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

时间:2024-02-21 13:31:58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

  潮汕地区在元宵节期间举办各种习俗,想知道有哪些吗?下面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潮汕地区元宵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

  潮汕地区元宵节习俗

  1、吊喜灯

  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寓意添丁。元宵夜潮汕家家户户门口都点灯、吊灯。人们还要提灯笼、拿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接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

  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

  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即“起丁”),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 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3、做丁桌

  在乡村,上一年有生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宴客席式有两种,一是用好多只方桌并在一起,形同龙船,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饭,叫“龙船席”;二是无论乡里人、过路的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下一批客人接连不断地上来吃,主人不断地续上菜肴,叫“走马席”。晕,听过外地的“喜宴”也有这么办的。

  4、荡秋千

  荡秋千,口语叫“逡登秋”。 因潮地春来早,不似中原要到清明才适宜荡秋千。当天有的乡村组织荡秋千竞赛或表演活动,也有不少村民自发绑挂秋千玩耍,甚至有的演化出奇特的风俗,例如揭阳市桃山乡正月里男女老幼都可荡秋千,但元宵那天,男人就禁忌登上秋千棚。潮州的个别乡村,有元宵夜要在榕树下荡秋千,村人往年轻夫妻身上泼粪,以求当年生男孩。

  5、猜灯谜

  以前,潮汕的猜谜游戏只有在元宵夜才举办,就是在花灯贴上有谜面的纸条,给观灯人围猜。随着识字人逐渐增多和谜语知识的普及,猜谜活动在各个节日都盛行起来,但最为隆重、热闹的仍是元宵节,悬挂谜灯也变为谜笺竞猜。建国后,潮汕各地的元宵灯谜更为盛行,其中澄海还是文化部颁授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呢。

  6、准情人节

  封建社会的未婚女子养在深闺无人识,是不允许自由出外的,唯有重大节日才可结伴出游,所以元宵节赏花灯往往是未婚男女见面或情人相会的机会。潮剧《陈三五娘》就是讲述男女青年在元宵节赏灯时一见钟情的故事。

  元宵节潮汕既有以上的庆祝活动,还有以下的信仰性的活动:

  7、求喜物

  元宵此日,不少乡村有设坛拜神活动,神坛上的鸡、鹅、鸭、糖果、粿品、花烛、大吉等被视为神物。“求喜物”就是求取拜神后的祀品。参拜的男女可以竞投卜取祭品回家中,这些神物可让家门平安、添财添丁。竞投卜取到神物的,明年要按竞投承诺的物品数量奉回拜神祀品。也有个别人乘拥挤之机偷走坛前祭品回家吃,说是“吃兴盛”。

  8、敬糖狮

  潮汕不少乡村的元宵拜神,要向神祗敬献糖狮,祈求新年大吉大利。人们用白糖糖浆灌入雕刻成狮子形状的模具,铸成后加上彩绘纹饰就是晶莹鲜艳、造型优美的糖狮。糖狮拜祭时成双配对,拜祭后可食用。敬糖狮也有竞投卜取习俗,投得者明年元宵要按竞投承诺的大小规格如数奉还,称为“赌糖狮”。

  9、掷喜童

  十五这天,有的城镇乡村在祠堂大埕、街头巷尾的开阔处搭起彩棚,里面置一尊袒胸露乳、憨态可掬的巨型泥塑弥勒佛,其头、肩、肚脐、大腿上摆有形状各异的“泥喜童”,给站在约4米远的人以铜钱投掷,命中者可拿走“喜童”,命中头顶、耳朵等还有铜钱赠送。据说中了是好兆头,能早生贵子和发财。

  10、送香船

  送香船就是送瘟神,潮汕与全国各地一样均这种仪式,“纸船明烛照天烧”说的就是此俗。“香船”是用竹扎纸糊而成的,有的直接扎成一条船形,有的制成张口露牙的大肚子河豚等。当天村民还请来他乡的亲朋好友,郑重其事地送香船,非常热闹。

  11、插榕

  以前的元宵节,潮汕家庭的门楣上都插有几种吉祥物,如榕树叶、竹筅、“笔车”、“杜必”等,寓意为“插榕健过龙”、“插竹筅养肥鸡”、“插笔车饲大猪”、“插杜必谷仓相叠”。有的地方,妇女们把榕叶插在头上,孩子们则取榕叶夹在耳朵上,以求吉祥。

  12、行过桥

  在元宵节,潮汕有的地方有行过桥的习俗,如在揭阳,当天榕城的大小桥梁都用彩灯、彩旗装扮一新,男女老幼争先过桥祈福,打铜街的石狮桥是最热闹的桥梁,人们以摸到桥头的石狮为幸运。

  13、坐大菜

  元宵夜,一些地方的未婚姑娘会与同寅结伴,静悄悄地溜到人家的菜园子里,然后羞答答地坐在芥菜上面,此渭“坐大菜,明日择个好夫婿”,此民俗现已消失了。

  14、落祠堂

  过去,一些地方的乡规民约要求当年嫁入的新娘,要到宗祠去观灯, 叫“新娘落祠堂”。新娘们到了祠堂焚香祷祝后,要绕堂一周,逐屏观看花灯,然后在祠堂前看“神前戏”,既为祈福,亦可让乡人观看认识,此俗已少见。

  15、抱大猪

  旧俗“十五夜抱大猪”,就是在元宵节,澄海、揭阳、普宁、潮阳等地的家庭主妇,要在夜间到田野里抱回一块俗称“田涂堛”的大土块,有的地方是抱回石块,并悄悄地将土块放在猪栏(圈)前,贴上金花红绸,敬摆供品,虔诚跪拜,口中默念:“顺顺大大只”、“饲猪大过牛”,以祈求新年猪苗长膘快

  潮汕元宵节食俗

  卤鹅

  在潮汕地区,元宵佳节需要举行祭祀先人等活动。祭拜时准备的供品也相当丰富,其中“三牲”(三种肉类)则是必备的。在大部分家庭中,“三牲”之一则是卤鹅。

  粿肉

  粿肉是潮汕地区最经典的小吃之一,制作过程稍微繁琐,蒸熟之后切成小段后入油锅稍煎炸,吃的时候沾上一点桔油,吃起来皮薄香脆,馅鲜饱满,余味无穷。

  卷煎

  制作好的卷煎蒸熟之后也需要切成小段后入油锅稍煎炸,吃的时候皮薄馅软,萝卜香甜味令味觉倍爽,吃再多也不会腻。

  乒乓粿

  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一般为扁圆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蒸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软带有稠度。传统的乒乓粿馅内含黑芝麻、糖粉、碾碎的花生。

  甜粿

  每逢重要节日,都会蒸制一笼甜粿.也有人把甜粿称为“潮汕年糕”。刚蒸熟的甜粿吃起来香甜爽口,好吃又不粘牙,深受潮汕人喜爱。

  红桃粿

  红桃粿又名红曲桃,是潮汕著名的汉族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有些地方叫做粿桃和红桃粿,因为外形像个平面的红桃子。

  油粿(酥饺)

  做酥饺是潮汕农村过春节、元宵节的一种习俗。酥饺外皮酥脆馅料香甜,让人口齿生香,也是潮汕人春节、元宵的必备供品之一。

  反沙番薯、芋头

  元宵节是人们合家团圆的好时光。在潮汕人们的团圆饭桌上,总少不了一样象征甜蜜的食品,最常见的就是一盘反沙番薯、芋头。

  四川过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元宵习俗作文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传说

  始于上古火把节

  传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