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江苏中秋习俗分享
月圆之夜,瓜果飘香。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一起探索各地的中秋习俗,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下面给大家分享江苏中秋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中秋习俗
1、斗香
在江苏的苏州、无锡、常熟等地有中秋“斗香”的习俗,在月亮将出的时候,一些较富裕的家庭就开始在庭院之中布置斗香。斗香是将很多根细香紧紧地捆扎成一个粗粗的圆柱体,作为底盘放在地上,再扎一个稻小的圆柱放在底盘上,依次效法,越往上用细香扎的圆柱体越细,在两个圆柱相接的地方会用彩纸围住,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彩纸上往往绘有嫦娥、月宫、桂树、玉兔等图案,整体看上去犹如一个色彩绚丽的塔,所以也叫“香塔”。
香塔有高有低,最高者有二十多层,近一人高。明月当空之时,点燃香塔,层层叠叠的火光预示看红红火火节节高升,很是壮观。烧斗香在清代最为繁盛,但是这种奢侈的烧香方法也只限于富裕的家庭,穷苦人家是摆不起这么大的排场的。
2、拜月
在江苏的很多地方,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习俗,但到了连云港一带,男子也参加拜月,但只限行礼,行礼后就不再过问。
南通中秋供月供的是女菩萨,所以供品里是绝对不能搭一点儿荤腥。等月亮东升的时候就要焚香点烛,奉祀“太阴星主月光菩萨”,开始祭月,南通叫“供月”。等拜祭完了,要烧神马,撤供品。
3、月饼贴片
苏州人在中秋节的食俗很丰富,有吃糖芋的,有吃糖炒栗子的,有吃水红菱的,自然更免不了吃月饼了。苏式月饼品种繁多,有荤有素,有甜有咸。咸月饼有鲜肉、火腿、猪油、虾仁等,甜月饼有白果、豆沙、玫瑰、椒盐四种,还有薄荷、枣泥、干菜、金腿、芝麻等等。
苏式月饼上面都有一张小小的纸片。这背后有个传说。元朝末年,朝廷黑暗,张士诚举义旗,老百姓纷纷响应,一路所向披靡,攻下常州、无锡等地,并向苏州城进发。时值农历八月中旬,一位聪明的读书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赠送给亲友的每只月饼上都放一张小纸片,用毛笔书写“迎张”两字,其意思是相约迎接张士诚义军。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苏州不少家都照这个办法做,相约响应张士诚起义军。就这样,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4、石湖看串月
苏州中秋节,旧习俗逐渐被简化为吃月饼、赏月了,而中秋夜“石湖看串月”的民间习俗却不可替代地成为苏州中秋的标志。所谓的“串月”,是指月亮偏西时洒下的光辉透过了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这时,波光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
清代诗人沈朝初有诗云:苏州好,串月有长桥。诗里的长桥便是看串月的最佳地点,指的是石湖东面越来桥右边的一座叫行春桥的九环洞桥。为了看这一年仅此一次的胜景,每到中秋,不仅苏州人,很多周边省市的游客也纷纷来此。
5、杀鸭子
在淮安,人们中秋节也有杀鸭子的习俗,传说也是人们串联起来要“杀鞑子”。但是演绎的成分更多一些:“后来一群狡猾的鞑子被追得走投无路,就跑到水里变成鸭子躲起来,大家又一起跳下河去,把鸭子杀死。”。
盐城人有吃老鸭汤就饼的习惯,一般是小碎米饼(俗称米饭饼)、小麦面饼、芝麻糖饼等。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6、卜阴晴
无锡人还以中秋之夜的晴雨来预卜来年元宵节的阴晴,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元宵雨打灯。”又说:“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还有说:“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
如此种种的谚语表达了一个现象:如果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那么来年元宵之夜也会月朗星稀,自然灯景如华了。
江苏中秋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烧宝塔灯、走月、摸秋等,下面小编为你介绍。
7、接女儿、女婿来家吃团聚饭
在节后第一天,也就是八月十六日,有接女儿、女婿来家吃团聚饭的习俗,俗称“带闺女女婿来家翻芋头皮”。有意思的是,在连云港,中秋夜吃剩下的芋头皮、果壳等不能随便扔,要堆积一处,待第二天下午才能拿出去倒掉。
在盐城,中秋节前后还有已定亲但尚未婚娶的女婿给准岳父母家送礼的习俗,叫“追节”。礼物中两只鸭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岳父岳母家全部收了鸭子就说明今年还不同意把女儿嫁出去,如果回一只就表示同意今年把女儿嫁出去了。
8、烧宝塔灯
烧宝塔灯习俗的来源于唐玄宗对大明寺栖灵塔的喜爱。相传有一次玄宗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扬州,看到扬州大明寺的栖灵塔,外形独特、设计巧妙,玄宗甚是喜爱。于是,每逢到了中秋佳节,皇宫里到处供奉扬州栖灵宝塔灯。
后来,扬州人为了迎合皇上的喜爱以及表达对故乡的自豪感,年年到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去购买宝塔灯去敬月,并把它作为中秋夜的吉祥物。从此,点宝塔灯敬月便成了扬州城里的风俗习惯,一直流传下来。
9、走月
苏州一带还有中秋走月的习俗,《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记载:“中秋夜,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
说的是月亮升起之后,穿看盛装打扮艳丽的妇女们相约结伴或在月下嬉戏玩耍,或互相串门闲话家常,或去闹市庙会闲逛,这样一直到夜深才返家。
10、摸秋
摸秋,又称捞秋,流行于黄河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所谓“摸秋”,也就是有些地方所称的“摸瓜求子”。
婚后不曾怀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来,就会怀孕生子。最好是南瓜,因为“南”谐音“男”,意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为可得女孩,因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头偕老,今后子女可婚姻美满。
11、摆“欢喜酒”祭祀
江阴人过中秋节,是有一套完整的习俗规矩的。从民俗专家那里,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细节:早晨起来,要吃糖芋头,放上红糖和桂花,甜糯香滑,很是美味。中午要摆“欢喜酒”,表示在团圆佳节思念祖先。
摆“欢喜酒”祭祀时,桌上只放一个“九拼盘”,里面有五样素菜,四色水果,再放清酒数盅,不上饭,不化锡箔。中秋节一天中的重点是晚上,一家人要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饭”。
江苏各地中秋习俗
南京:
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又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将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无锡:
烧天香的习俗也还一直延续至今,“走三桥”、“摸秋”等有趣的中秋习俗如今已不多见。“烧天香”有的地方也叫“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走三桥”是一项女孩子的游戏,就是从跨出家门到回家只能经过三座桥,不能重复,姐妹们相约比赛看谁最早到家。所谓“摸秋”,也就是有些地方所称的“摸瓜求子”,婚后不曾怀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来,就会怀孕生子。最好是南瓜,因为“南”谐音“男”,意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为可得女孩,因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头偕老,今后子女可婚姻美满。
宿迁:
中秋节这天被视为家人团聚之日,亦称团圆节,有晚饭后赏月,以及用月饼及菱角、石榴、柿子等为供品敬月的习俗。八月十六,家家都会去亲家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家来团聚的风俗习惯。
南通:
人们也把中秋节叫“八月半”,有吃月饼、杀鸭子、蒸芋头、吃剪角的毛豆角子、吃团圆饭、祭月、请紫姑、演木头人儿戏(提线木偶)等习俗。值得一提的是,南通人对杀鸭子,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当年元兵占领了通州之后,曾做过屠城的滔天大罪,火烧了三天三夜还不灭。后来南通的老百姓一直没有忘记被屠城的血泪历史,就齐心相约在中秋节磨刀杀鞑子。蒙古人看见家家户户在磨刀,就问,在做什么呢?居民说,在“杀鸭子”,其实意思是要“杀鞑子”。到了夜里,老百姓集体行动,把城里所有的元兵全部杀光了,报了深仇大恨。所以,南通人每逢中秋节家家都要吃鸭子,日子一长也就成了一种风俗。因此,通州人每中秋都吃鸭子,习以为俗。”
淮安:
人们中秋节也有杀鸭子的习俗,传说也是人们串联起来要“杀鞑子”。但是演绎的成分更多一些:“后来一群狡猾的鞑子被追得走投无路,就跑到水里变成鸭子躲起来,大家又一起跳下河去,把鸭子杀死。除此以外,还有喝桂花蜜酒、吃桂花蜜糕的习俗,船上人家的中秋习俗最为讲究。除要供祭公鸡、鲤鱼、猪头外,还要烧香磕头,并要用公鸡血从船头挡浪板上往下流,称为“挂红”。
盐城:
中秋风俗也有很多:敬月亮,做饼,放烟火、烧香等。中秋节这天,盐城人有吃老鸭汤就饼的习惯,一般是小碎米饼(俗称米饭饼)、小麦面饼、芝麻糖饼等。在盐城,中秋节前后还有已定亲但尚未婚娶的女婿给准岳父母家送礼的习俗,叫“追节”。礼物中两只鸭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岳父岳母家全部收了鸭子就说明今年还不同意把女儿嫁出去,如果回一只就表示同意今年把女儿嫁出去了。
徐州:
古时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蒸月饼,现今这一习俗已很少见,蒸月饼早已让位于包装精美的商品月饼,只是怎么吃都吃不出当年那种用简单的白糖、芝麻做成的月饼味道。在徐州,古时同样有拜月、舞火龙、玩灯的习俗,而今这些习俗已被放鞭炮所代替了。
江阴:
过中秋节,是有一套完整的习俗规矩的。从民俗专家那里,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细节:早晨起来,要吃糖芋头,放上红糖和桂花,甜糯香滑,很是美味。中午要摆“欢喜酒”,表示在团圆佳节思念祖先。摆“欢喜酒”祭祀时,桌上只放一个“九拼盘”,里面有五样素菜,四色水果,再放清酒数盅,不上饭,不化锡箔。中秋节一天中的重点是晚上,一家人要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饭”。
中秋节必吃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1.月饼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直到明朝才盛行,至今已是约定俗成。月饼圆又圆,又是阖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中秋节必食之品。
2.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柚”因同“佑”,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3.栗子
板栗,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老龄体弱者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品尝。
4.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时的菱角可当水果生食。
5.团圆馍
团圆馍是陕西西安一带中秋节必吃的传统食物,全家共吃一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
6.糍粑
中秋吃糍粑据说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做法是:糯米蒸熟后倒进石碓窝里,两个人一组用粑捶或木杵捣糯米,最后用模具制成各种形状,或直接做成团状或饼状。
7.山东麦箭
麦箭是山东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麦箭是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鲜美。
8.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是江南地区贫穷人家流传的风俗,在中秋节这天,江南家家户户会吃老南瓜烧糯米饭。传说很久以前,在南山脚下有一名孝女黄花,因家境穷苦,父母卧病在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的父母吃了之后病体痊愈。黄花将种籽种在地里,第二年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
9.西瓜
陕西人不论贫富,中秋节必吃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增加喜庆吉祥。吃月饼之余吃上块西瓜,技能清热又解腻。
10.藕盒子
江浙人中秋食藕,有团圆之意。“藕盒子”是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面煎至金黄,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1.螃蟹
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是充场的主角,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秋天也是盛产螃蟹的季节,此时的蟹最肥美。
12.田螺
在广东许多地方,中秋节还会有吃螺蛳的习惯。中秋前后,田螺肉质特别肥美,也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
13.芋头
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有驱鬼辟邪消灾之意。“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在台湾吃芋头则寓意找到好工作。
14.鸭肉
八月份的鸭子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鸭子也是南京人在中秋节不得不吃的东西。历史传说,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以中秋节吃鸭子做暗语,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
中秋节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从此小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宫陪伴嫦娥住了。
【江苏中秋习俗分享】相关文章:
最新中秋习俗09-14
【精选】中秋习俗作文10-13
中秋习俗的作文01-16
中秋习俗作文02-28
中秋习俗介绍08-08
台湾中秋习俗08-13
有趣的江苏省春节习俗01-20
浅谈中秋习俗的变化07-11
中秋节习俗09-25
中秋节的习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