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时间:2017-06-05 14:10:5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千年不绝,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今天笔者分享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启示。

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1】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及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反映一代清官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亲民爱民的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及新闻发布会于2016年5月24日上午在包公的家乡合肥召开。

  此次首映式选址在合肥包公园的清风讲堂,是十分有意义,清风讲堂地处合肥包公园。占地34.5公顷的包公园,是为纪念包拯而建,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组成。

  担任此次首映礼司仪的是和包公同为安徽人的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涛,在仪式伊始周涛便表达出了回到家乡的兴奋之情。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事隔千年,他的名字不但没有忘记,而且传遍了亚洲,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古代贤臣良吏的代名词,成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倡导的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以及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千年包公》顺时而生,是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

  《千年包公》历时一年,奔赴台湾、新加坡、广东肇庆、河南开封、安徽合肥等多地进行实景拍摄及历史再现,以大量的素材与文献立体呈现了包公真实而厚重的形象。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将于5月25日、26日、27日晚8点在央视9套纪录频道开播,敬请观看。

  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2】

  包拯的实干精神古所罕见。在任何一个职位上,他都关怀民生,锐意改革,同时将遇到的问题和了解的情况,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都如实向朝廷报告,并提出解决办法,请皇帝“特降指挥”。在包拯看来,这是一个官员应尽的责任。

  包拯留下的著作,除一篇家训、几首短诗外,就是多达185篇的奏议,其中有55篇奏议,竟弹劾本朝官员多达61人!这61人中,贪官污吏首当其冲,犯一般错误和不称职的“庸人”也不在少数。地位比他高的如宰相宋庠,皇亲国戚如张尧佐、郭承佑、杨景宗等,均在被弹劾之列。譬如,他认为宋祁“在益部多游宴不可任三司”;张方平身为三司使,“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无廉耻,不可处大位”。宰相宋庠,“自再秉衡轴,首尾七年,殊无建明”,却“安处洋洋,以为得策”,而作为宰臣,“与国同体,不能尽心竭节,灼然树立,是谓之过,宜乎当黜”。一时间,“包弹”成为朝廷闻之色变的流行语。

  “包弹”中以“六弹张尧佐”最为惊心动魄,包拯在其中显示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尤其长久地为世人所称道。

  张尧佐是仁宗皇帝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兼养父,原为地方小官,张贵妃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以她特有的地位缠住仁宗,为张尧佐加官晋爵。张尧佐因养女得势,扶摇直上,任至三司使。包拯刚一主管谏院,便履行“以言为职”的职责,和几位同仁一起,弹劾这个“徒缘宠私,骤阶显列”的“凡庸之人”。谁知仁宗变本加厉,更委派张尧佐以重任,让他一人兼任宣徽南院使等四职。消息传出,朝野哗然,连素来温和的御史中丞王举正也拍案而起,支持包拯,要求仁宗撤销对张尧佐的任命。结果,建议无效,王举正不得不进行廷辩,即在皇帝上朝时与之当面辩论。

  在廷辩时,包拯情绪激动,离开座位走近仁宗,竟将唾沫溅到仁宗脸上,以致仁宗不悦而退朝。包拯百折不挠,继续弹劾张佐尧,前后共达六次之多。他反复说:

  五六年超擢张尧佐,群臣皆窃议于下,然而迹其过不在陛下,在女谒近习及执政大臣也……执政大臣不思规陛下以大谊,乃从谀顺指,高官要职,唯恐尧佐不满其意,使陛下有私昵后宫之过,此岂爱君之心哉?(《论张尧佐除四使不当》)

  张尧佐久以非才……臣等累次论列。陛下欲务保全,乃曲假宠荣,并领要职。求之前代则无例,访以人情则不安。臣实忧危,罔知所措……况执政大臣,与国休戚,不能执守建明,曲有阿徇,成此过举,俾天下窃议,谓陛下私于后宫。(《再弹张尧佐》之一)

  包拯直接指斥的看似是执政大臣,矛头所向却显然在仁宗的“私昵后宫”。封建时代,帝王雄居万人之上,掌握生死予夺的大权,作为臣民,要能够做到直言极谏,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3】

  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烂若繁星,千百年来,若论在大众中影响最为深广的人首推孔子,孔子之下的一人,在我看来,或许就要数到包拯了。

  孔子是思想家,思想家的思想可以超越时空,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包拯是封建王朝的一位实干型官员,除史书记载的政绩外,留下的主要文字是上书皇帝的“奏议”。不管奏议怎样高明,政绩如何突出,最终都是为巩固封建王朝服务,但是,他的影响为什么也能跨越时空、超越阶层、传诸久远呢?

  那是因为,在那些卓越的政绩、作为政绩的思想基础的奏议背后,蕴藏着一种很宝贵的“包拯精神”。要知道包拯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就有必要明了包拯的思想核心与性格特征,而这又需要对他的生平有一个大概了解。

  包拯,字希仁,谥孝肃,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出生于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县解集乡包村(今安徽合肥所辖肥东县包公镇包村),包拯父亲有一定文化,做过小官,薄有田产。小康之家耕读为本,这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包家亦不例外。

  《肥东县志》上说:“包拯少年在乡读书,亦耕亦牧。”天圣五年(公元1027)包拯进士及第后,曾经被朝廷两次授官,均因父母不愿随行而辞官尽孝,直到双亲病殁,守孝三年,才出任天长知县,时年38岁。

  在地方,包拯担任过知县、知府、转运使等职。在中央,他由权度支判官、监察御史里行、户部副使、御史中臣、三司使,一直做到枢密副使任上离世。我们知道,北宋最高监察机关是御史中丞领导的御史台,最高财政机关是三司使领导的三司,最高军事机关是枢密使领导的枢密院。枢密院是辅佐皇帝执行兵政的机构,在皇帝的总揽下,由宰相、副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共同组成国家最高领导核心。所以,包拯的职位是相当高的。

  包拯的思想核心是忠君与民本的高度统一。包拯具有鲜明的忠君思想。在一封奏札里,包拯写道:“臣生于草茅,早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而“骤被殊用,置诸侍从之列,擢处谏诤之班,臣于此时敢忘图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个出身既不高贵又缺少政治后台的人,能够被朝廷委以重任、视做心腹,这种感恩戴德的心理是不难理解的。基于这样的`心理,他特地上书仁宗“请建太子”,希望赵家王朝“传之无穷”,因为 “太子天下之根本也”,只有建立太子,才能“巩固王室”,“挫奸雄观望”,否则“必稔祸于将来,恐非社稷之福”。这样的忠君思想,可谓臻于极致了。

  包拯又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古人很早就提出“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一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成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包拯一生从政的根本信条。他反复对仁宗说:“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当务安之为急。” “民者国之本,财用所出,安危所系,而横赋暴取,不知纪极。”他几十封为民请命的奏折,便立足于民为国本的思想。

  难能可贵的是,包拯思想中的忠君与民本是和谐一致的。那么对于包拯来说,将二者统一起来的逻辑性何在呢?

  在《请差灾伤路分安抚》中,包拯反映江淮等地天灾人祸严重,请求从速安抚,否则酿成大乱:“民间之蓄尽为军储矣,民失其赖,流亡日众……况今秋苗稼既槁…… 凋残之民朝不谋夕……饥则盗起,盗起则奸雄出,奸雄出则不可制矣,岂可不深惧而豫防之哉!”他讲得很明白,如果官不爱民,民不聊生,“奸雄”就会揭竿而起,后果不堪设想。类似这样的话,在今天尚能看到的包拯的奏议里至少说了四次。能够看出,包拯不仅自己爱民,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皇帝爱民。包拯将之当做最大的“忠君”,这也就是他秉持的忠君与民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可以说,包拯“忠君”的目的固然在于“君”,但客观上有利于天下苍生,其忠君与民本高度统一的积极意义也正体现在这里。

  包拯的性格坦诚得近乎毫无保留,率真得似乎缺少修养,其刚直乍看起来真有些不近人情。这种性格的形成,一是由于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而且一生和农村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无形间烙上了中国农民纯朴诚实的印记;二是在他熟悉的古代典籍中,仁人志士忧国爱民的胸怀, “言必信,行必果”的品格,对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当朝名臣刘筠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甚深。刘筠是翰林学士,刚毅正直,疾恶如仇,因和朝廷恶势力势不两立,两度外任庐州,而包拯自年少时即颇为刘筠所赏识。

  包拯精神就是以包拯的思想核心为基础、性格特征为外在表现而形成的。

  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4】

  说到包公,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起电视剧里开封府那个经典的包青天形象。但有些人或许还不知道,包拯也曾在我省的肇庆端州任职,而包公青天之名正是始于肇庆。

  今年五月下旬,作为省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肇庆包公文化园正式建成开放。包公在端州任职历史事迹的复原场景、栩栩如生的“包公掷砚”场景、真实记载包公历史的明清古砚碑、还有琳琅满目的影视演绎作品……在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的园区里,包公文化园着意打造一个集教育、旅游、观光胜地于一体的综合文化项目。近日,“廉洁广东行”记者团一行到肇庆包公文化园进行参观走访,先睹为快。

  “仿真场景”复原包公治端事迹

  包公文化园在原包公祠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由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文化街和观景平台5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00亩。这使得包公文化园可以承载更多历史文化内容。

  走进核心展馆清心园的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绿端砚浮雕墙,该浮雕墙名为“包公兴端州”,墙上精雕细刻以包拯治端的历史。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绿端砚浮雕墙,现已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据园区解说员介绍,包公主政端州3年间,为端州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做了不少好事实事:开创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之雏形;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丰济仓;开井七口,解决端州百姓饮水问题;创办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星岩书院……

  在清心园一楼展厅里,便设有在端州府衙、米仓巷、星岩书院、七星岩包拯题刻及包公带领百姓筑堤排沥、开荒屯田、开挖水井等复原场景,再现历史。栩栩如生的雕塑在园内以不同形象演绎包公故事,加上相关文物展示、3d多媒体展示等,生动、形象、立体地重现历史。

  “声光电”高科技让观众身临其境

  不要以为包公文化园是展示历史的大舞台就只有古色古香,该园还运用了多种“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道历史,说故事。当你走近清心堂复原场景时,场景便会自动感应,播放《题端州郡斋》的朗诵录音;当你点击各展厅多媒体触摸屏,还可获取更多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园内更设有廉政问答游戏,供参观者在互动中学习廉政知识。

  包公文化园建设充分利用最新的“声光电”技术,给观众身临其境、生动趣味的视觉和感官体验,让参观者在移步换景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参观者可以租借“语音导览讲解服务器”,通过普通话、粤语、英语3种语音讲解导览,轻松获取陈列展厅设有的44个讲解内容。

  “以点带面”全方位展示廉政文化

  包公文化园以包公在端州的事迹为切入点传扬廉政思想,同时较全面地收集和展现了中国历史与廉政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事迹等,进一步丰富了包公文化园作为廉政教育基地的内涵。

  清心园其中一个展厅,集中展出了肇庆市反腐倡廉工作十年巡礼,图文并茂地回顾了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发展和成效,展示了肇庆市廉政建设及作风建设的特色做法、成效以及肇庆市纪检监察机关发展历史。

  展示过程中,园区还将廉政廉洁的信息和警示,巧妙地渗透于场景还原、实物展示和图文展示中,着意在建筑中融入廉政文化,多处设有体验式廉政教育设施。蕴含深意的“方圆”走廊、四君子图大门以及我国历代廉政文化、清官廉吏、制度文献及名言警句等也不时穿插其中,让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教育。

  其中,序厅中“青天白云”装饰饱含寓意。白云象征朗朗乾坤,人间有正道;月亮代表传奇故事中的包拯,寓意包拯从历史人物到传奇人物形象的演绎。另有“戒贪杯”匠心独运,若往内注水太满则杯中水全漏,这告诫人们为人不可贪得无厌。“百廉”展示墙、“十大清官碑座”、元赵孟頫行书《陋室铭》、“一把清廉”的清雍正款青花把莲盘、商饕餮纹铜簋等廉政寓意浓厚的实物均有展出。

  党员干部谈心得 “包公精神”植根在心中

  包公文化园坚持融古鉴今,强化反腐倡廉主题,通过宣扬包公 “清心”、“直道”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以国为重”、“以廉为先”、“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传播包公廉洁文化的精髓,达到以清官廉吏为典范的教育目的,作为新时期广大群众修身指引和党员干部为官镜鉴,为构建廉洁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小学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相关文章:

1.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2.2016年党员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3.党员医生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4.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5.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6.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7.村主任看千年包公观后感内容

8.2016医生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