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0-12-28 08:45:5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一天,我在电视上观看了《一个也不能少》的影片。虽然影片没有欧美大片那样惹人看,但它却有另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撼着观众--那就是责任的分量。

  片中主人公--乡村民办小学教师魏敏芝到水泉小学代课,学校里只有28名学生,她的责任就是在她代课期间保证28名学生都能上学。在她任教过程中,有两名学生由于家庭困难上不起学而退学到城里打工。魏老师凭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竭力找回退学的两名学生。经历了千辛万苦:徒步走到城里,四处寻找,张贴寻人启事未有结果后,终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失学的学生,并由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想,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鼓舞着她。记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高老师在去省城办事老师正是牢记这一嘱托,激发了内心的责任感,才使以后一系列的“壮举”成为现实。前留下了这样一席话:“这里的28名学生是全村的希望,在我回来前,一个也不能少!”魏老师正是牢记这一嘱托,激发了内心的责任感,才使以后一系列的“壮举”成为现实。

  影片放完了,而我依然沉浸在那一幕幕感人泪下的情节里。我为一名年龄几乎和我大小的女代课老师为了找回辍学学生历经千辛万苦的强烈责任心所感动;为6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贫困山区小学兢兢业业教学数十载的敬业精神作感动;为28名贫穷山区小学生在四面漏风的艰苦学习条件下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为帮助代课老师回找辍学孩子的社会众多好心人所感动。回想我们生活学习在舒适的环境中,有茅老师等这样一批耐心负责的好老师教我们,可我们却不能充分珍惜这良好的学习机会时,我的视线已被泪水模糊 。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夕阳的余晖透过客厅的落地窗照到沙发上,此时我正被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深深地感动着……

  13岁的魏敏芝,担任了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为了找到去城里打工的张慧科,让他重返校园,这位小老师历经了艰辛。为了筹到车票钱,她带领学生去砖厂搬砖;为了去城里,她徒步走了几十公里;为了省钱,她彻夜未眠,写了100张寻人启示;为了找电视台台长,她在电视台门口等了一天,渴了喝自来水,饿了吃人家的剩饭……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当初她对高老师的承诺。

  因为小魏老师负责、执着,同学们渐渐地接纳她、信任她、崇拜她。尽管她只有小学毕业,但是他有强大的吸引力,像一块吸铁石一样,把学生团结在她身边。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当她一次又一次问素不相识的人“你是台长吗”的时候,我感动了;当她在电视镜头前流着泪呼喊:“张慧科,你在哪里,我找了你三天三夜了。”的时候,我感动了。小魏老师对学生强烈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老师啊!他们平凡普通,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他们把满腔的爱献给了学生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三尺讲台。认真负责的沈老师,她为了让我们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我们打等号不用直尺的坏习惯。追求完美的吴老师总是教育我们做事要一丝不苟,严谨踏实。我们一份份工工整整的作业,浸透着吴老师的多少心血啊!

  老师的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这不是爱学生的表现吗?老师啊,老师,我今天终于懂你了!

  教师节,我为老师做了精美的贺卡,上面写上了最优美的诗句“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少年的灵魂……老师啊,老师祝您桃李满天下!祝您教师节快乐!”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同学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同学。在自己带的28名同学的帮忙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那两名同学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公会名字大全霸气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刻,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就应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发奋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记得曾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电影中,高老师嘱咐代课教师魏敏芝说:“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办法让来上课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可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地方,还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年仅13岁的魏老师恪守着自己的承诺,想方设法终于让所有的孩子一个也没有少……看完了电影,我虽为魏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但也有些不以为然,当人们还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扰之中,是否接受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

  后来,在课本上学习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领悟到教育的含义。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力量,更是改变人的命运和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在接受教育中,让人们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否则就如同无人过问的植物,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教育对一个国家也同样到关重要,没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发展,经济就不能繁荣,社会也无法进步。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就我们国家自身来说,教育的发展也相当不平衡,经济落后的地区,很多孩子都无缘于学校,无缘于教育。“一个也不能少”这个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啊!

  为此,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自觉接受教育,长大后真正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我们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

  格的教师 ,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00字。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8

  在开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前面,我们就开始审视题目了,到底是钱一个子儿都不少,还 是人一个都不少?看到后面我们才渐渐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岁的学生,但是却担当起了小孩们的老师,她起初的意愿是教完一个月后就拿走属于她的50元,认为带小学生,当他们的老师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张慧科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一开始总是跟魏敏芝对着干,非要反着来,有一次他因为捣乱,和魏敏芝争吵了起来,把粉笔都踩烂了,她们很为难,因为高老师走之前嘱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笔,因为粉笔在这里很珍贵。

  后来明行光被带走去城里参加跑步比赛,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终被张慧科出卖,失败。后来张慧科因家里贫困跟孙志梅去城里打工,魏敏芝知道后,凑钱去找,但是因没钱而且还 是混车进去的,被丢了下来,最后靠双脚走到了城里。魏敏芝找到了孙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车站找,连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却还 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与此同时,张慧科一个人走在路上,饿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离去,最后还 是店家给了一个充饥。后来遇到了一个很好地老板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动用各种办法想方设法的找到张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钱用来写那些‘没用’的寻人启事。最后打听到电视台可以帮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双脚走了好多路去那个地方,经历了各种险阻终于见到了台长,并在电视台上好不容易说出了自己对张慧科的真心话。

  张慧科非常感动,他很感激魏老师,因为不是她他还 一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流浪,魏敏芝何尝不是如此?她为了找到张慧科,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才找到张慧科,至此他们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记者采访张慧科时,问:“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答:“要饭!”我当时一阵心酸,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都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但是社会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会把你打败,你越是内心强大,越能够生存下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周三,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里,女主角魏老师答应高老师要做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她很尽力履行任务。当村长把张明献被送去县里的学校去读书了,他居然不停地追着那辆载张明献去城里的汽车,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她拼命地追,可是人跑不过车。

  当张惠科去去城里打工还债时,她决定去城里把张惠科找回来。她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去城里的车票是要多少钱吗?”同学们一会说1元、一会说2元、一会说3元,到最后问出了3元。就对同学们说:“我们一起去搬砖头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说着,就冲了出去,到了那里,同学们苦搬了2个半小时,厂长看见了,臭骂了他们,还把他们赶出去,但他们苦苦纠缠,厂长知情后,就给了她15元,他们就纷纷跑到车站去了。到了车站,发现到城里的票却要20.5元,他们失落极了。魏老师再建议搬砖,同学们算了一算,结果算出要搬1.3万多块砖头,大约要搬十六个小时,大家都叫苦连天,反对再去搬砖。其中有一个同学提出去混车,但服务员还是把魏老师赶了下车。她居然不分黑夜白昼地走到城里,历尽艰辛,吃尽苦头,终于通过电视台找到了张惠科。

  看着那魏敏芝在找张惠科那感人的过程,我禁不住地流泪。心想:“要是我们全世界伸出援手,救救他们,让没钱读书的儿童重新回到校园,去学习知识,那样,就没有那么可怜的儿童了。”在我看的时候太敬佩魏敏芝了,她居然那么艰辛地去找张惠科,我好感动,我真希望世界上没有那么可怜的人了!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这天,我为了完成语文作业而观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的开头真的有些奇怪,只有“一个都不能少”几个大字。随后便是正片,第一幕便引出了。学生中也有不少捣乱的,其中一个就是张慧科。他经常和老师对着干,似乎班里所有的坏事都有他一份。

  但是他家非常贫穷,以至于他辍学去城里打工。他走了之后,学校所有人都想把他找回来。当魏老师呼吁学生搬砖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那一个“好”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无奈钱还女主角——魏敏芝。她是一位代课老师。这所学校原来的高老师母亲有病,所以她才来代课。高老师仔细的叮嘱了她,这里原来是有三四十个学生,现在只剩二十八个了。所以“一个都不能少”。还有一些小事,从这些中可以看出两点,一是高老师是一位认真负责,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与他的亲密也可以说明这点。二则是这个地区的贫穷与落后,“太阳照到钉子上的时候放学”这里连个钟表都没有,只能用这种粗略的方法计时。之后,我了解到高老师能用粉笔头写出一个字来,才更加体会到这里的苦。尽管这样,学生们还是很开心,乡村人民质朴的特点一览无余是不够,只有魏老师一个人去了城里。她先去找了和张慧科一道来的阿姨,这个片段使我感受到了魏老师的变化:她一开始是为了钱,但现在是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半夜在椅子上写寻人启事时我也为之心酸,她居然为了一个差生如此拼命!但使我潸然泪下的还是那一句句“你是台长吗?”这是多么无助的呼喊啊!也正是她愿意为这个孩子付出一切的证明。

  1999年的时代背景,造出了这一部电影。感谢老师为我们的付出!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

  今日,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教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教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教师从学校一向到(明白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能够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教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职责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教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当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一天一夜,并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最终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教师找到了张慧科,一齐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教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所以,我期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学校。

【【热门】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篇】相关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集锦15篇04-20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精选15篇04-16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合集15篇)04-06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5篇)03-10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5篇03-10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篇)02-20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集合15篇)02-20

《暖春》观后感【热门】04-05

【热门】《暖春》观后感04-04

【热门】防溺水观后感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