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焦裕禄》有感作文

时间:2023-07-11 15:46:4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焦裕禄》有感作文三篇

  观《焦裕禄》有感

观《焦裕禄》有感作文三篇

  XX县是革命老区,是XX市“北生态”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水源地。有津门百姓“大水缸”之称的XX县于桥水库,承担着保障天津1300万人民饮水安全的重任,周边产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库区15万群众年人均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低4000元左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比较困难。这一“老大难”问题,几届县委县政府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群众始终有意见。自己到XX县工作后,围绕保水质、促增收,进行过专题调研,主观上也有彻底解决的愿望,但考虑到这一问题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全力解决,仅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结果水质没保护好,群众增收也不快。这件事也成为自己一直挥之不去的心结。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再次集中反映这个问题,让我深感愧疚。

  遥想焦裕禄当年,面对兰考灾害频发、贫困落后的困境,立志“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带领干部群众治涝治沙治碱,短短15个月就干出感天动地的骄人战绩。想想自己,在推动解决库区治污、群众致富上,面临的困难是不少,但多过当初的兰考吗?工作的难度是很大,但大过当年焦裕禄的治涝治沙治碱吗?反思自己,库区治污和群众致富没有真正下决心解决,主要是思想不够艰苦、工作不够艰苦、作风不够艰苦,拼劲闯劲不足,冲劲韧劲不够,遇到困难不是迎着上,而是推着走,缺乏焦裕禄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

  焦裕禄在治理当年兰考“三害”过程中,充分相信群众,紧密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反观自己,遇到库区这类涉及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总是求稳怕乱,得过且过。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即知即改,驻村入户,蹲点调研,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在研究制定于桥水库生态补贴政策时,坚持由下至上、自上而下,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做到了政策基本平衡,群众基本满意。在此基础上,借上级鼓励扶持之机,全面制定了于桥水库治污、群众致富方案,下力量发动群众推动落实。目前,临水群众搬迁、种植结构调整、植树植草等工程进展顺利,群众十分认可,库区大局稳定。群众如此之支持,工作如此之顺利,出乎自己的预料。看来,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群众的支持是宝贵的,只要像焦裕禄那样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干事创业赢得群众信任,群众就会跟着走、一起干,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践行焦裕禄精神,关键在知行合一、真学真用。作为县委书记,就要像焦裕禄那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观《焦裕禄》有感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一次次学习焦裕禄精神,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一次次受到震动。深深感到为民是焦裕禄精神的实质,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就要倾心为民,在复杂的环境中固本培元,在明辨是非中返璞归真,向着理想不断奋勇前行,不能因为路途遥远,就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自认为是个有理想的人,读大学时就入了党,党龄比工龄长,算得上是个年轻的“老”党员了,一直充满理想抱负,对先辈先进非常崇敬,曾经暗下决心若有机会当上县委书记就一定要向焦裕禄学习,做一个最优秀的县委书记。可以说,我的工作轨迹是一路向下,从中央部委到省直机关,再到县里,人家说我平台越来越低,但我不后悔。我是怀揣“做事”“成事”信念来翁源的,一干就是**年。可扪心自问,自己心中也曾有过波动,有过“开溜”的想法,与焦裕禄“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的坚定信念相比,差距很大。自己必须时刻锤炼党性,永葆本色,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

  在翁源当了8年的党政主要领导,认真想想,自己虽在基层工作,却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多,与干群谈心交流少,坐在车上参观多,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少,没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未能真正沉下身子“接地气”,有时甚至认为推进一个重点项目比解决群众一个实际问题更有意义。究其原因,是自己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不够。

  尽管当初从省直机关下来任职就做好了吃苦耐劳、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但当自己切身体会到贫困山区的艰苦,与省直机关和珠三角地区比较,心里落差还是很大。当其他地方的领导频频提拔,一些年轻干部也进步很快,自己有时也会有些心浮气躁,甚至产生了一些消极悲观情绪。这些想法虽是偶尔有之,但当我想起焦裕禄“坐在破椅子上就不能革命吗”的质问时,就会感到惭愧不安,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与人比提拔有多快、职位有多高、待遇有多好,而应该比修养有多高、党性有多强、贡献有多大,真正沉得住气、定得了神、扎得下根。

  “出了问题,我负责!”焦裕禄这铿锵有力的话语体现了他为人民利益敢冒风险、敢负责任、敢于担当的高贵品质,对我触动特别大。自己在抓经济发展中,没有大刀阔斧,更好地抢抓机遇,表面上是顾虑一票否决的政策约束,内心深处是有明哲保身的思想,没有焦裕禄那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闯劲、冲劲、韧劲,缺乏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干事创业的激情油然而生。我深深体会到,能到有40万人民的翁源做县委书记,这是组织对自己的高度信任。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是一个人生的大舞台、事业的大舞台。我将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焦裕禄为典范,深化其为民情怀,传承其务实作风,内化其高尚情操,践行其为民精神,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去干好工作,切实当好党在翁源形象的具体代表人。

  观《焦裕禄》有感

  每一次学习焦裕禄事迹,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洗礼;每一次对照焦裕禄标杆,都会感到脸红耳热、后背发凉。同样是工作在革命老区,同样是县委书记,50年后一对比,我看到的是差距,感到的是羞愧。

  焦裕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有一种骨子里的爱民情怀。我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基层,但随着职务的升迁,与群众的距离反而拉大了,感情也淡化了,集中体现为“四个不够”:不花钱的事,感情投入不够;要花钱的事,资金投入不够;需要疏导的事,耐心投入不够;要方便服务群众的事,力度投入不够。实际工作中,自己把大部分心思和精力放在考核评比上,有时还片面地认为只要把经济抓上去了,把基本政策底线保障落实了,就尽到了对群众最大的责任。再看看焦裕禄,他雪夜探访五保老人,自称是老人的儿子,他对群众是有着血肉深情的啊!向标杆看齐,就要把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冷暖、疾苦、忧愁、怨恨放在心上,常下基层,善听民意,多解民忧。

  红安是革命老区,为新中国诞生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但至今还有近10万人没有脱贫。作为老区的县委书记,我时常拷问自己,为什么新中国建立已65年,红安还没有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为什么这几年红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群众对民生问题的反映还这么强烈?反思自己的工作,有时候干得苦了,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想“歇口气”;在处理历史遗留难题、攻破改革发展“坚冰”等方面瞻前顾后,担当精神不足;在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上,力度还不够……对照焦裕禄“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对照红安革命先辈“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革命精神,我与他们的精神境界还存在很大差距。向标杆看齐,就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以“亮剑”精神迎难而上,团结带领老区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力追赶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

  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凡事坚持探求就里。我参加工作30多年,自认为工作过的岗位多,经验丰富,对基层情况、工作规律有把握,时有凭经验办事的情况。细想想,自己调研时常常简单听一下汇报,提一番要求,惯于在办公室坐而论道,或者打个电话问一问,找干部聊一聊,让部门议一议,报个材料就算完事。向标杆看齐,就要发扬“红安苕”精神,笃实敦厚,扑下身子,对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说到做到,对布置的工作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彰显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检视,自己有时把底线当标准,满足于“不出格、不出事”;有时自我宽慰,认为自己做了一些工作,现在条件好了,车子高档一点,办公室宽敞一点,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有时上医院做个体检、看个小病,让医院院长陪着,没有去排队;有时不能很好地处理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搞了一些平衡照顾……对照焦裕禄,自己从严要求的标准降低了。向

【观《焦裕禄》有感作文】相关文章:

焦裕禄观后感04-07

看焦裕禄观后感06-15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11-05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08-27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03-22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精选24篇)07-18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通用36篇)11-07

观荷有感作文(精选32篇)10-21

观《春晚》有感06-03

观《夺冠》有感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