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1-01-07 19:40:12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2016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篇

  新学期已经开学,我们迎来了新的学年,新面孔、新起点,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使今后的的工作如期开展,以下就是由中国人才网为您提供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经历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用数据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能看懂他人的调查数据和对结果的记录,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调查的结果,知道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养成接纳他人、鉴赏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对数据调查活动的兴趣。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4、对学业优秀学生,进一步提高、拓展,注重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
  7、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动手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期 单元 学习内容 每周课时数
1 2015.3.6——3.7 开学报名 0课时
2 3.9——3.13 分苹果——分草莓 4课时
3 3.16——3.20 租船——练习一、机动 4课时
4 3.23——3.27 一、二 一单元测试——辨认方向 4课时
5 3.30——4.3 数一数(一)——数一数(二) 4课时
6 4.6——3.10 拨一拨——比一比 4课时
7 4.13——4.17 有多少字——练习二、三单元测试 4课时
8 4.20——4.24 铅笔有多长——整理复习、测试 4课时
9 4.27——5.1 买电器——十年的变化 3课时
10 5.4——5.8 小小图书馆——期中测试 2课时
11 5.11——5.15 小蝌蚪的成长——练习四 4课时
12 5.18——5.22 机动及第五单元测试 4课时
13 5.25——5.29 认识图形(角)——长方形与正方形 4课时
14 6.1——6.5 平行四边形——六单元测试 4课时
15 6.8——6.12 奥运开幕——淘气的作息时间 4课时
16 6.15——6.19 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4课时
17 6.22——6.26   总复习 4课时
18 6.29——7.3   复习 4课时
19 7.6——7.10   期末测试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在浓浓的墨香中展开了新的一页。这个学期我继续任教二年级二班的数学课。根据县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本学期我县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潍坊市教科院、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工作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着力构建课堂文化,用心打造精品课堂,努力培养好县级学科带头人及省市级名师;不断更新数学教育理念,注重引领孩子快乐、高效、创造性、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做”数学的体验、探究性活动中,逐步构建数学模型、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进而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精神。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继续任教二年级二班的数学课。大部分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同桌合作学习,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个别孩子学习自主性不强,有依赖家长的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十个单元,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 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第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 ——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索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通过教学应用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及音像资料为辅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
  6 .采用捆绑式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小组捆绑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课时安排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二)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10课时
  (三)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2课时
  奇妙的动物世界…………………………………………1课时
  (四)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0课时
  (五)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3课时
  (六)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8课时
  (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图…………………………………8课时
  (八)休闲假日----解决问题……………………………………3课时
  (九)我是体育小明星……………………………………………2课时
  (十)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5课时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内情况分析
  班内共有28人,基础比较扎实,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但自觉性不高,在计算方面准确率有待提高,在实践操作方面有欠缺。本学期在坚持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对知识的灵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培优辅差方面下功夫。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 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平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七、教学课时
  1. 除法----------------------------------------------------------6课时
  2. 方向与位置---------------------------------------------------4课时
  3. 生活中的大数 ----------------------------------------------8课时
  4.测量 ---------------------------------------------------------5课时
  5. 加与减(一)------------------------------------------------16课时
  6. 认识图形 -----------------------------------------------------7课时
  7. 时分秒 --------------------------------------------------------8课时
  8. 调查与记录----------------------------------------------------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八、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除法
第二周 除法   混合运算
第三周 方向与位置
第四周 生活中的大数
第五周 生活中的大数
第六周 测量
第七周 走进乡村  加与减(一)
第八周 加与减(一)
第九周 加与减(一)
第十周 认识图形
第十一周 认识图形  加与减(二)
第十二周 认识图形
第十三周 时分秒
第十四周 统计
第十五周 总复习   
第十六周 期末复习


相关文章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2016年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9-13

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计划范文02-06

2016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9-13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2-2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3-1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个人总结05-31

2017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02-25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计划02-18

小学二年级数学手抄报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