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院感工作总结

时间:2023-03-09 12:44:42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院感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院感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院感工作总结15篇

院感工作总结1

  2022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医院感染工作,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支持下,和全院员工共同努力,医院感染工作得已顺利开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质量管理年”对医院感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完善了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达到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办公室、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的三级管理模式。并将和科室有关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下发到科室,要求科室组织学习,定期抽查制度学习情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二、对全院员工进行分类分批院感知识培训。对全院员工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和适用指南及《医疗废物的管理》的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和《常见医院感染预防》的培训,对兼职人员进行了院感现患调查方面的相关学习,对临床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和方法及细菌学检查时如何正确采集各种标本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增强了防范意识。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规章制度翻印下发给每位员工,使大家学习有资料、工作有依据,按国家规定执行。

  2、制定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措施和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化操作规程,如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无功和技术操作、标准操作规程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等,针对高危因素(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侵袭性操作、医疗废物的管理)的控制措施。

  3、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的教育和培训。4、医院感染的监测

  (1)开展前瞻性调查和科室主管医生上报相结合的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2022年医院发病率为0%。

  (2)、开展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八月份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了现患率调查,调查245人,感染2人,现患率0。09%。

  (3)、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全院每个科室每月进行,院感办上半年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进行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制定措施,反馈给院领导和相关科室,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使我院监测工作有较大的提高。X市疾病控制中心每半年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合格率为100%。

  (4)、医院流行细菌监测:我院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鼻硬结亚种4种细菌为主。

  (5)、细药耐药菌株进行监测,本年度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大肠埃危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抗内酰胺酶菌株明显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院感办及时制定隔离措施和预防流行措施,并督促科室认真实施,避免交叉感染造成流行。

  以上六项工作分别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院领导和临床各科室。

  5、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保证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四、每月审查一次性医疗用品证件和检验报告,杜绝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入医院。

  五、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科室的管理,规范了门诊手术室、口腔科等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六、日常中到临床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得力,全年医院感染控制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未发生医院感染流行和爆发。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并且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2022年的医院感染工作在全员的大力配合和努力工作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实施下未发生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在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检查中受到专家好评。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不足之处,在2022年工作中争取更加深入,针对薄弱环节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院感染工作再上台阶。

  院感办2022年。2022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里,结合省卫生厅的“二甲医院的续审工作的标准”,提高我们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各种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质控持续改进工作的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1)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

  (2)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

  (3)、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

  (4)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室的操作、消毒。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三、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重点科室特殊情况加强监测。各项监测项目达标。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今年落实每季开展一个项目目标监测,如手卫生、听诊器、电脑键盘等。增加产房、手术室卫生员手采样。

  四、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五、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病区落实探视制度。六、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七、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4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恶性院感事件的发生。

  八、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流行、暴发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措施。24小时内完成逐级上报。

  九、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请专家及院内讲座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实岗前培训。

  十、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本年度院感工作重点。

  十一、定期自查,结果纳入质量核考。

院感工作总结2

  上半年院感工作主要围绕市质控中心督导检查存在问题,逐步完善各项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监测工作:

  1-6月医院感染病例发生13例,发病率为 %,病原学送检率%;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中留置尿管53例次,尿管使用率 %,发生尿路感染1例,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是%;外二科出现1例二类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患者2人次,按照要求进行隔离诊治。按照计划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将数据上传至全国感控基地。

  二、手卫生:

  上半年抽查手卫生时机558次,实际实施464次,手卫生依从性%,时机主要是接触患者或清洁/无菌操作前依从性差;正确率%,主要存在洗手法执行时间不足15秒,个别人六步洗手法不正确。

  三、培训:

  1、院内:对新招录人员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14人次,且考核合格;针对20xx年职业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来我院授课,提升医护人员防控水平;根据临床科室需要深入科室进行针对性的培训4次(内容流感防控、手卫生、医疗废物、安全注射、感染病例诊断、横断面调查)。

  2、院外:11人次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会议;参加市质控中心组织的研修班人员5月份通过考核。

  四、重点环节管理:

  1、手术室:1月份对手术室空气进化设施进行维护-更换过滤网,经洁净检测及空气培养结果合格后重新开展手术;针对质控中心专家提出的手术室存在的`器械清洗等问题逐一进行整改。

  2、胃镜室:根据天津市内镜质控要求对我院的消毒记录进行规范。

  3、口腔科:选派3人次分别参加医大口院组织的培训,提升口腔科感染防控意识。

  4、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4月份进行了演练,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明确各科室职能,完善机制,提高临床科室的鉴别能力,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保障医疗安全。

  五、修订相关制度:

  依据院感相关规范及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与我院现有的制度流程进行对照,不断完善我院的相关制度。(肠道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污染物品回收操作规定、重复使用器械处理流程等)

院感工作总结3

  我院在上级卫生部门领导和关怀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使我院院感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本年度未发生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现将20xx年度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如下:

  1、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分工,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负责,配备了专职预防保健人员,明确了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制定了各科院感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医院管理会议,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针对各部门的反馈意见,及时正确指导及处理。增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认真学习传染病的防治法,完善疫情报告制度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完善了《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传染病报告奖惩管理制度》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发现传染病病人,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及时进行电子网络报告。今年报告乙类传染病3例。

  3、强化消毒、灭菌意识,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组织全院临床医务人员"学习新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各科室的注射、穿刺、采血器皿保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对应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后立即销毁,并做详细记录,杜绝2次使用隐患,我院对所购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了备案制度。科室所有的诊疗器皿,均标有明确的消毒更换日期和详细的记录。

  全院严格执行紫外线消毒制度,对消毒时间、地点均有严格要求,并认真做好记录,对所有紫外线灯管每周进行擦拭消毒,即保证了灯管寿命又提高了消毒效果。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坚决保证工作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我院供应室对蒸汽压力消毒锅的消毒进行严格效果监测,按消毒规范要求,对所有消毒物品,每天每次均做b—d试验,并做详细标记和记录,保证消毒灭菌质量,为临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医疗保障。

  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提高院感质量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我院今年在环卫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医疗废物用储备室进行了重新改造,使之达到环境保护的的卫生要求。对全院的医疗、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各环节均有严格的交接,对所有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标识均有严格规章制度。重新设计了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对医疗垃圾的外运数量,有详细的登记和严密的交接制度。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并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医疗废物处置的专业培训学习,使医疗废物的管理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务人员受伤害的机会,同时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民健康而做出努力。

  5、加强院内卫生环境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使患者就诊建立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建立了严格的卫生检查制度,开展了每月一次卫生环境大扫除的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灭蟑螂工作。改变了原来不良的用餐习惯。全体职工在食堂大厅就餐,餐后在食堂清洁间内清洗,杜绝了在科室就餐,污染科室卫生环境的问题。为提高卫生质量,院感领导小组对各科室仪容仪貌、科室卫生、消毒工作记录、消毒隔离、药品使用、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做出了周检查、月检查、季检查的制度,促使院内感染管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6、开展多种形式院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为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普及医院感染、消毒技术、传染病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院感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案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培训,做到了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学有记录、有笔记、有签到并进行现场提问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对全院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试卷考核,考核成绩归入个人档案。

  本年度,我们院感领导小组在院组织和全体职工的支持下,做出了一点成绩,但差距还很大,如对院内环境的监测,医务人员的手监测,抗生素使用调查等院感工作还未开展。我们决心在下一年度更好地开展医院院感工作。

院感工作总结4

  第三季度,医务科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我院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表》开展自查。现对本季度院感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如下。

  一、接受市级创卫检查。

  7月28日(周三)早上,广州市卫生局来我院进行创卫检查。在院感方面,他们主要检查了医院废水及医疗废物的处理。由于这两个方面一直是院感的薄弱环节,因此这次检查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关于污水的'日常监测,我院一直未开展粪大肠杆菌的监测(粪大肠杆菌日常监测的频率是每月不得少于1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本院的医院污水管理,落实本院制度的《医院污水、废弃物管理制度》,医务科制定了《医疗污水管理工作职责》,并下发到相关人员。

  二、院感工作总结

  1、自查情况

  (1)组织机构建设。综合科落实比较好,已作出本科室控制医院感染工作计划与职责分工。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操作规程。门急诊、综合科、妇产科、防保科普遍存在棉签开封后未标注开启日期、酒精、碘伏、生理盐水未标注开启日期,过期未作更换等问题,但经过自查反馈后,都得到改正。医护人员未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进入产房的问题,经妇产科科主任及护士长的督促和教育,得到较好的解决。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方面。各个科室治疗车上均配备有速干手消毒剂,落实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洗手制度。各治疗室、换药室等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2周用95%酒精擦拭,记录完善。

  (4)消毒效果监测。各科室均符合要求,使用中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浓度监测并有记录,使用中戊二醛灭菌剂每周进行浓度监测并有记录。

  (5)医疗废物管理。发现医疗废物暂存间锐器盒乱堆,锐器盒未封口,未贴上医疗废物专用标签;锐器盒封口不紧实、严密;锐器盒内混有棉签。经自查反馈后,均未再发现。

  2、住院病例监测

  已监测45份住院病例,其中综合内科16份、综合外科9份、妇产科20份,未发现院感漏报。

  3、院感病例个案调查

  本季度发生4例院感院感病例,其中妇产科1例,综合内科3例,均为呼吸道感染。医务科院感专职人员立即开展个案调查,核实情况。住院号科室院感发生时间009513综合科20xx-7-220xx-8-5高血压病2级20xx-7-6(高危组)29009561综合科20xx-8-520xx-8-120xx-8-2型糖尿病110:009009649妇产科20xx-8-220xx-9-120xx-8-异位妊娠627007962综合科20xx-9-120xx-10-高血压病3级20xx-9-68(极高危组)23入院时间出院时间原发疾病院感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本季度未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5、院感培训

  (1)8月5日(星期四)下午,我院举办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置的专题讲座,65人参加培训,培训率69.9%。

  (2)8月19日(星期四)下午,医务科组织对污水处理、监测相关人员进行医院污水管理专题培训。

  6、医疗垃圾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存放较整齐,无污、血水外流;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有交接记录。医疗废物运出后,能及时对暂存间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7、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供应室工作间干净整洁,有紫外线消毒记录及擦拭记录,记录规范。每一锅高温蒸汽灭菌都有记录,并有试纸监测。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门急诊、妇产科、防保科均未作出本科室院感小组人员的分工及院感小组工作计划。

  建议:未做出院感小组的职责、明确分工、制定出工作计划的科室,请尽快落实。

  2、各科室有时会出现棉签、酒精、碘伏、生理盐水未标注开启日期,过期未作更换的情况。

  建议:各科室应随时注意棉签、酒精、碘伏、生理盐水是否标注开启日期,过期的是否已作更换。

  3、医疗垃圾包装物、容器上无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特别说明等。

  建议:医疗垃圾包装物、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特别说明等。

  4、人流室病人通道门未关好,不符合无菌要求。建议:人流室病人通道门应关闭。

  5、洁公司清洁人员未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进入产房。建议:妇产科科主任及护士长督促保洁人员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进入产房。

  6、走廊生活垃圾桶内混有棉签。

  建议:各科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宣教,叮嘱患者将棉签丢弃在医疗废物(黄色)垃圾桶内。

  7、各科科室未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未能做到合理应用,按指征用药。医务科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监管不到位。

  建议:各科室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做到合理应用,按指征用药。医务科应加大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监管力度。

  8、医院污水粪大肠杆菌监测未开展。

  建议:尽快开展污水大肠杆菌的日常监测,防保科负责取样,检验科负责检测,检测报告交医务科院感专职人员保存

院感工作总结5

  在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院感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现将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x月重新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2、x月份在院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以及按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入了我院每月一次的全院医疗、护理质量督查工作中,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二、医院环境监测方面

  院感办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督、监测和汇总,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减少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截至目前为止,已对我院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供应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部等抽检了x次,采检样品平均值达到了x%以上,在今后加大对各科室消毒操作规程的监督,为采检样品平均值达到x%而努力。

  三、菌物品的.管理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防护措施,从而加大了对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和各种消毒产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严格检查产品三证、质量和有效期;定期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指导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使用一次性物品、无菌物品、消毒产品的情况。

  四、消毒管理

  加强了对各科室日常使用消毒设施和消毒剂的强度、浓度、有效期限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病历监测

  20xx年第一季度院内感染率监测情况如下:x-x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x人,发生x例医院感染病例,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率为x%。

  20xx年第一季度院内感染漏报率的监测情况:漏报率为0。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按照县环保局,县监督所的相关要求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标准,严格管理我院医疗废物的产生、暂存、运送、处置、消毒、登记和相互交接等重点环节。定期不定期下科室监督检查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工作情况,指导工作人员正确分类、回收、运送、登记和处置;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他们配备了相应的防护用品,运送工具等。按照环保局的要求每月和每季度对全院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置量进行归纳总结,并按时向环保局汇报和存档。

  七、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日常督查指导,考查提问等多种形式,增加了全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第一季度对x人次进行了培训(应x人次,因工作人员参加劳动,请病假人员较多,覆盖率较低)。

  八、手卫生的管理

  按照《手卫生管理规范》内容,制定了手卫生依从性计划,进行一次理论和操作手卫生培训,并抽查x人次进行手卫生操作。

  九、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

  制定了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加大对各科室的定期院感督导检查,每月到各科室进行打分考评,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整改。

院感工作总结6

  本年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全年1—12月份感染办共监测出院病人14501例,96人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抗生素使用率60%,无菌切口感染率0,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实了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大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每周在院周会上及每月的质量控制反馈会上通报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各科感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质量控制:

  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全年编写医院感染信息两期。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全院通报。

  (二)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科、口腔科、胃镜室、治疗室、换药室等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每周不定时检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制定各重点科室感染质量检查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对手术室重点检查手术后各类器械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对新生儿科督查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各种物品的消毒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供应室重点督查器械的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程序及灭菌器械的合格率,灭菌器的监测等。对产房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各类器械的用后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口腔科的车针、手机、扩大针等供应室回收处理、制作成纸塑包装等等,使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

  三、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采集临床感染病历,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

  2、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对象以重点部门为主,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进行监测,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院通讯反馈给各科室。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共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情况共127份,合格数119份,不合格8份,合格率94%。其中空气93份,合格数85份,合格率91%。物体表面12份,合格12份,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表面14份,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医生、护士、实习生、进修人员,合格数14份,合格率100%。消毒液8份,合格8份,合格率100%。监测血透中心使用中的透析液、反渗水共2份,合格2份,合格率为100%。

  3、紫外线强度监测:对新购进紫外线灯管每批次进行抽检,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等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共监测灯管16支,合格16支,合格率100%。循环风消毒机32台,每月检查过滤网的清洗,每半年统一换一次灯管,消毒效果均达标。

  4、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审核产品的相关证件。

  5、本年5月份感染办开展了住院病人现患率调查,调查前对14名参加现患率调查的监控人员进行了调查方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的填写,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知识培训。顺利的'完成了调查。调查结果:无医院感染发生。

  6、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

  7、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知识的培训,每周不定时了解致病菌检测结果,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查明所住科室,通知科室主任、护士长并签名,要求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四、沉着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加强AFP及麻疹的预防和控制,针对我区和我县相继出现的AFP及麻疹等疫情,我科每天下病房、门诊进行督导,及时发现消毒、灭菌、隔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同时加强医疗废物分类和收集处理,严防因管理不善引起的感染暴发,确保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实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编制医院感染控制各种流程,如洗手流程、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理流程,以及各种诊疗操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使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化,便于操作,便于记忆。

  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七、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元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131人、外科全体人员21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6人、保洁人员24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医疗废物管理”等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三月份:对重点科室54人、全院医务人员90人进行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四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72人、全院医务人员136人、各科医务人员90人、各科院感质控员14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管理”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五月份:对各科监测员及护士长16人进行了“现患率调查方案”的培训。

  七月份:对新上岗人员31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八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109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与职业暴露”的培训,考试均合格。

  九月份:对重点科室61人进行了“多重耐药菌”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十一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203人进行了“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十二月份: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64人、52人、108人进行了“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等三次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使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化。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院感工作总结7

  伴随着医院前行的脚步,我们已迈入新的一年。辞旧迎新的时刻,总是会回望一下走过的路,盘点一下捧在手里的收获。今年对我院来说院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在院部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支持下,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经过全院人员共同努力,工作初步有了起色,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3月分我院重新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以领导班子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分管领导解决问题,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倡议下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了严厉的奖惩办法。

  二、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工作制

  我院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医护办具体负责院感各项工作组织实施,制定有《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无菌操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

  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加强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树立医务人员无菌操作的观念和职业安全防护的意识,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有重要意义。我院根据3月份制定的培训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员院感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后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20xx年共开展专题院感培训四期,全员医护人员全部参加。

  四、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我院认真落实先清洁后消毒的基本要求,加强对诊室及物品卫生。每天由各科室人员对诊室及物体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晚间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物理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同时对发热、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严防生物感染。医疗物品与污染物分开放置,擦拭用品用具做到分类分区。

  五、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我院每月根据院感检查标准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口腔科、妇产科、护理部化验室等重点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帮助其发现问题,希望工作中进一步整改。

  六、做好消毒及无菌物品的储存管

  各类医疗物品按规范摆放整齐,严格分开无菌、非无菌物品,并标记清晰。对一次性无菌物品集中定点、分类存放,遵守消毒、无菌物品使用的有效期。碘酒、酒精密闭保存,开启有效期≤7天。棉球、棉签、纱布等使用小无菌包装。

  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了医疗废物收集、回收、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我院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每天由卫生员负责将医疗废物存放在指定区域,并设置有明显的危险警示标识。定期由医疗废物环保处理公司回收,做好交接登记记录。

  八、存在问题:

  1.虽然每季度定期培训,按流程做到签到、培训、考试、总结,但是参会人员很快就能把培训内容忘记。

  2.每月对重点科室院感质量检查,检查发现的问题有些硬性条件(房屋布局、人员配备)无法整改,且检查结果只是口头告知,无纸质反馈。

  3.有些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控制意识薄弱,对医院制定的消毒隔离、手卫生及自身防护制度和措施不能遵照执行。

  4.本人因知识量有限,在工作中面对疑问无法进行全部答疑,甚至是错误解答。

  九、明年院感工作计划:

  1.存在问题进行逐步整改到位。

  2.对未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整改。

  3.结合我院具体实际情况从新制定重点科室院感考核指标。

  4.抽出空闲时间进行院感知识学习,增加知识储备量。

院感工作总结8

  1.一月份院感科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院感知识讲座培训,重点讲解了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规范处置、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高了大家对院感知识的认识。

  2.每月对全院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每月对全院所有出院病例进行抗生素统计,对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上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针对手术室层流净化环境卫生学检测不合格情况,深入科室查找原因,及时向分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对手术室层流净化的维修。

  5.为防止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联合医务科、护理部深入科室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现场指导,采取控制措施,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6.一季度有10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分别对其伤口进行规范消毒处置,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进行跟踪随访。

  7.选派两名护士参加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培训,并取得了上岗资格。

  8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院感科制定了职业暴露的工作流程,并下发给各科室进行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医院领导知识院感工作,并为临床一线人员购置了护目镜。

  9.6月1日迎接了济南市卫生监督所的监督检查,

  下一步院感科将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逐步落实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及时做好重点科室的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院感工作总结9

  20xx年在医院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抓好科室建设,高效率开展我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一、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新颁布的六个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安排科室感染小组学习培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二、充分发挥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营造感染控制人人参与的医院感染控制氛围。

  1、强化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2、定期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组织业务学习;

  3、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工作纳入科室考评内容。

  三、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继续开展全院范围的手卫生宣传活动,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四、按照卫生部要求,结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做好应对不典型性肺炎的院感控制工作。

  五、及时收集、分析、反馈本科医院感染病例,不定期进行院感病例漏报调查。

  六、加强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消毒药械的自我监督管理。

  七、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工作。

  八、对医务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全员培训,开展对新上岗职工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定期对保洁员开展院感知识职业安全培训。

  九、我科室未发生一起院感事件。

院感工作总结10

  一、召开“院感专业委员会”会议:

  6月5日,由刘媛副院长主持,刘奇杰副院长、医教科、办公室、药械科、门诊部及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等25人参加的“院感专业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会议首先通过了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各科室“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名单的决议;通报了20xx年上半年院感工作和医院环境生物学、消毒灭菌物品监测结果。分析了20xx年上半年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情况。并认真讨论了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院感委员会委员对我院感控制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感染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全院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要求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高防控意识,保证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二是要求各科室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及预防措施。三是科主任、护士长应各负其责,监管好本科室感染控制的每个细节,认真做好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院感质量控制,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1、每月组织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按“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手卫生、院感病例上报等进行检查考核,对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生物监测。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监测不合格等情况,及时反馈、整改,至合格。

  2、平时注重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对新生儿室、产房存在的医护人员进出不能及时更换工作服、佩戴帽子、口罩及手卫生等问题,及时与科室主任、护士长沟通,要求给工作人员配备需要更换的工作衣、工作鞋。主管院长多次在行政查房中要求科主任、护士长要高度重视新生儿室的.院感工作,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和手卫生的管理,使此项工作得到改善。

  3、及时应对医院感染的发生。20xx年4月24-25日妇产科、儿科4例发生新生儿感染“轮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事件发生后,科室及时上报,护理部组织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院内感染事件及时得到控制。

  4、针对自治区卫生监督所3月28日对我院“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的综合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相关科室进行整改,并协助制定消毒登记本,规范医疗废弃物的交接程序及标示。

  5、协助功能科制定院感控制工作制度,成立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消毒登记本等,并指导落实执行。

  三、对重点部门进行专项检查:

  5月29日8时,结合医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麻疹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护理部(院感科)对全院及重点部进行了专项检查,本次检查包括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手卫生依从性、职业暴露等内容,随机抽查了医生和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督促相关科室做好消毒隔离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提高防控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

  为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护理部以《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xx年版)》为指导教材,于4月7日下午与医教科共同举办了全院医务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节选)”知识培训。为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4月16日护理部会同门诊部对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发热病人接诊及消毒隔离措施等内容进行现场培训。4月17日,再次对医疗垃圾暂存间工作人员和全体保洁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手卫生”及“消毒液配臵知识”强化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为确保我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积极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区内院感知识培训:

  1、5月16日,我院选派谢丽龙、杨丽娟、赵静娴、王丽艳等6人参加了由宁夏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举办的全区“手卫生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有市医院护理人员表演的洗手操,又有紧张激烈的知识竞赛,同时还发放了多种手卫生知识宣传彩页。使我院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志受益匪浅,对推动我院手卫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6月8日,我院选派李春霞参加了“宁夏第二届消毒供应中心年会”。我院护理部谢丽龙、杨丽娟参会旁听。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核心职能是保证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安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在两天的年会活动中,来自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老师们紧扣规范的消毒要求,与参会的各单位代表共同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使我们受益匪浅。

  3、6月29日,选派谢丽龙、杨丽娟参加了宁夏医院管理协会召开的“20xx年全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新进展研讨会”,我院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小组长等7人参会旁听。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技术方面的知名专家索瑶、武迎宏等前来授课,重点解读新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与操作要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编写下发“医院感染管理通讯”:

  为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次编印“医院感染管理通信”,通过“法律、法规、规范”、“院感知识问答”、“工作动态”和“院感监测信息”4个板块。积极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第一季度院感控制工作情况及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科室院感控制工作起到了督促作用,使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规范和标准更好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七、积极参与医院建设工作:

  1、在儿童医院建设方面,分别参加了“新院深化建设”“手术室深化建设”专题会议。多次与上级医院专家沟通、协调,为新院NICU、手术室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在旧院改造过程中,对宫颈中心基地房屋改造、手术室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工作:

  20xx年4-6月,医院护理部(院感科)每周两次到儿科、妇产科进行前瞻性病例调查,督促临床医生及时上报院感病例;每周两次到病案室进行回顾性漏报病例调查。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调查方法,共监测住院病人671例,医院感染人数6例,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0%。

  20xx年第二季度,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物品、消毒剂等细菌学的监测,总合格率为%。空气超标部位为二楼手术室1#手术间、三楼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新生儿病区治疗室;物体表面超标部位为三楼手术室II#手术间治疗桌、新生儿病区湿化瓶。消毒剂浓度监测超标的部位为儿科治疗室抹布浸泡消毒液浓度不达标。经对所有细菌超标部位重新消毒后,复检均合格。超标科室应重点加强清洁消毒工作,氧气湿化瓶使用过程中应每日更换湿化液;各科室要认真落实手卫生监管制度,科主任、护士长每月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存性,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院感工作总结11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现将20xx年上半年我院院感工作情况进行反馈。

  今年1-6月份,在各个临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平稳进行,未出现感染爆发流行,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不断促进医院感染工作的发展和开展,上半年进行了两次全体员工的院感知识培训,并不定期在医院微信群里发送院感知识,使全院员工便于看到,对新员工进行了岗前培训,经考核全部合格。

  二、通过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自查及上级领导来院检查给予的指导意见,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院感监测方面的改进,对有关院感的各项制度、操作流程进行了更新,使本院的院感防范工作得到了提高;加强了手卫生的学习,使手卫生依从性也得到了提高,消毒隔离措施也更加完善,有效防止了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1、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漏报率

  1-6月份共计病人339人,感染5人,以肺部感染最多,尿路感染次之,感染率%,比去年下半年减少,无漏报,全院病人病原体送检人数85人,送检率%,按例次算送检率为%,数目较去年下半年上升%,多重耐药菌感染8人次(包括带入感染和院内感染的),以金黄色葡萄菌最多、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多为带入病人,占%,以内科病房感染人数较多,统计分析,感染原因为:住院病人年龄较高,住院时间较长,肿瘤病人、糖尿病人偏多,长期卧床,又同时插有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等,免疫力低下,难以避免交叉感染。

  2、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我们院感办也采取了措施,发现有耐药菌感染者,由检验科电话通知院感监测人员 ;,院感人员再到病人所在科室进行督导、干预处置,并提醒大家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了院感的流行与爆发。

  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内科:1-6月份住院病人及出院病人病史查阅显示,通过不断反馈和医务科、院感办的督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明显减少,并提高了血常规、病原学的送检率,个别不合理使用的,已反馈到所在科室。

  外科:手术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手术病人预防用抗生素的,术前带入手术室的达98%,肛肠科手术术前半小时用抗生素者达100%,一类切口预防用抗生素使用率%,术后使用抗生素超过3天的较去年下半年有减少,所以,这要从观念上改变,并组织大家学习合理使用和抗生素原则。

  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很重要,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今年上半年,工作人员无人因职业暴露受伤,但还是要提醒大家按操作规程做,养成好的习惯。

  5、存在的问题:个别医生在感染处置方面意识较差,感染出现后,未及时予以送检病原体及药敏培养;有些入院时尿常规异常,未予以复查;分析原因是医生对病原学检查观念差;院内感染漏报现象仍存在,对于漏报存在原因,主要是医生忙于日常医疗工作,对此项工作还不够重视而致,另外,手术后预防用抗生素超过72小时现象仍有,原因是医生的用药习惯及使用抗生素的观念而致。

  综合上述问题,希望各科室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院感知识学习,按照抗生素应用管理规范用药,从思想上引起重视,院感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院感工作责任重大。并就院感工作近期重点安排如下:

  1、今后各科室要高度重视院感控制,加强院感知识学习,强调手卫生和标准预防的重要性,并认真落实。

  2、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范应用抗生素,控制一类手术切口预防应用抗生素,治疗应用抗生素也要严格掌握指征,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强化病原体送检意识。

  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加强监测。

  4、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如有漏报、迟报者与奖金结合,加大惩罚力度。

院感工作总结12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8月重新调整充实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解决问题。

  2、11月份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倡议下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了严厉的奖惩办法。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我科负责放射科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放射科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病历监测

  对院感病例回顾性调查模式(在病案室逐份查阅出院病历,防止漏报),真实了解我院的医院感染率的基线。并同时采用了前瞻性调查形式,下病区对重点病人整个治疗过程的随访,密切观察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既做到对病人的过程管理,同时也是对管床医生的持续培训,此项工作收到预期效果,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①感染率监测:

  ②漏报率的监测:传染病上报率。符合卫生部的要求。

  2、环境监测方面

  ①对放射科环境定期采样,合格率为%。对于不合格的者,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样。

  4、消毒灭菌监测

  1、每月对消毒间预真空高压锅进行效果监测,按全国消毒规范要求,每天做B—D试验,每月做生物监测,保证高压锅消毒灭菌质量。对手术室的快速压力蒸汽消毒锅全国消毒规范要求进行监测以保证灭菌质量。

  2、每月对放射科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共监测246份,合格246份,合格率为100%。并逐步取消外科病区的戊二醛浸泡消毒,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3、6月份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了监测,上半年共监测79根,合格75根,合格率为%。紫外线灯管通知科室及时更换。

  4、对我院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了备案。

  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

  每季度抽查重点DSA的感染管理,发现问题,主动与各科主任或护士长沟通并督查改进。

  四、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1、新职工培训对3名新上岗职工进行了医院感染概论、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对新入院实习医生、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五、存在问题

  1、临床感染管理小组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部分医生对院内感染重视程度不够,对病人的有关院内感染的诊断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医院感染登记表不能及时报送。

院感工作总结13

  一、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国家xxx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及反馈,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出院病例,院感科进行不定期抽查,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13例。

  二、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严格遵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院感科每月对灭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使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

  三、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

  按照xxx“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院感科每月对全院住院病人及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汇总、上报、反馈,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定期进行监测并抽查,对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尽量采取使用一次性,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五、加强手卫生

  院感科每月对各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及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考核,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指导,真正切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疾病之途径。

  六、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规范各科室的布局,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标志清楚,分界明确,对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定期督查,加强无菌观念意识,提高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将医院感染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七、开展目标性监测

  从1月起在外科开展I类切口(甲状腺、疝气)的目标性监测,每月汇总分析,无1例I类切口感染。

  八、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督导,实行严格交接,各坏节登记、交接、签名明确,各科室均有弹簧称,每科交接时称重、登记,医疗垃圾专管人最后统计,各个环节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追查责任,院感科不定期对垃圾暂贮地进行检查,保证了医用垃圾不流失。

  九、加强对全院灭菌剂及消毒剂的监测

  院感科每月对灭菌剂进行采样,每季度对消毒剂采样,合格率在100%

  十、上半年进行了全院性的`院感知识培训一次,开院感质量分析会议一次,较圆满的完成了上半年的院感任务。

院感工作总结14

  20xx年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 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病房、手术室、检验科、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院感制度。 并进行了院感知识的培训及考试。

  2、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每月有检查记录。

  3、对全院进行了院感漏报率抽查,抽查病历240份。

  4、以科室和医生为单位,每月对抗生素联合用药进行了检查。

  5、对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生素进行监测统计,增加了手术感染风险监测统计。

  6、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7、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学习了洗手法,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规范了医院的拖帕清洗池,以颜色区分各种不同用房的拖帕清洗。

  8、每月对病房、手术室、检验科及门诊治疗室等重要科室进行一次院感监测。检测项目有:空气、物表、台面、酒精、碘伏、工作人员手等。

  9、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使其合格率达100%。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20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供应室、病房等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157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98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17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19份,酒精采样培养5份,碘伏采样培养6份,碘酊采样培养2份,高压灭菌物品采样培养9份,手消毒液采样培养1份。合格率98.09%。之后院感办对不合格的3份采样培养进行了原因分析、反馈及整改,对不合格的3份重新做了采样培养,合格率为100%。

  10、落实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要求,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等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11、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医院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置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规定,要求回收人员与临床医技科室严格交接、双方签字,用双层黄色医用垃圾袋装好后密闭转运。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为医疗废物转

  运工作人员进行了体检,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避免医疗废物流失,确保医疗安全。医院污水每日进行余氯监测,并增加了ph值监测,确保医院污水达到处理标准。

  12、根据卫生防疫要求,对医院二次供水水箱进行了清洗、消毒、抽检,各项指标均合格。水箱巡查人员按规定进行了体检。

  二、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需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的索证把关,确保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并且杜绝重复使用。

  2、、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及重点环节的院感监测,如:手术室、病房、检验室等科室。

  3、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监测工作需更细化、更深层次,降低医院感染率。

  4、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有待加强。

  5、小部分工作人员对感染性医疗废物与损伤性医疗废物、生活垃圾与感染性医疗垃圾分类不清,需加强学习院感知识。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 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3、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4、全员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盒。

院感工作总结15

  今年上半年,在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新颁布的行业标准,以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目标,不断规范和完善我院院感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加强全院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确保了医疗安全。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上半年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和完善院感各项规章和职责

  为了院感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今年上半年院感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院制定的一系列院感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考量全院医护人员,使其在从事各自医疗活动中将有章可循,成立了科室院感质控小组,同时也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相应职责。

  二、严格落实各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方法和各项操作规程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为使我院在今后医院感染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我科在今年上半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种基本方法和各项操作规程,为规范我院医护人员在以后医疗活动中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全员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员医护人员院感意识

  通过举办全员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与平时自学自查、科室组织学习,使全员医护人员明确各自在院感工作中的职责外,提高了全员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上半年对所有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了一次院感知识测试,取得了总体良好的成绩。

  四、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坚持每周下科室检查指导,在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无菌操作、环境卫生和保洁卫生工作质量,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完成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工作:每月对7个科室进行了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198份,合格率均为100%。紫外线灯监测也均合格。

  五、规范医疗废物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有关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包括医疗废物如何收集、分类、焚烧登记及医疗废物出现扩散、流失时的应急预案等相关措施,从而规范了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尤其是有重点的加强了对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理的要求和局医务室医疗废物回收处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及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院感监测力度,严格要求,督促临床科室开展使用抗菌药物病人细菌培养工作,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反馈感染病例监测。

  2、规范化验室生物标本的`消毒灭菌工作;加大消毒供应室的规范化管理做到灭菌监测正规化,经常化。每月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流产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和普通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进行相关指导,不合格部门、科室查找原因,择期重新进行相关监测。

  3、继续狠抓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制度的落实与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4、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5、继续开展全院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人员院感意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对新进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和考试。

【院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院感工作总结03-02

科室院感工作总结02-08

院感科工作总结02-10

科室院感工作总结14篇01-10

科室院感工作总结(15篇)02-16

科室院感工作总结15篇02-15

科室院感工作总结(通用26篇)01-11

院感年终工作总结02-05

卫生院院感自查报告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