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时间:2023-07-11 15:49:4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通用12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大火种》观后感(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通用12篇)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1

  狂风,烈日,险峻的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被铁链束缚在峭壁,头顶盘旋着鹫鹰,起伏的胸口上钉着一颗金刚石钉,而他坚定地面对苦难,从来不在宙斯面前丧失勇气。

  西风,残阳,枯黄的芦苇荡中,共产党人刘忠良被竖直地捆绑在柱子上,一根粗大的钢钎钉穿胸膛,行刑的铁锤敲打钢钎,听到的没有恐惧,只有不屈的斗志。

  电影《大火种》震撼心灵的一幕,竟像极了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种造福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受难的场景。不同的是,普罗米修斯是不朽的神,而刘忠良是血肉之躯的共产党人;普罗米修斯保护的是温暖人身的物质火种,而刘忠良守护的是照亮人心的信仰大火种;普罗米修斯只有一个,而刘忠良这样的共产党人有千千万万。

  芦苇荡之于高加索,“泥汉”(长工)党员刘忠良之于普罗米修斯,这样的类比似乎对比过于强烈,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但这样的.碰撞贯穿于观影始终,却不让人觉察有半点突兀。让碰撞化为激荡的正是影片的主题——信仰。

  信仰的传播需要种子和土壤,故事设定的鲁北村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容易扎根的土壤。黄沙,枯树,泥坯房。白色恐怖时期,这里被束缚的不仅仅是妇女的小脚,还有人们反抗压迫的意志,这里贫瘠的不仅仅是盐碱土地,还有人们的文化知识。贫乏、饥饿、荒凉,黑暗是这里的主色调。

  从“济南府”归来的共产党员涉险带回的《共产党宣言》,为村民们在黑暗中燃起一点亮光,但环境险恶,如果白色恐怖的邪风吹灭火种,一切重归黑暗。在先进与落后,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在村民中传播信仰的种子,从“炕头学习会”到“枣木棒子”宣传戏,人们的目光逐渐从向“马大胡子”要馍馍变为共产主义向往。“种子扎根需要土壤,能成为土壤,好!”烈士的鲜血化为信仰成长的土壤,火种终于燎原,带领人们走向了光明。

  《大火种》是一场关于信仰与坚持的洗礼,无论是高加索山,还是芦苇荡,都需要“普罗米修斯”般的信念。95年后的今天,无论角色、岗位,每一名党员都是共产主义火炬的接力者。火种,代表着光明与温暖,是全人类的福祉;信仰,是方向与力量,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有梦就有蓝天,相信就能看见”,作为公司一名普通党员,我将怀着坚定的信念,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融入、成长、贡献,与全体天府新区电网人一起,送出光明,传播温暖!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2

  “种子生长需要泥土,能成为泥土,好。”这是电影《大火种》中革命战士鲁真英勇就义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留下的话。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是那样平静,那样淡然。我想,在那个风雨如晦,革命艰难的峥嵘岁月里,这话必是每一位革命战士的心声,活着就成为火种,散播真理,死了也要化作泥土,滋养革命种子,让它生生不息。

  《大火种》的故事发生在1926年的广饶县刘集村,一位叫刘雨心的姑娘带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从济南来到了这里。她不仅仅是回乡探亲这么简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让这里的人们认识和了解这本小册子——《共产党宣言》。电影以刘忠良为主人公,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变化。从最初为了“吃饱馍馍”开始接触这本书,到后来在这本书的引导下,真正认识到自己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才能推翻旧世界,迎来新生活。在“马大胡子”思想的引领和支撑下,刘忠良带领受尽压迫和屈辱的农民与地主阶级作斗争,先后组织了觅汉增资、红枪会砸木行等农民运动。看到地主老财面对团结起来的无产阶级手足无措,跪地求饶时,观众们大快人心!可地主们联合报复,伙同反动政府军警对村内进行搜查,党组织处于即将暴露的边缘。终于在最后一次行动中,刘忠良、刘雨心不幸被捕,在严刑拷打逼问不出半句关于党组织的秘密后,刘雨心被枪决,刘忠良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当侩子手将长而粗的铁钉锤入刘忠良心脏时,同样深深刺痛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革命的火种并没有因此消亡,反而点燃了更多劳动人民心中的火苗,一发不可收拾,有他们的兄弟,有他们的妻子,有他们的娃娃,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炽热燃烧,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时,刘忠良的妻子和哥哥才拿出了那本经过多少人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共产党宣言》上交给了国家。往事随风,感慨万千,我们的党从当初的势单力孤、饱受摧残,经历大风大浪、多重磨难,最终走向了繁荣,带领人民过上了当家做主的日子。而这本见证了风雨沧桑的小册子一切完好如初,就像革命战士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一样,不曾褶皱、始终如一。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这部电影触动我心,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动人,语言简单朴实,却饱含深意,观看中几度落泪,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教我们如何不珍惜!其实,不论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革命年代,还是今天改革稳定、和谐发展的年代,一路走来,都少不了共产党员忘我奉献,不畏牺牲的身影,雷锋、孔繁森、焦裕禄、沈浩、杨善洲......他们用坚定的信念,扎实的行动,弘扬党的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革命的精神薪火相传,如今,改革发展祖国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我们可能无法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们可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每天做一点,每天变一点,持续地为发展党的事业做贡献,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更加蓬勃,中国的明天就大有希望!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3

  静静的坐在影院里,追溯着95年前发生在一个广饶村庄里质朴的故事。《大火种》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女青年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农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大王镇的百姓在了解其真义之后,纷纷加入组织,成为组织的一员,并和刘雨心一起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惧牺牲的感人事迹。

  在观影之前,我并不懂“大火种”这三个字的含义,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观影,感悟到电影中每一个画面都在诠释着一种信念和力量,而这坚若磐石般信念的力量像火种一样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中共党员对党的忠诚和笃信如熯天炽地的烈火,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护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种”的不断传递,“火势”的不断壮大,终于,走出了我们特有的共产主义道路。

  影片在结尾呈现出一个当代男孩与故事主人公三寸小脚老太对望的画面。男孩的热泪盈眶,老太的安详淡然,男孩的感激,老太的欣慰。台下的我看到这一幕心潮腾涌:可能因为我们要走的路太远,所以我们时常忘记自己出发的地方,我们沉寂在幸福中太久,所以我们时常忘记为什么今天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享受当下,却忘了这美好生活背后革命的'艰难旅程。我们应当怀揣感激。感激祖国,感激党,感激所有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撒热血的党员和百姓。我们应当惭愧,当今的我们太不懂得奉献,太缺少信仰。当那名年轻的党员誓死保护《共产党宣言》在海边被执行枪决时,镜头放慢,身后波涛如怒,骇浪拍击着礁石。一声枪响,他骤然倒地,但表情却异常的镇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轻语:“泥土中发芽,能做泥土,是好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对革命的坚定和对生死的无畏令我汗颜,却也令我振奋,像一道充满能量的光照在我心中的党徽上。面对革命先辈用生命开辟的盛世,我们无以为报,能做的就是跟随他们的脚步,严以律己,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继续努力。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贞不渝。理想信念是灯塔,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把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虔诚而执着,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如今的祖国,繁荣昌盛,亦如巨龙从东方盘旋腾飞。共产党引领祖国走过了95年的波澜壮阔,95年的壮丽辉煌。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驶向宏伟的中国梦。

  我愿做“火种”的传递者,将共产党的精神和信念恒久的传递下去。我愿跟随共产党的脚步,努力实现一个磅礴的、绚丽的中国梦!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4

  经过两年多筹备的电影《大火种》,今天登陆全国院线。该片根据铁流、徐锦荣获2014年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故事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山东省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内,有一本封皮残缺、纸张泛黄的`小册子,这就是1920年8月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由于排版和校对的疏忽,封面的书名被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初版仅印1000册,现在存世的极为罕见。

  首映当天,作者铁流现场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并透露自己也在片中饰演一角,“现在想到这部电影要登上大银幕,我依然非常激动,能让更多的观众重温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故事,我认为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5

  根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拍摄了以此反映《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农村传播过程的影片。

  该片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在山东省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内,有一本封皮残缺、纸张泛黄的小册子,这就是1920年8月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由于排版和校对的'疏忽,封面的书名被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初版仅印了1000册,现在存世的极为罕见,已被定位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这是我国第一部正面描写《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像火种一样传播的电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是一部充满了信仰力量的电影!

  通过观看《大火种》这部电影,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6

  1926 年冬。中共地下党员刘雨心将一本意义非凡的书带到广饶,这本书就是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刘雨心携带此书前来广饶的.途中,风声鹤唳,危机四伏,广饶警察局长胡传山等反动派费尽心机搜查《宣言》,广饶地下党人刘忠良、刘石厚等同志为接应刘雨心、保护《宣言》与敌人斗智斗,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首版《共产党宣言》终于像火种一般,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开来···

  《大火种》是我国首部正面描写《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播的电影,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传递老一辈革命精神。

  《大火种》故事虽然不属于大开大合的历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现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7

  向建党95周年献礼,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的故事片《大火种》日前于北京宣布开机。该片由苗月执导、陈瑾主演,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共产党宣言》是如何克服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如火种般在人民群众中传递的故事。

  女主角陈瑾联手导演苗月 打造“非典型主旋律”

  话剧团出身的陈瑾曾出演过《校园先锋》、《横空出世》、《大法官》、《相依年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等影视作品,此次在《大火种》中,陈瑾饰演女主角刘雨心,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愿,她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来到山东农村,完全没意识到她的做法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导演苗月曾担任编剧、导演、剪辑、制片等多重电影身份,拍摄过抒情历史作品《南行记》、清丽伤感的儿童电影《你没有16岁》、淡雅小品《清香》等不同风格的作品。《大火种》作为一部献礼之作,如何拍出新意,打造“非典型主旋律”值得期待。

  再现残酷历史真相 《共产党宣言》见证今昔改变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故事。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一个个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橱窗里的书感谢万千。

  《大火种》作为一部文艺作品,以倒叙手法展现了风雨如晦的1926年,同时又展现了一番大风大浪之后,今天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往事随风去,只有见证一切的《共产党宣言》完好如初。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8

  临近七一,公司总部组织党员同志集体观看了电影《大火种》,观后让人无限感慨!感慨于水深火热的过去,感慨于美好生活的现在,感慨于要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未来。

  影片真实再现了1926年发生在广饶县大王镇的一个故事。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在当时的境况下,劳苦大众把"能吃上馍馍、能吃上饺子"就定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如此朴实简单的`愿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是如此的容易满足,但背后却又隐藏着深深的悲剧色彩,让人心隐隐作痛。然而,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悲苦的年代坚持着这样朴实的信念与剥削阶级斗争着,即便被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他们仍然坚定不移,不管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还是不韵世事的小女孩……他们心里始终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影片中有一段在青岛海边的画面,一架飞机从天而过,那是2015年的某一天,同样是在这个海边,1927年,革命者鲁真被残忍的杀害!强烈的今昔对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鲜活、悲壮的生命画卷。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新时代,自由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看过影片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不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立足岗位,时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看清每一组数据,做好每一件产品,想好每一件事情。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在哪里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不仅要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为实现公司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如今的我们,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这一切得益于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斗争,得益于公司的广阔发展平台。一天忙完,常常静下来问自己:今天的事情都做了没有?都做好了没有?是不是还有做的更好空间?不为超越别人,只为超越自己以求更好的前行。

  面对未来,踏上"十三五"新的征程,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下来、传下去,为实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9

  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实力派演员陈瑾、白威主演的大型史诗性故事片电影《大火种》目前已在全国各大电影院同步上映。陈瑾在片中饰演女主角姜玉兰,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更是剧中的灵魂人物之一。

  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华表奖上,电影《大火种》作为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被重点推介。陈瑾与电影《大火种》的剧组同胞们一起走上了华表奖的舞台介绍该影片,它紧凑的故事情节和红色正能量的基调定能吸引和感动无数影迷。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实力派演员陈瑾在片中饰演的姜玉兰,是一个不识字、裹小脚的山东妇女,因其夫是党员,使其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这一书,并被丈夫的热血所感染,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的'富有层次。

  集金鸡、华表等各大电影节影后殊荣于一身的陈瑾是一位有存在感的演员,她参演的影视作品,不管什么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电视剧《渗透》中的女特工于秀凝、《生死血符》中的.泼辣村妇胡大脚、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悲剧角色蒋氏等等。最难得的是,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自己的影子,就像变色龙一样,与角色无缝隙融为一体。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10

  6月29日下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故事片《大火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郑建军,市委常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观看。观影前,申长友作了讲话。

  申长友指出,集中观看电影《大火种》,是我市庆祝建党95周年的活动之一,也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这部影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集中观看,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扩大影片的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影片的社会效益。

  申长友要求,要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信仰信念。把影片《大火种》作为开展党员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火种”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髓要义,排除思想干扰,坚定理想信念。要对标革命先辈,争做合格党员。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先辈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意志和舍生取义、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和品行锻炼,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标准和“四讲四有”要求,树立良好形象。要敢于担当作为,推动事业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光荣传统,改进作风,干好工作,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凝聚起强大力量。

  申长友强调,各级党组织要以庆祝建党95周年为契机,加强调度,强化措施,从严从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学”上改进学习方法,确保学习质量。在“做”上聚焦突出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做合格党员、建过硬支部,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为东营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电影《大火种》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与我市联合拍摄,已列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宣言》在我市传播扎根的故事,再现了那段弥足珍贵和催人警醒的历史记忆,表现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畏牺牲、追求进步的革命精神。影片6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首映式,27日在全国公映。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11

  在影片当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一篇作文中的话。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一个伟大事业的建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相反,往往是万分艰辛的。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持久的,一代一代地向下延续,也即永远存在。

  我们党的入党誓词这样写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誓词的内容在影片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火种》。

  电影当中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如王荷波、杨匏安那样,在当年清党的白色恐怖下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家庭幸福,敢冒抛头颅撒热血的风险,无怨无悔的为一个党派的生存和发展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当年这些中国共产党人个个都是才学俱佳,文武双全的社会精英,想要一份体面的'职业和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环境,不是很难的事情。在影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纪律在一个政党当中所起的作用,就如同影片当中所说的“要有铁一样的纪律,不然我们的队伍会成为一盘散沙”。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党的纪律,都要受到纪律监查委员会的严惩,这样才能纯净党的队伍,使我们的党得到健康发展。党在成立之初未设立中央纪委,是因为那时党的队伍并不是很强大,纪律问题并不是很明显。

  然而当党的队伍壮大之后,这种问题就一次又一次的凸显而出,由于没有纪律的约束,一些思想与信仰不坚定的革命党人在金钱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党组织,成为了党的发展过程当中的阻力。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12

  今日上午,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的大型史诗性故事片《大火种》在京举行开机仪式。

  该故事片由苗月执导、陈瑾主演,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一部《共产党宣言》如火苗般点燃了人民心中的火焰,残酷的镇压和血腥的屠杀无法阻挡它的'传递,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该仪式由山东省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主持,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山东省委、东营市委、广饶县委等多位相关领导出席,导演苗月向在座嘉宾介绍了《大火种》的筹备情况。伴随着对老一辈革命人的追思,中共山东省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宣布《大火种》正式开机。

  大青衣陈瑾联袂多面手苗月 《大火种》打造“非典型主旋律”。

  作为影视圈著名的“大青衣”,陈瑾以其独特的知性美被人熟知。曾经的《校园先锋》、《横空出世》让她荣誉加身,此后的《大法官》、《相依年年》更让她收获众多观众的喜爱,近些年,她又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等热门作品问世,其精湛的演技让她成作品品质的绝佳代言人。在《大火种》中,陈瑾饰演女主角刘雨心,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愿,她懵懵懂懂中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来到山东农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会招致怎样的后果。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的富有层次。

  导演苗月入行多年、是圈内有名的.多面手,编、导、剪、制片,多重身份随意切换,可谓内功深厚。在她的履历表中,既有像《南行记》这样具有浓郁抒情色情的历史剪影,又有像《你没有16岁》这样清丽感伤的儿童电影,还有像《心香》这样凝结了人生思考的淡雅小品,风格之多变令人叹服。此次,《大火种》这部主旋律电影又将成为她职业生涯的一道分水岭,且看“多面手”如她——怎样将多年的艺术感悟融入其中、令主旋律散发不一样的人性光辉,着实让人期待。

【电影《大火种》观后感】相关文章:

职场女性必看的大电影02-17

火种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02-28

赛尔号大电影观后感01-20

大火种观后感范文(通用8篇)09-30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观后感6篇08-10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观后感6篇09-05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观后感(6篇)09-05

赛尔号大电影观后感(7篇)06-08

赛尔号大电影观后感7篇01-23

电影《巧虎大飞船历险记》观后感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