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01 03:15:5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

  科技厅驻村帮扶工作总结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

  富宁县长期以来就是省科技厅的挂钩扶贫点。多年来,省科技厅从资金、技术、人才、平台等方面持续开展强力帮扶,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2014年,更加注重领导机制与具体工作机制、长远规划和长期效应、经费投入与引智扶智“三个角度”的契合,在科技项目和资金帮扶规模、帮扶平台建设、技术合作新机制、经营主体培育、科技惠民帮扶、教育帮扶及群众科技素养和党建科技活动载体帮扶“7个层面”达到新高度,帮扶新格局全方位形成。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科技项目和资金帮扶规模达到新高度。2014年,省科技厅安排协调21个项目,资金总额达1339万元,对富宁开展了新一轮强力帮扶。其中,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项,安排科技经费864万元,协调帮扶联系户、困难学生和建设希望小学资金约104万元;协调省农业厅计划项目2项,经费225万元;协调省文化厅计划项目1项,经费安排16万元;协调云南农业大学计划项目1项,经费130万元。

  (二)帮扶平台建设达到新高度。2014年,省科技厅正式将富宁县列为全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未来数年,省科技厅将采取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支持、科研项目扶持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加大培育富宁县甘蔗、油茶、八角、速生丰产林、罗非鱼养殖和以芒果、火龙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壮大,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技术问题。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示范企业,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富宁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这一影响长远的帮扶机制设计,省科技厅对富宁的帮扶格局已到达新高度。

  (三)帮助搭建技术合作新机制达到新高度。积极推动富宁县和省内高校、院所、医院和大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技术合作创新平台。推动富宁县与省农业大学的合作;促成云南肉牛生产龙头企业——爱集团与富宁建立肉牛养殖培训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富宁县与省农科院的技术合作;努力推动富宁县与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合作;加大对当地科研机构的人才支持。

  (四)经营主体培育达到新高度。省科技厅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富宁县八角、甘蔗、油茶、核桃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的引导扶持,认定了睦伦农业科技园区和3个农村经济合作为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五)科技惠民帮扶达到新高度。2014年,省科技厅结合当地群众用水难,村庄环境差,村民住房差,学生取暖难等实际困难,通盘考虑,加强科技惠民帮扶力度。结合富宁县旱区严重缺水,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启动实施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总经费560万元,科技经费240万元;实施老寨村村容村貌整体规划改造工程,推动老寨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学校废弃物处理及节能示范工程;策划启动富宁县木央镇美丽乡村民居建设科技示范项目,项目总经费175万元,科技经费58万元,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六)引智扶智,教育帮扶达到新高度。发挥省科技厅协调国家层面高端人才的优势,谋划启动“一起未来”教育帮扶计划,组建了省科技厅“一起未来”富宁助学行动团队,先后组织科技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省外有关专家、教授68人次到富宁开展教育帮扶。助学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开创了引智扶智帮扶富宁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捐赠助学,资助失学儿童。省科技厅协调各方力量向扶贫点开展捐赠助学活动,为富宁县木央镇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在省科技厅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全厅各部门单位和个人,自挂钩扶贫以来,累计向木央镇捐赠助学金45余万元,现已有1000多人得到该项资金的支持。

  (七)群众科技素养和党建科技活动载体帮扶达到新高度。组织7个院所高校,以“科技服务三农、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展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举办专题讲座6期,培训群众10000余人次。与富宁县木央镇党委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富宁县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实施和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在村级综合科技文化活动室的软硬件配套建设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从2007年开始,省科技厅陆续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70余万元,为全县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科技活动室配套课桌凳子4545套,广播器材149套,科技图书7000册,技术光碟500张。基层党组织综合科技文化活动室的配套建成,不仅为富宁县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致富经验和科学技术提供了活动场所,也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基层科技活动阵地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增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平台建设方面。全面启动了富宁县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规划研究等前期工作。

  (二)技术合作机制构建方面。推动完成云南农业大学剥隘鸡繁育基地及专家工作站在富宁落地建设,组织参加云南农村管理干部学院信息化发展培训班1期。组织爱集团深入富宁乡镇开展现场培训1轮,组织县养殖大户和技术人员到企业基地免费学习培训2批,累计培训近100人次。促成省农科院深入富宁考察3批近20人,在甘蔗、蔬菜产业发展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省科技厅派出服务富宁的“三区人才”4人,组织参加省农科院种植技术培训班1期。省科技厅派出文山州渔业工作站服务富宁的“三区人才”6人。通过积极对接,完成富宁县人民医院与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合作协议。

  (三)经营主体和产业培育方面。通过扶持富宁县高产创建、兴边富民、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及林下套种等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富宁县八角、甘蔗、油茶、核桃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是实现甘蔗高产增收。2014年,省科技厅投入40万元,开展“富宁县甘蔗高产创建”,在继续抓好2013年种植示范宿根甘蔗的同时,在富宁县创建2个甘蔗高产片区,每个片区1万亩,共计2万亩。

  二是实现八角产业稳步发展。通过扶持富宁县八角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及产品研发,示范300亩,辐射带动3000亩,共3300亩,经济效益显著,群众年增加销售收入1260万,企业每年可以新增利润466万元,企业年完成专利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00万元。

  三是推进木央镇蔬菜育苗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把富宁县木央镇睦伦村作为开展实施蔬菜育苗示范的主要示范基地,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把老寨村作为蔬菜种植推广的重点帮扶对象,为老寨村免费提供菜苗和技术指导,带动周边村落发展蔬菜种植业。

  四是科技项目扶持木央镇经济林业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实施“石漠化地区经济林套种和增产技术应用与示范”,解决石漠化地区经济林下作物套种和经济林增产增效的技术难题。

  (四)民生服务方面。

  一是在富宁新建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设施12座,将有效解决21个村小组6049人、2672余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富宁县成为全省光伏取水项目实施最大示范县,累计达15座。结合富宁县木央镇道路亮化工程,在木央、木贵、木杠、睦伦、木匠、中寨、上寨等7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促进木央镇“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扎实开展老寨村整体帮扶。木央镇老寨村2007年被省科技厅列为挂钩扶贫重点示范村,按龙江厅长的指示要求,经过调查摸底、宣传动员、规划设计,省科技厅提出了老寨村帮扶方案,截至2014年12月,完成了村内主干道和58户入户路2173.08平方米硬化;改善排水侧沟351.4米,支砌挡墙184.11立方米;厩厕改造完成50间;农户庭院水泥全部硬化完成;房屋亮化56户;建好文化活动场地717平方米,卫生公厕1座24平方米,村民娱乐场所彝族跳宫亭1个;建好科技活动室1间80平方米,安装远程教育节目网络终端设施设备,建成公示墙(黑板)1块;11户重点户危房已经改造完毕;老寨村59户人家已经全部修建好沼气池;村主干道路安装10盏太阳能照明路灯为群众送去了光明,也美化了村寨环境。2014年又完成老寨村村容村貌整体规划改造,具体包括民房美化整体规划改造、公共活动场地改造建设、生活污水排放沟渠下沉改造、进村口寨门灯立柱建设,使老寨村村民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三是启动实施学校废弃物处理及节能示范工程。经过前期调研、实地勘测,选择睦伦小学进行学校废弃物处理及节能示范试点,利用人畜粪便发电供热。项目将解决1100名师生食堂燃料和热水洗澡问题,试点成功后将在富宁县中小学进行推广。

  四是策划启动富宁县木央镇美丽乡村民居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全年累计开展入户调查530余户次,围绕工作调查掌握情况,从省科技厅40个联系户中筛选出16户有迫切危房改造修缮意愿和条件的农户,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危房改造修缮科技示范。帮扶解决看病治疗2户,圈舍改造6户(450平米)和特色种养殖(花椒基地,杨树苗等)等生产生活困难,全年围绕驻地群众急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累计办实事51件。

  (五)教育帮扶方面。

  一是启动“一起未来”引智扶智行动。先后组织省外有关专家、教授68人次到富宁开展活动3批,共结对帮扶困难学生40名,到5所学校开展励志教育讲座9场次、受益师生1万余人,组织清华附中教师到富宁开展教学活动15场,将富宁县成功纳入清华大学附中“寒门英才培养计划”县,将援建田坝希望小学教学楼1幢,促成10位中学校长到省外学习培训,“一起未来”助学行动在富宁县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开展捐赠助学,资助失学儿童助学活动。在省科技厅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全厅各部门单位和个人,自挂钩扶贫以来,累计向木央镇捐赠助学金45余万元,现已有1000多人得到该项资金的支持。2014年,省科技厅一次性向考取昆明大学的韦兴兰同学捐赠了6600元助学奖学金。昆明大学为韦兴兰同学提供了特困生助学金4000元和一份勤工助学工作,圆了女孩一个美丽的大学梦。

  (六)群众科技素养和党建科技活动载体帮扶方面。

  一是组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省疾控中心、省农科院、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大众健康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和专家到富宁木央镇举办以“科技服务三农、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专家组分别在谷拉乡、木央镇、县卫生局、县医院、县民族中学等乡镇和部门开展《罗非鱼养殖技术培训》、《草果种植技术及管理》、《蔬菜种植、防治技术及深加工动态趋势》等专题讲座6期,培训群众10000人次。在木央镇开展集中科普宣传活动中,现场为当地百姓进行了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医疗义诊活动,并通过展板、科普挂图、实用技术资料发放等手段,进行了农业科技、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等知识的宣传。发放图书、挂图、手册、光盘等科普宣传资料及为木央镇科技活动室捐赠电脑、投影仪、科普书籍等价值超过5万元。

  二是省科技厅的两个基础党支部与云南省林科院党委、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党总支与富宁县木央镇党委共同协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木央镇的核桃产业、油茶产业、甘蔗产业、蔬菜产业、林下产业、太阳能光伏取水和科技抗旱工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同时,结合富宁县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实施和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在村级综合科技文化活动室的软硬件配套建设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三、主要做法

  (一)注重构建“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制和注重构建有效管用的具体工作机制的契合。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加强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帮扶、挂钩扶贫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由省科技厅主要领导负责,明确一名副厅长具体牵头,各处室、直属单位全面参与,驻村指导员负责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在工作中建立完善与富宁县木央镇的定期交流通报制度。同时,强化对指导员的管理、指导和培养,加强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工作各方面结合起来,激发全厅派驻指导员工作热情。省科技厅采取厅领导召开现场办公会、实地调研指导、挂钩帮扶、下派指导员具体落实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2014年省科技厅各级领导共75人次(其中厅级领导10人次、处级领导55人次,其他人员10人次)以各种形式深入富宁开展帮扶。

  (二)注重长远规划和注重长期效应的契合。制定了《省科技厅驻村帮扶工作规划(2014—2016)》和《省科技厅2014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并和富宁县签订挂钩帮扶承诺书,明确省科技厅帮扶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年度实施内容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使省科技厅对富宁县木央镇的帮扶有整体感和系统性。在做好长远规划的同时,始终注重构建发挥长期效应的合作机制、帮扶平台和主体建设。

  (三)注重加大经费投入与注重引智扶智的契合。以打造富宁县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为契机,以产业发展、企业做强、群众科技素养提高为抓手,每年都将安排大量项目经费作为帮扶资金支持富宁县木央镇的发展。在高度重视资金扶持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更高层面开展引智扶智。

  四、2015年工作要点

  (一)按照云南省科技厅新农村建设工作总体安排和《省科技厅驻村帮扶工作规划(2014—2016)》,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多方筹集资金,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加快富宁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积极探索“造血式”帮扶新模式,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和推进富宁县新农村建设。

  (三)科学统筹富宁县木央镇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培植典型,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作用,点面结合,推进美丽、和谐富宁建设。

  所2015年度驻村帮扶工作总结

  按照省委开展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部署,我所派驻代表赴阜平县谷家庄村开展帮扶工作。工作组驻村以来,在省、市、县三级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严格遵守省委提出的“六个务必”和“十个一定要”的总要求,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吃住在村,深入走访察民情,访贫问苦送温暖,因地制宜定帮扶方案,真抓实干促发展。工作组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积极推进帮扶项目,主动落实帮扶任务,圆满完成了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使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实施了五项自选项目,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九个多月的驻村帮扶,谷家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项目初具规模,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文化建设进一步得到发展,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明显增强。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调研,结合实情,科学制定帮扶方案

  1、精心组织,统一思想认识

  工作组驻村后,及时召开了“三会”:村“两委”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扩大会,传达了省委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有关安排。通过“三会”对接,工作组接到了地气,了解了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对制定帮扶方案与产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也使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统一了思想,坚定了脱贫致富信心。

  2、建立制度,保证工作成效

  根据省市县活动办的要求,工作组建立了学习、例会、信息交流、请销假、工作纪律等制度,真正做到下得来、蹲得住。塌下身子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探讨,解实难办实事,与村“两委”干部深入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和市县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深入调查,宣讲政策摸实情

  驻村后用时近50天,通过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聊农活、谈发展等,对谷家庄村八个自然村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农业基础设施、种植养殖规模和经营模式、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民现有的经济状况、教育和医疗条件等涉及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掌握了谷家庄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不断向村民宣讲党的政策,传达各级领导对扶贫开发的理论指导,使村民们从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4、结合实际,制定帮扶方案

  工作组把实地调研考察收集来的大量信息,进行了汇总归类,并紧密结合谷家庄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认真分析,探索脱贫致富,开发发展的路子。与村“两委”一起最终确定了“逐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形成谷家庄种养产业发展的龙头”,并结合省、市、县关于基层建设年相关要求,制定了谷家庄村扶贫开发方案。

  二、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确定帮扶方案后,工作组和村“两委”成员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及时开展工作,按要求完成规定的帮扶项目。

  (1)投资21万元进行村街道硬化工程,完成了4000平方米的村街道硬化。

  (2)投资65万元开展安全饮水工程,共打井8眼,修建蓄水池9个,铺设饮水管道12000米,基本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

  (3)安全稳定用电工程。共计投资74.8万元,新增并安装了4个变压器、改造10kV线路2.1km。这些电力设施的施工,有力保障了谷家庄的电力需求,并预留了发展产业的电力所需。

  (4)危房改造工程。政府投资41.4万元,支持翻建住房9户、修缮危房9户、五保户新建房6户。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解决了实际困难,使他们体会到了党的关怀,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5)“四清四化”工程,共投资15.8万元。累计清垃圾120方、杂物100方,修建垃圾池21个、设置填埋场1个,聘请保洁员2名,修建文化宣传墙40平米,在村委、学校、道路两侧种植花木进行绿化,新栽苗木2000棵,按要求统一采购并了安装16盏太阳能路灯。

  (6)增收致富产业方面。积极鼓励村民开展互助合作,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帮助养殖户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在工作组的支持下,积极促成养鸡合作社1个,投资45万元修建成两个肉鸡养殖大棚和配套设施,8月份起投入生产,目前运营良好。5 户农民发起成立药材种植合作社,今年种植药材96亩。筹备成立菌类种植合作社,目前已征地5亩,种植大棚正在建设中,预计投入50万元。届时将吸收本地大量闲散劳动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7)学校和卫生室建设方面。共投资10万元,在谷家庄小学建设午餐食堂,目前县教育局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卫生室已经安装要求完成改造。

  (8)投资2万元,建农家书屋25平方米,配套图书780册,4种报刊及部分音像制品,捐赠图书400册,完成了农家书屋的建设。在村活动广场安装了价值1万元的健身器材。

  (9)通讯通邮方面。通过工作组努力,联系邮政部门安排邮政邮箱一套,目前已完成。其他通讯、宽带已具备开通条件,未安排投资。

  (10)积极配合市县规划部门,结合谷家庄村情,精心制定了村庄规划和环境整治方案各1套。

  三、着眼长远,持续发展,精心谋划自选项目

  工作组在完成省委规定动作的同时,精心谋划自选项目,在54所支持下,累计捐赠20余万元,实施了5项自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提高了谷家庄的发展后劲,获得了村民一致称赞。

  (1)着眼长远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工作组驻村以来,始终把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作为工作重点,儿童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贫困乡村学校建设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作组在54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工作组对谷家庄小学进行了大力扶持,投资6万元进行小学校园环境整治及改善教学条件,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脱贫致富,信息先行。工作组投资2.5万元建立了覆盖8个自然村的无线喇叭系统,党的各项政策能够及时宣讲,此举受到了村两委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有效促进了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宣传效果,提升了科普宣传能力,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递。

  (3)捐建村“两委”办公室,提高行政服务能力。谷家庄村基础条件较差,村“两委”无固定办公场地,日常工作借用小学两间教室,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村干部急需有独立办公场所。54所投资10万元修建了村两委办公室,投资1万余元完善了办公设施,大大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有效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开展。

  (4)在参加帮扶工作同时,不忘人文关怀。工作组从生活经费中挤出5000余元,购买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多次慰问五保户、老党员和贫困户,给他们带去温暖。在六一儿童节前夕,54所党委书记一行到学校看望学生,为每个学生带来了书包、字典、纸笔等学习用品共价值1万余元。协调54所导航专业部到谷家庄开展青年公益助学与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职工个人捐款1万余元,导航部的青年代表与小学生们开展了互动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小学与帮扶单位的感情。

  (5)关心村民健康。组织54所职工医院到村里开展村民健康咨询活动,现场带去了血压计、心电图仪等医疗设备和部分药品,为164个村民做了健康咨询及身体检查。

  (6)多方关心群众生活。工作组发动自己的关系,帮助谷家庄两个孩子到石家庄市职业工程学院读书,多次带领村民到石家庄寻医看病,代购药品、物资,解决了老乡的实际困难,获得了村民称赞。

  四、真抓实干,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通过近一年的驻村帮扶,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摸爬滚打,实施各项发展项目,工作组三位同志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一是增强了责任意识,锻炼了为民服务的耐心,诚心,通过和基层深入接触,切实认识到承担的责任。二是增强了自觉意识。工作组在农村艰苦条件下,一直坚守在一线,不喊苦不觉累,迫切的想为群众办点实事,解决点实际问题。三是提高了工作能力,锻炼了为民服务的本领。基层工作情况复杂,头绪繁多,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因地制宜,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工作才能有成效,出成绩,真正把党的意图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经历是一笔财富,54所一定要把扶贫下基层的工作感受变成一种真正的精神动力,完成祖国交付的各项任务,实现稳健快速发展。

  五、诚心为民,基层锻炼获得了各方认可

  工作组在驻村帮扶期间,与老乡同吃同住,在完成帮扶工作的同时,也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在工作组结束工作回单位时,当地群众自发聚集起来敲锣打鼓送行。

  工作组的帮扶工作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的认可,54所驻谷家庄工作组被阜平县委推荐为市优秀工作组,李增辰被保定市委推荐为省优秀工作队员,皮中标、刘宏伟被阜平县委推荐为市优秀工作队员,工作组三位成员获得“阜平县荣誉公民”称号。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2-14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7-11

区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9-16

驻村帮扶队工作总结01-19

驻村单位帮扶工作总结12-31

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7-11

个人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7-21

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7-11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13篇02-18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精选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