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入伏时间怎么算,哪一天?

时间:2021-06-09 11:04:46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2021入伏时间怎么算,哪一天?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下面为大家带来了2021入伏时间怎么算,哪一天?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21入伏时间怎么算,哪一天?


  

  2021入伏时间

  2021年三伏天是从夏至日第三个庚日开始算,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是一个庚日。而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而第三个庚日正好是7月11日,因此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这天开始算起。

  1、2021三伏天初伏时间

  从公历2021年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2021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十一),总时长10天。

  2、2021三伏天中伏时间

  从公历2021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二)—2021年7月30日(农历六月二十一),总时长10天。

  3、2021三伏天闰中时间

  从公历2021年7月31日(农历六月二十二)—2021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二),总时长10天。

  4、2021三伏天末伏时间

  从公历2021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三)—2021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二),总时长10天。

  注: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2021入伏时间怎么算

  一、一伏(初伏):

  入伏是哪天,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农历中的夏至节气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日,也就是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三伏天就开始了。那什么是庚日呢,庚日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含有庚元素(10天干之一)的日子。一伏就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日子。一伏多少天呢?一伏固定是10天,因为天干总共10位,从一个庚日到下一个庚日固定是10天。

  二、二伏(中伏):

  二伏是哪天。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至立秋节气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之间的日子,就是二伏。二伏多少天?二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如果从夏至节气到立秋之间只有四个庚日,中伏是10天;如果从夏至节气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则中伏是20天。

  三、三伏(末伏):

  三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段,是从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之间的日。三伏多少天?三伏固定是10天。

  夏至是入伏吗

  不是,夏至和三伏天是两个概念。

  “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我国农历中,计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夏至三庚数头伏,我们根据这个口诀,可以算出每年的头伏时间。

  三伏天养生秘诀

  现在正值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这个时候要谨记养生,注意保健身体,那么三伏天如何养生呢?下面小编教您三伏天养生的诀窍,一起来看看吧。

  别太贪凉。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夏日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炎。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且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受寒后,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

  饮食开胃。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身体祛湿。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低调”运动。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三种运动比较好:

  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

  3、太极拳: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室内运动。

  晚睡早起午补觉。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们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11点。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2021入伏时间怎么算,哪一天?】相关文章:

试用期时间和工资怎么算09-22

2017年夏天入伏时间表05-20

绩效工资怎么算03-28

税后工资怎么算10-28

工资扣税怎么算08-30

病假工资怎么算?05-28

工资基数怎么算05-12

社保基数怎么算04-15

生育津贴怎么算09-01

产假工资怎么算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