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和平主题的发言稿

时间:2023-08-09 07:33:50 发言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和平主题的发言稿

  现如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可以提高发言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发言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和平主题的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和平主题的发言稿

  关于和平主题的发言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鲜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会有好收成。

  一样的天空下流着一样的血,一样的地球却早已千疮百孔;拾起人们记忆的碎片,却满是战火的伤痕;大自然已奄奄一息,愚昧无知的战斗狂们却仍在无情的.摧残;战火纷飞,伤害的却是无辜的人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恶魔在天空狞笑;和平鸽的翅膀已被折断,标的产生物罢了。什么“如果你想要和平,就必须战斗”?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如果人人心中都充满着爱与善良,那世界还会发生战争吗?想想自己国家的那些烈士吧!为了后代的和平生活,忍饥挨饿,拼了命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家!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挥洒着那些英雄们的血与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糟蹋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土地?!来吧!让我们呼唤和平,让我们拥抱和平!我渴望代表和平的橄榄枝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关于和平主题的发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8月15是日本二战投降72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前后日本电视台都会制作一些与二战有关的专题片以及电视剧。最近十年来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努力的把日本打扮成一个典型的战争的受害者,而像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以及臭名昭著的731等侵略罪行,日本政府一直以没有历史资料为由拒绝公开承认。但今年的8月13号日本的NHK电视台却播出名为731真相,精英医学研究者和人体实验的记录片,公开了一卷731官兵的'录音带承认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做法。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花了一天的时间我翻看了抗日影片《南京,南京》《五月八月》和最新记录片《二十二》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相信你们看后跟我的心情是一样的,沉重,心痛,言语无法表达。

  我记得曾经我看过一篇转载文章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写的对中国的看法,我不确定是否真的是日本人所写,但是内容还是句句深得我心。

  中国人在外斗内斗中,我们更恨汉奸而不是侵略者,可以在战争中养活日本遗孤,却在中无情残害自己的同胞,甚至是亲情之间。中国人善良还是虚伪?不能理解。

  日本人说:他们不会跟两个国家道歉,一个是中国一个是韩国,因为中国随处可见日本产品,韩国就算道歉了也没用。原因在于什么?我们自轻自贱,别人也没办法。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国,除了文明建筑我们还留下了些什么?诚信,礼仪,四书五经统统抛掉了。什么白色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不知不觉多了许多节日,现在连咱们的传统端午节韩国都说成是他们的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崇洋媚外。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资源比不过人家,环境比不过人家。民生调敝,贪官横行,多少孩子想要什么有什么样样都是名牌奢饰品,却又有着多少孩子春夏秋冬光着脚丫,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的。但就是这么不平等。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他醒来全世界都会震惊,感谢上帝,让他继续沉睡下去吧”。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想别人瞧得起我们,从个人做起,祖国的强大复兴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

  珍惜和平,勿忘国耻!

  关于和平主题的发言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金戈铁马,狼烟未消。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文明发展的今天,战争,仍没有停止,和平的钟声仍旧还未敲响。

  纵观世界上下几千年,哪曾和平?战争怎能没有?每一次战争,都是有摧残,生命、家园,文明都不例外,没有一样幸免于难。

  中华上下五千年,上古时期,炎黄战尤,它是早期的。那时,科技很落后,尽管如此,却还是有人流血、牺牲;随之也有财产损失,都在战争中毁灭。

  三国,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魏蜀吴三国,各据一方。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使曹军八十多万人死伤殆尽,为统一、为称帝,以人民生命、财产为代价的战争还少吗?近现代以来,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死伤数十亿人,而在中国,鸦片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让人触目惊心。这种伤痛,至今还未消失。

  南京大屠杀,一个不得不提的历史事实,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南京,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使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不到一日,死伤37万同胞,这个数字,让人不敢相信,而日本人却掩盖其罪行,使人义愤填膺。

  而抗日战争后,中国又有解放战争,这是中国人自己在打自己人,而人口及其他过失更不必说了,是中国人民有一次沉痛的灾难。

  而今天,现在,战争仍未停止,仍笼罩着地球。为了自己,或为了他人、为社会、为世界、为孩子们,不管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请再不要发动了。

  生命是坚强的.,同时生命也是脆弱的,每一声炮声,随之倒下的不是一栋建设就是一个生命,甚至可能是一片文明。为了我们家园的幸福安宁;为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更蓝;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能幸福安乐的生活。请你们停止屠杀,停止战争。

  我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这不是我所渴望的,也是千万地球人所期盼的,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

  关于和平主题的发言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黄xx,来自xx学校四班一班的学生,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当我们沐浴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里,当我们走进学校大门时,当我们抬头看夜晚明亮的月亮时,当我们沉浸在未来的梦想里,你是否想起祖国曾经黑暗的岁月呢?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山川河水,留下了秋风扫落叶般的荒凉景象。你还记得“九一八”东北三省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吗?还记得“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惨烈景象吗?还记得“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六朝古都繁荣和辉煌被摧毁的悲哀吗?那时候的大地在哭泣,群山在哭泣,河流在哭泣……

  听!起来吧,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造我们新的长城……一曲慷慨激昂的歌曲横空出世,它在呼喊,呼喊一个又一个有志之士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不屈的民族精神再次唤醒了人们为民族美好未来而奋斗的决心。

  狼牙山五壮士毅然决然的战斗在悬崖峭壁上,惊天动地。卢沟桥的第一拉开了反击的序幕,平行馆的第一次胜利,百团的第一次作战……多么的艰难,又多么的令人难忘。在这个过程了,多少华夏子孙为这片土地贡献了鲜血和汗水!八年的风风雨雨,终于让伟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再一次挺起了桀骜不驯的`脊梁!而一转眼,那个时代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遥远了。但是它却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

  忘记意味着背叛!历史的记忆留下了一段悲壮的故事,岁月沉淀也不会将这个故事从史册中抹去。它的存在,就是让我们在高兴庆祝祖国繁荣富强的同时,在享受和平的同时,记得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维护和平。

  关于和平主题的发言稿 篇5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国家的崛起,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武力,一种是和平。

  纵观当今世界形势,威力崛起早已为今人深恶痛绝,人人都反对一切用武力与暴力来争取霸权的行为,而和平崛起的观念则成为世界形势的主流趋势。武力崛起虽被人们摒弃,但不得不说,武力,是和平崛起之路上的路基,是和平崛起的先决条件。

  正如是,百年前的中国,因为闭关锁国,涉后了中国实力的崛起,错过了与世界文化的接轨,从而导致了国力的衰弱,让其他依靠武力崛起的国家,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让一个个侵略者在这毫无还手之力的国家中肆意妄为,正是在这一次有一次的侵略下,硝烟战火激醒了这头沉睡的雄狮,一声震彻天地的怒吼带来了一个新崛起的'和平国家。

  鲍威尔曾说过:“中国正在崛起为经济大国,并非军事威胁。”但,试问,如果在强大的经济大国,没有武力的支持,还不等于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要崛起,先强国。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中国在崛起之路上迎来了一个有一个的军事成就。094型核动力导弹潜艇,东冈引兴洲际导弹,还有今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辽宁舰。这无疑不是令中国崛起的军事实力。

  但在军事实力不断加强的同时,中国并没有妄图以武力称雄,只是用这日益加强的实力来保护自己,为自己提供和平崛起的先决条件。

  强国已功成,富国则其次。

  把军事实力作为坚实后盾的图已经走完,现在又要踏上一条新路,把富国再提到首要位置上来,以经济实力为中国和平崛起做阶梯,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经济崛起的政策。

  西部大开发,让一个放眼望去满是荒漠,寸草不生的旧西部变成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新西部;振兴东北,让这个被誉为北大荒的土地上建下一个又一个商品粮食基地,让黑土地变成中国的粮仓。

  总之,无论是西部开发还是振兴东北,都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搭好了垫脚石,铺平了道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周恩来总理与印度代表团会见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软实力”。

  正是由“软实力”、军事、经济的日益强大,为中国崛起铺平了路,搭好了桥,使中国成为世界发展大潮中一颗靠和平崛起的新星。

【和平主题的发言稿】相关文章:

愿世界和平主题演讲稿01-30

倡导和平的口号12-08

和平分手的说说04-21

和平分手说说06-05

战争与和平的心得02-26

《战争与和平》阅读心得04-01

战争与和平阅读心得12-07

和平分手句子大全02-14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学设计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