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时间:2023-07-25 13:05:04 雪桃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7月份就是大暑和小暑的来临,大家觉得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节气由来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光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代表天气炎热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意思是说,小暑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古人还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第一候的意思是说,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在《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农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同时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节气特点

  小暑不是小热是很热

  古人认为,小暑就是小热的意思,到了农历六月中旬的大暑节气,天气才会大热。不过,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如此。

  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

  全国范围来看,近29%的地区,极端最高气温都在“小暑”期间出炉,压过“大暑”3个百分点。小暑大暑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要说区别,小暑之热更具爆发力,大暑之热更擅持久战。关于小暑,有一句顺口溜特别契合天气——“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都热。”所以说, 小暑不是小热,是很热,而且天天都很热。

  就今年的小暑节气当天来看,继续昨天的“毒日头”当道,气温顺水买了“小暑”一个人情,最高气温将奔向35℃的高温线。预测本周天气,未来3到5天,我市多晴热天气,无明显的降水过程,大部地区多午后雷阵雨天气。

  另外,小暑前后,南方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强降水和暑热交替。

  小暑之后是三伏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对于寒暑,我国民间还有三九寒天和三伏天的说法。进入小暑节气后,三伏天也马上要开始了。

  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配制组合确定的。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头伏正在小暑节气,从入伏到出伏,时间在公历7月初到8月下旬,有些年份30天长,有些则有40天长。

  今年从7月18日开始入伏,一共持续30天,到8月17日结束。三伏天是一年中热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三伏天的“伏”的意思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至于什么时候会凉快。往年总要等到9月份才会凉快,盛夏期间只有台风影响时才能带来一些凉爽。所以,今年的高温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天气主题词就只剩下一个字——热,愿大家都能安度苦夏。

  ■节气养生

  夏打盹不妨来盘盐水毛豆

  小暑过后,“夏打盹”就像雷阵雨一般频频来报到。

  特别是在三伏天,天气闷热,白天动一动就不停冒汗,整个人无精打采。这是因为出汗的同时,也流失了大量的钾元素。钾元素对神经、肌肉的正常运转很重要,一旦钾元素入不敷出,犯困疲劳、耐不住热、没胃口都会出现,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在医学上,这就叫“夏季倦怠症”。夏天补充钾元素,最经济实惠的办法,就是来一盘盐水煮毛豆。盛夏正是毛豆时令季,毛豆含有丰富的钾、镁等元素,好吃又助力。

  养生方面要注意“少动多静”。高温天时,人体散热机制超速运转,水分入不敷出,在室外待久就很容易中暑。抗暑最关键的就是避免高温时段外出,而且要多喝水。如果觉得水太索然无味了,可以换一种方法补水。由中国气象局主管的气象科普杂志《气象知识》列出了最解暑的食物名单,分别为西瓜、冬瓜、番茄、丝瓜、鲜藕、薏仁、梨、菜瓜、百合等等,这些食物清凉多汁,大家不妨多“吃”些水吧。如果要在这种天气外出,最好带一杯淡盐水。

  小暑气节也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调节上要改变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拓展:小暑大暑处暑差别是什么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汉族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诗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左河水)”,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相关文章:

大暑小暑分别是什么意思?07-27

小暑的说说04-05

经典小暑文案11-29

大暑的句子01-27

小暑的诗句古诗07-20

小暑句子简短01-27

小暑心情说说05-03

小暑节气文案06-05

今日小暑文案05-17

专升本英语和四级英语哪个难 该怎么复习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