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时间:2024-03-13 17:14:4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优选(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优选(15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三国战乱纷争,群雄并起,但不可统称之为英雄。真正的英雄,其志在于平定天下,使天下百姓免受战火之苦。而那些志在夺得天下,称帝继位以求名垂青史者,自私之人尔,不足以论之。

  朝代更替并非时代潮流,百姓安康才是众望所归。倘若人民安居乐业,又何必改朝换代?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不多的兵马交战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有些故事中有让你高兴的.,有让你生气的,又能体会到古代英雄人物的聪明才智,特别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后,我感受颇多。

  《三国演义》内容及其丰富复杂,但作者罗贯中运用时间顺序,井井有条,一步不乱的讲述了魏、蜀、吴三方之间的时分时合、互争天下。这些看似复杂,实那么主线一直很明晰的故事互相交织串连,参差交织,编织成了这部赫赫有名、家喻户晓的历史名著——《三国演义》。

  这部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自然是作者罗贯中精心打造的、众人皆知的战争场景和那一个个独具魅力的人物。

  先说这诸多战争场景中,我印象最深入的莫过于“火烧新野”一战,每每读到之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便是称赞他指挥有方,用兵如神。

  《三国演义》对人物的描写也是独具一格,别具匠心的。其中,罗贯中对奸雄曹操的《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位性格特点与曹操形成鲜明比照的人物,他与关羽、张飞的兄弟情为后人所赞颂;他三顾茅庐,终得贤相诸葛亮;他遗诏托孤,却不知自己得之不易的天下败在亲儿的手中……他,就是先主刘备。正如他自己所说:操之急,吾之宽;操之暴,吾之仁;操之谲,吾之忠;每与操相反。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还是一本战略教科书,是一本谋略书,甚至被人们当作一本经营指南,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东西泛着光芒,犹如沉淀在河里的金子,细小却珍贵,吸引着无数人灼热而坚决的目光。而它们的作者,那些呕心沥血,为自己梦想一路挺进的人,也就这样紧紧地被世人所铭刻。他们的灵魂与他们的作品一样万世不朽。这样一本书,它亭亭玉立在文学的巅峰,它的名字是——《三国演义》。

  它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各路勇士舍生忘死,为了国家而拼杀的故事。

  不管是狡猾奸诈的曹操,忠厚老实的刘备还是有勇有谋的孙权,都被这一本书洋洋洒洒地写出了活力与生命。或许只是寥寥几笔,一个明晰透彻却不失勾心斗角的故事就这样呈如今你眼前。这就是《三国演义》的魅力。

  我曾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叹服过。每次捧起手中那本轻盈却珍重的书,我的眼前就总飘荡着他的身影。他足智多谋,刚出山就燃起了三把大火。其中,赤壁之战更是使得曹军大败,元气大伤。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连周瑜也略输他一筹。他洞悉敌友,利用敌军多疑的特点,用一招“空城计”防止了全军覆灭的危险,改变乾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刘家打下天下,他呕心沥血,写出一篇千古名作《出师表》。这种忠心耿耿的人才怎不叫人叹服!

  我曾被赵云的忠诚折服。我曾向远眺望,想象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穿着金甲,在数以万计的敌军里七进七出,只为保住自己主公的孩子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那该是多么威武与决绝,那种危难关头毫不犹豫的反响,更是证明了他的一片热诚。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只有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己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只有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只有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章回体形式出现的长篇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从作品体例到题材内容,《三国演义》在中国小说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这个暑假我对《三国演义》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贤者之死,死的憋屈

  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身边有无数的贤者,有惜才之人,也有不服之人,让人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魏国的郭嘉、司马懿,蜀国的庞统、诸葛亮,吴国的周瑜、陆逊。当然,也有许多有才之人都不到贤明主公的赏识而投奔他人。郭嘉,死得最轻的人,仅仅为了曹操,为他献计献策,水土不服,卧病不起,他也希望曹操可以赢。他死后,曹操很伤心。

  而有两个人的死与诸葛亮有关。一个是庞统,一个是周瑜。“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有幸得到了二人,可庞统却心怀妒忌,而乱箭死与落凤坡,庞统的才智与孔明不分上下,唯独在为主公献计之上,有了不服,尽管种种迹象预示着他的死亡,他却执意领队前进。另一位周瑜也是心怀妒忌,一开始就知道诸葛亮的才智,想着除掉,可不是有用处就技不如人,三气周瑜,留下了一句他的怨念“既生瑜,何生亮?”对啊,既然周瑜这个智慧之人出现,为什么要有诸葛亮的`存在?和孙策一样,英年早逝,死的心怀怨念,死的憋屈。

  寂寞诸葛亮

  一直住在南阳,知道自己的才学却隐居山林不愿出门参与纷争。直到徐庶推荐给刘备,三顾茅庐才让诸葛亮受恩为刘备打天下。可他还是很寂寞,蜀国的国君为人善良,是一个很好的主公,一篇《出师表》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恩、寂寞、无奈。遇到周瑜,知道不会成为自己人,长相俊美,才华横溢,必定有高傲且容不得别人的想法。诸葛亮明白,一边处事一边拜托别人不让周瑜知道他过于聪明的智慧。可还是无奈周瑜的嫉恨。他是以刘备第一,自己利益第二的原则,三气周瑜,让蜀军大获全胜,却让自己失去了一个好对手。后来庞统也为刘备做事,同为江湖人向往的伏龙、凤雏,却不似他想的那样明智,智慧和他自己不分上下,却在为刘备处事时冲动了。看着西方落下一颗星时,正值七夕,诸葛亮再一次寂寞了。第一次哭了出来,失去了一位友人或者也算是一位可以和自己拼才智的人。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再次寂寞,那位可以让他尽心尽力的明主去世了,只能写下《出师表》来告诉刘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整个国家由他来撑着,七擒孟获,一次次挑战了诸葛亮的才智,让他乐意七擒六放。这样,他的内心不再寂寞,不再仅仅为蜀国打天下。后来,遇到姜维,他的内心再次兴奋起来,魏国出来一位人才,诸葛亮很开心:“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所以姜维的出现让诸葛亮不再寂寞。不再寂寞后来呢?想要为蜀夺得天下,可惜寿命已尽,诸葛亮死去,希望姜维可以接替自己辅佐刘禅。死了就不再寂寞,诸葛亮耗费了大半心血复兴汉室,最后他一个人还是不够找到了他可以信任的人,然后放心离去。

  有谁比诸葛亮更寂寞呢?

  追忆五虎将

  从一开始的黄巾贼纷乱,董卓欲称帝时,五虎将就以个人战绩在江湖上赫赫有名了。关羽、张飞追随刘备,赵云追随公孙瓒,黄忠归属韩玄,马超跟随父亲攻打曹操。本是不同的人,却被刘备的贤礼所折服,最终归顺于刘备,被刘备封为“五虎将”。关羽,至今仍被大家供奉在庙里,“关二爷”这样的尊称,关羽代表的是“忠”。黄忠也是被关羽的忠所敬佩。“人在曹营心在汉”也是形容他的忠。就是被困曹营,一听到刘备的消息,过无感斩六将带着甘夫人回去找刘备,多少荣华富贵都不曾看着眼里,只记得他认定的哥哥。张飞,凶狠善战,环眼豹头,燕领虎须,声若巨雷,它代表的是“勇”。重情义却又愚笨,做事完全不看情况,让刘备等人操了不少心。赵云,用刘备的话说“浑身都是胆”是五虎将里最后去世的,它代表的是“猛”,自从他被刘备从公孙瓒手中要了过去,他的名就没有人不知道了。每次出场时喊上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就退兵不少,长坂坡救阿斗,也表示他对刘备的忠诚,知道回将去世,他依旧为刘备打天下。马超,他是“马腾之子”是有羌族人的血统,也是五虎将中最后一个加入的。他一开始总有一种并不属于“正面人物”的感觉,直到后来归于刘备,他的才能才被发现,原本就是铲除曹操而起的家,也就名正言顺地和刘备一起用同一目标打天下。黄忠,一般出场都用“老将黄忠”一词形容,毕竟他在六十多岁仍能解众多敌人。

  这就是我在暑假中对《三国演义》的一个新的认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

  《三国演义》可是人人都知道呀!《三国演义》里有许多人物,如英勇善战的关羽,张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周瑜,武力高强的吕布……

  里面的人物数不胜数,个个武力高强。就比如说关羽他在众将面前斩华雄,关羽很重情面的性格让我很佩服,他一开始投靠了曹操,但是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又回到了刘备身边,孙权虽抓到关羽,但关羽绝不投降,孙权最后下令把关羽给斩了。吕布,一听这名字你们就知道一个成语:有勇无谋,最后还是被刘备在曹操面前说了几句话给害了。还是当年程宫说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

  《三国演义》的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取胜要靠的就是大脑!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7

  滚滚长江东逝流水不息,浪花淘尽无数英雄,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勾心斗角,曲直恩仇,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有社会形态依旧向前迈进,时间依旧增加,历史依旧演出....

  混乱动荡的时代枭首也好,无名小卒也好,都存在过,最后也消于无形....雄心不在,霸权事业不再.

  分是合的'终了,和也是分的最后归宿。一切都成灰土,青山依然,落日依旧红..........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历史名著。《三国演义》是我的至爱,里面的`人物可谓个性鲜明:善于看透别人内心的郭嘉,能未卜先知的诸葛亮,性格狡诈而又有远大理想的曹操……

  其中,我最想谈的就是曹操。曹操一生,非常善于随机应变。一次出征途中,将士们口渴没水,都走不动了。他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到了那里可以吃梅子止渴。于是,将士们坚持行军,一直走到了目的地,找到了水源才休息。这个故事后来变成了成语——望梅止渴。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

  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从诸葛亮三出祁山到六出祁山。重新关注了两个人物:魏延和李严。

  我从小就看《三国》却看得支离破碎,不解为什么孔明临死遗言说魏在其死后比反,并定计除之。现在看来,其实从魏杀韩玄归顺刘备时,孔明便因其叛主而欲杀之。我所不解的是:其他城池的从将也有杀主将而献城的,却没有让孔明怀疑什么。

  从首出祁山魏延便有一些战术思想与孔明不合。孔明更是对他日益不满,说此人生有反相,常有不平之意,因念其骁勇善战而用之,日后必为祸患。我看“反相”之说纯属无稽之谈,不过是找一个迷信的借口。有人说因为在诸葛亮临死前禳星祈寿时,最关键的时刻,魏延闯入导致主灯熄灭,祈寿失败,所以诸葛亮才要杀他。又是迷信!因为根本原因是司马懿察觉出了蜀营的异常判断诸葛将亡,因而挑战试探。魏延是因为紧急军情才闯帐的,这件事该杀的是司马懿,可惜杀不着。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不能正确领导魏延,甚至有时让人觉得有点小肚鸡肠。当然诸葛亮确实比较喜欢老实听话之辈,话又说回来了,哪个中国的领导骨子里不是呢?而魏延的悲剧其实也就是性格悲剧:他太自大了。自始至终,他都是想轰轰烈烈的建功立业的',至死都是因为不听诸葛亮的遗命,想自己去接着和司马懿打仗才落了个身首异处。

  觉得诸葛亮死了就没人限制得了他了,可以由着性子建功立业了。可诸葛亮多么老谋深算呀,怎么能给他机会?但是他虽然“反”了诸葛亮的遗命,却并没有对蜀国变节,比起时下受到大肆争议的施琅还是好很多的。我对魏延是并不讨厌的,实在是觉得可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觉得里面的诸葛亮真实太棒了。

  诸葛亮他号称“卧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他为什么有那么渊博的知识呢?因为他活到老,学到老。就如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正是因为诸葛亮他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所以才能借到十万支箭。再如“火烧博望坡”这个故事吧!诸葛亮知道夏侯墩骄傲自大,所以命赵云和刘备诈败,引夏侯墩深入,再一网打尽。

  看完诸葛亮的种种事迹,我明白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只停留在原点,而不去更新,将回被社会淘汰,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取得成功。所以,现在我们只有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

  将来长大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正如诗中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

  这本书内容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东汉帝到晋武帝的`近一百年发生的事情。它反应人民在动乱年代的灾难和痛苦,以及反对战争、分裂,希望和平。让我看的想哭,有时让我拍手赞好,感到津津有味。

  在书中,讲了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廷腐败,官吏贪渎,豪强横行,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此时出现三位英雄:关羽、刘备、张飞,他们桃园三结义共同报国。他们不怕危险、奋力拼杀、逐渐壮大起来,拯救百姓,赢取民心。

  在书中,我觉得精彩的故事是关羽的《刮骨疗毒》。关羽竟然能强忍疼痛刮骨,没有大声喊叫。这种精神最令我佩服了。我读后感到自己胆量太小了,怕天黑,因为天乌黑一片,有时还会发出奇怪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我佩服关羽,我想要向关羽一样勇敢。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感到收获诸多,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我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字数太多,也没有意思。可是,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里面好词好句数不胜数,而且语句精美,意思简单易懂。

  花了几周时间,我将这本书看完。那里面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七擒孟获,借东风,火烧赤壁,三顾茅庐,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沉醉其中,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让人难以忘怀,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敬佩不已……

  而我觉得里面的“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更加深入我心。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刘备得知诸葛亮博学多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于是想去请诸葛亮做军师,一起建功立业。于是一大早他就起身拿起礼物,带着关羽,张飞骑马向卧龙岗奔去。到了孔明先生的家门口,才得知孔明先生一大早就出门了,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回来都

  不知道,于是他们败兴而归。第二天,刘备派一人去打听看孔明先生回来了没有,一听到孔明先生回来了,便连忙骑马去拜见,果然见到一个少年在读书,为怕打扰他读书,便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待,直到里面读书的声音停了,他才恭恭敬敬地走进草堂拜见,说明来意。不料他并不是孔明先生,而是孔明先生的弟弟,刘备十分惆怅,只好留下一份信,告辞离去。

  刘备时刻惦记着诸葛亮,新年刚过,就挑了个好日子准备再次去请诸葛亮。这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没有答应,刘备急的泪流满面,苦苦哀求。诸葛亮见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心里十分感动,觉得天下战乱,百姓苦难深重,想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只有刘备可以办到,于是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和才能呢?而诸葛亮七擒孟获便是很好的证明。

  孟获一直等到第七次被擒的时候,终于心悦诚服。七擒孟获将诸葛亮的谋略胆识,以及对汉室的忠诚表露的淋漓尽致……

  虽然时间流逝,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故事具已化成尘土。但是刘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孔明先生的博学多通,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当然,《三国演义》中精彩的故事数不胜数,您不妨也来一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忠。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觉得我似乎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私自利了。这本书真是知识的源泉!

  以上便我对《三国演义》的见解和看法,有时间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和体会。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读《三国演义》有感,其中有一幕妙策献宝刀,王允借过生日召集大臣想办法除去董卓,因为一天不除去董卓,百姓便一天没好日子过。

  就在大臣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曹操说:“大家想不出好办法,我可以去杀了董卓,就是我死了也可以。

  曹操借了王允的七口宝刀,到了董卓见曹操来了,便问你怎么才来,我的马老了跑不快了,曹操想让吕布去牵马杀了董卓。突然在拔刀时,吕布回来了,董卓起身问“你干什么?”“我特来献宝刀一把。”曹操见刺杀不成,只能快逃,所以说:“丞相可否让我试马?”董卓答应后,曹操飞身上马,逃离了董卓。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

  我也非常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赵云已经七十高龄了,还在攻打西凉羌兵的战役中一下子刺死五将,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从这首诗中足以看出赵云的威风。每当读到赵云拼杀的时候,我都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但我选择了这两位,是因为他们比较具有代表性,我们可以从这两位身上学到许多许多。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6-2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9-26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6-22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1-12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6-3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8-2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经典)02-26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01-08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通用06-02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范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