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秋节地方习俗盘点

时间:2021-01-17 14:07:20 中秋 我要投稿

中秋节地方习俗盘点

  在广西壮族地区,有一个非常怪的中秋习俗,叫做“骂中秋”。

中秋节地方习俗盘点

  相传古代有位美丽的姑娘,不喜欢虚假的甜言蜜语,偏偏喜欢尖刻辛辣的骂语。有个青年人在中秋之夜,当众痛骂偷了姑娘甘蔗的人,而被姑娘爱上。姑娘嫁给了他。

  从此,当地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人发骂的风俗。他们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赏月之际,用反锁大门、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实等小小的恶作剧,以引起主人痛骂。而恶作剧者往往还要挑选善于骂人的人家,进行挑衅活动。

  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因而形成一个不是以欢歌曼舞,而是以骂不绝耳为主要内容的奇特节日情景。

  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很盛行。烧的塔高1-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四分之一,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人们便点火烧塔,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此外还有赛烧塔的习俗,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胜者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的由来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

  听香

  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湾地区的中秋习俗。

  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此外,未婚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别人菜园中的蔬菜或葱的习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将得到美好的爱情。

  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

  小伙子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

  南宋时月饼称“小饼”

  月饼据传起源于唐代,南宋《梦粱录》中曾出现月饼一词,但这时多还是称为“小饼”或“宫饼”。苏东坡曾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个“小饼”应该就是月饼。后明代田汝成所著的《西湖游览志余》中有了详细描述:“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到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已非常纯熟,各地产生了不同风味的月饼。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写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传统月饼以水油面团或酥油面团揉合作皮,包入各色内馅,再用专门的月饼模具压制成型,烘烤后金光灿灿,仿若一轮圆月在手。因取团圆之意,古代月饼多制成圆形,表面印有吉祥花纹图案。

  民间祭月重“团聚”

  根据传统风俗,中秋要进行祭月仪式,但在民间这种严肃的宗教活动变成了以赏月为中心的民众娱乐。宋人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文人对月忍不住要吟诗作对,普通百姓则相聚饮酒作乐,“团聚”二字成为民间祭月的主要形式。

  中秋节也是一大灯节,虽然没有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但家庭内部有赏玩花灯的习惯。尤其在南方等地,这一日家长会帮孩子制作精巧的兔仔灯、杨桃灯,让孩子拿着在月下嬉戏玩赏,另外还有放孔明灯的习惯。

  岭南中秋炒螺不可少

  清代陈勉襄的《羊城竹枝词》中写道:“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香啖遍更香螺”。从这首充满地方民俗特色的诗中可以看出,清代广州人过中秋就已经有互赠月饼,拜月对酌聚饮的`习惯。南方在中秋时气候仍温暖,不似北方已入寒秋,正是摸田螺的好季节,所以芋头和炒螺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味。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光马儿: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中秋宴俗: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

  玩花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少数民族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

  客家习俗: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祭月烧香斗: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中秋节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中秋之夜,满月初升,人们在露天面向月出的方向设案,摆上月饼、西瓜及其他瓜果,挂上月宫图。有的还要摆上一把青豆,这是供兔儿爷享用的。迄今山东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童谣:“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拜月是女性的专利。设案后,一家所有的女性都要望月而拜,说出心愿,祈求太阴星君的护佑。

  除吃月饼、拜月、祭月外,四川人在中秋节要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制作烟熏鸭,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和口感。

  四川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李万鹏说,我国先秦时期就有祭月的祀典。不过不确定在八月十五举行。中秋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使这个节日越来越多地有了民间信仰的成分。到了明代,老百姓在过中秋时才开始祭祀太阴星君,也就是嫦娥。

  其实,与其说月饼是“中秋食品”,不如说它首先应该是“中秋祭品”。与当下国人的认识截然不同的是,月饼首先不是给“人”吃的,它首先是给“月神”吃的——月饼是奉祀月神的祭品。人必须在月神“享用”祭品之后才能吃,神主享用后,祭者以“馂”的环节结束整个祭祀礼仪,从祭月到分食月饼,是汉民族祭祀礼俗的完整环节。

  所谓“馂”,也叫“分胙”,是指参加祭祀的人在神主(自然神或祖先等)享用祭品后分食祭品的过程。华夏先民认为,神主享用祭品后,便把福祉寄寓在祭品中,参祭的人分食祭品,便可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祭祀月神也是如此,人们以月饼、西瓜、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在月神“享用”后人们再分切月饼,按照长幼之序分食,如此,地上的人以诚以敬奉祀月神,而月神则慷慨地赐福人间。月神“吃”过的月饼,是已经带有神性的祭品。我们吃月饼的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华夏传统的祭祀文化。

  华夏祭礼的要义在于“诚”与“敬”,月神并不要求多么丰富和豪华的食品敬献,关键是祭拜的人是否在内心真正具有诚意和敬意。《谷梁传·成公十七年》说,“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左传》说,“涧谿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礼运》郑玄注:“物虽质略,有齐敬之心,则可以荐羞於鬼神,鬼神飨德不飨味也。”朱子在《家礼》中说,“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

【中秋节地方习俗盘点】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传统地方习俗02-10

冬至地方习俗01-31

盘点各国元旦的习俗01-11

台湾地方习俗盐水蜂炮01-30

地方习俗冬至吃饺子10-03

盘点海南清明节习俗10-24

冬至全国各地习俗盘点02-01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盘点01-21

盘点各国元旦节的习俗01-11

2017最新盘点元旦节的习俗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