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时间:2024-02-18 07:51:5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华《活着》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1

  合上书本的那一刹那,似乎福贵就在我眼前,他坐在田埂上,佝偻着背,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边的残叶还要更单薄一些,满是泥土的裤脚被卷了起来,一长一短,两只脚踩在地上。老牛福贵回过头来“咩咩”地叫了一声,眼睛里闪露着悲凉的亮光。

  人越是活得艰苦,就越是艰苦的活着。用“悲惨”二字来简单概括福贵的一生也算贴切,他一如既往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用稀松平常的语气讲述着他鲜为人知的一生。人活着不就是希望风光时有人羡慕,成功时有人有人分享,落魄时有人扶持,失败时有人安慰吗?每个人活着都有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目标,有奋不顾身甚至倾尽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若只是单纯的喂饱自己,在这个世上安安静静地活着,别说日新月异的社会不会允许,就是自己也会因受不住太多的—而去拼搏、去努力、去得到、去充实地活着。

  世界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光年来计算的.光速了,身在动荡的四、五十年代是福贵无法选择的时代背景,解放战争、人民公社、—还有包产到户,细数大大小小的各种革命,富贵总是归在“受害人”的那一类,或许正是这数不清的苦难,让他仍能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和细心感受在夹缝中生存的幸福。

  《活着》最触动我的并不是福贵崎岖不平的生命轨迹,而是福贵本身,他是《活着》的灵魂,他已经成为一种意志,一种信念,让我觉得自己所认为的苦难的悲惨的经历,原来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让我发现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软弱的皮囊。熟不知生命常有缺憾,成长总有遗憾,福贵像一剂清醒剂,注射在血管里,融化在血液里,级或者每一根毛细血管,让我学会用另一种心态去看待生活。

  世人总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可是我想真正常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极少的。世上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在于周围的世界接触周旋,明争暗斗,都有自己的挣扎,当你开始抱怨社会越来越不近人情,世界越来越冷漠之时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是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了呢?你贪于安逸,贪欲享乐,才会在受到一点伤害时觉得世界不公,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活得离主流越来越远。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容易。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2

  余华说,有时候,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就像路边的乞讨者,可能一无所有,可能两手空空。

  然而,我知道,《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值得我们每一个有思想的观众细细品味咀嚼。这部影片不仅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而且还超越时空,为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寻求着某种合情合理的解答。于是,当我们剥去那苦难的外衣,一个坦诚的生命哲学便被一览无遗。它真正所传达给我们的不是对命运无奈的控诉,而是对人的生命本身所存在的敬意与感动、对世间至情至爱的讴歌和赞颂。

  当福贵一次次声嘶力竭的呼喊的时候,当家珍一次次泣不成声的悲痛的时候,当一次次的战争、运动打破宁静的生活的时候,他们还是携手一路走来。因为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有希望一切才有可能。所以,影片被设计成了一个更为温馨的结尾,福贵满怀深情的对外孙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是生命的嘱托,更是希望的.传承。而这种种的希望背后,最终的驱动力,正是这不变的爱、这是这未了的情。

  是的,千百年的历史,弹指一挥、唯见沧海桑田,而这亘古不变的唯有一个情字。

  亲情、友情、爱情,似乎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实质永远不变的守候在那里,穿越了此后漫长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最终经久不衰。相信,这些才是我们坚持好好活下去的理由。以至于我们可以为此而忍受任何刺骨的疼痛。就像战场上的福贵说的那样:“什么都没有老婆孩子好,我一定要活着回去”。正是有了这一份坚持、这一份信念,他才能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从尸横遍野中走来,在昏暗的灯光下与家珍相会。《活着》所给予我们的就是这种生命的境界与启示,让我们在极其痛苦的时候,让我们在伤心欲绝的时候,也能看透,我们还是要活下去,为了那份轻飘飘的希望,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挂念。

  于是,我们活着,为了亲情,为了天然的血液中相连的千丝万缕。

  于是,我们活着,为了友情,为了昏暗的岁月里贴心的肝胆相照。

  于是,我们活着,为了爱情,为了永恒的天地间不朽的生死相许。

  亲情、友情、爱情,共同打造着你。只要有你,我不怕遭遇世界的遗弃。有幸今世来,体味着人间沧海、万物生息,便是生命的意义。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3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与苦难造就了活着。

  看书过程中对作者文笔无比佩服,用第一人称讲述他在田间遇到的这个叫福贵的'老人的一生。却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给我们一点点美好,一点点希望,却更把我们推向更大的深渊。

  第一次大哭是有庆突如其来的死亡,那个早上还迷迷瞪瞪就跑去给羊割草,中午放学又光脚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饭回学校的有庆就这样,被抽血死去。怎么能让人接受呢?等看到凤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却又因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却又因吃豆子而死。骗我的,生活还是这样狗屎。

  我无法再像一开始那样批判福贵,将他不幸的开始归结于自作自受。鲁迅先生说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个世界上也从未有过“感同身受”这回事。没有经历过,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苍白而无力。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你是福贵,你能挺过这么多苦难,继续活着吗?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贵,可能也是这样活着。

  我以前也总觉得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意义。有一段时间心理上出现了很强的抑郁情绪,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却感觉自己在泥潭里。在深渊,在低谷,甚至对生活失望,对人际交往无感,其实活着就是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我的经历跟福贵相比不值一提。

  现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义的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