼的女人,更有社会地位低下的工人阶级所遭受的种种不平等的待遇……导演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悲惨人物命运,是对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微小人物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

  少年正青春,有他心心念念的初恋,一群打打闹闹的朋友,一堆糟糟乱乱的烦心事……在这些斑驳陆离的青春记忆中,总有这么一些难忘的聚散分离,为了相互成全而相忘于江湖,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我觉得在这个来不及好好告别的青春里,他们终将会再见。

  《少年巴比伦》观后感三:

  老楼,旧巷。大烟囱,小世界。路小路的少年记忆,寄居在工业时代。尽管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的青春成长喜剧片,电影《少年巴比伦》依旧离不开五六十年代的烙印。故而,再框定的喜剧片,注定捎上一抹遗憾灰调。刘小制片,林炳坤监制,陈建忠、路内编剧,相国强执导,董子健、李梦、尚铁龙等主演,该片在中近景为主的镜头叙述失意小工人的青春故事,略带客观的视角,令人体味亲切。每个小人物都在工业的大背景下背负起结局,时代将我们和它拉远,青春又牵住我们的衣角,引领着走近。

  开篇呈现的戴城,就是那个时代工业城市的缩影,从视觉开始切入,以其如淡褪过后的颜色为隐晦的怀旧感,一点点融入观众的心灵。重金属元素从工地蔓延到街角,从交通工具扩散到车站住房,贯穿始终,为片子蒙上微微厚重的荒芜与感伤。

  工人们的形象湮没在高大建筑下,碌碌寻找人生方向;男主人公小路就仿佛被对堆砌成山的煤中一块,无奇而无知。但随着人物在画框的中心游走,我们似乎找到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年轻,十九岁的年纪——憨直的微笑能够点亮屏幕的灰雾,使得场面中一次次奏起搞怪的口吻和活泼的乐声。因为年轻,便可挥霍;更因为无知,只懂得挥霍。或许所有的青春都害怕荒芜,才有了最刻骨铭心的故去的事。

  工人,厂医。溪畔草,云中雀。中发的长度,白衫蓝裙的气度,时空微妙的间度。休止了蹉跎永夜,是小路遇见白蓝之后。在不可及科室的小姑娘与厂房的老阿姨面前,他选择了莫名出处的偶遇。我们不自禁地笑,早从背景中获得春将终寂的消息,却不肯将它早早熄灭。小路太纯真,像很多人:固执,洒脱,开怀时大笑,彷徨时沉默。同为少年,无意摧折,这还没开始就结局的剧情。当影片抓住这一点不忍,故事就有了述说的后续。

  贫穷,愚昧。工车手,橡胶套。愣头青智斗高富帅的故事,或许在当代社会都数见不鲜。其实哪有可能?——若没有最初的青眼有加,小路的爱情何以圆满。白蓝身上散发的女性气息有别于小路生活所见。她带着少女的娇俏,明亮摩登的卧室,自是比单调划一的女郎车间多分韵调。“上夜校吧。”在父亲一袋甲鱼将小路领上车间学徒的生涯后,白蓝又为他指引一条通向现代化的路。他接受,只是为了她。谁说初恋都是说不明的遗憾,若把所有的交集与错过都归结为命运,也就只剩遗憾。小路最为追忆,便是遗憾。机械喧鸣的时代其实正在退去,他止步不前而已;具有现代意识的白蓝,在前奔的轨道声中,爱情开始荒芜。

  强硬,权威。上夜校,换车间。当领导换届,社会更新,小路固执地我行我素。车间内外的青年暗斗,演讲会上的起哄高歌,都化为重回差车间的无奈,替女厂友申诉的无力。不愿向时代妥协,是小路的选择;不愿对未来定位,是小路的宿因。所有破碎与失去,大致源于此吧。从头至尾有声无声的机器鸣响声,到底是工业时代的挽歌,还是小路一类青年迷惘的叩问,我们无从得知。只因,这样的命运时刻在身边上演……友情也荒芜。

  依赖,倚仗。父母心,儿欠情。“别卖烟了,去做学徒吧”“这样能进科院”,结果“还不如当初卖烟”呢。面对父母的用心,小路迷糊接受,才以遗憾收尾。三人围坐的四方桌,一家人用饭的场景是影片亲情戏的主要画面。那自然的火蕊光晕,朴素的菜肴对话,默默勾起我们对童年记忆的思索,更有对父母的依恋。当父亲落寞下岗,是否有人感到一点愧疚,那是像小路像我们自身长久以来接受他们付出却还没回报的歉和欠。亲情正荒芜。

  不只是影片遗落了青春,还有青春荒芜了岁月。

  路小路走了多远,我们就走了多远。记忆深处的情感不曾因变换的时空而变质,只是消减。遇见谁失去谁忘记谁,谁都会走向时代的归途。

  就像再深再远的景别也收纳不了已经落幕的青春,再暗的色调再悲的乐声都无法向那些陌生熟悉的相逢人致谢,我们永远只能看着相似的电影落泪缅怀,读着相似的故事心道悲哀。这大概是美的遗憾。

【《少年巴比伦》观后感】相关文章:

少年巴比伦电影01-12

少年巴比伦小说阅读07-14

《少年岳飞》观后感04-25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05-26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5-22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5-21

《少年的你》观后感05-15

《少年华罗庚》观后感05-02

孝心少年的观后感04-04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