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时间:2023-06-05 13:39:54 振濠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通用1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通用19篇)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

  这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影主人公李志刚服刑18年后出狱,面对他的是叛逆不羁的儿子,不知归期的妻子,不被理解的亲人。李志刚开始了寻亲之旅,也开启了育儿之旅。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主人公李志刚年轻时轻狂自负,打架斗狠,因失手伤人锒铛入狱。服刑期间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18年漫长的监狱洗礼,神情中已不见当年的锋芒。“我错了,对不起!”面对桀骜不驯,与他当年一般无二的儿子,心里深深的内疚、懊悔。“养不教父之过!”唤醒为父之责任,为夫之义务。面对着儿子种种叛逆行为,他没有一丝的责怪,而是默默的守护着,身体力行的引导感化着儿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被害人黄鑫的父母出现在镜头前,是一对满头白发,年若古稀的老人。老人开车差一点撞到李志刚的儿子。车上已经看出来李志刚就是当时杀死自己的儿子的人,但是依然平静将李志刚的儿子送进了医院做了检查,看到没有大的问题,还要将他送回去。“我们的家庭已经是不完整的了,但是你们的家庭还有希望。”原谅一个杀死自己儿子的人,这是何等的胸怀。面对这一对白发老人背影,李志刚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深深的跪了下来。老人的包容之心,父亲的忏悔之意,深深的影响了这个叛逆期的少年。

  “人之行,孝为先。”宝山的母亲因为妹妹宝琴的去世受到打击,为了唤醒母亲,宝山穿上女装,戴上假发,施以妆粉,扮作女孩陪在母亲身边。遭到周围人的不解与唾弃,却无怨无悔。“只要妈妈高兴就好!”“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影片中对妈妈的镜头并不多,但是也让我们深深感受一个单身母亲的心酸。妈妈一开始埋怨社会对自己如此不公。给了自己一个杀人犯的丈夫,又给了自己一个叛逆不羁的儿子。后来妈妈在一家速食店做义工,经过了经典文化的洗礼。明白了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了问题,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

  “人之初,性本善。”李子浩还没有出生,爸爸就去服刑了,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在孩子的内心深深的划了一道痕。子浩小时候非常优秀,喜欢画画,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和他的画。孩子渴望家庭和睦,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可是面对同学们的嘲笑,“是一个有娘生没爹教的孩子。”自卑、怨恨慢慢在心里滋生,深深地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在青春期,放纵自己,打架喝酒,游戏K歌到深夜,是一名问题少年。

  在派出所等候取保候审,爸爸接他回家。这是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虽有怨恨,还是给爸爸留了门。酒醉归家路上,被“仇家”寻仇,打倒在地。“哥们”四散逃开,爸爸为他遮挡棍棒,驱走“仇家”。把他扛在肩上,带他回家。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在子浩的心里慢慢升腾。

  当知道小姐姐“希望出嫁时有家人陪伴”的愿望时,以带爸爸找妈妈为条件,要求爸爸陪小姐姐出嫁。和爸爸一起找妈妈的路上,看到宝山一人遭遇围攻,挺身而出,果断相救。看到爸爸为帮宝山买了一大袋山货,主动背在肩上。听到妈妈的倾诉,泣不成声,懊悔不已。本性善良的子浩,体会到了子女孝道,感受到亲情和人性的美好。人性本善,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作品。 一个正常和睦的家庭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电影以一家人其乐融融同框而结束。忏悔,宽恕,醒来。家庭因亲情而团聚,生活因相爱而幸福。让我们一起把爱传递下去,聚一股清流,让人性从迷失中醒来。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2

  《醒来之爱的呼唤》是一部很小众的院线电影,讲述的也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服刑归来的父亲,回到家里只找到叛逆不羁的儿子,随后两人又去寻找绝望出走的母亲。“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每个人都陷入了自己人生的死局,但冥冥之中他们又都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在一场寻母之旅中,找回了爱的初心”……而在我看来,谈谈影片中的传统文化灌输、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讲述等问题,可能更有趣一些。

  张志刚是谁?他既是入狱十几年刚出狱的“男一号”,也是在三口之家缺席了很久的`“不合格父亲”。面对着正处在叛逆期的儿子,他满怀愧疚,既想要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又面对着儿子的敌对和抗拒显得虚弱无力。这让我想起了冯小刚的《老炮儿》。同样是人到中年,也是江湖中人的“六爷”在表面看上去是比张志刚要风光的多,但面对着自己的儿子,也是表现出了虚弱焦虑和无能为力。

  他们能为儿女做的事儿,可能要比影片中呈现的多的多。你看,两个父亲同样可以为儿子去打架,还都打赢了。但张志刚这个角色背负的可能要比六爷沉重的多。因为他与在京城的“六爷”相比,更加的贫困无助,也在面对明显已脱节的现实社会上显得更加格格不入。所幸,最后子浩谅解了父亲,也更加明白了父母的不易和孝道文化。而在这个电影中,孝道文化、家族文化、家庭文化等都汇聚成了电影宣传的主线。

  如何看待这部影片中的文化输出问题的方式和技巧?我想,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解读和答案。就像在家中聚餐时身边父母的唠叨,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抗拒,但父母要是真不管不问了,心里还有点发慌。正如书中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渗透到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这个时代需要道德的提升,需要孝道的回归,更需要中华传统文化担当着更重要的角色。

  抛开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准高低不论,最起码,我们都应该对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和试图通过电影来融合家庭隔阂的努力保留一份敬意。就像豆瓣网民说的:“默默无言的中年人拍了一部电影,来试图和广大更多无路可走的中年人沟通,也和心灵隔膜的孩子们沟通,也和已经垂垂老矣的老年父母沟通。”每一个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人,在看过影片之后,能够心平气和的去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亲人朋友,也是一件好事儿。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3

  观看《醒来之爱的呼唤》这是第二次,每一次都用心静静感受影片中的感动,为影片人物一次又一次呼唤人心复苏、呼唤道德与良知而感动得泪流满面。

  妈妈去哪儿了?爸爸去哪儿了?子浩为什么成了问题少年?

  女子做为人妻、为人母该怎么做?

  爱情的成全……仇恨的感化……心灵的救赎……

  题材的多样化体现出剧组出品人想表达内心传递的圣贤文化的精神。在当今经济化发展中,不断有新元素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让我们迷失自己。像这样能打动人心、引人深思、促人奋进的影片,就是百姓喜欢的好电影,他能为观众带来福音。

  爱是真诚的表达,爱是永恒的话题,电影的好与坏可以从观众的眼泪中看出,也可以从观后现场母子相拥、婆媳互谅、夫妻消怨的行动中看出。

  影片实义要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孝道是我们民族教育的.基石,也是出发点。

  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这部影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记,这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影片,是一部可以拯救灵魂的电影。

  我相信这部电影必定会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会改变很多人的人生。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4

  昨天,我看了一场电影,名叫《醒来之爱的呼唤》。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李志刚刚从警察局刑期满十八年后回家,儿子李子浩却因怨恨而假装不认识他。父子之间的矛盾越闹越严重。他努力想和子浩拉近距离,引到他走上正路,却无能为力。就在这时,志刚发现,孩子变成这样可能是因为破碎的家庭环境造成的,为了不让孩子与自己一样重蹈覆辙,他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前妻秀英

  在寻找的过程中,志刚遇见了自己误伤致死的志鑫的年迈父母,他们劝告志刚“该放下的还是要放下。”

  经过了一番波折,他终于找到了秀英。看来,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夫妻合力经营。需要往家庭的'幸福账户里存福报,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当福报越来越多的时候,家庭也越来越和睦。母慈子孝,夫妻恩爱,兄友弟恭,永远是真理啊!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5

  电影《醒来之爱的呼唤》剧情真实而接地气,真实的折射出了现在的社会现象、家庭现象。

  在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的心理都在生活压力下慢慢趋于扭曲,所以现在人们不应该去追崇各类大片,更需要的是这种能净化心灵和思想的正能量的影片去感召、去唤醒人们的良知……

  影片里的人物和剧情,就像是我的影子,我从来看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总觉得自己是优秀的善良的,当看完影片才感悟到自己作为母亲妻子女儿,真的`是惭愧的、失败的,一边观影一边跟着剧情流泪回忆,真的是扎心的痛!

  我相信看完这部影片的人内心都会有很大的触动,也相信这部影片能让正在走入歧途、迷茫无奈中的人们找到一个出口,指点人们走向一条向阳的路!

  发自内心感恩影片出品方能把这么好的影片带给我们千千万万的观众,相信你们大爱的付出也会通过影片唤醒千千万万的家庭,会让更多的人真正的醒来。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6

  俗语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仔细想想人生在世,父母就是我们最大的依靠。父母生育养育我们,把最好的都给予了我们,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

  毕淑敏说: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我曾经认为还有的是时间。以为来日方长,所以任何事都不必急,后来才明白父母的来日,并不方长,陪伴父母,从来都是不能等的.事。

  远嫁是我最亏欠父母的,年少的时候也做过很多错事,让父母为我担心操心,现在又不能时常陪伴父母身边照顾,心里充满了愧疚。

  影片中宝山的孝顺让我特别的感动,所以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应该及时行孝道,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悔恨和遗憾!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影片,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早日醒来!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7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广电小记者组织的一场“家庭教育,孝敬为本”,的一场 公益电影。是爱心人事赞助的《醒来之爱的呼唤》。

  我们准时来到了时代影院,地进入影院,我就看到了广电的工作人员和许多爱心人事在忙碌着。我们领了电影票,过了一会就进入放映厅,呀!来观看的人可真多呀!整个放映厅都坐满了人,可想,这部电影一定很好看。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影片播完了,这中间我不知道哭过几次。这个影片讲述了一个父亲因年青时的`冲动误伤他人,而坐了大牢。坐牢后他不想连累妻子,就和她离婚了。从此一个年青的母亲一个人拉扯一个孩子,艰辛的生活着。孩子由最初的乖巧懂事听话,到后来的叛逆,不学无术。这一切的不幸,让一个可忴的母亲在也受不了了,最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十八年后父亲出狱了,当他看到孩子的冷漠无情,妻了的出走,这一切让他后悔莫及。他决定要挽回这个因他而支离破碎的家。通过父亲的努力,最终挽回了这个家。影片中有两句话让我记忆忧心,“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不幸,不能一味的怨天尤人,能不能时时反省自己呢?还有一句是“诸事不顺,皆因不孝,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人生都会一帆风顺的,而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人生将会是一团糟。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了。

  通过影片我学习到了一个人要尊重老人,要孝敬父母,孩子要听从父母教导。希望大家都能走到影院观看这部影片。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8

  子欲养而亲不待!因对父亲的愧疚,她险些情绪失控

  当我观看影片的时候,眼泪就像着魔一样开始往下掉,影片中感人的情节一再的打动着我的心,让我的情绪差点失控,好想放声大哭一场。论语里讲,“父母在,不远游”,看到影片中子浩的姐姐给婆婆洗脚的场面,我真的是羞得无地自容,离开父母20多年了,一直没有尽到孝心,还不断的给父母添麻烦,让父母为我操碎了心,就更别说帮父母洗一次,脚按一下摩了。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我不断从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情节不断的'刺激着我内心的痛点,让我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惭愧满心。作为不孝子的我,连父亲过世时都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一面,这是让我终身内疚和遗憾的事。

  这部影片提醒我们,得时时反观自己,对照自己。挖掘内心深处沉睡的人性。让它在真实中醒来,让它在混混僵僵中醒来,让它在忏悔中醒来,让它在不断升华人性中醒来。子欲养而亲不待,感谢父母对我们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我们要对父母长辈多一份体贴,多一份关心,多一句问候,敬孝心,重人伦,付亲情。此时此刻,我正慢慢醒来,你们呢?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9

  今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广电小记者的活动——观看电影《醒来之爱的呼唤》。这是一部由爱心人士为我们捐助的电影,一进影院就有很多爱心的志愿者奶奶为我们引路,让我倍感温暖。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故事。父亲志刚在孩子还没出世之前因过失伤人入狱,被判了死缓。妻子秀英一人千辛万苦的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可是儿子子浩却青春期叛逆。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故事。父亲志刚在孩子还没出世之前因过失伤人入狱,被判了死缓。妻子秀英一人千辛万苦的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可是儿子子浩却青春期叛逆,打架斗殴,不好好学习,因无法承受这痛苦,妻子离家出走。父亲刑满释放回到家,面对叛逆不羁的儿子和支离破碎家庭,他又愧疚又后悔。父亲为了挽救这个家庭和孩子,于是和孩子一起踏上了寻妻之路。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感人的事,每件事都让儿子子浩感受到了正能量,子浩也慢慢的`被感化了,开始变得带孝顺懂事起来。后来,他们一起找到了秀英,最后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电影徐徐落幕,我也感触颇深。电影中父亲志刚的精神让我佩服,当他看到孩子整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浪费时间的时候,走上前去劝导孩子,可是招来的却是孩子的不解和谩骂,尽管儿子一次次的和他起冲突,可是他没有放弃,以自己的行动一点点的感化儿子。电影中母亲秀英更是让我敬佩不已,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父亲的照料,十几年来她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的,她经历了所有单身母亲所经历和承受的风雨,受尽了艰辛。虽然她也曾经电影中母亲秀英更是让我敬佩不已,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父亲的照料,十几年来她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的,她经历了所有单身母亲所经历和承受的风雨,受尽了艰辛。虽然她也曾经抱怨过,但是她接触到了传统文化,懂得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最后她还成为了圣贤文化的一名义工,每天陪伴着孤寡老人们,给他们带去幸福和快乐。故事中儿子子浩也让我非常感动,尽管他青春期叛逆,打架斗殴,整天逃学,但是他有一颗仗义的心,他给没有亲人的女孩亲人般的温暖,看到有人被欺负时敢于出手相帮。尽管刚开始他非常怨恨他的父亲,但是他终究还是有一颗善良和孝顺的心,当他父亲被无赖推倒时,他奋不顾身的上前护着父亲。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孩子对父母要孝顺,要怀有感恩之心,父母对子女也要多一点宽容。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0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家庭伦理教育片。

  对我来说也是一场灵魂的救赎。剧中的家庭也反应了现代社会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不睦,孩子叛逆,夫妻不和……

  剧中展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三口之家。作为父亲的志刚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就被判入狱判了死缓。妻子秀英独自一人把孩子扶养成人,尝到了单亲妈妈的千辛万苦。那种对丈夫的怨恨根植秀英的心中,觉得自己一切的苦难都是丈夫给予的。儿子子浩青春期的叛逆,打架斗殴,不好好学习,让母亲秀英体会到了单亲母亲的深深无力感。这一家仿佛陷入了一潭死水。

  志刚悔过自新,刑满释放。决心开启自己一家幸福的.未来。儿子对父亲的怨恨,父亲对儿子的愧疚,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抵消。后来父子俩决定一起寻找秀英。这是一场心灵的逆旅,志刚需要面对秀英娘家人的指责,面对被自己误杀的志鑫的年迈的父母,那是一种内心的悔恨与煎熬。子浩的心灵也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洗涤。

  对于志刚来说,最终自己欠下的良心债需要自己去偿还。秀英也在做义工的时候接触到了传统文化,明白了福祸无门,唯有自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抱怨只会让一切变得更糟。当志刚和秀英重新修正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父母之爱使子浩内心的正能量也真正的被激发了出来,原谅了父母的曾经的不完美,对着父母发出了爱的呼唤。

  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夫妻合力经营,需要往家庭的幸福账户里存储福报,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当幸福账户的福报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家庭也就越来越和睦。母慈子孝,夫妻恩爱,兄友弟恭。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明白人生有此岸和彼岸,唯有用爱做桨,才能划过苦海,顺利登上人生的彼岸!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1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充满爱又缺少爱的家庭,听起来很矛盾,充满爱,是因为父母的孝顺,我的姥爷从我记事就是我父母在赡养;缺爱,是因为父母一直在做生意,很少在家里。所以从小我就在我姥爷身边长大,父母加上姥爷的过分溺爱,导致我小的时候性格上有些缺陷,做事不计后果爱动手,就因为这样,在我19岁的时候,因为重伤害在沈阳入狱。

  在我入狱期间,我姥爷的过世给我打击很大,我姥爷一直在盼着我回家,而我却因为没有见到跟我感情最深的姥爷最后一面也一直内疚到现在!也真正让我意识到不是什么样后果我都可以承受。

  当我出狱以后,知道我姥爷的过世是因为我两个舅舅的不孝,为了一点钱把我姥爷活活气死、折腾死的,所以这件事是我一直不能释怀的恨!不但没随着时间而抹去,反而每次在祭拜我姥爷的时候,都会加重这种恨。

  整整十年我活在这样痛苦的内疚和怨恨里。每次想到他们都恨不得他们死在我面前!

  这次温州观影,看见那对老夫妇对杀死自己孩子的凶手放下和反省自己让我陷入了沉思,还有身边人的一句话“面对杀害自己孩子的'凶手都可以释怀放下,那还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

  影片的场景跟别人的这句话让我彻夜难眠,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也许我这么深的恨或许是不敢承认自己的错,不敢面对这个后果,把自己的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即使他们有错难道还能比杀害自己孩子的错还大吗?他们也同样失去了父亲,也许他们也活在内疚和悔恨当中,在那一刻,我释怀了,也放下了这十年的恨。我太感谢了!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让我放下了!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2

  记不清是有多久没看过这种纯爱电影了,看完还是保留了一点少女的悸动。04年日本的一部《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该片讲述了男主角朔太郎到四国寻找忽然失踪的未婚妻律子,在那里,他却不禁想起了当年在这里邂逅的初恋情人亚纪,那些初恋的回忆、关于Walkman的往事在这一刻涌上心头。

  乍一看,大家可能会觉得好像故事情节很老套,好像日本的爱情电影总是在走这种套路,因为太唯美,因为太纯情,与如今的现实出入太大,所以总是在吸引一批希冀爱情的少男少女去看的同时,也会遭到一批人的吐槽。我还是想为这部电影正名的。首先,朔太郎对亚纪的念念不忘,让我感受到爱情还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即使一人已经魂归天国,剩下的人还是会对这个人持久的想念。朔太郎与亚纪之间的爱恋更像是一种柏拉图的恋情,他们一起写信给深夜电台,在当时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用录音带来来回回的表达自己的心意,从刚开始的认识,到后来的熟悉,再到后来的相爱,这个录音带有一种中国古代飞鸽传书的感觉,而这个鸽子就是律子。忽略他们的年纪吧,因为他们纯属早恋。亚纪学习成绩好,运动好,开朗活泼,有异于常人的成熟,美少女一枚。朔太郎憨厚老实,不太自信。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就这样在一起了。他们之间的恋爱很单纯,顶多牵牵手,没有做丝毫逾越学生这个界限的事情。从多年以后的朔太郎听着录音带,再切回到高中时代,这个拍摄技巧很好的展现了朔太郎的挣扎,让我们跟着他一起痛苦,甜蜜,遗憾。

  说回朔太郎和亚纪的爱情,青葱时期的爱情又能维持多久?这是我们很多观众想知道的一个问题。单单说回这个电影,亚纪的死对朔太郎影响很深,即使到了后面朔太郎正常生活,正常恋爱,但是他的心里依然有个伤口是他不愿意去触碰的,他一直都在逃避,越是逃避,越是痛苦。有时候朔太郎总会有种错觉,那就是亚纪一直没离开过。有失去就会有得到。朔太郎失去了亚纪,得到了律子,律子也是一个很温暖的女子,时隔多年把这个迟到的录音带又交回给了朔太郎,让他好好的跟过去做了一个告别。

  宇宙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其目的的,不可能突然变异或发生意外。之所以看上去那样,是因为缺乏理解,就是说,人们缺乏足以理解这点的智慧。青葱时期的爱恋很美好,大多数都是遗憾的,正是因为这样,它的意义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人,如何珍惜现有的感情。我向来不喜欢回忆过去,我总是会觉得老天给我的现在都是最好的,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包括感情,工作,我都是全力以赴,我很知足。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场景。因为台风,当天的航班取消,亚纪倒在了候机厅冰冷的地板上,朔太郎绝望的呼喊着。没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应该很难体会这种感觉,悲壮,无奈,恨。多年以后,台风再次来袭,这次在候机厅的是朔太郎和律子,心结也在这一刻开始被解开。朔太郎和律子来到了乌鲁鲁,世界的中心,站在山顶,朔太郎把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亚纪的骨灰洒落在这片大地上,代表着朔太郎将会开始新的.生活,这一切正是亚纪希望看到的。电影总是那么美好,感情也总是那么纯洁无暇,没有一点杂质。一段爱情到底有多久的有效期,我们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娱乐圈中的一对对最佳夫妻档,让人们相信爱情的时候,又给我们当头一棒,马上又一窝蜂似的不相信爱情,我们总是找不到答案。佟丽娅跟陈思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是祝福,甚至有点羡慕嫉妒的成分,佟丽娅再好,陈思成还是出轨了。我们变得不相信爱情,可是他们并没有离婚,我们看到佟丽娅的变化,曾经的长发被剪断了,越发干练,多了点大女人的味道,穿着打扮越发精致自信,这些都是她曾经有所欠缺的。我们总是听着别人的故事,想把生活过成电影,可是现实往往是高于电影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当面对失去,当跌倒,我们也该重新站起来,因为后面也会有美景,也会有那个为我们守护的人。不管怎样,即使社会再怎么变,还是相信爱情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是因为朔太郎对亚纪深刻的爱,他用心了,他拥有了喜欢人的能力,拥有了爱人的能力,他与亚纪拍了婚纱照,拿着结婚申请书去找亚纪,陪亚纪办护照,想带亚纪去她一直心心念念的澳洲。这种种举动,看似很疯狂,估计我们这些有孩子的家长朋友是不希望播放这种电影的。当然这部电影适合成年人看,我也是不支持早恋的。只是每看完一部电影,都想悟出一个道理:遇到了自己的所爱,请深爱,时间会给到我们最好的,不管是这段感情会何去何从,我们不会有遗憾。我依然相信爱情,你还相信爱情吗?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3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改编自日本小说家片山恭一的同名畅销小说,2004年曾被日本导演改编为电影,被称为“亚洲青春电影鼻祖”。我看的是2017年郭在容执导,欧豪,张慧雯领衔主演,杨紫特邀出演的青春爱情电影。首先在选择电影的时候,是这个唯美的名字让我有了兴趣,点开后看到有我亲爱的小雪就是“杨紫”出演,还有蒋勤勤才决定一看的。而实际上这部片子跟世界中心毫无关联。

  影片讲述柯达(欧豪饰)收到了来自于20年前一个包裹。唤起了他无限回忆,从而令他踏上了重回故乡之路。跟随着柯达的记忆路线回到了他们的母校,在那段青葱岁月里她们闹,他们笑,他们打架,他们一起上学,一起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的镜头好唯美,让我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十七岁时自己还是很懵懂,哪有男女主角这般纯纯的爱情,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宽的水泥路,一路泥泞,一路磕磕绊绊的羊肠小道。影片开头遇到危险往海里丢雕像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错觉,这是我看的电影吗?感觉像是打仗片一样。然后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切换到柯达和徐浪(高泰宇饰)在看着身穿黄色游泳衣的女主看的目不转睛,笑的纯纯的,浅浅的酒窝看着挺唯美的。只是女主在一堆穿着黄色泳衣的泳池里,我几乎是没有分辨出来,只是导演给了个撩水的镜头,我才发现了女主。但是那个场景竟然没有一个特写,不知道男主在看什么乐。

  1996年的校服原来可以这么漂亮!女主房间里竟然有了现在流行的玻璃花瓶的绿植。夏叶父亲的豪车,徐浪母亲的豪华别墅,竟然毫无违和感的出现在90年代,是个奇迹。还有那个未来邮局是个什么鬼?竟然可以知道你现在的地址?在别墅和墓地的那一段让我感觉是在演惊秫片,有没有?总是感觉男主的气质和本片的'内容有违和感,说不出的怪异。感觉不适合这个角色,诠释不出那种气质,或许演员本身太阳光,看着太倨傲不逊的感觉吧。他哭的时候,我总是被带入不进去。当然故事的情节还是很感人的。记得前些年看的《蓝色生死恋》看一次哭一次,可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我竟然没有哭,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吧,这种青春校园爱情已经不能打动我了?在男主写文章在电台播出时,编写的故事中女主得了白血病,那时候我就在想会不会一语成谶?结果后来女主真的是死了,得的竟然是医学上号称青少年极少有的骨髓瘤,估计导演感觉得白血病的太多了不想重复吧。

  整部片子看完,没有什么比较深刻的印象。看过就过了那种感觉。也没有什么地方让人印象深刻的,我竟然还没太弄明白男主和女主为什么相爱,俩人就已经爱的超出了生死界限了。90年代就这么多离婚的了吗?要说女主的命运真够悲惨的,幸亏有了男主这么一个痴情种子,不然岂不是白来一遭?被最敬爱的父亲抛弃不说,还得了绝症。真是够让人无语的。男主和女主去北京的那一段,徐浪扮演老师却在不停的揪男主的耳朵,跟男主调笑,女主母亲竟然没有怀疑?不过这个桥段还是蛮接地气的,这种集体欺骗的事情我们上学时候也干过,那时候单纯的朋友跟现在的“朋友”意义已经相去甚远。影片最后男主也没有到世界中心,而是在浩瀚的大海上站在汽艇的前沿,看到了另外一个夏叶--杨紫,不知道他们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哪?

  总体来说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这种唯美的纯爱生死恋,是我们现代社会极其缺少的。是我们都渴望的爱情,然而这样的故事我想也只能在电影里诠释了。故事里,人死了,爱都还在.。二十年后依然还会去为爱情寻死,现实中却是另外一回事,我们都活着,爱却消失了.别说二十年了,就是二十个月恐怕也维持不了,并且还是这种单纯的初恋了。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4

  两个清纯的年轻人,一份简简单单的爱,被隔离在阴阳两界;一份不需要理由的情感,只因了它的执著,穿越了一个男人十七年的记忆,回到了十七年后的同样的第29号台风的预警中。日本是个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民族,日本的文艺作品中有很多借助灾难深化主题的典范,在这里,台风起到了震撼的作用。台风登陆前的气氛和许许多多风中雨中的湿漉漉的情境,把这个故事渲染得更加凄美动人。

  一盘盘磁带,记录着爱的声音,极其简单的道具,非常浪漫的细节,原来爱是可以既简单而又浪漫的。当朔太郎说,我是个没有用的男人,我没办法忘记她时,我止不住的落泪。爱一个人可以爱多久,十七年?五十年?一生?来生?三生?千年?一万年?时间是不是问题?没有爱,厮守一生又有什么意义?一份美丽或者刻骨铭心的爱,只要拥有,一生足已。爱只有在记忆中、在幻想中才不会褪色,现实中的爱,抵御不了世俗的风霜、日常中的柴米油盐和时间的打磨。

  爱在心中,但在现实的世界中,虚无的精神仍然需要一个物质的载体,需要一个仪式,否则如何能够承受这么深沉的爱。在垩纪的心中,澳大利亚的乌鲁鲁——所谓的“世界中心”,就是她的`爱的信念的承载,是她短暂生命中的向往;把骨灰抛洒在世界中心,就是爱的庄严仪式。没有了世界中心,爱,何从呼唤?一颗爱的心无以寄托,她该如何瞑目?为什么选择了它——因为它是世界中心,因为它傲然于世的神秘和美丽,因为它正好出现在两个爱着的年轻人的情感世界里。

  片尾曲的歌词平淡中隐含着诗意:“闭上眼睛,让我来想你。只能这样。就算世界把我一个人留下,我那么的过去。闭上眼睛,让我来想你。我只求这样。就算季节把我一个人留下,就算要涂改颜色,我也会到记忆中来找你。我只求这样。跨越失去了的东西的力量,因为你已经给了我。”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5

  今天看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部电影。以下是我对本剧的一些感受:我对于女主突然就喜欢男主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看了好几遍都没弄明白,并且在电影里也完全没有交代啊。其实剧中的未来邮局啊,给我感觉还不错,但我总觉得这类电影始终有个通病,这类言情青春电影的剧情无非两种情况:

  1:男女主角其一或两着都以被导演拍死而剧终。

  2:男女主角最后都没有在一起总是因为各种问题而分开。

  本剧也没有脱离这个范畴。难道只有把男女主角深深的陷在悲痛的漩涡里,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吗?或者说是一种所谓的缺憾就是美的观念。难道只有不完美,有缺憾才能有回忆吗?什么屁逻辑。再有一点本剧逻辑不清晰,或者说是思维跳跃太快,没有一个层层递进的感觉,反而破坏了观众的情感投入,故事套故事的手法完全没有处理得不得当。再有一点,为什么女主患病了就一定要死,而且大部分电影都是绝症。还有本剧价值观不正确,一个失去女朋友的人刚开始都会有点寻死觅活的'这很正常,但是过了十年看到雕像又想去死了,想去离开这个冰冷而寂寞的世界。那他这样一走了之,他的母亲谁去照顾呢,而且儿子出现了这类的情况母亲应该出来开导啊,不能只是刚开始漏个面,后面就没她啥事了。

  难道唯有死亡才能弥补内心的悲痛或思念吗?反而邮局大叔那段朴质的情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6

  深夜,已是2点10分。

  看完一部经典的日系唯美爱情电影,但我没有掉一滴泪。

  只有在亚纪回光返照、为小律子表演生命中最后一个魔术的时候,大脑似乎意识到,之前所有美好的一切都会在这一刻结束……积蓄的情感酝酿出了泪水,模糊了视线,却少了夺眶而出的最后一步。

  “得了白血病,没有骨髓匹配下,一定会死的啊!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两个相爱的人无法走在一起的啊!”相信任何一个观众都能够预料到。可是,是什么,一直推动着自己往下看?

  有很多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这一部同样如此。但是,往往讲述故事的电影一般没有其同名小说来的好看,是因为小说除了给予与电影一样的情节外,还有丰富的饱含深情的文字。每当读到深有感触的文字时,都会令人不由得停下来,仔细品味、臆想、揣摩、酝酿,仿佛文字有着一种磁场力,让读者的心潮一起共振,直到读者稍稍平复之后才会继续研读;而电影是连续性的叙事,在帧与帧的不断切换中,如夸父追日般将电影播完,观众如同坐过山车,起伏跌宕中无暇休憩,直到影片的高潮或者结尾,积蓄的情感才会涌现出来,甚至是宣泄,而酣畅漓淋后早已抛却因何感动的念头。

  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视觉的享受,那么电影是绝佳的方式;可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内心世界的享受,文本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这部电影却极好地综合了对电影与文本的考量,舒缓的音乐中柔和地讲述着朔太郎和亚纪的爱情故事,还有录音带这个贯穿始终的情感载体,大大放缓了故事叙述的节奏,给予观众时间去体会与理解男女主人公的内心。

  伴随着男主角朔太郎记忆之门的开启,我们看到了由长泽正美饰演的广濑亚纪树立的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美少女形象。爱运动、爱学习、爱吹海风、爱夏日阳光、爱白色洋装、爱海苔蘸着酱油吃饭……所有的喜好都衬托出一个17岁高中少女的清纯美丽。而羞涩的小朔却只是一直远远地看着她,看她在校长葬礼上读着悼词的冷静,看她在操场上练习起跑的活力……直到她一次“野蛮”地让他骑着机车去海边吹风,直到他说“你跟别的女孩不一样”,这才有往后所有故事的开始。

  青春期的爱情很萌,也很单纯,这也是日系电影最拿手的纯爱风。比起写日记,用录音带来传递彼此所想更加新奇。声音其实是很丰富的东西,它除了音色、音调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反映说话者的心情与个性。女生在这方面天生占有主动权,她们可以变换不同调调的声音表达各种想说的内容;而对于男生来说,这多少是一种痛苦,因为当总是想不出合适的话题时,真心话成了唯一的选择。不过,如果有勇气说出真心话,那就多少能够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开启新的故事。

  录音带,记录着两人的相识、相知、相恋和相离。电影里有许多细腻的描绘,这里就不再赘述。但不论如何,最终那盒穿越又一个17年的时光才与朔太郎相见的录音带,不得不说是将整部电影从亚纪逝去的情绪低谷扬起的亮点。因为,包括岩井导演在内,没有谁喜欢一直沉溺于过往的悲伤中,对于你爱的,也是爱你的人先你而逝,每一次的怀念只是徒增一道伤口。

  我想,重爷的一句话不仅是启发了朔太郎,更启发了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生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遵守承诺!”。如果逝者最牵挂的就是生者,希望对方好好活下去,那么生者就应该遵守承诺。我其实赞成小朔在墓地时对亚纪说的`那句话:“一旦人死了,爱情就会结束。”天长地久的爱情,是针对亿万能够看着天长地久的人类来说的,对于个人来说,爱情就是这一辈子的事情;而只要人还活着,爱情就不会结束,寄托于人的内心延续下去。因此,殉情总会是美丽的错误,为逝者的希望与承诺而活着,才能延续其希望。

  来到“世界的中心”乌鲁鲁,在亚纪的骨灰吹散风中的那一刻,所有悲伤的阴霾也被风所拂去。乌鲁鲁的寓言是,人的血肉身躯会回归大地,而象征着灵魂的骨骼会化作精灵。我想,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宿;我想,朔太郎和律子也会延续“小朔”与“亚纪”之间的爱情。

  写到这里,终于明了是什么原因让自己一直坚持看完:即使你能预料故事的桥段与结局,但只要你对爱情的信念还与之共鸣,并且不止步于爱情的凄美中,必然会汲取到导演和影片给予的希望和正能量——比大团圆结局并有深度的情感领悟。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7

  终于把《在世界中心呼唤爱》11集TV版的所有内容,包括特别篇等,都看完了。早上醒来,发觉自己竟然也像朔一样,在熟睡时流出了两行泪水。

  在看这部日剧的时候,怕是人人都会落泪的吧。可是,其他赚人眼泪的影视作品也不少啊,但能让人在梦中流泪的,想必是极少的。在《朔与亚纪》的旋律中,我开始思考是什么如此深地打动了我。当音乐一次次达到高潮时,我顿有所悟,再次热泪盈眶地,写下了这些文字。

  之前,我也看过原着的小说,甚至听过小说改编的广播剧。虽然也曾落过泪,但总是觉得,那样的悲伤,更像远处笼罩的薄雾,时而浓郁,时而淡薄,海市蜃楼般地若隐若现。并不是说原着写得不好,只是觉得那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小说里的,现实中不会存在吧。然而,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那种让人难过的感受又完全不同,像一座座群山,压在人的心头,让人透不过气,还把人困在这山中,不得走出去的要领。这种感觉真是叫人绝望啊!没错,这整整11集的内容,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这样的一种绝望。

  当然,朔的眼泪和我的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正如他所说的“并不是因为伤心,从17年前的梦中回到17年后的现实”,才是他哭泣的原因。可见,朔还是更愿意呆在梦中的,在梦中,他才可以见到亚纪,和她一起重新经历17年前发生的事情。然而,梦终究是梦。朔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的。现实的世界只有他而没有亚纪。朔只能依靠不断地看亚纪的骨灰,才能迫使自己接受最爱的人已经不在世界上的这个事实了。这个绝望的现实让朔只能在对亚纪无比痛苦地思念中度过漫长人生,这样的人生如此残酷,同时又让人绝望啊。所以,朔在回到故乡后,曾想自杀,就是亚纪曾想自杀的同一片海滩。当年,对治疗已经准备放弃的亚纪,正是有了朔的支持,才有了面对绝望的勇气,有了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同朔一起去看最美的天空。如今,没了亚纪的支持,朔独自一人要如何面对绝望呢……

  好在,电视剧中塑造了很多原着中没有的角色像和尚(中川)、智世、谷田部老师等,当然还有小林和一树。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和鼓励,朔才挺了过来。其实,这些人的加入,不仅因为剧情的需要,更曾加了故事的亲切度和可信度。特别是在早期亚纪尚未发病的时候,这些角色都参与了朔与亚纪的美好经历。有同学的议论吃醋、有老师的关照爱护、有父母的支持或反对、甚至还有卖章鱼烧的大叔对他们的赞赏和鼓励。这样的校园初恋,比起只有两人的卿卿我我,不仅真实得多,而且美丽得多。这也许就是小说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吧,遥远虚幻的爱情没了也就没了,不亲身经历不会太过伤心,可这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甚至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爱情,又如何能叫人不为之心动、为之赞叹呢?而正是这样的真实和美丽,与后来命运的残酷相比,反差更激烈、也更绝望。特别是每集的最前和最后,17年后的朔都要出来回忆17年前的情景,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感觉好象被问到,难道亚纪已经不在了吗”。这样的安排,把美好与残酷如此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感受?

  在平静而又浪漫的初恋中,亚纪突然病发了。朔和亚纪凭借对爱情的执着,勇敢地反抗残酷的命运和病魔的侵袭,每次换来的只是失败和更加的绝望。可是,绝望的愈加升级,只会让两人的爱情愈加地升华,激起他们再次同命运抗争。直到两人对亚纪的生命都已不报希望的时候,他们决定用最后的时光,实现亚纪的愿望。当这份真挚的感情升腾到了最光辉绚丽也最悲壮凄美的顶点时,亚纪却为了爱情的升华而耗尽了最后的生命,把绝望留给了朔以及所有目睹这出爱情悲剧的人们。亚纪在机场说“并没有什么天国,这里就是天国”。天国本来就是人们因为害怕未知的死亡而创造出来的虚幻。朔与亚纪的爱情早已超越了生死,而当爱情超越生死之后,当对爱的执着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那自然不需要天国了,只要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国。亚纪生前不断地感受到朔的爱,她知道自己死后朔也不会抛弃这份爱,所以亚纪可以觉得死是能够接受的,她才会走得如此地安详。反过来,失去亚纪的.朔却只能生活在一个没有亚纪的世界上,“只要活着,亚纪就只会离我越来越远”,这样的生,说不上是没有意义的,但至少是绝望的。纵然亚纪不希望朔过早地来到那个世界同她相会,纵然她为了鼓励朔写下了那些感人的诗句,朔心里的痛,是一辈子都抹不去的。朔的一生将无时无刻不充满了对亚纪的思念。这里有一个前车之鉴,就是朔的爷爷。朔的爷爷虽然和他奶奶结婚了,可终究还是爱那位佐藤小姐更多一些的吧,否则他是不会拉朔去“盗墓”并恳求朔帮他完成“死后同穴”的遗愿。当朔学会了骑车后说“哪里我都带您去”时,老人家是如此高兴,那一定是他找到了可以护送他去和爱人见面的人。可见,早在这之前,爷爷恐怕就已经有了这个打算,在失去爱人之后,他更期盼的,竟或是死亡吧,那他的生也一样是绝望无比的吧。

  朔和亚纪都积极地参与了执行爷爷的遗愿,表示了他们对这种想法的赞同。朔在爷爷葬礼上“最终还是没哭出来”,因为他也认为爷爷在死后见到了自己的爱人,也许比活着幸福吧。而亚纪会冒雨在垃圾堆中翻找骨灰,更说明她对这个愿望的认同和赞赏,甚至比朔更强,毕竟朔一开始还犹豫过。如此,当可推测亚纪死后,朔也会循着爷爷的人生轨迹,内心中充满了绝望。这倒不是说朔以后和小林、一树的生活不会幸福,只是朔终究忘却不了失去亚纪的痛苦和绝望吧。即使亚纪最后鼓励朔,说 “她已在你的心中 ,你的脚就是她的脚”,但是以我的想法,一个死者劝生者不要沉沦在对故人的怀念中,生者只会更加的无奈,何况死者是自己最爱的人,那种无奈,应该会变成绝望吧。

  当整部剧集的最后,朔奔跑着来到长堤的尽头寻找亚纪,而亚纪就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身后,熟悉地拍拍肩、指指脸,然后携手离去。这不正意味着,只有当朔的生命也到了尽头的时候,两人才会再次重逢,那也许才是朔唯一真正的幸福所在吧。

  以上是我对整部片子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之后心头的压抑却一点也没有减少。和许多高手大虾相比,我只看了一遍就得出的想法一定有很多错误,让大家见笑了。也许我就是一个悲观的人,看不出剧中更多积极的因素。但是,当思绪回到开场的那一幕,看到朔跪在乌鲁鲁的悬崖断壁上高呼亚纪的名字时,我听到的却是是百分之百的绝望,我想,那正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最深深打动我的地方。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8

  乘飞机是令人不愉快的,因为机舱狭小的世界,有着种种古怪而严格的纪律,类似监狱。你不可以跑,不可以跳,不可以大声说话,所有人都必须像幼儿园的乖娃娃,用安全带,把自己固定在座椅上。穿着统一制服的空中小姐,推着手推车,弯下统一尺寸的腰,用统一手势,开始投喂,或者说饲养。

  而乘客们,必须接受空中小姐的投喂或者饲养,在同一时间进食。你唯一能够体现个人自由意志的,不过是在米饭与意面里二选一,以及在红茶、咖啡、橙汁里三选一而已。

  一句话,秩序!除了监狱,很少有其他的密闭空间,比飞机的机舱,更讲究秩序的`了。民航尚且如此,军用飞机岂不是更加威严?没想到,影片《在世界尽头相遇》一开头,就用镜头360度,缓缓扫过一架军机机舱:一个又一个躺着的人,以各种姿势,塞在各个角落,没有毛毯,合衣而卧,睡得香甜。

  我吃惊地看着那混乱的场面,脱口而出: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一段古文,出自苏东坡《前赤壁赋》的结尾,意思是:朋友们都很开心,酒喝完,菜吃完,杯子盘子堆得乱糟糟,暂且不去管。趁着酒兴,大家互相偎依着,互相当枕头,躺下来,在船上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天边已悄悄露出白色的曙光。文人酒后率性,可以理解,可是,在军用飞机上,仅仅因为目的地是南极,乘客们就可以有理由,把秩序丢掉,返璞归真,把飞机舱,当成幼儿园吗?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19

  柯达收到了来自于20年前一个包裹。唤起了他无限回忆,从而令他踏上了重回故乡之路。

  沿着记忆的路线,柯达一路辗转回到高中时期的母校。尘封的往事、埋藏在心底的岁月、天使般的少女夏叶那些关于青春与初恋的回忆涌上心头。

  那时的他们一同上学,一起去冒险,共同约定要前往世界的中心,单纯的爱让他们倍感幸福。然而残酷的'现实无法逃避但相知相爱的两颗心却也更加坚定。

  这趟回忆之旅让徘徊在往事迷宫中的柯达敞开了封闭已久的心,他重新看见过去,也发现未来。柯达想起他和夏叶的约定,继续找寻夏叶生前最挂念的世界中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宇宙的中心、一个世界的中心、一个社会群体的中心、一个爱的中心,只是人们离中心远近的现实状况不同而已。也许穷其一生都无法到达的中心,才是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最美圣地。

  我有时在遐想:怎么判断爱情的真假?以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短?还是谁为谁真诚付出得更多一点?好象都不太靠谱儿!世上,真的可以变成假的,假的可以变成真的;日久生情之外,也有感情厌倦之象。看起来,这个世界已经变得来琢磨不定,变化无常了,没有一个准心儿。人们怪生存环境变化太快,怪貌似繁荣的背后实质是生之艰难,怪人们变得虚伪和仰望膨胀,但有几人反省自己是否背叛过自己的初心和誓言,有几人能坚持到最后而从未改变?

  我一生当中的生存环境、身边的各色人物、拥有的财物、喜欢的人们都在不停的变换,好象只有那点善意和义气没怎么变。身不由己的世道,来来往往的人,进进出出的钱财,越来越不是我所能把控的东西,曾经山盟海誓的感情也会物质化,也会被世上的妖魔魅惑。我所见到的已经修养至心若止水的人不多,他们不一定是所谓的高人,更不什么伟人,而就是一些被生活磨砺够了的平凡人。或许修行本就不需要大起大落的人来做,生性平稳,少欲善止的人,才是最有可能成为静心节欲、大彻大悟的高人。我现在的中心在哪里?一家、一人、一心、一饭、一欲、一生,无忧多虑!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相关文章:

凌晨醒来的说说11-18

半夜醒来的说说02-21

深夜醒来的说说10-22

双语美文《醒来》06-20

午夜醒来的心情说说11-22

凌晨醒来心情说说05-07

深夜醒来发的说说02-02

关于半夜醒来的说说05-26

不愿从梦中醒来的说说 一场不想醒来的梦说说11-22

描写母亲之爱的句子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