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血证论》读书笔记

时间:2021-02-12 10:19:0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血证论》读书笔记范本

  唐容川,名宗海,“宗海生于西学东渐之际,目睹现实,以为西医详形迹而略气化,有所长亦有所短;中医略形迹而详气化,有所短更有所长。故力主汇通中西,折衷一是。此说一倡,和者不乏其人,渐成流派,所谓中西汇通派是也。”(《名医集传》)唐容川著《血证论》,于血证辨治尤有心得。唐氏不仅精于血证,倡导中西医汇通,而且中医学理深厚,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研究颇有造诣,贯通医易,精识本草。《血证论》中,除阐述血证理法外,对中医诸多命题有精辟论述。如有关脏腑病机,即有专论。他说:“业医不知脏腑,则病原莫辨,用药无方,乌睹其能治病哉!”可见,了解脏腑大旨,是中医治病的基础。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对唐容川的脏腑病机论评价很高,他在《中医各家学说》中写道:“唐宗海从各个脏腑的.主气、经脉、部位、特征几个方面,叙述了每一脏或腑的常见病证,及其病理变化,基本上做到了既概括,又扼要。在认识复杂病变的过程中,只有抓住各个脏腑的主气、经脉、部位、特征,才有可能辨识疾病。它确是举起了脏腑病机的纲,所以条析各个病目时便比较中肯。”

《血证论》读书笔记范本

  笔者从事中医脾胃病的诊治研究,对脾胃学说的各家论述尤为关注,现将唐容川对脾胃病机的提纲概要之论,摘录如下。

  一、唐氏论脾脏病机。唐容川说:“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胃土以燥纳物,脾土以湿化气。脾气不布,则胃燥而不能食,食少而不能化,譬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也,故病膈食,大便难,口燥唇焦。不能生血,血虚火旺,发热盗汗。若湿气太甚,则谷亦不化,痰饮、泄泻、肿胀、腹痛之证作焉。湿气夹热,则发黄发痢,腹痛壮热,手足不仁,小水赤涩。脾积名曰痞气,在心下,如盘。脾病则当脐有动气。居于中洲,主灌四旁,外合肌肉。邪在肌肉,则手足蒸热汗出,或肌肉不仁。其体阴而其用阳,不得命门之火以生土,则土寒而不化,食少虚羸,土虚而不运,不能升达津液,以奉心化血,渗灌诸经。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血虚津少,则肺不得润养,是为土不生金。盖土之生金,全在津液以滋之,脾土之义,有如是者。”

  二、唐氏论胃腑病机。唐容川说:“胃者,食廪之官,主纳水谷。胃火不足,则不思食,食入不化,良久仍然吐出。水停胸膈,寒客胃中,皆能呕吐不止。胃火炎上,则饥不能食,拒隔不纳,食入即吐。津液枯竭,则成膈食,粪如羊屎。火甚则结硬,胃家实则谵语,手足出汗,肌肉潮热,以四肢肌肉,皆中宫所主故也。其经行身之前,至面上,表证目痛鼻干,发痉不能仰。开窍于口,口干咽痛,气逆则哕。又与脾相表里,遗热于脾,则从湿化,发为黄疸。胃实脾虚,则能食而不消化。主燥气,故病阳明,总系燥热,独水泛水结,有心下如盘等证,乃寒病。胃之大略,其病如此。”

【《血证论》读书笔记范本】相关文章:

雷雨读书笔记05-26

挫折读书笔记04-11

孝经读书笔记04-08

《孔乙己》读书笔记04-03

生命读书笔记04-03

《亡羊补牢》读书笔记04-02

《蝎子》读书笔记04-02

《珍珠》读书笔记03-31

《刺》读书笔记03-28

《宝石》读书笔记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