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可可西里观后感

时间:2022-08-09 09:00: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可可西里观后感800字(精选12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可可西里观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可西里观后感800字(精选12篇)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1

  “这部片子是一部强势的电影,跟以前中国的那些软片不一样……”陆川这么总结他的作品。

  先说陆川。

  一部《寻枪》让人认识了陆川,让人总把他的电影和特立独行、无法界定等字眼相联系,《可可西里》也是。整个拍摄过程,陆川毅然决然地坚持在摄像机前,正是这份坚持才有了我们今天欣赏的可能。说其坚持,是因为他自己都承认是死扛过来的,为着心中的一次次痛彻心扉的震撼,为着经历过的从未有过的体验,也为着和他一起上到海拔6200米处拍戏的人,其实电影这东西,绝大多数人是来养家糊口,想实现精神梦想的只是少数。陆川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坚持着记录下了现场那种热血沸腾的感受,同时用电影的手法释放了他从小阅读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精神,一种茁壮感。

  再说电影。

  看完电影,我没有流泪,而是有一般情感积聚在心里,燃烧、膨胀。当关注一个人的生命和生存状态时,眼泪太浅了,它太容易把情感渲泄掉。这种情感是最贴近自然,最贴近生命的,于真实中透射出一股关爱的力量。

  在电影里没有道德判断,只是呈现盗猎者和保护队员的生存和彼此的关系。人们都是靠这块土地生存,都是在高原上行走的人,从这点上,他们是没有区别的,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为生存而保护环境,一个是为了生存而破坏自然。

  故事的结尾可以说是件小事,日泰队长死的那么简单,其实这种结局是很多理想主义者的归宿。电影的表现手法虽然近乎苛刻,却营造出出人意料的气氛。死的简单或许更说明了生命的伟大和可贵。

  《可可西里》尊重了观众的智力水平,电影中没有一个情节可以预料,没有一句废话,像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一样利索。它所表达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回归品质的美学观点,品质意味着创造了一个有力量的真实。

  最后说说可可西里。

  当我忘掉自身,随着那位记者走进藏族高原,走进可可西里,看到的是无边的旷野,皑皑的雪山,狂怒的暴风雪,以及人们在残酷自然环境下的顽强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人变得异常简单,包括巡山队员和盗猎分子,日泰队长只关心可可西里和他的队员,盗猎者破衣烂衫,看着不凶残,眼睛单纯的像孩子。正是这种简单的碰撞,擦出了震惊世界的火花。

  那么,生命也简单吗?高原缺氧,暴风雪,流沙,子弹,在这大山环抱之下生命说完结就完结,最后一枪不就是吗?人的生命在这里显得那么微乎其微。可是,看看我们用微乎其微的生命保护着的高原生物吧!藏羚羊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很长时间,没有人类打扰的话,它们还会安祥地生存下去。我们好像并不能说藏羚羊生命顽强,因为这个物种就是为这个环境而生,活的轻松怡然,而这个环境却不是人类的领地,冒险进入的后果只能是自然的惩罚:人啊,可可西里不属于你,这里有它的主人,有它的世界!可是,人却带着万物之灵的光环,涉足禁入的自然领地,结果生命嘎然而止,却又被披上顽强探索、冒险先驱的外衣,唉!

  换个角度,从人的生活考虑,问题又变得那么容易理解。归结一点,就是生活艰难,家境贫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最传统的道理,守着一堆金子却又饿肚子的事,傻子也不会做。关键的问题是让这里的人们过上温饱安定的生活,才可能减少人们对藏羚羊的捕杀。环保主义是什么,难道是背着行囊和干粮去那种地方拎易拉罐或者是手拉手保护羚羊吗?

  “你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是很脏,但他们的心是最干净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这句话不能仅仅理解为日泰队长的辩护之辞。心中的纯净源于内心的安详,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也源于超脱一切的与世无争。同时,这份安详和敬畏也是宇宙苍生依赖共存的基础。达观一点讲,人也是一个物种,那么人就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环境,既然现在无数的事实证明人残暴剥夺其它物种生存权力的代价是高昂的且不可偿还,那么人类毁灭性的脚步何时才是尽头,当地球只有人类一个物种时,谁能想像那是一种什么情境?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2

  “我是正儿八经没有粮食!”日泰队长对老头儿说。本片中,老头儿似乎是一个神仙,十几个人全部倒下,只有他一个人活着从里面走出来,茫茫的隔壁,高高的雪山,加上食人的流沙,给老头儿抹上了重重神秘的色彩。

  刘栋拿着钱抱着藏羚羊皮子,怎么也不肯放手。对呀!毕竟这是大家拼了性命保护的藏羚羊呀!

  哎!藏羚羊,藏羚羊,引起人类的贪婪,就算你盗猎者逃脱了护羊人的追赶,可你的双手照旧还是沾满了藏羚羊的鲜血。

  同样是羊,为什么不去自己买山羊养呢?为什么藏羚羊就贵重呢?难道千百年前,这些羊就不是“一家人”?山羊和藏羚羊本无区别,只是人类的心灵有着变化,觉得藏羚羊更贵重而已。

  “刀口对着自己。”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在遇到危险时,自己一个人承担,就像日泰队长一样,保护同伴心甘情愿的!

  日泰倒下了,可是他的信念没有倒下,誓死保护这可爱迷人,又充满危险的藏羚羊!

  看那流沙吞噬着刘栋,不禁想起藏羚羊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它们为了生存,抵挡冰冷的雪域,而长出了厚厚的绒毛,可是人们为了钱财,不惜杀光了一群群可怜可爱的“雪域精灵”。

  藏羚羊突破了重重的困难,可最后却栽倒在了人类的手中。

  疯狂追查十七天,许许多多的同伴倒下了,也有许多同伴投靠了“老板”,可“队长”没有,“记者”也没有。但是在面对走出茫茫戈壁的最后几天,记者惧怕了,他胆战了,他心惊了。跟随着“老板”带着日泰的尸体走了。

  平静的可可西里背后隐藏着重重杀机,一只只鹰疯狂的啄食着藏羚羊的尸骸,鲜血染红了黄色的沙滩,点点斑斓,尸骸遍地。暴风雪下葬生了无数的生命,几乎所有人都冻死了,这是人类贪婪的结果。

  请在那片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方,给我们可怜的“雪域精灵”留下一点点净土,让他们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下去。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3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影片,真实的让人窒息。“砰”,一个生命结束了,没有任何渲染,原来生命的结束竟如此的简单。神鹰的盘旋,喇嘛的颂经声,那是对生命的提示,尘世与天堂,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巡山队员刘栋一脚踏进流沙,流沙渐渐的吞噬着他,他挣扎着,挣扎着,没有了挣扎,最后一缕头发也淹没在流沙中。生命的消失就这样残酷呈现在眼前。

  强巴走了,那个独自在不冻泉守了三年的汉子,愣住了;刘栋走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洛桑也哭了:“我们走不出去了”。马占林和他的同伴在生命线上挣扎,一个倒下了,同伴甚至连头都不会回,“走出去了,但死了不少人”。

  在生命线上,人无法用“好”与“坏”来评价,所谓的好与坏可以在瞬间转换,追马占林与他儿子的巡山队员倒下,救他的是马占林的儿子。最后,救下尕玉也是那个盗猎者的帮凶。

  可可西里,没有“好”与“坏”,道德屈从于生存。盗猎者为了生存而盗猎藏羚羊,而巡山队员为了治病也卖藏羚羊。“转山的人的手和脸很脏,但他们的心是很干净的”,有多少人能说自己的心比那个马占林干净呢?扒一张皮子5元钱……

  可可西里,暴力,血腥,对生命的挑战,那里不属于女人,“好姑娘多的很”,那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冷雪离开了,会有其他的女人在刘栋的身边吗?日泰死后,那影片最后一个女人——日泰的女儿,她会去哪儿?

  日泰的死,是向着这个没有偶像的年代的最后呼喊,面对着枪口,依然挥出他那一拳,“砰”,倒地,抽搐着,一梭子弹,不再抽搐。漫天飞雪中,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消失,日泰队长最后也躺在那,那样的安详。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导演陆川如是说。

  尕玉去了可可西里,他体会了。体会终将改变可可西里。人类踏上地球的第一个脚印不该带着罪恶。“再走五里,那里是公路”。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4

  在没有观看影片之前,可可西里对我来说如同香格里拉一样神圣,充满了向往,向往她的完美,向往她的纯净。

  “可可西里,中国境内最后的原始荒原。”我绝对不会去触碰那纯洁的雪山,绝不会去追逐那美丽的生灵,绝对不会去践踏流淌的河水,绝对不会去阻挡匆忙的风沙。

  在影片中给我最大感触的莫过于人性的思考。人类的贪婪能战胜一切,残忍的忽视生命的价值。我们总是对生命充满了无上的崇敬之情,当你看到那漫山遍野的藏羚羊的尸体时,你会不会对佛说的“众生平等”产生怀疑呢?为什么看到那一个又一个生灵倒下时,有人笑有人会流眼泪。是的,地球在不停的转动,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邪恶之因此让人深恶痛疾,是正因正义是它变的卑微。在影片中,我始终不明白的是是什么力量让可可西里的守护者,应对死亡,寂寞都不退缩的到底是什么。影片中的阿旺在山上独自守护了3年,当看到他望着远去的车还在举着他的双手时,我想危险和寂寞对他来说,他更怕寂寞。如果说生命的崇高让他们义无返顾的话,可每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都是用生命做赌注的,他们怎样换奋不顾身呢?人类的自私与无私在此表达的淋漓浸透。想起席慕容的一句话“对于这个美丽的世界,知道的太多了以后,也必然会爱的太多,担忧的太多。”

  人类已经是一种很孤独的动物了,如果没有那些鸟语花香的陪伴,那我们活着还留恋什么,不会是变成沙漠的地球吧!“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藏羚羊从1000万只到此刻的3万多只,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人们贪图的享受,总有一天会为之付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在已响彻大地,可我们不知道的杀戮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此刻看着影片,因感动和气愤而流泪,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因人类的残忍所付出的代价而流泪。

  可可西里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我想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她的神秘,更重要的是她换醒了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5

  在《可可西里》这部影片中,我认识了西藏一种特有的动物—藏羚羊。它们是那么可爱,那么善良。而那些丧尽天良的盗猎者为了钱,不惜残杀藏羚羊,剥下它们的皮毛去卖。眼看藏羚羊日渐锐减,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誓死与盗猎者搏斗到底。最后,巡山队员用生命换来了藏羚羊可以在可可西里继续宁静地生活下去,延续了家园纯朴美丽的面貌。

  看到一幕幕生死搏斗的场面,真是让我惊心动魄。守护家园是巡山队员不可动摇的信仰,他们负起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真叫人钦佩。然而在我们的家乡—东莞,并不是每个公民都负起保护家园的职责。工厂里的烟囱日以继夜地往天空喷黑烟;人们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轿车,一股股废气不约而同地从排气筒中排出。渐渐地,原本湛蓝的天空变得污烟障气,云朵里流出酸涩的“泪水”。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积聚,形成温室效应,使气温上升,夏天,人们为了免受酷热的煎熬,不分昼夜地开着空调,谁知人们已经近进入一个像漩涡一样的恶性循环中去了。

  工厂的老板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不惜把含有毒素的废水排进江河里。昔日清澈见底,河岸绿树成荫的寒溪河、东莞运河,今天已经面目全非,河水黑如墨水,发出阵阵恶臭,令行人却步,或者捂住鼻子匆匆离去。东莞本来是个鱼米之乡,处处绿禾如海,人们为了建更多的厂房,更多的漂亮的新房子,一片又一片的良田变成了石屎森林。看到这一切一切,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痛。巡山队员为了保护自己美好的家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难道我们就不能为美丽的东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吗?

  大人们请你们醒悟吧,不要再破坏我们家乡的环境了。小朋友们,我们行动起来吧,拣起地上那块碍眼的垃圾,扶起路边被狂风吹斜的小树,关上哗哗流水的水龙头……因为我们是家乡的“环保小卫士”。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6

  今天下午我一个人来到德阳文化艺术宫观看可可西里这部电影。这部影片使很多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这部电影主要讲在可可西里,有一个自然保护区,有很多非法份子在那里猎取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可是还有一群为保护藏羚羊而生的战士,他们全是志愿者,保护藏羚羊的枪,子弹等都是大家集的资,而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他们不怕危险!有时他们看见被剥了皮的藏羚羊的死尸,惨不忍睹,会想到前一秒还活蹦乱跳的藏羚羊,后一秒鲜血满地,死无完尸。可怜的藏羚羊!那些盗猎份子还有没有人性,为了自己的一点眼前利益,宁肯去杀死那么无助的一只羊。当看见几百只的死羊躺在那里时,人们何时为它们流了泪?多么令人惭愧的画面!看了这部电影后可让人们更多的去保护动物,同时也更憎恨那些盗猎份子,那时我是多么希望那些盗猎份全部被抓住,让他们也尝一下刀架在脖子上的滋味。

  走出电影院,望着蔚蓝的天空,那些被杀害的无头藏羚羊的死尸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残忍的场面使我觉得人类太可恨了,人类天天说: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可我们何时为它们做过事情,我们不仅没有保护它们,反而去伤害它们,我们的这种做法已经使很多动物灭绝了。我想:我们这样做,下一个会灭绝的动物将会是人类,你希望人类消失吗?那我们就要保护动物,不要为了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更不要为了钱去杀害那些无辜的生灵。

  我们常说狮子,老虎这些动物很凶很残忍,但是我觉得人类才残忍,我们为了钱,将刚捕获的动物的皮毛剥下,可那些可怜的动物还在做无谓的挣扎,为什么人类在剥它们的皮时,不想一想,如果这只动物是自己,另一个人正在剥你的皮,你会有一个怎样的感想呢,那样会很疼,很难忍受。可那些动物呢,它们也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呀,它们也知道疼,知道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放它们一条生路呢?有时你用心去感受,才能感受到动物在给你说话,说的都是内心话,讲诉的都是它们的生活,还能让我们明白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对动物到底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人类呀人类,你们赶快苏醒吧,不要再滥杀无辜了吧!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呀!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7

  世间万物,皆有生命!生命,并无贵贱之分,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但是,自然赋予了人类思想,人类却为了一己私欲,挖空心思,残害自然!

  影片《可可西里》,记录下了人类的暴行!

  曾经,生机勃勃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总数可超过一百万只的藏羚羊,而如今,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脆弱的青藏高原,早已不是往日的`样子。藏羚羊的数量不会超过七万五千只!而且,正以每年上万只的速度减少!

  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消息啊!那些美丽的藏羚羊,就这样消失在偷猎者残酷无情的枪声下!偷猎者从开动的汽车上向羊群射去,一次射死一二百只,竟然只是很平常的事!

  看到这,我的心在滴血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枪口下的,也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啊!它们也是有血有肉,会哭会痛的啊!除了不能说话,这些羊儿和我们人类,又有什么分别呢?

  一阵枪声过后,一只只藏羚羊躺在血泊中,瞪着无辜,悲愤的双眼,似乎在向人类发出质问!而偷猎者却无视这一切,他们已被利益冲昏了头,兴奋地扒下一张张羊皮……

  藏羚羊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属于这片同样拥有美丽名字的可可西里!但,由于它的羊皮异常珍贵,它成了人类眼中的肥肉!

  本来藏羚羊可以自己活得好好的,现在即使是自己的家园,它们依然生活得胆战心惊!它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将要面临的是什么,在极度的恐慌中,竟使它们一听到汽车的声音,便吓得四处逃串!家,难道不应该是一个安全,宁静的港湾么?而这,又是多么可悲的现实!

  人类啊,醒醒吧!不要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看看那些藏羚羊,听听大自然的呼唤吧!它们都在哭泣啊!

  人类,你可知道,这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啊!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吗?这也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破坏自然,不也等于破坏自己的家园么?

  地球,是因有了多姿多彩的生命而精彩,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请珍惜地球上的生命吧!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8

  可可西里,是美丽的少女。冰清玉洁的雪山,稀薄的空气,飞驰的羚羊。

  刚看完《可可西里》,心里很不是滋味。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用真实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生与死的故事。

  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宁静中。突然,枪声打破宁静,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鲜血染红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惨遭屠戮。巡山队长下了命令,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闯进了正在流血的可可西里。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

  藏羚羊,因为市场的需求,人类开始展开大规模的屠杀。短短时间里,从一百万只残留至一万只。

  马占林说,剥一只羊皮五块钱。

  他手中数的钞票沾满了藏羚羊的鲜血。

  可可西里,男人们的脸深刻而隐忍,牙齿雪白,笑容干净。蜿蜒的皱纹,粗糙的面庞。

  他们是一群活在苍凉现实中不肯低头的汉子,内心有难以摧毁的坚定的信念。

  队长日泰,无疑是一个英雄人物,虽然他也买藏羚羊皮,但那只是使巡山队生存下去的方法。

  退伍军人刘栋,他最后消失在无人的荒漠,流沙像一个魔鬼,干净地吞掉了他。

  他没有喊救命,因为他知道,不会有人听见的。随着镜头一点点地拉远,整个画面令人窒息,无人区的孤寂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可西里依旧那么美不胜收。

  电影落幕。

  中国在可可西里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并成立相关的公安机构。

  原志愿巡山队解散。

  大部分国家已立法禁止藏羚羊绒买卖。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已回升至三万余只。

  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变,藏羚羊与冰雪为伴,以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然而,然而由于一些所谓贵族对被称为“羊绒之王”的藏羚羊羊绒——“沙图什”的需求,藏羚羊的栖息地正在变成一个屠宰场,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被非法偷猎者捕杀!

  保护好藏羚羊,从我们身边做起。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9

  大家都知道,人的一生是少不了诚信,少不了道德,更是少不了环保的。环保是大家都应该做的,如果每人在沙漠种一棵小树苗,把它扶养长大,那每年不知减少了多少次沙尘爆,不知减少了多少回水灾。只要大家一起同心协力,什么事都难不到我们这勇敢的,团结的队伍。观看完后,它使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在西藏的土地里,人人知晓,人人皆知。有一种叫做“藏羚羊”的动物,它的皮,绒应为比黄金还贵。所以藏族人总是到处去捕捉它,把它的皮,绒扒下来拿去卖,因此这种叫做藏羚羊的动物就不断的稀少了。难道这样不残忍吗?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与环保有关的电影,题目为《可可西里》。《可可西里》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西藏人们不断地捕捉藏羚羊来赚钱,从而有一支志愿巡山队在山里到处捕捉犯罪团伙保护稀少珍贵的藏羚羊,这才意味着: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近它燃烧的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至此,志愿军队采集了许多藏羚羊的贵品种,也把藏羚羊给保护下来,使藏羚羊不会牺牲。这难道不是劳动的好结果吗?

  想起此时,我便想了当年我读三年级学的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村庄里后面有一个山坡,山坡上郁郁葱葱种满了树支,而村民为了做某些东西,使用锋利的锯子把树一棵一棵的砍了下来,不久,山上裸着平地,这时洪水便来临了,因为人们不保护树木才把水灾给请来了。到了以后,人们又把树种上了。过后,村子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又没来水灾了。难道这不是环保和劳动的好处吗?

  环保是不可以少有的,有了它,等于是人类的“卫星”相信大家也都有懂活着为了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海。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了解了它的含义吧!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10

  可可西里,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题记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似乎还沉浸在可可西里。曲折的剧情,悲惨的结局。使我对导演的能力十分敬佩,这部演绎出的人类对生灵扼杀和人类对生灵的保护,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部影片讲了;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坐落在宁静中,突然,枪声打破了宁静,保护站上队员被盗猎者残杀,鲜血染红了戈壁,有一批藏羚羊惨遭屠戮。队长日泰在和盗猎者的斗争出不幸牺牲,死里逃生,尕玉带回了队长的尸骨……

  这部影片把凶残的盗猎者和义不容辞的巡山队员构成了鲜明对比,盗猎者的贪婪、残忍、凶暴无不刻画得入木三分。巡山队员的义不容辞、勇敢更是形象生动。

  看完这部影片,我想起了旅鸽,旅鸽曾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鸟类,后来是由人类大量食用而灭绝。在1994年9月1日下午1时,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死掉,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当时许多人围在它的身旁掉下伤心地眼泪,因为人们从此再看不到这种美丽可爱的动物了,再也看不到它们迁徙时成千上万的壮观景象了。那只老死在动物园中的旅鸽,被制成了标本送进美国博物馆。“玛莎”那永不闭合的眼睛圆瞪着,那永不饶恕的目光,似乎谴责着人类,又似乎在提醒着人类记住往昔沉痛的教训。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立怀厄卢辛公园立有一块旅鸽纪念碑;上书:

  “旅鸽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绝灭。”

  旅鸽的绝灭是一个惨痛的教训,那“高原精灵”藏羚羊也濒临灭绝,为什么人们还不醒悟呢?做事情非要做的那么极端。不到动物灭绝就不会回头。藏羚羊在急剧锐减,可盗猎者还是在大规模屠杀。使本来有百万只的藏羚羊剩下还不到一万只。

  美丽的可可西里,因盗猎者的出现,变得血流成河。面对富饶的地球,人类的出现,变得伤痕累累。人类是可可西里的罪人,是地球的罪人。悔改!悔改!人类回头吧!不要让我们的过错而毁了人类自己的未来!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11

  微笑中烂漫,在烂漫中奔狂,在奔狂中沉醉,在沉醉中逝去,直到永恒……

  看过电影《可可西里》的人们,不会忘记那撕心裂肺、触人心悸的拨藏羚羊皮声,不会忘记那日泰队长僵死大漠、零辽无际的身影,不会忘记……

  一支队伍,奔波于大漠的队伍;一支队伍,拼杀于偷列者的队伍;一支队伍,奉献为良知的队伍;一支队伍,不易而无索取的队伍……

  队伍中,有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有了貌美的女友,心在一起,却不能长相厮守;队伍中,有老实憨厚的胖子,一身的脂肪,也因无际的奔波而锻炼成强壮的肌肉;队伍中,有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热闹、激情的舞姿,粗犷、有力的歌喉,也因三年无望的驻守变得孤单、寂寥;队伍中,有年长、责任心强的队长,小波浪式的飘逸长发,虽被大漠野风吹得凌乱,但依旧那样乌黑发亮;队伍中,有……

  他们没有高收入,还要冒着生命危险驰骋;他们没有厚重的支持,还要踏在生命钢丝上挺进;他们……

  一声抢响,全身的细胞一震,所有的神经一紧,奔跑待命。“一定要抓到盗列者!”巡山队长日泰下了死命令,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闯进了正在流血的可可西里。但是盗列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

  失望、气愤、恼怒、充血……激动的情感充斥着巡山队员们,具具铮铮血淋淋的藏羚羊骨架横卧戈壁,刺痛着他们的心。心在滴血。一跺脚,心一定,又奔赴追逐的沙场。这战场没有硝烟,却令人惊悸。

  奔跑,奔跑,奔跑……无尽中,追逐着为生命平反、保护珍惜动物的星辰。

  寻梦的征程中,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被大漠杀手——流沙埋没于足下,连告别的机会都没有。胖子和同伴们因为汽油用尽了,粮食没有了,又遇上了大风雪。渴,吃雪;饿,吃雪;冷,无奈;冷,无助;冷,挥手告别冷暖人间……

  队长和记者前行着。他们遇到了怒火的源泉——盗列者。盗列者摆出了丰厚的晚餐——金钱、房子……却被队长坚持地拒绝了,那般坚定不移。“嘣”一声,无情、丑陋的子弹飞出了罪恶的抢口,射向毫无准备的队长——正义的化身。

  队长倒下了。又是几抢,狠毒的弹头病毒般侵入肉体,血殷了出来。队长已死去,已冷却……

  哦,队长,我的队长!

  哭,诉不尽泪;叹,感不尽情。

  他永远地静静地躺着,躺在向正义看齐的征程上……

  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12

  可可西里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向往的地方。看完题目,我想这篇文章一定非常美。我没有那么快投入到文章里去,而是对文章进行了一番猜想: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一定是在可可西里回头看到了使自己难忘的事物或人物,写下了这篇文章。我猜想一定是这样。可是当我看完这篇文章后,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这的确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但不是写景。

  原来,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儿河附近时,由于前方公路坍塌,他只好到保护站休息。在保护站,他遇到了站里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思贤。思贤告诉作者,他是一名高中生,但是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他的爱好是摄影。他的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两个月前,他的父亲又摔了他最心爱的相机,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他梦想了好久的可可西里。他们每天干的事很简单,就是在藏羚羊到来的时候举牌子,牌子上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停车熄火。”这时,人们就会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族人视为神物的藏羚羊慢慢地走过公路,去可可西里的西部繁衍后代。

  第二天,公路通了,作者离开了保护站,开车去了那曲。半个月后,作者从那曲回来,又经过保护站,看到思贤神情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红肿。思贤要作者带他回格尔木,作者同意了。

  作者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悲伤地告诉作者,三天前,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竟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了一只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部分散去。他们把小羊羔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他挖的坟墓里,但是又看到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了一个下午,那是小羊羔的妈妈。他们只好又把小羊羔挖出来,直到它彻底绝望了,才疲惫地离开。

  车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作者试图转移气氛,问道:“你接下来准备去哪里?”思贤忽然泪如潮涌,他握着作者的手哭道:“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作者用唯美的语句为文章结了尾:“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以物喻人的手法最能打动读者的心。我被震撼了。这好像一个童话,但却又那么真实。那个少年应该回家,他的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可可西里观后感】相关文章:

可可西里观后感04-26

《可可西里》观后感04-07

电影可可西里的观后感06-11

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12-24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范文02-14

可可西里观后感7篇01-29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600字01-14

可可西里观后感作文550字01-28

《可可西里》观后感五百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