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影《收索》观后感

时间:2020-12-03 10:01:4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收索》观后感

  昨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停电了。我和室友便打开电脑,找了一部电影来打发时间。是陈凯歌导演的《收索》,没想到在一个雨夜邂逅了这么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兴奋不已,总想着要把自己的感慨诉诸笔端为快。

电影《收索》观后感

  整个故事的起因是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偶尔查出自己已是淋巴晚期,由于心情复杂,在医院回去的公交车上她不愿给一位老人让座。这一幕恰被同在车上的电台实习生拍到了。之后陈若兮在电台播出此事,并上传到了网上。一时引起轰动谩骂声一片,更有好事者进行人肉收索,查到了叶蓝秋的,剧情由此展开。

  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所谓的反面角色,而当故事结束时,似乎每个人都成了受害者。这正是该片值得思考的地方。另外,片中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主人公叶蓝秋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她面前,似乎人人都可以义正言辞地朝她唾弃。整个社会以一种无情的方式把她贴上了异类的标签。在这种强大的整体势力的排挤面前,她只能选择逃避。压抑、孤独、恐惧、无助。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痛苦地挣扎着。幸好还有杨守诚在她身边。她以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来发泄对生命的感受。最后她又安静了。她想看日出——带给人无限希望与寄托的象征。可是她在这唯一真实的世界里,已经看不到希望了。所以说她选择自尽的结局其实是一个必然。她无力与未来和现实作抗争,未来是绝望的,现实是残酷的。而在她面前其他人似乎都成了面目狰狞的'侩子手。话虽这样说,可我又要为这群侩子手辩护。他们显然不是成心要把她逼上绝路的,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由于掺和这件事而付出了代价。所以我很困惑——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时代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的却是一副千疮百孔的面目。

  影片中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我个人而言,我较喜欢莫小渝。作为沈太太的她过着养尊处优的奢华生活。她的世界大概只有两大主题:一是美容,二是丈夫。在婚姻中,也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则,导致她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但她是心甘情愿的,她对沈的爱是真挚的。这也导致她犯了一个错误。她误会了叶蓝秋与沈流舒的关系,打电话到电台告发叶蓝秋是小三。这确实有落井下石之嫌。不过再聪明的女人,醋坛子打翻了也会变得蠢头蠢脑。(陈若兮也如此)更何况莫小渝其实很单纯,并且她之后一直都有悔改之心。作为全职太太的莫小渝表面略显庸俗,而内心却很高贵。你会发现别人都忙于追求名,追求利,而她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这是当今许多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小妖精们望尘莫及的。她品质中的闪光点在诸多细节中体现出来。在沈流舒策划的结婚纪念日晚宴上,沈流舒当着商业合伙人的面,郑重其事地给沈太太带上价格不菲的项链秀恩爱。这时她显然很不自在,她知道丈夫在演戏,而她并不擅长装腔作势。在她心里,她和沈流舒的感情分量很重,而沈流舒却将此作为生意场上的过招。并且她了解到在沈流舒心目中最重要的是成功,而不是他们的感情。这时她显然很不平衡。因为自己的世界全是他哦!既然这份感情不如她看重的那样珍贵,那她的付出就没有了意义。那她就选择了放弃,这样她也获得了感情上的自由,再不会患得患失。走时她把那条项链留了下来。她是在提醒他:这条价格很高的项链,在她眼里是没有价值的。这不过是他演戏时的道具而已。镜头中莫小渝描着口红开着车子的神情是决绝后的洒脱!我为她设计了一句潜台词:”NND,离开你我照样过!”我很能理解她的选择。然而自认为很成功的沈流舒是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种结局的。影片中的感情也可以作个对比。陈若兮与杨守诚也分手了。如果以菜肴作比喻,莫小渝与沈流舒的爱情像是一道精心熬制的汤,让人回味无穷;那么陈若兮与杨守诚的爱情顶多算一份快餐,吃过后啥味道都忘了。你瞧陈若兮分手时,前一分钟还在为爱纠葛,下一分钟就做好了重新上路的准备。翻篇也忒快了吧!这倒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没心没肺,而是大家都懂得风花雪月不能当饭吃。这是一个空前的物质化的时代。

  当然,这并不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影片,有更深的主题值得探究。

  故事是以一种大悲剧的形式结尾的,究竟是谁的错呢?在这个百无禁忌,没有信仰可言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沈不该把自己的婚姻当做生意场上的过招。莫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告发叶是小三。小华不该不顾同事之情发送叶的详细资料。陈不该利用职务之便对叶打击报复。杨应当把与叶的交往与陈沟通。甚至叶当初也不该那么拽。当然媒体也不该只为追求利益而隐瞒事实。似乎只有涉世未深的杨佳琪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纯洁,可是这又能撑多远?

  在对他人评头论足的同时,我们也要自我反省一下。生活中,我们也难以把握好处世的尺度。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公认的理想的准则来规范我们的言行。这让我想起西游记中的一个桥段,孙悟空要去化斋,就用金箍棒给师傅及师弟画了一个圈。只要待在这个圈里,便是安全的了。我们的社会就少了一个这样的圈,少了一种体现文明与进步的尺度。这又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信仰对于一个民族的影响力。也许这个民族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纷扰,但他们内心是充盈的,信仰便是力量!而我们却注定了漂泊与茫然,我们该如何画好圈让我们的心灵有所栖息呢?

【电影《收索》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超越观后感03-20

电影搜索观后感03-19

电影观后感【热】03-15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03-11

电影刮痧观后感03-10

电影1921观后感03-03

1921电影观后感02-22

《1921》电影观后感02-21

电影《1921》观后感02-17

埃及王子电影观后感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