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14 15:10:1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事思维》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1

  《故事思维》的作者是世界级故事大师安妮特·西蒙斯,她是将故事思维应用于商界的第一人,本书是其公认的奠基之作,被誉为在商界推广故事技巧的“圣经”。

  作者曾培训过微软、NASA等众多著名机构,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她将过去数年间见识过的故事的力量以及故事带来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使用故事影响他人的所有技巧全部毫无保留的呈现在这本书中。

  作者用大量的故事将要表达的观点贯穿起来,读起来感觉非常流畅,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观点,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

  虽然读起来非常流畅,但是我又不得不时不时的停下来思考,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2

  《故事思维》里的这个小故事,我被深深震撼了。当我们是“真相”的时候,是否会咄咄逼人,示人以冷若冰霜的一面?此刻,对方感受的不是我们的一片诚恳与好意,恰是凶狠与冷酷。突然觉得自己过去也偶尔会扮演“真相”。自以为手握真理,大义凌然,义正言辞。

  其实,吓到了家人、朋友和同志。“直白的真相令人畏惧”,没错,就像苦口的良药吓跑了孩子,严酷的诤友赶走了知己。娇艳的花儿,才能引来蝴蝶翩翩起舞,才能唤醒一个明媚的春天。来点故事思维,让我们的生活和写作多一点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生活和写作并没有因此而变“坏”,反而锦上添花、秀外慧中。

  故事思维,不光是讲故事。正如”断舍离”,不只是噼里啪啦大扔东西。在《故事思维》这本书中,作者安妮特 西蒙斯(美国)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在我们的辩证思维之外,再加上一个故事思维。在运用辩证思维和理性思维时,我们剔除了情感因素和逸事因素,这也把故事剔除了。

  在作者看来,故事思维跟辩证思维、理性思维是平起平坐的。有了故事思维,才能使内容获得人们的信任,触动人们的心弦。

  也许是作者觉得没有必要像教科书那样,一板一眼地介绍故事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故事思维——调动主观、情感,基于真实的人生经历,帮你跨出“客观思想”,用故事去影响别人。可见,故事思维,是运用故事的元素进行思考和设计,以求解决某种问题,达到特定处事效果的一种思维。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3

  “传授别人技能的故事应该能让人明白他们学这些东西会有什么用处 你不会无缘无故的教人做某件事情。”

  “如果有人只明白你让他们做的是什么,而不了解你为什么要让他们那样做,他的表现是永远不会让你满意的。”

  这是《故事思维》一书里的两段话。当我读到这两段话时,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促我感觉把它们摘录到笔记本上。

  讲故事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公司领导,亦或是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来说都非常非常重要。

  回想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写作课,按理来说写作课应该是十分有趣、十分能够激发创造力的一门课程,实际的结果却是老师拿着一本厚厚的教材读概念,我失望至极,班里也有不少人逃课了。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写作这件事情。

  虽然有人说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但是一个好的老师应当教会我们,写作其实就是在讲故事,讲你自己的故事,讲你看到的听到的别人的故事,而且应当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授课。时至今日,我都能够想起那个老师的样子,也能够回忆起无聊的课堂气氛。

  现在看来每一门课程老师都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学生为什么要来上这门课,她们能够收获什么,其次才是教具体的内容。当前仅当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内容是有价值的时候,他们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听一个老师的课程。

  我有一个哥哥也是中文系毕业的,他非常喜欢古代文学,之前考研的时候专业课都接近满分,只不过因为英语的原因,考了几次也没有考上。最近他在上海给学生代课,讲述的内容是他所熟悉的中国古代诗歌史、中国古代小说史、文言文等。他说他是这样讲课的:比如说状语后置,先告诉学生什么是状语后置倒装句,然后举一些平时我们说的,比如我在床上看手机,那我们也说我看手机在床上。再举大量的文言文例句让他们理解熟读。再去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和现在的联系在哪里,其实就是个习惯问题。语言也是传承发展的,并不是文言文的这些我们就不用了,我们也一直在用,只是可能现在的状语更喜欢放在前面。其实文言句式和现代文没什么区别。

  跟他聊完天之后,我都觉得他讲的非常的有意思,其实他讲的许多内容我是不知道的。他讲述的方法我非常喜欢,我甚至跟他说改天我也想去做你的学生呢。

  在《微习惯》那本书里边也曾提到过,培养微习惯的第二个步骤就是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也就是说自己培养一个习惯的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明白为什么也就明白了自己内心最深的渴望,也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们不仅要懂得做什么,更加要懂得为什么那样做,我们不仅要教别人应该做什么,更应该教别人为什么做这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使自己的行为令自己满意,才能让别人心安理得地去做一件事。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4

  最近奇葩说很火,里面的辩手辩论的时候,用的最多的手法就是讲故事(也可以叫段子),用故事讲出来的道理,往往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逻辑和道理,观众听了故事之后,不但在理智上认可辩手的逻辑,甚至在感情上感同身受。每次被奇葩说的辩手辩得七荤八素的时候,嘴上大呼一声好,眼泪还在流,心里却在想,我明明知道他是讲了一个故事,但是人家怎么就把故事讲得这么好呢?

  《故事思维》就是一本讲讲故事的书。故事的力量,在网络时代早已被极大地认可,但是有时候人们难免还是会想:不就是讲故事嘛,讲个故事而已,谁都会。等一下,你觉得你真的知道怎么讲故事吗?你有没有过哪怕一次,讲出一个让观众捧腹大笑或者痛哭流涕或者不语深思的故事?不妨回忆一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讲故事还是一个相对稀缺的能力,如果你也隐约觉得需要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这本书不是一本格物致知严肃皱眉的纯理论书,不会让你一拿起来就大呼看不懂没有用,它是一本深入浅出告诉你故事是如何在普通人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我他的书。同时整本书中穿插了很多小贴士,告诉我们该如何讲一个好故事,该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故事思维,训练故事能力。

  一个好故事是如何炼成的

  讲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作者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你,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不能违背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说,你不能讲一个你自己都不相信、不认可的故事,你不能一边想着这个故事太假了肯定不是真的,还一边去鼓励听众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要低头。没有任何一个听众会愚钝到听不出你内心的声音。只有这个故事,真的对你意义深重,真的是你深信不疑的故事时,才可以去讲述给别人。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讲述者对听众的尊重。

  其次,负面的故事可以讲,但是切记负面故事不应该作为主旨,如果听众听完你的故事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悲伤、自责和难过当中,这是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的。比如,你给大家讲一个臭氧层被破坏全都是因为自私自利不顾一切地追求扼杀彼此而导致的——人们是多么残忍,道德是多么地败坏,人们是多么不顾一切地去发展科技,最终地球百孔千疮,上帝抛弃了人类。这样的故事,就算你讲得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让大家都陷入自责痛苦中并没有任何意义,不如话锋一转讲一讲某某谁在这样的事实中,还能够忍住背痛有所建树,将悲痛变为力量。这样讲有一点俗,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让我们都能鼓起勇气面对伤痛和失败的故事,天生就是加分的好故事。当然如果你是个讽刺作家、心理研究者或者气候学家,这一条不必理会。

  第三,选材一定要尽量真实。你可以讲一个普通人很难企及的名人的非凡故事,但是一定不要去过多地编造,原因和第一条一样,没有人是傻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身边的'故事,当然还是优选身边的故事,如果是你自己的故事就更好了。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大多数,故事的主角越平凡,对大家来说才越真实,影响越大。我看《奇葩说》这么久,印象最深的一次辩论,就是臧鸿飞谈自己的奋斗背景,“我就是爱拼才会赢本人!”这句话一出口,整场观众泪眼婆娑掌声雷动,就这一句话,这么一个故事,就彻底改变了飞飞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从此他不再是一个音乐圈的怪咖,而是像你我一样的平凡的人。

  第三,虽然说讲自己的故事是最好的,但是也不能讲得像白开水一样不愠不火,我们要找真正触动自己的故事,如果没有好故事,宁愿不要讲。然后就是要提前彩排。虽然所有人的话说出来都是平淡简单的,但是实际上一个真正讲故事的人,他的每个人故事都是经过打磨的。何时该说什么,说到哪里的时候用哪些词,听众反应如何,某处是否应该适当改进?至少,起码要保证自己的故事不断线,流畅清晰吧。

  第四,尽可能地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讲故事。当你站在一个一般人都想不到的角度的时候,故事自然就变成了角度新奇的故事。一个角度新颖的故事,可以帮助大家打开局限的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就像辩论一样,你深刻理解了正方的论点,然后你再去理解了反方的论点,经过两边对自己观点的不断阐述,你发现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边倒的,任何人基于任何一个着眼点做了任何一个决定,都不是毫无根据的,都不是不可原谅的。你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世界。

  第五,真理是越简练越直接越好,但故事不是。一个好故事,要在不破坏故事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描述细节。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这句话并不是百分之百地适用,但是在讲故事这件事中,这句话几乎是绝对正确地。试想,我们如果要表达一个人的家族情况时,说“我生在在一个很大的家庭中”比较好,还是说“我家里一共有10个小孩,我是其中的第4个,我大姐总是喜欢拿桂花糕给我吃,但是我最喜欢的其实是糯米糕”比较好呢?

  第六,讲一个好故事,讲故事的人要像一个演员一样,调整好自己的身心和情绪。讲一个好故事,就像演绎一个小剧场,要学会照顾到听众的视觉、听觉甚至嗅觉。“讲”故事,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肯定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事情,这些一方面折射出我们的个人情绪,只有情感丰富恰当,讲出来的故事才是具有感染力的故事。除非故事需要,我们不能带着自己的负面情绪去为听众讲故事,因为我们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通过语气、表情以及肢体中传达给听众,影响故事质量;另一方面,语气、表情以及肢体语言会带领听众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当我们描述一个柠檬的酸,我们皱着眉头,用手做出用刀切片柠檬的动作,紧接着我们偷偷尝了一口,我们的舌头有一瞬间僵硬,五官挤在一起,身体也有一下子停顿,我们说“啊,这篇柠檬鲜嫩多汁,但是实在是太酸了!它的酸枝一点点渗透到舌头上,染黄了我整个整个舌头。”所有的听众都和我们一起尝到了那个酸柠檬。

  第七,要学会适当留白停顿。停顿看着简单,但实在是非常需要练习的一个技巧,恰当的留白在任何一种艺术上都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些事不必从头到尾一直说。

  第八,随时关注听众的反应,观察他们的表情,必要时甚至可以停顿下来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将故事听下去。一个故事,哪怕再精心编排,没有经过听众检验,是成是败也都是个未知数,这种时候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如果听众真的已经到了没有兴趣的地步,不要勉强,果断停下。

  如何练就一身武艺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武艺,作者也再书中提到了,真正的高手大概不会一直费劲寻找什么“武功秘籍”,他们只会日复一日地练习,在实战中提升技能。想练习讲故事的能力,就时时刻刻练习好了,任何触动我们的故事,任何让我们难忘的经历都可以用来提取并且打磨,成为我们的核心故事。

  对于“讲”的能力,那就是不断地练,开始的时候可以从亲戚朋友下手,有什么故事都可以讲给他们听,观察他们的反应,不断改善自己的能力。对于本书中提到的肢体语言、眼神等方面,可以把自己的讲述过程录制下来,通过不断回放来找到自己的问题。要相信,这一类问题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去克服的。

  关于“故事”的方面,可以试着从搜集开始。作者从“我是谁”、“我为何而来”(我做某件事的动机、我的目的)、“愿景”(我某个阶段或者整个人生的奋斗目标、我的梦想和使命、我做这些事能给你们或者别人带来什么)、“授人以渔”(教会大家某件事、某种技能、某个道理)、“自己的经历”(我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我是有能力的,我是值得的)这几个方面来鼓励大家寻找故事,这几个方面是我们在职场或者生活中会经常需要的主题,初学阶段不妨先以这几个领域作为中心寻找模板建立自己的基本故事体系。

  逐渐有些经验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信手拈来,来完善自己的体系和肌骨,找到对我们更重要的故事。其实素材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就像小时候英语口语考试,老师总会让你准备几个题目一样——“我做了哪件失败的事,导致了什么结果,我如何地痛彻心扉,又如何得到了教训,以后我做事都会怎样”、“我有哪件事是我从头到尾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得来了一个什么样的好的或者坏得结果”、“哪件事真真正正的改变了我,它是怎样的”、“上次哭是因为什么”、“谈谈你深爱家人或者你家人深爱你得感人故事”……

  无论是自己的故事也好,还是别人的故事也好,由于我们搜集出来加以利用的故事每一个都是我们深信的故事,慢慢地我们就会真正知道或者更加明确自己是谁,自己在依靠怎样的价值观而活着。当我们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我们永远都会想起“我为什么来到这里”的故事,永远都会明白在我们内心深处支撑我们的是什么。我们讲给别人的故事,不但影响着别人,也代表着自己,它们最能表现我们的性格。

  当我们彻底理解并铭记“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我的愿景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在每个选择的面前都不会犹豫,我们永远知道自己的远方在哪里,世界更加广阔,心胸更加宽大,这其实是一个找到自己、坚持自己并发展自己的过程,我们都会从故事中得到快乐和激励。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5

  当我被一位女神问道:“你会讲故事吗?”,我只好戛然而止。因为她正处于熬心的异国恋,面对于隔着屏幕去喜欢一个人是很困惑的。如果我当时自己早已储备这样的故事、并能够讲好,可能就会减轻她的困扰。

  直到在过后的两个星期,遇见了安妮特西蒙特所著的《故事思维》。可能正是听了论文老师所讲的故事而被激励,可能是因为面对女神讲不出故事的尴尬,读《故事思维》的时候我放慢了速度。

  拿着笔勾勒出美句,并在一旁记录当时的想法。这样书变得“脏”了许多,但当我准备写这篇文章进行第二遍阅读时却减轻不少工作。可能是在一遍遍修改论文的空隙读这本书,使得自己对这本书都有了“深情”。

  在《故事思维》这本书中作者会讲到很多故事,如果你想读这本书就认真去读每一个故事。因为在阅读结束你会发现故事与故事存在着某种联系,认真读每一个故事自然就能有所感悟。

  作者认为讲故事是获取信任的捷径,讲一个富有真情实感、具有说服力的故事能有效地提升你的影响力。

  用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帮人们自己做出决定、走出困境,这才是获得真正影响力的秘诀。

  1.“我是谁”的故事

  能够用一个故事就可以证明你是谁,就好比大学新生报道首先要学会主动介绍自己。而在讲“我是谁”的故事中,更多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会让别人更快了解你。

  你可以向陌生人讲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不在意熟悉眼光中的惊讶。你可以讲自己的不足,就当是自我剖析般、“赤裸裸”地站在大家面前。反而这样坦率的你,更会交到一些交心的朋友。

  2.“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

  告诉人们“我为何而来”,就像大一时你会说:“因为录取”、“因为调剂”。

  好比你需要推广一个公益性募捐活动,就必须坦承的告诉对方你想要获得怎样的帮助,做到开诚布公。唯有水不断地流进流出,才会生机盎然。唯有将获得的财富懂得如何施舍,人的生活才更有姿色。

  3.“愿景”的故事

  当人们认识了你、并听取了你的故事,接下来最期待能从你的故事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面对这样的期待,你往往会选择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故事。就像之前我在简书的衷曲无闻老师曾对我说:“基本类似百度百科,没有深挖、共鸣度也不够。”对于老师的指点我听取并改正,成功写出了第一篇热门文章。

  当你的故事能激发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让人们克服现在的困难并振作起来,你就会觉得这些努力没有白费,更会为成为一个真正故事家而努力。

  4.“教学”的故事

  老师更多希望他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会了知识,而更多希望学生真正的掌握学习的本领,通过现有的知识尝试着去解决遇见的新问题。老师更多希望“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当你的故事能让人明白“你让他们去做什么”和了解“你为什么要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授人以渔的故事才算是真正的成功。我们要学会用故事启发人们,引导人们去思考故事背后的故事。

  作者认为讲故事应该不仅使人获得技能,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其他技能。

  5.“行动价值”的故事

  作者认为任何价值观念,如果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不能为我们所实践,那就没有意义。

  自身具有的行动价值的故事,是最富有说服力的,同样也最能打动人心。论文老师所讲的那个学生就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直拼搏就会拥有幸福生活。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们都会去听获奖者的故事,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而去感动了整个社会。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时常更新自己的故事,或是常听别人的故事,能去分享别人的故事也是简单的幸福。

  6.“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作者认为讲个类似“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不仅可以打消听众的顾虑,还可避免正面的冲突。

  讲故事并不是要挑起一场火药味十足的“战争”,有人去质疑你所讲的内容,而你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添油加醋。

  故事只是一个道具,让大家更好的认识并信任你。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善良,做一个暖男去打消他人的担忧。

  人的一生本就是一本故事书,每天你都在书写着属于今天的故事。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讲述故事,只是在明天你才深有体会。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6

  前言

  我们从小到大差不多是被故事喂大的。

  在孩童时期,我们就听了小红帽,白雪公主,丑小鸭等各种童话故事。

  后来我们又听了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当我们学习物理的时候,老师会讲苹果砸牛顿,伽利略比萨斜塔扔铅球。历史老师跟我们说大禹治水,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

  这一个个故事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依然在会被各种各样的故事吸引。

  01

  那我们为什么会拜倒在故事的石榴裙下呢?

  说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是影响者与被影响者的关系。

  当你能让某人去做某事的时候,这种能力就叫影响力。

  影响力其中一种方式是正面交锋,也就是一方赢了就意味着另一方输了。

  在影响中,通过正面交锋,只要有推力,必然有反推力。正面交锋总要分个胜负,令人十分反感。

  而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影响策略。

  故事也产生一种作用力--拉力,它绕过了正面交锋这种非此即彼的较量,不再进行个人利益的竞争,而是进行个人利益的整合,通过借助被影响者的力量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它通过深入人们的内心,从中汲取动力之源,形成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去推进力量。

  举个例子:小时候我们贪玩,总是想玩够了再去写作业,父母就会唠叨:“你不写完作业,不准看电视。”或者说:“你不做完作业,周末就不去动物园了。”

  你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有抵触心理,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写作业了,做作业也是拖拖拉拉,心不在焉。

  而有些聪明的家长,会跟孩子说:“你知道为什么那楼上的姐姐考到北大去了,而楼下的哥哥却落榜了,只能去打工吗?之前那个哥哥可比姐姐成绩好?他妈妈还经常炫耀来着呢。”

  “那个哥哥自以为聪明,到高中后,经常不做作业,很多知识点没掌握好,后面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姐姐一直踏踏实实地,每天都认真地做作业,还举一反三。因为作业能帮你巩固知识点,检测学习效果。渐渐地,姐姐比哥哥超出一大截了。”

  从一个故事中,我们就知道了写作业的重要性,在心理上也会对写作业积极性更高。

  相比于生硬的说教,故事就是以一种轻柔的方式去改变别人的看法或者行为,会避免抵抗的反应。

  02

  故事的神奇力量在于能帮助我们催眠听众。

  故事不需要我们在是与否之间做出选择。

  它能让我们看起来不那么具有欺骗性和防御性,从而降低听众的抵抗心理。

  故事中充满细节,细节之间又是相互关联。这些细节帮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情节交织的画面,故事中的字字句句会被串成意义深远的整体,激发出生动而又强烈的情感。

  一开始,听众会用左脑进行此或彼的区分,对或错的判断,随着故事的发展,对错渐渐模糊,充满想象力的右脑开始发挥作用,慢慢接受此与彼的道理。

  当我们与听众之间建立了广泛和强劲的联系之后,沟通的渠道就被贯通,影响将变得更加容易。

  比如说,有两个消防叔叔给你讲解消防知识,其中一个就只是告诉你如何使用灭火器,当起火时如何逃生,如何预防火灾等这些一堆干巴巴的理论知识,你肯定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开始开小差。

  另一个消防员叔叔在讲解的时候,会在中间穿插讲很多真实发生的火灾故事,播放视频,放图片等。你便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共鸣,不知不觉地你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消防知识。

  这些故事在你的脑海里制造记忆,就像在脑子里安装了一个软件,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它便会出现影响我们的行为。

  03

  我们往往会忽略或直接拒绝直白的提醒,因为它们常常显得既浅显又没有实质性的依据。

  而故事能容纳复杂的冲突和矛盾,带来有意义的思考。

  一个好故事能让听众认识到所处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能促使他们审视无意识的选择和未经检验的思考。

  举个例子:触龙说赵太后。

  赵君新亡,秦兵犯赵,赵求助于齐,齐要长安君做人质,爱子心切的赵太后不肯,严词拒绝大臣们的强谏,并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面见太后,先是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让太后消了怒气。

  接着,触龙用引诱法恳切地为自己的幼子请托,以让太后产生共鸣,引出她的心事。

  果然勾起了太后的爱子之情,并毫不掩饰地向触龙袒露心迹,

  触龙抓住契机,引出赵太后爱燕后的话题。借此提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把太后为燕后长远打算的爱与长安君短浅计议的爱做比较,并由远及近地提出帝王的子孙不是都不好,而祸及其身是因为“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所致。

  触龙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说“令长安君为质”,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太后情不自禁地说出“"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人们只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情,这是人性使然。

  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引导他们去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世界,或让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看熟悉的事物。

  04

  好的故事不仅仅是说服别人听从你的建议,接受你的观点,一旦影响力扩大,对一个组织或团体来说,那就意义非同寻常。

  对于民族,国家,团体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就是相互的粘合剂,能让我们相互之间有认同感。

  为什么我们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因为我们都相信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的故事。

  为什么宗教能盛行,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很好的故事,能让信徒追随信奉。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思维与智慧》读书笔记08-12

hr智慧故事:逆向思维12-28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01-25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读书笔记06-22

人生的思维智慧人生感悟故事03-26

魔术思维闯商海经典创业励志故事02-14

创新思维是讲究效率的创业故事10-21

《笨狼的故事》读书笔记《笨狼的故事》读书笔记01-17

创业故事:用互联网思维下乡种地02-11

雷锋的故事的读书笔记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