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7月7日是什么节日

时间:2023-07-13 17:14:53 夏仙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7月7日是什么节日

  每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也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节气,小暑一到,说明天气真的进入到一定高温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7月7日是什么节日相关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7月7日是什么节日

▼目录▼
【1】7月7日是什么节日【4】7月7日七夕节简介
【2】7月7日重大事件【5】7月7日小暑简介
【3】7月7日七七事变简介【6】7月7日节日风俗

7月7日是什么节日

  公历的7月7日是什么节日?

  1、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

  小暑(LesserHeat),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2、公历每年的7月7日还是七七事变纪念日,还是抗日战争纪念日。

  七七事变纪念日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发生在北京(当时称“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农历的7月7日是什么节日

  那么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呢?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也就是在中国所讲的`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由于古代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的姻缘。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

7月7日重大事件

  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昆阳之战”,刘秀歼灭了王莽主力军。

  549年——梁简文帝萧纲即位称帝。

  1647年——那不勒斯发生反西班牙起义。

  1753年——英国通过犹太人归化法。

  1802年——杜桑·卢维杜尔宣布海地摆脱法国独立。

  1808年——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一世签订《提尔西特和约》,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

  1839年——林维喜事件

  1862年——沙皇政府逮捕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1862年——马克思在德文《新闻报》发表《中国记事》一文,热烈赞颂太平天国起义。

  1902年——清朝政府就英印军队进犯西藏照会英国。

  1903年——《苏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苏报的革命宣传和苏报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

  1906年——周学熙创办启新洋灰公司。

  1918年——英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炮击伊斯坦布尔。

  1921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

  1927年——冯玉祥礼送中国共产党出境。

  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

  1929年——美国东西海岸间的班机首次通航。

  1937年——驻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7月7日夜,卢沟桥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驻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日军竟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1938年——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召开。

  1939年——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

  1941年——美军接管冰岛。

  1943年——蒋介石接受罗斯福赠送的最高统帅勋章。

  1946年——七七事变十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宣布准备自行组织联合政府。

  1947年——世界名枪AK-47面世。

  1949年——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馆。

  1950年——安理会在苏联为抗议中国代表权问题而缺席的情况下,通过第84号决议,授权美国指挥统一司令部帮助大韩民国击退北朝鲜军队,并授权统一司令部使用联合国旗帜。

  1951年——中国舞协创刊《舞蹈通讯》。

  195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

  195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同中国政府签订协定,中方提供3.38亿美元经济援助。

  1957年——中国男女混合登山队33名运动员(男25名,女8名)于北京时间18时20分攀登上慕士塔格山顶,创造了登山队集体安全登上海拔7500米以上高山人数最多的新世界纪录。

  1971年——香港专上学生联会于维多利亚公园因钓鱼台事件示威,示威中发生流血及拘人事件。由于当时的学联未注册为合法团体,因此示威未获警方批准并遭到拘捕。

  1972年——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4年——西德队获第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1975年——《万人日报》于香港创刊。

  1978年——所罗门群岛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

  1979年——美国与中国签订新贸易协定,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

  1980年——中央电视台在每天的《新闻联播》结束后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使用太阳能驱动的.飞机“太阳挑战者”号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这架太阳能飞机是由美国人史蒂夫·普塔塞克驾驶从巴黎附近的蓬图瓦兹起飞以每小时约四十英里的速度经过5小时19分钟的飞行降落在英国东南部的拉姆斯盖特。

  1981年——国务院下达鼓励个体经营的规定。

  1986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性的律师群众性社会团体。

  1995年——长江下游出现建国后第二大洪水。

  1995年——法国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太阳神——1A”由阿里亚娜火箭发射升空,从而使法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之后,第四个拥有侦察卫星的国家。

  2000年——柳州发生7.7特大交通事故。22时30分左右,柳州市一辆公共汽车行驶在壶东大桥上,因雷雨大风和桥面隔离栅等物清场不完全及司机主观原因,这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冲破桥栏杆掉下柳江河中,致使79人死亡。

  2001年——为纪念奥特曼之父圆谷英二诞辰100周年,《高斯奥特曼》在日本首播。

  2004年——为期10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闭幕。在本届会议上,34项遗产地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会议通过了“苏州决定”,对2000年“凯恩斯决定”做出重要修改:2006年起,《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每个缔约国每年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从1项改为最多2项,其中至少包括一项自然遗产提名。

  2005年——英国伦敦的地下铁路和公共汽车连续发生7起爆炸事件,导致包括4名自杀性袭击者在内的52人死亡。

  2007年——第14届亚洲杯足球赛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举行

  2007年——世界新七大奇迹在葡萄牙里斯本揭晓,中国长城以得票最多名列新七大奇迹之首。

  2008年——中国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发生半影月食。

  2009年——迈克尔杰克逊的私人告别仪式和公众追思会在洛杉矶举行。两个半小时的公众追思会于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十点在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举行,现场涌入1.1万名靠抽签取得的免费入场券歌迷,还有大约75万名歌迷涌入洛杉矶,送别“流行音乐之王”。

  2013年——韩亚航空公司飞机B777-200ER从上海经停首尔飞至旧金山时在降落途中坠毁,机上3人遇难。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证实,一架韩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77型客机当地时间7月6日11时30分在旧金山国际机场着陆时机尾折断起火燃烧。机上载有的141名中国乘客中有28人受伤,其中10人伤势较重。失事韩亚航空公司航班上乘客与机组人员共307人,乘客291人,141名中国公民,包括34名高中生与1名教师。

  2018年——索马里摩加迪沙的国内安全部大楼及总统府附近的一个安检点,遭到索马里“青年党”袭击。造成至少12人死亡、17人受伤。

  2018年——天门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致2人死亡2人受伤。

  2018年——陕西韩城发生疑似有害气体中毒事件。

  2018年——上海一货船遇险沉没6名船员全部获救。

  2019年——阿富汗加兹尼省发生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该事件已造成14人死亡,伤者人数增至179人。-7·7阿富汗自杀爆炸事件

  2019年——尼日利亚卡诺州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该事故已造成19人死亡、7人受伤。-7·7尼日利亚车祸事故

  2019年——山西同煤集团永定庄煤业公司发生一起综采工作面上覆采空区气体下泄导致人员窒息事故。该事故造成2人遇难,13人受伤。-7·7山西同煤集团窒息事故

  2019年——印尼马鲁古海(北纬0.47度,东经126.23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

  2020年——老挝波乔省金三角地区发生一起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该案件造成中国公民4死1伤。-7·7老挝持枪杀人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举行。

  2020年——贵州省安顺市一辆车牌号为贵G·02086D的2路公交车中午12时许从安顺火车站驶向客车东站,在途经虹山湖大坝中段时,冲破石护栏坠入湖中。-7·7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

  2022年——上海市高考开考。

  返回目录>>>

7月7日七七事变简介

  (一)介绍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二)事变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三)直接起因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四)事件经过

  1937年7月7日夜(一说为19点30分),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

  但日军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了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7月8日,北平当局令驻军坚守卢沟桥。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真相。

  同日,日本内阁会议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

  9日,北平当局与日军达成协议:

  (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

  (2)日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国军队撤至右岸;

  (3)卢沟桥守备由河北保安队石友三部担任。翌日,中国军队撤退,日军不仅不履行诺言,反而大批调兵向中国军队进攻。

  11日,平津当局与日军达成现地协定:

  (1)第二十九军代表声明向日军表示道歉,并惩办此次事变责任者;

  (2)取缔共产党、蓝衣社及其他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

  (3)永定河以东不驻中国军队。

  10日,各方纷纷报告,日军已由天津、古北口、榆关等处陆续开到,且有大炮、坦克等向卢沟桥前进,已将大井村五里店等处占领;平卢云路也不通行,战事即将再发。

  11日起,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城内居民伤亡颇多,团长吉星文亦负伤,就将城内居民向城外比较安全地带疏散。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各处应敌。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战事时断时续。

  (五)事件影响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六)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的整个过程清楚地表明,它是日本政府、财阀、政党的共同意志,绝不是什么日本少数军人牵着军部、政府的鼻子走。它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和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也绝不是什么偶然事件。中国已经丧失了台湾、澎湖列岛和东北等一系列领土于日本侵略者之手,日本还霸占了中国剩余领土内一系列军事、经济主权,更甚而要侵占华北,中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不得不还手的最后地步了。日本知道中国已经不可能再有任何的退让,渐进式的蚕食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行不通了。为然而,侵略者总要给自己粉饰一下,说什么是由于中国的“反日”行为才造成了日本的被迫反应:简直是一派胡言,潜台词无非是“中国应该顺从地接受日本的统治、占领和奴役”。而这,只能是日本侵略者自己的梦想罢了。

7月7日七夕节简介

  (一)介绍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二)历史渊源

  1、节日起源

  自然天象崇拜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开元占经》卷61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邑,以主越国”。按:牵牛星是吴、越之地的分野星。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时间数字崇拜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书考灵曜》:“(天地开辟),七曜俱在牵牛初度”。《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易传》:“日、月、五星,起于牵牛。”《汉书·天文志》:“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

  “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

  “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姐诞

  七姐诞,又称七娘会、七娘妈诞等。七姐(织女星)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七姐诞”(七娘妈诞)的主要活动有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保护小孩平安等。拜七姐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七姐;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日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七姐祈福、乞巧。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七夕节历史久远,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传入北方西安一带始于汉代,汉代是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传播融合时期,西汉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七姐诞,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区即称为拜“七娘妈”,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2、节名由来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女子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女子们专属节日。女孩子们在这个晚上,除了向织女乞求巧手之外,更乞求婚姻巧配。过去,婚姻是决定女孩子一生幸福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痴情女子会在七夕当晚,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婚姻美满幸福。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庆祝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别称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道德腊: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中国情人节: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返回目录>>>

7月7日小暑简介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这种气候,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中国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南方大部分地区东旱西涝,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在中国大部分的农耕区,经过农历五月的抢收抢种之后,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全中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农事主要是各种田间管理的工作,应根据长势追肥、防治病虫。

  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小暑过后,正逢“三伏天”的头伏热浪袭来。北方人习惯在小暑这天喝粥,主要是为了清热防暑和调理肠胃,炒绿豆芽成了小菜首选。很多地方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因藕有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诗人苏东坡把西瓜叫做"冰浆仙液",入腹后就能清彻心扉。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

  历史渊源

  小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小暑即为“小热”,意思是此时虽然已经能够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气象变化

  小暑

  小暑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步缩短,但为何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节节攀升呢?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然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是收大于支,所以这一段时间内气温还会继续上升。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节气后,大地少有凉风,而且吹的风还会带着热浪。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中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中国南方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雷暴增多。

  小暑后,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时节,中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雨落区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才开始进入雨季。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又称“七下八上”,才是中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

  小暑三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据黄河流域周边地区景物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农事活动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早稻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节气期间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以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为目标,生产上需注意预防高温逼熟和干旱灾害,遇35℃以上高温或干旱时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或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中稻田过早断水不利于有效分蘖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现卡脖旱而导致严重减产。棉花处于花铃期,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外,小暑期间天气条件好,是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的有利时机。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传统习俗

  综述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此外,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食新”习俗

  “食新”习俗

  在过去,中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吃饺子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7月7日节日风俗

  七夕节

  中国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佳节,传说是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的日子。

  日本公历7月7日为七夕节,是为少女们祈祷许愿的.日子。

  所罗门群岛——国庆日

  公众健康日

  广州康健人生推出每年7月7日为“公众健康日”,倡导“全民健康,快乐为本”的理念,并以此为己任,背负让全民健康的光荣使命跟责任。

  世界斯瓦希里语日

  2021年11月23日,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宣布每年7月7日为世界斯瓦希里语日。

  返回目录>>>

【7月7日是什么节日】相关文章:

白露节是什么节日09-07

圣烛节是什么节日05-23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呢?03-22

美国双11是什么节日09-14

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01-06

3月7日是什么节日03-16

3月9日是什么节日03-09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03-25

7月14日是什么节日06-30

11月8日是什么节日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