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

时间:2023-04-24 13:25:11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

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1

  小班刚刚入园,哭闹现象比较严重,孩子们嘴里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要找妈妈”,“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早点接我”等等,他们换了新的环境,心里往往充满了对新环境的害怕、焦虑、恐惧等情绪,这个时候他们对老师是不信任的,缺少安全感,对不熟悉的环境没有归属感。要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那么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教师要做的第一步。

  (一)建立安全感的前提是熟悉感和规律感

  1.三个教师同时带班,增加幼儿对教师的熟悉感。

  我们都知道熟悉感是由交往次数和时间决定的,所以在小班开学初一个月三教师都要参与带班活动,而且是全天在班,尽量多和孩子接触,这样教师当然很辛苦,但是我们要努力克服,尽快和孩子之间彼此熟悉,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2.活动安排要有规律,使幼儿产生可预测感。

  规律感就是每天安排经过多次重复后,孩子产生了可预测感,有了可预测感后,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增加。但规律感要符合直观性、一致性和重复性这个三个要素。直观性就需要提供直观的信息,比如图片或声音,让孩子了解各个环节转换的要求;一致性就是在小班开学初期,每一天的安排应该是一样的,包括每个细节,例如孩子的床铺、孩子的座位、负责每个环节的教师等都不变动;重复性就是幼儿园和家庭要保持一致,重复一样的细节,比如,假期也要坚持睡午觉,特别是长假前要飞信提醒家长。我们班从第一周开始周五下班之前都会给家长们发飞信,提醒家长假期注意安全同时提醒家长在家看着孩子睡午觉。

  (二)归属感的建立会促进幼儿生活常规的内化

  幼儿需要情感的归属,在家庭中幼儿具有天然的归属感,可是到了幼儿园,他们看到的.是新的摆设,陌生的老师,不熟悉的同伴,他们没有归属感,要想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常规,建立归属感至关重要。

  1.利用亲情效应,建立幼儿的归属感。

  我们知道幼儿对父母或者经常陪伴他们的家人都有很深的依恋感,这是他们之间存在着亲情效应。由此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幼儿园也可以建立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亲情效应。比如孩子在喊着找妈妈的时候我就会说:“老师就是你幼儿园里的妈妈呀。”,孩子不小心撒了饭菜我们要微笑着说“没关系的,擦干净了就可以了。”小班幼儿喜欢身体的接触,教师可以增加和他们之间身体的接触,摸摸头、拉拉手、抱一抱等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2.没有私心的教师,让每名幼儿拥有归属感。

  我们在带班中,经常是看见漂亮的幼儿就情不自禁去抱一抱;看见调皮的幼儿就大声训斥;小班幼儿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和同伴,这样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幼儿会感觉到老师和同伴都不喜欢他,在集体没有归属感,这样长久下来会让幼儿缺少自信,影响他的发展。

  教师要“戒掉”私心,让幼儿享受到公平的爱。每名幼儿都需要老师的爱,我们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每名幼儿在幼儿园都感受爱。同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孩子在园的表现,寻找他们的活动中的“魔法时刻”,用照片、文字、录音等形式记录下来与幼儿和家长进行分享,让每名幼儿感受到他是幼儿园集体中的一位重要的成员,真正建立他们的归属感。

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2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是基础打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其中,我认为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所谓常规培养就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常规培养,可以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抓好常规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常规培养:

  一、常规培养应面向全体,做到一致化。

  陈老先生曾说过:“不管他是聪明的、是愚笨的,或是富贵的、是贫贱的,总之,当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常规培养和其他教育一样,要面向全体。同时,要做到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合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本学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班上换了一位教师。在开学初的一段日子里,由于三位教师间缺乏沟通培养不够默契,同时也存在对原来班级的孩子的思维定势,在实施常规教育中要求不一,期望值存在差异,造成班级常规一度陷入混乱之中,孩子搞不清到底怎么做,无所适从。之后,我们及时地协调了工作方法,相互间多讨论、多沟通,尽力做到协调一致,分析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到要求统一,使班级常规有了明显改善。

  除了教师间的教育方法、手段一致性外,还包括教育过程的连续性。不仅要求每一位教师对幼儿的整体要求一致,而且力求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的不同环节上,要求前后相一致。绝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往往在平时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这种想象:教师在指定一些细小的常规时,往往不加重视,随口说一条便是了,到后来自己连讲了什么要求都不记得了,更别说是实效如何了。

  此外,必须重视家长工作。陈老指出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的共同责任”,而且“往往儿童到学校得到一些好处,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坏处。”因此,常规培养也应做到家园一致。我们要经常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其明确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并和其共同收集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发现孩子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处理,家长自身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作孩子的榜样,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师幼共同建立合理的常规要求,做到坚持不懈。

  常规要求的建立应是科学的'、符合幼儿心理的、生活特点。每一个常规的指定,教师都要反复思考,用最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共同讨论共同提出,并做到合情合理。合理的常规制度建立后,就要严格要求,做到经常化,不能前紧后松。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例如:有的教师在刚实施的几天对常规非常严格,过了几天就松下来了,可有可无;还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处事,心情好时怎样都行,不好则样样不对……,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应做到坚持不懈,促使幼儿“从知到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形成到精神、从认知、法治到心理。”

  三、采取多种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陈老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将会深刻地影响儿童。”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并做到言而有信,作孩子的表率。在实施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考虑不同的孩子,分析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教育引导。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教师应本着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进行恰当的评价,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改正,或者给予幼儿积极的暗示,来帮助孩子改过。应极力避免用消极的命令来要求孩子如何如何,更不可用一些惩罚的手段来逼迫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

  2.采用“隐意识”教育。抓住“孩子都是善模仿”的特点,利用榜样的无声力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即“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

  3.体现因人而异的原则。每个孩子原有的常规基础都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陈老的教育思想中就非常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他要求施教者要向“私塾教育”的先生那样,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教师要热爱、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幼儿应有不同的常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指导,将目标落到实处。比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即使两人同时玩一种玩具,教师所提的要求应是不同的;根据玩具种类的不同,对同一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因为孩子的能力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让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学习下逐渐缩小与同伴的差别。

  综上所述,常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由浅入深、前后一致、持之以恒,使常规工作取得卓越的成效!

【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幼儿园常规工作总结03-27

幼儿常规工作计划04-01

班级常规工作总结01-20

常规管理的工作总结01-03

幼儿园常规教育心得01-25

常规检查工作总结03-16

幼儿园常规的工作计划12-12

幼儿园大班常规计划范文02-14

幼儿园常规工作计划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