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创业者如何选择才能有效避免失败

时间:2021-01-10 14:17:32 创业指南 我要投稿

创业者如何选择才能有效避免失败

  越来越多有能力、有志气、有想法的青年在创业的道路上跃跃欲试。然而,在中国,尤其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失败率达到95%以上,这又让人望而生畏。创业者如何选择才能有效避免失败呢?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创业者应避免自掏腰包创业

  在美国,大部分创业者在初期都会将创业项目做出模型或思路清晰的PPT,紧接着就拉着核心团队开始找人投资,即便早期所需资金远远少于创业者自身积蓄,他们也会这么做。

  在硅谷的一位创业者身价早就百万美金了,但他在创业中依然是从有想法时就开始找投资人,三年后,他的公司发展壮大后卖给了另一家公司,他从中赚了两千万美金,而他的投资人也赚了很多钱,是投资时的几十倍。他表示,在美国,创业者都很少动用自己的钱去创业,创业也需要聚合和分享。创业者最忌讳的就是自说自话,两耳不闻窗外事。当你有了创业的想法,有了可行的项目时,你需要做的是把这个想法拿给投资人去完善和检验。如果你的创业方向是正确的,创业项目是可行的,就会有人愿意投资你。而投资人哪怕只投给你区区一万美金,实际上就已经是对这个项目的肯定,这意味着他将背后的所有资源都投给你了,更重要的是,你的下一轮融资会变得容易和简单得多。在投资人的全方位培植下,新创公司将有更大的成功保障。

  而在中国,多数创业者早期都是用自己的钱创业的,或者拉着亲朋好友,或者拉着同学,或者举家借债。他们不善于展示自己的创业项目,也就难以让项目得到检验和完善;对于融资,他们又总是在想,“我的项目现在还不成熟,等成熟了再说吧。”这种想法和中国几千年来市场经济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

  但今天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成熟。创业者自行掏钱创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创业者很难对自己创业的领域有全面的了解:你的项目是否有人在做?如果有,做到什么程度了?对这些问题,你不一定很清楚,但是投资人一般都会比较清楚。

  其次,创业者很难客观看待自己项目中的不完善。国内的很多创业者,明明一些项目有严重的漏洞,但他们就是听不进别人的中肯意见。盲目创业,很可能所有的合伙人都因看不到希望而选择离开。

  硅谷的创业者早期的融资大部分在10万美元之内,而国内很多创业者一张口就是50~100万美元。融资是个渐变的过程,开始很少,慢慢累加,最后很多。这才符合公司发展的客观规律。

  巨头林立的年代创业者要如何生存

  1、做巨头们已经做了,但是有差异化的

  这块的进入风险是比较大的,无需赘言,既然巨头都已经做了,而且做的非常成熟的领域,创业者要进入就要相当谨慎了,比如社交,前有QQ,后有微信,再加上line、MOMO、来往、易信、遇见等一大堆涵盖各个领域的社交工具。在这个时候,要再做一个纯聊天的工具,死亡概率接近100%。据说在早期,新浪看见腾讯的QQ做的不错,自己也设计了一款IM工具,高大上,功能齐全,但是最后无疾而终。大公司都如此,何况草根创业者!?

  打擦边球就成了创业者们在巨头林立的领域生存的不多的机会和方法,比如熟人社交有微信,陌生人社交有MOMO,如果没有更好的模式,简单的进入再做这两块就没有太大意义了。但是匿名社交却是一直没有人重视的领域,秘密(后改名叫无觅)的爆红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刚刚拿到A轮1500万美元融资的语音社交应用比邻也是很好的例证, 其实现在的大佬MOMO也是抓住了微信在陌生人交友上的不足发展起来的。

  除了巨头们的核心业务,巨头们很容易复用资源,快速扩展的衍生业务也尽量不要做。之前还有很多做同城的生活用品的电商平台,随着1号店的物流和布局加快,天猫超市发展、京东等进入,很快就消失匿迹,但是专注某个细分领域内的电商们却成长的非常迅速甚至说势不可挡,专注尾货处理的电商公司唯品会、专注于女性化妆品的聚美优品和乐蜂网。核心的业务是巨头们赖以生存的底线也就是生命线,用户习惯已经培养,巨头们绝对不会允许后期的创业者动他们的奶酪。但可以针对他们业务上的.软肋进行发散和发展。

  2、做巨头不擅长的,需要依赖线下或者其它资源的

  有很多领域巨头知道价值很大,很想做,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所具有的现有的资源所能成就的。过度依赖线下资源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与互联网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背离的,互联网公司一般讲究轻资产,快速迭代,但是如果是过度依赖线下资源的事,即使是巨头们,要么会掂量、要么会借力进入。

  比如热门概念O2O,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餐饮是刚需,是热门产业,但是要做到大众点评那样早期每个城市都派地推团队去做,还有像美团为了拿下一些重点城市的这些商家,每个城市成立分公司去做推广,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财力支持,更需要人力、耐力等多重综合性因素,过程很煎熬,连巨头们也会再三掂量。大众点评张涛在形容大众点评拓展的过程为“匍匐前进这8年”,“从搜罗当地餐馆信息到找人写点评,再到形成社区氛围逐渐让用户产生内容,一点点深耕细作,丝毫不像互联网公司占领外地市场时的水银泻地。”过程用艰辛来形容都是轻松的,但是好处就是门槛很高,一旦树立了高门槛,巨头很难进入(不过点评现在自己也成了行业大佬了),即使是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公司,所以腾讯最终愿意投资4亿美元 微信入口入股大众,后来还把微生活作为嫁妆合并到大众点评中。高朋、微生活的失败说明巨头在这些不擅长的领域来开拓都是不顺利的。

  3、做巨头不屑或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

  巨头们站得高、看得远,他们的着眼点大都是在于打造平台,拉通环节,共创生态,不屑于做些边边角角零零碎碎的事,也顾不过来,但是如果深耕这些环节,积累到一定的量级,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分工会越来越精细化,越聚焦的APP或应用越容易生存下来,如墨迹天气、生日管家、正点闹钟······这些低调但发展的很好的软件。

  生日管家APP是很简单也很不起眼的一个应用,功能就是提前提醒你的家人或者好友生日,后期还添加购买了礼物等功能,目前用户超过1000万,转型重点做礼品消费和社交电商服务。2014年6月6日,生日管家宣布获得由东方华盖领投、奇虎360跟投的千万元A轮投资。

  由一个很小的但又是用户频繁有使用的需求点切入进去,充分做好产品体验,解决一两个痛点,等到积累到一定量级的用户时,开始做产品衍生和深度挖掘,商业模式慢慢也会清晰起来,现在墨迹、生日管家等都活的不错,如果不出太大意外,还将继续滋润下去。

  4、与巨头共舞做巨头生态链上的一环

  这是门槛最低也是最适合草根创业者的模式,巨头一般都是奔着打造平台去的,比如淘宝、天猫——电商平台;比如京东——开始是3C电商平台,慢慢发展成全系列电商平台;比如微信——社交平台,现在貌似也在朝企业服务平台的方向发展;作为草根创业者,最忌讳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创业时要做平台级别的事,打造平台是个美好的梦想,却往往被现实打了嘴巴后才惊醒,平台所需的财力、人力、资源,非一般草创或小企业所能及,与其活在虚拟的平台白日梦里,还不如与巨头们共舞,一起共赢。

  巨头们打造的是产业的生态链,不可能面面俱到,不拘小节、双赢共存才是平台发展的重点。所以巨头也非常欢迎第三方服务商提供衍生服务。很难想像淘宝自己去三四线城市去做淘宝中小卖家运营培训的事。在大平台上创业会有很多好处:产品知名度高,减少推广和用户教育成本、流量很大、基础建设比较好、客户相对稳定,比如在淘宝发展过程中壮大起来的返利网站和淘宝客,在微信平台上做公众账号第三方开发的微信服务商,都有不错的收获,品牌也有了一定知名度,甚至被官方树立为范例,如最近热门的米折网、微信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口袋通等。

  但是在平台上做有个原则:一定要保持警惕,注意风向的变化,熟悉平台政策,随时灵活调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淘宝封杀返利网,大多阵亡,剩下的美丽说等及时转型,逃出生天;前不久的微信小店上线,部分微信第三方哀嚎,砖家们点评“逼入绝路”,其实之前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但是很多第三方根本没有留心,让人扼腕叹息。

【创业者如何选择才能有效避免失败】相关文章:

创业者如何避免细节上的失败?02-23

创业者如何避免陷入“成功陷阱”08-30

创业失败三大诱因,如何避免?02-06

创业者如何选择创业方向?07-13

创业者如何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02-28

如何才能降低创业失败的机率01-13

如何才能提高培训的有效性?09-05

创业者如何选择经销代理产品?08-12

HR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招聘渠道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