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夏洛特的网观后感

时间:2020-12-30 18:35: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夏洛特的网观后感

  查找关于《夏洛特的网》的资料时,发现原著每每被放到和《小王子》一样的高度,两本书似乎并列站在了儿童文学领域的制高点。我对儿童文学了解不多,《夏洛特的网》原著也没有完整看过,但看完电影版后,第一感觉是,如果原著真的有那样的高度,那么电影版的改编无疑是失败的。

夏洛特的网观后感

  究竟什么是儿童文学?回忆起我的童年时光,看得最多的是郑渊洁。看似朴拙的文字其实无比机智,郑渊洁的童话绝不限于美丽的故事与做人的道理(当然这些他也有),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敢于告诉你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所以郑渊洁总是说自己的童话到99岁都可以看,而孩子也有必要了解不久的将来,他将要踏入的地方。安徒生的童话也看过一些,他带给我的是对美的认识,丹麦诗人笔下的故事都如同月光笼罩般的皎洁,纯净又无比美好。而接触《小王子》与曹文轩的《草房子》已经不是在童年了,不过读《草房子》却仍然读到泪流。而在我看来儿童文学要做到的其实就这三点,做人的道理,迷人的文字,感人的故事。

  而《夏洛特的网》电影版在这三方面做的怎么样呢?这部影片的故事其实可以做出很多阐释——友情,与随之而来的忠诚和牺牲的讨论;所谓奇迹与想要创造奇迹的“事在人为”。虽然为了影片的整体节奏,原著中许多饱含意蕴的文字被删节,但影片的前半部分在遵循原著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出色。而到了片尾部分,影片却急转直下,竟然又摆起了烂俗的美国式说教的谱,一番让人倒胃口的获奖感言一下子把这个童话故事拽到了虚伪的深渊。为什么要加上这样一段不伦不类的演讲?即使是想表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样的设定也太过牵强。什么“韦伯比我们都要伟大”,找遍了原著也没有找到这段演讲的所在。恰恰相反,原著中对获奖这段中人类的表现倒是调侃的语气多一些,“威伯在这番冗长的恭维演说中觉得越来越头晕。他听见群众开始喝彩鼓掌时,突然昏了过去。”(《夏洛的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8月版,康馨译。)

  不仅仅是这一处,影片整体对人与动物角色戏份的分配都有问题。以非人类角色作为影片主角,这个环节一定要处理妥当,《玩具总动员》就是出色的例子。把影片的世界观整体变换为非人类角色的视角,既减轻了故事设计上的难度,又不会造成主题与逻辑上的混乱。《夏洛特的网》最后的获奖感言之所以显得不伦不类,就是没有处理好这种关系,导致影片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影片想要传达的理念也因为这段话变得含混不清。

  正如前面所说,为了影片的整体节奏,原著中许多文字被删节,这也使影片显得商业味道十足,看来总觉缺少了些童话书的亲切。那些看来简单实则意蕴深远的文字不见了,影片最终成为了一个好莱坞流水线的标准产品。虽然一些机智的台词仍能够博观众一笑,但与原著中不可替代的精致文字相比,这些在好莱坞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机巧台词实在是太过普通了。

  值得注意的是两只乌鸦的设置。由于只是粗略地看过原著,不敢确认这两只乌鸦是否后加入的角色(目前在原著中没有找到这两个角色)。除去冲突场面与添加笑点的'需要,这两个角色的设置还是有深意的。乌鸦在影片中可笑地受到稻草人的困扰不敢吃玉米,其实是在映射人类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动物,就像乌鸦不了解人类一样。我们只是把自己的世界观加在它们身上,并不清楚自己的无知。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相对于另一部改编自E·B·怀特作品的影片《精灵鼠小弟》来说,这部《夏洛特的网》已经可以算是一部诚意之作了。在剥去商业片厚厚的奶油后,还是可以在影片中找到一丝清新之气。影片没有拿情节的跌宕起伏作为噱头,而夏洛特织网,小蜘蛛出生的段落,美轮美奂,从里到外透着诗意,技术运用与影片内容总算是达到了统一。

  这部影片的配音阵容实在是不能不提。给夏洛特配音的茱莉亚·罗伯茨轻柔而又神秘的声音,让我在看这部片子时产生了一种在听斯芬克斯出谜语的错觉,迷人而又危险。而老鼠汤普顿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黄金配角史蒂夫·布西密量身定做的,毫不夸张的说,当看到老鼠照镜子的那个镜头,我简直就像见到了布西密本人,他的气质实在太符合这个角色。其他几位赶来捧场的配音演员也都大名鼎鼎,老牌明星罗伯特·雷德福、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绝对实力派演员凯西·贝茨……年少成名的小演员达科塔·范宁作为主角都显得星光暗淡了。演员阵容达到这个层次,估计也只能在动画电影里才能实现了。

  关于这部影片可以聊的还有很多,影片真人演员、动物演员与电脑特效并用的独特制作方式;自《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以来真人与动画同台表演的独特片种,都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当然,最值得投去注视目光的,还是对未泯童心的关照。有时候,孩子的“强盗逻辑”会爆发出惊人的人性光辉,类似于:“倘若我生得瘦小些,你会不会杀掉我?”所谓“纯真年代”,当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