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阿浪的远方观后感

时间:2022-11-07 19:35:5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阿浪的远方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阿浪的远方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浪的远方观后感

阿浪的远方观后感1

  电影的主人公李阿浪原名李元,因为想要流浪远方所以改名阿浪。身为广东人的他是一名名校高材生,本来在城里的学校有大好前途,但因热爱古诗词,他上课时只教古诗词,这让校方不满,阿浪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被接受,于是去了山区的二郎山小学教书。

  二郎山吸引阿浪的除了村民们很热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校长认同他的教学理念——疯狂的诗词教学,但后者只是校长的权宜之计。其实班里学生除了刘二蛋(后来阿浪帮他改名刘二球)和王小花比较热爱诗词之外,其他人只是单纯地想升学。校长和家长们要求阿浪按课表上课,数学、英语也要教。阿浪隐隐生出去意,刘二蛋挽留他。后来阿浪成立诗社,并以村里的老水牛命名——扫地王诗社。最初,诗社只有刘二蛋和吴富贵两个人,阿浪想让颇有天分的王小花加入,但她对阿浪很反感,原来诗词之类伤情之物会让小花想起几年前为救被困在山里的她而双双滑落山崖的父母,这一切阿浪后来才得知。刘二蛋写了一首诗,阿浪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山顶上/举头红日屋梁低/二郎山里有二郎/二郎者二球也。这诗乍读简易,实则饶富意味,令人想起近代军阀诗人张宗昌名作《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结果,同学们被这首诗感染,纷纷加入诗社。

  不久诗社组织野外踏青,不料临近傍晚,天降大雨,山里又遇塌方,就在这场夜雨中,阿浪和孩子们的感情升华了,而连接他们的,仍然是诗词,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县里最终决定将二郎山小学并入乡里,这意味着孩子们将每天步行几十里路去上学。面对同学们不舍的目光,阿浪决定让他们在歌颂比赛中用诗词唱出他们的心声。这首稍有改编的《声律启蒙》是侗族方言和普通话的和声——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两鬓霜一客行新绿衬酒红/七颗星一袍风尧舜对苍生/颜巷陋阮途穷白叟对黄童/沿对革异对同冀北对辽东/天浩浩日融融弯月对长虹/我对你嘴对心九夏对三冬。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在台上演唱古诗词的视频在网上发酵后,一种发现传统文化之美的流行,似乎被唤醒了,让被现代快节奏裹挟的我们重新审视心中的传统情怀。

  其实我很佩服阿浪,他的心中不仅有诗,更有远方。他敢于同应试教育考分制相抗争,立志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他勇于追求梦想,坚信远方可以实现他的抱负,在山里他逐渐蜕变成长,成为了有温度有担当的老师。阿浪的梦想就像一颗小小的蒲公英种子,飘散在我们的心中。

  另外,我为山区里的孩子们淳朴纯真的天性感动,他们热爱诗词,向往远方,他们为梦想而勇敢、真挚、努力、坚定,他们有着最甜美纯净的天籁之音和最纯洁不带一丝杂质的童心,面对他们,我会自叹弗如,会自惭形秽,到底被现实磨去了一些棱角。

  整部电影看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温暖励志的文艺片儿,情节没有多大的跌宕起伏,只是最后的结局会触动人心,在这个时代,我们大多数人是被别人改变,被世界改变,而不是我们去改变后者,但阿浪做到了,他改变了二郎山里的孩子们和他们今后的人生方向,刷新了我们对古诗词的认知,他让我们燃起对心中追求的远方的渴望,生活不仅要有诗亦或诗意,更需要寻找远方。

  偶尔看下这样干净的片子来过滤一下我们内心的杂质也无妨,问问自己,那些诗和远方,你都遗忘了吗?

阿浪的远方观后感2

  百无聊赖点开的一部电影,本来没有抱什么希望。果然一开始确实不怎么滴,男主蹩脚的普通话,演员不怎么熟练的演技,有点故意而为的情节,中途让我停下好几次观看。但是从阿浪到二郎山支教,刘二蛋(彼时还未改名)划着船接老师,从裤兜里掏出一团米让阿浪吃时,我莫名的想要一直看下去,总感觉山里的故事会挺有趣。

  故事很简单,甚至有些老套。一个对诗词有很深执念的年轻教师去一个老少边穷乡村小学支教的故事。男主是一个广东人(就能解释他的口音为什么那么奇怪),应该是名牌学校的高材生,沉浸在唐诗宋词元曲的世界里,不想也不愿意面对现实社会,他以为诗词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爱的',所以他被原先的教学单位委婉请退,他主动请缨去一个更加偏远的小学教学。老校长怕他打退堂鼓对他的鼓励,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以及孩子们渴求的眼神让他以为自己的抱负在二郎山小学就可以施展开了。但是现实很骨感,家长们的热情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阿浪能教好孩子们,让他们走出小山村。老校长也以教学大纲来打击阿浪,学生们也开始公开反对他,阿浪一度消沉。但是现实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打败一个充满激情活力的人,阿浪成立扫地王诗社,不浪费孩子们课堂时间,但是依然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诗词的乐趣。不得不承认,能传承下来被人们反复咏唱的诗词是有它们独特魅力的,在阿浪和孩子们的诗词对话中,我都忍不住想要买上诗词文选好好看上几遍。

  故事的主题围绕弘扬传统古诗词和关注偏远山村的教育,虽然后者近年来不断被人提起,但大多数人也仅仅局限于在网络上点击阅读,然后唏嘘不已个几分钟,随后就抛之脑后。真正去做实事的人少之又少,这部电影虽然鼓励的意味不那么明显但是确实打动了我,它没有一味的展现山村学校的条件有多差,那得学生有多么的可怜,反而影片在表现山村的时候,镜头抓拍的都是山村的美与和谐。刘二球的爸爸为了省路费三年没有回过家,但是阿浪去家访的时候,镜头语言并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他家是有多困难,目不识丁的妈妈照顾老年痴呆的奶奶,孝顺,知书达礼,这些传统美德在几个镜头中间就已经让观众感受到了。剧里孩子们不断读起的诗句,对观众的影响真的挺大的,编剧也是个讲究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经典的诗词,恰当的场景,小小的人儿,真诚的咏唱,很棒,喜欢这种感觉。可能会有人觉得王小花在山上雨地里说出诗词很矫情,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啊,他们接触的是什么就能影响他们整个人啊。这部剧确实有部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至少比那些靠抠图,大尺度博人眼球的电影好太多了。

  影片最后孩子们唱《声律启蒙》的时候,我真的被感动哭了。很早就听过赵照唱的,也是古香古色的,古琴,琵琶,萧,木鱼,还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些引人浮想联翩的优美诗词,这次听孩子们的觉得更有感觉。和阿浪一样的热泪盈眶,觉得我就是阿浪,辛苦没有白费,终于有人懂得,一切都值了。最后的结尾也很温馨,彩蛋也挺有意思的。总之,这是一部不错的国产电影。

  带孩子们出去感受大自然啦小小的二郎山小学美丽恬静的小山村诗社成立了但是入社的孩子就这几个。

【阿浪的远方观后感】相关文章:

阿浪的远方观后感01-08

电影《惊涛飓浪》观后感01-07

《在远方》观后感04-20

阿凡达观后感10-21

《阿丽塔》观后感11-27

《阿凡达》观后感04-01

阿凡达观后感04-10

电影《阿凡达》观后感08-19

《阿凡达》观后感范文04-02

【热】《阿凡达》观后感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