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个人读书笔记

时间:2022-12-28 18:45:4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个人读书笔记(通用2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读书笔记(通用20篇)

  个人读书笔记 篇1

  《一个人的朝圣》讲的是哈罗德收到一封年轻时女同事奎妮的来信,得知其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哈罗德内心十分悲伤,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对话,让这个老人决定在毫无准备的状况下步行跨越大半个英国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独自困难前行的过程中,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时回忆了许多关于因抑郁而自杀的儿子戴维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时候的往事。在哈罗德独自走完这一段旅程之后,妻子莫林对于戴维的往事也放下了许多,两人最后能够鼓起勇气,理解孩子已经离去的事实。

  哈罗德的童年并不快乐,导致他从小性格孤僻,不愿意同人打交道。哈罗德·弗莱是个高大的男人,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

  他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如他所愿,连告别会也没有举行。这个可怜的男人,其实都生活在我们心中。大家的内心里或许都有那个一个胆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着让自己深深后悔的事情。

  哈罗德和莫林的生活自从儿子戴维自杀之后,再也没有开心过。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间,房子里拉起来厚厚的窗帘,夫妻之间越来越沉默的对话。两个人都在惩罚自己,两个人都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个人哈罗德踏上心灵朝圣旅途的一个契机。对于一个65岁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远的距离也只但是是从家走到停车场,而此时这个老人却决定独自一人踏上那么漫长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罗德的身体经不起这样大强度的长途跋涉,但是内心的意念在不断的坚持着他。而在这漫漫旅途中,哈罗德那些封存已久不愿想起的回忆一件件涌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不断去审视自己,净化心灵,打破了自己心灵的桎梏与对儿子的愧疚还有对奎妮友情的回馈。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也是我在这一个暑假最有体会的):“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事物。”

  个人读书笔记 篇2

  哈罗德·弗莱和夫人莫琳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孩子戴维患了忧郁症自杀,夫妻二人一度失陷在痛苦之中不可自拔,互相猜疑埋怨,导致感情危机。一次意外哈罗德收到了多年失去联系的同事奎妮·轩尼斯的一封来信,信中寥寥几句,得知奎妮癌症晚期。65多岁退了休的哈罗德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踏上了徒步去另一座城市去看望奎妮。奎妮年轻有才智是个独身,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在事业上有了共同的语言,无话不说,逐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次哈罗德惹了祸,差点就被开除,是奎妮挺身而出背了黑锅,最终奎妮被老板开除。从那以后两人再无缘相见,哈罗德出走以后才鼓足勇气给莫淋打电话告知他内心的想法,但是妻子并没有理解他,出门在毫无准备,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开始了长达87天647英里的跋涉故事,只凭一种信念,只要他还活着,奎妮就能多延长生命。一路的种种磨难和艰辛最终从新赢得妻子的理解和感动,圆满地送走了奎妮。

  爱的威力,让夫妻两人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远。只是刚走了一半,肯定有谁又想起了那句话,再次激起一轮狂笑。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指甲缝里塞着泥土的感觉真好。

  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

  个人读书笔记 篇3

  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感触颇深。肖川老师给我们提了个醒: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到底通向哪里?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故而,肖川教授提出:“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就应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说穿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就可以简单化为: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出类拔萃的技能吗?

  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但人和动物不同,只有能过幸福精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意义,也才能称之为健康、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都在不断的追求之中,可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肖川教授追求的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教授用他的智慧和真情,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书读完了,可生活还在继续,我们的教育理想也在继续,世界所蕴含的精神也在继续!

  在这个乱象的世界,心浮躁了,情不定了,目标迷糊了,人生难料了。可肖川老师却让我们的心宁静了,情稳定了,目标明确了:教育应是阳光的,充满希望和力量的阳光文化;教师应是奋发的,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指路者。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理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理当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思想先导和制度建设的楷模。

  肖川老师指出:在当前,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强调的是通过分享基本的价值观念,实现社会整合,增强一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的凝聚力。这样说,有其深刻的教育价值,我们很多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有志之士,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但大多持续时间不长。为什么呢?我以为这就是缺少社会凝聚力,缺少一种众志成城的、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觉自愿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改变这种状态,也许未来当中国再次面临危机时,还会出现很多“卖国贼”、“汉奸”的。

  当然,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社会责任,我们还要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博爱和善良,无助于提升学生的生命尊严和生命情怀。

  看看我们的身边,看看各种报刊杂志、博客网络,我们会发现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伤害儿童、儿童伤害他人的案件充斥着我们的耳目。难怪肖川老师怒吼: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和不幸。

  个人读书笔记 篇4

  《引爆点》的意义在于,它探索了流行的发起与阻断的可能。比如我需要把某一种信念或者产品推销出去。应该怎么做!

  个别人物法则里的三类重要人物——联系员,内行,推销员

  联系员,拥有与其它人联系起来的能力,无论在多远的地方,只要他曾经与你接触,他都可以联系上你。例子虽然极端但确实有这样的人,拥有广泛的人际交际。

  内行,对喜爱的事物十分在行,推销员,有十分讨人喜欢的特质,可以说服他人。

  在引爆流行这方面,相比其它人,这三类有拥有强大的威力。

  联系员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联系起来,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我们身边的某些人,把我们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联系到了一体,如小良,如老廖,他们拥有发现别人优点,加以放大……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并非处于环形,而是金字塔结构,在他的带领下,一群个体联系到了一起,然后共事……

  同行,如本人。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对某些方面十分了解而且愿意分享这份成果,但又不是过份热情的,不强人所难的。他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刨根问底寻找出解决的方案。

  推销员,如老廖,孙浩。当然两者也是不尽相同,老廖以属于温和派,可以自然地把人带过去,孙浩属于诡辩派,是那类把人带沟里的类型,当然他也有把自己说晕的时候。 祖师爷应该也属于这类人,他们的情感非富,表达细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感染别人,或者说他知道什么时候别人的情绪与自己是同步的,因而可以控制这种情绪,或悲或喜。人中翘楚本 山大叔更是其中绝顶高手,他 不但是联系员,更是推销员,作为一个突然崛起的集团老总,交际能力可见一斑。

  这三类人对他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第一类人受众广,第二类人可信度高,第三类人说服力强。如果你的产品,你的观点可以影响到这三类人,而且具有附着力的时候,这三类人将是你点燃流行潮的导火索,拥有他们将无往不利。所以毛爷爷说的捉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影响了他们就可以影响潮流。

  附着力法则,为什么说个别人物法则很重要呢,因为相比普通人,个别人物传播面比较广,信息的歪曲程度比较少,可以将信息准确传到每个人那里。而且十分重要的,这三类人可以将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解读成他人可以理解的东西。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好朋友被女人折磨得不行最后分开了,谣言纷飞,最后的结果是他因为种种原因甩了这个女孩, 这种消息还是从他很要好的朋友那来传出来的,流言就是如此,人们总按照自己的愿意将故事解读成自己喜欢的,可以理解的方式。因为一个女孩子在男人面前总显得那么无力(定性,刻板印象),他们没有时间也不愿意理解别人,男人就变成了强势的象征,女人似乎就一定是被欺负,受欺压的。可是作为他的朋友,我真真实实地了解这件事的经过:女孩对男孩有种种不满,或者说挑剔。男孩组织聚会时需要与同学联络,女孩却要他一直跟随不能走开。看似小小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分离。当然谣言的版本是要倒过来看的。只是男孩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大多数人是不必放在心上的,因为他们是大部分的普通人,他只要有真正了解理解的人就够了,如果我们也是联系员,内行,推销员,或者说有必要这么做。那这种流言要阻断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男人要有男人的气度……

  环境威力法则: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不是很重要,也不是重要,是极端重要。前段时间店里中差评少的时候没有特别去解决,后来的中差评如潮般涌来,一个窗户破了如果不补,别的窗户很容易被人丢石块。所以任何时候都要防微杜渐,将一切危险消灭在萌芽阶段,不然灾难来临,需要的代价不会只是一点点,如同上次与钱柜的第二名之争,当不正常的状态已经发生,危险的警报已经响起店长还在装聋作哑无所作为,最终只能导致现在苦苦追赶却不见起色。所以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影响的敏感的,一个差评就足以影响他的理念,这个时候的他并不只是他自己,他的思想被裹胁,稍有风吹草动就给你差评,因为别人已经作了示范。

  150法则,当一个团队人员超过150人的时候,这个团队的交流就发生困难。刚看完的时候,我记忆如同断了的线,只有把其中的点找到,才可以连起来。

  个人读书笔记 篇5

  又这样过了一个月了,尽管也就那么的几节数学史的课,可是,依然让我听得津津入味。

  认识数学历史,重温数学的发展道路。数学,似乎是一个枯燥的学科,但是,却是我们生活当中,最为有用的工具之一,它是物理化学生物的摇篮,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里的公平秤,是我们量化自己的必要工

  具。数学,就是这么的一个“工具箱”,前人用万分的努力汗水,把这个工具弄得更为人性化,更能让我们好好地使用。《数学史概论》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说说从《数学史概论》这本书,我又学到了什么。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下属的一个重要分支。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该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可以说,在数学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正是我们不断地为数学这座高楼添砖加瓦,它才能越立越高,越来越扎实,

  我也为可以这样学习和认识数学而感到满足!

  个人读书笔记 篇6

  初读《一个人的战争》是在QQ空间,我为她另类的创作思路在午夜时分笑出声来。再读此文,不由心生怜爱。这是怎样的一种母女之深情?没有一个赞美之词,唯有咬牙切齿的痛恨。或许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的宠爱,在反复读着这样一篇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的散文,我竟然找不出一句话来表达读文的感受。对于“母亲”这个词多年来我始终保持沉默。

  我是家里的三女,父亲特别宠爱我。母亲虽然没读过几年书,思想却非常开明。小时候我长得特别可爱,父亲的朋友虎叔家三个男孩,每天叨叨着让我给他家做女儿或者直接做媳妇,妈妈都笑着征求我的意见。那时年纪小不懂事不愿意离开家,虎叔很失望。后来也没能当成他媳妇,到现在虎叔还拿我调侃着。其实虎叔家的男孩个个帅气,而且家底很厚实,但要想成一家人还是需要缘分的。

  《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我”并不是因为母亲要拿她去换儿子而生气,是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而伤了自尊心。从此埋下了“恨”。母亲的形象在作者笔下“丑”到无与伦比,倔强的性格随着成长而根深蒂固。其实,在母亲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宝贝,即使换到了别人家,我相信母亲会多了更多的惦念和牵挂。

  我是家里唯一自由恋爱的女孩而且属于早恋,也许是我爱上的男孩特别斯文特别优秀,父母像疼爱我一样疼他,直到我们结了婚生活在一起,依然照顾着我们。我们一直在母亲身边生活,可以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使买了房子也没离开父母。直到我36岁离开家,母亲的惦念更深,到现在还少不了给我们送这送那的。弟弟心疼母亲,跟我开玩笑说:“姐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每次听到这话,心底总会有不可名状的滋味涌起。

  这点恰恰与《一个人的战争》中所描述的截然相反,而我却能感受文中“我”在逆反心理下的叛逆行为。读着一句句“憎恨”,我的眼角终于滴下了泪水。我没想过要恨,只是那些世俗的眼光与做法让我浪费了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硬生生让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女演变成“忧虑”青年。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挣扎。

  因我早恋,生活的不稳定让外界多了许多的谗言,致使我们的恋爱婚姻走了长长的八年时间才有了结果。青春有多少个八年?也正是外界的压力迫使我产生“逆反”心理,非要证明自己不是生活的弱者,从娇生惯养到自尊自强自食其力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多么的艰难,以至于回首往事依然会泪流满面。就为了争这一口气,我一意孤行,不顾父母的理解、叹息与安慰,姐姐们的规劝、阻拦,最终让羡慕的眼光围绕着我。而我失去的永远都不可能再要回来,青春、容颜、无忧无虑……

  母亲退休后帮我养孩子,我不需要操一份心。母亲爱干净,会织漂亮的毛衣。在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连门卫都认识我女儿,一个星期六天没有重复的穿着,让可爱的女儿更加漂亮惹人喜爱。邻居都说我只生了孩子没养过孩子,这话一点都不假。在我坐月子的时候,我还放不下没人能接替的生意,坐在床上偷偷干活。母亲除了叹息也拿我没辙。我没有为命运而屈服,失去的同时得到了我所想要的一切。然而,权衡一下得失,又能怎样?只不过争回了一口气而已。我们最终为这一切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一个人的战争》中无奈下走进了母亲精心设置的婚姻圈套,此“恨”绵绵无绝期,却是母亲对女儿未来的期盼。女儿的不理解,女儿的报复,母亲眼里的女儿,疼痛的同时她又会如何面对?这就是母亲的伟大之处。我所能理解的母爱就是默默的,不需要只言片语,或许一个言神一句责备一个行为就可以表示出来。这种痛彻心扉的自责,在女儿憎恨之下,又一次淋漓地表达了出来。

  最让我内疚的是,在母亲生病卧床不起时没能照顾过她一天。当时的工作性质特殊,我只能匆匆忙忙骑车去看望母亲一眼就得走。都是二姐忙里偷闲照顾着母亲,病人的情绪不稳定,有时候刚好遇上内向的二姐被母亲气得流泪,我都特别的难受。读着《一个人的战争》中,为母亲的担忧,不由升腾起许多的歉疚。

  一场母女的较量最终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宣告结束,动情之处震撼着我们这些同样做着母亲的儿女们。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儿女们将会以怎样的目光对待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即将老去的我们,真正领悟到母爱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情感,我们又将如何去面对。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请关爱每一位爱我们以及我们爱着的人吧。

  本意只是写点读后感,没想到竟然口罗嗦起不堪回首的往事,只因太多的场景牵起我内心那片不愿意触碰的柔软的情愫。《一个人的战争》细腻的笔调丰富的情感把女儿对母亲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表露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光辉,以及女儿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与祝福。

  个人读书笔记 篇7

  在我们身边,不乏残疾人克服自身的种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实现人生价值的示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海迪,我们小时候,几乎每个小学生都会知道张海迪的故事。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海迪的故事逐渐远去,另一个澳洲的残疾人却用一种现代人独特的积极的方式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心底的震撼,他的名字叫做力克胡哲。从一个风趣激扬的演讲视频初识力克,从《人生不设限》这本书理解力克,这个可敬、可佩、可爱的大胡子小伙给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心灵冲击。

  在仔细品味《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力克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词:信仰、豁达和坚持,信仰是人生动力之源,豁达是人生态度,而坚持则是成功途径。力克从他的实际人生经历,完美阐释了这三者对个体的作用。

  力克天生没有四肢,没人相信他这辈子能做成什么事情,他被同学视为“外星人”,他自己也曾自暴自弃,甚至于试图在家里的浴缸自杀。力克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用上帝的胸怀包容了力克的一切,在力克读了圣经之后,上帝给他的启示出现了,他开始信教,心情开始平静,他把残疾认为是“上天的礼物”,而后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力克。信仰给力克带来动力、带来人生目标、带来快乐豁达的心态,这是最精彩的精神力量,因为信仰,所以人生不设限,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被爱的,所以每个人都没理由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们经常说,现在的中国缺失最厉害的是信仰,我们努力工作、赚钱养家糊口,但我们并不快乐,就像力克看到的,在最脏乱的垃圾场生活的人却有着很强的幸福感。当我们迷失在金钱与权欲堆积起来的虚幻时,我们人生没有目标,有人挣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却还总是要担心各种问题;有人看着同龄人有着不同的起步线,开始埋怨为什么自己不生在富贵之家;有人幻想着自己的祖居什么时候拆迁,幻想着昨天中了一亿彩票的人就是自己,幻想着像有钱人一样买房买车买美女,但我们却从来没真正考虑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没有自信,没有挑战的勇气,这也是来源于我们的信仰缺失。在这里,不是说上帝就是唯一好的信仰,也不是说信了上帝,人就有了以上的一切。不同的土地,孕育着不同的环境和信仰,我们应该放下虚幻,追求真实的人生目标,追求真实的美好。

  力克在演讲时谈笑风生,对自己的残疾身躯丝毫不以为意,还得意的把自己病态化的左下肢和两个脚趾称为“小鸡腿”,用自己的“小鸡腿”和颈部肌肉,力克做了很多常理来说四肢缺失的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饭、打字,甚至于游泳、骑马、钓鱼,让人目瞪口呆。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更表现在力克不再害怕被人骂作“怪物”,走出躲在角落一个人吃午餐的世界,主动接近他人,我能想象这种不易;表现在敢于做一些正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是彻底摆脱了身体桎梏;更表现在力克选择了一条通过坦陈自己心路历程,以幽默有趣、轻松快乐的演讲鼓励别人,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现在的力克激励了数亿普通人,力克曾经害怕自己不能给任何人拥抱,但现在人们争相拥抱力克。力克在《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一开始,就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幸福的不像话”,他鼓励读者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走向好得不像话的人生,这两个“不像话”正是力克这种豁达态度的最好诠释。

  其实,中国人都会有接受这种要豁达大度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会在别人碰到什么事得时候让他“想开些”,然而事情真正到了自己面前,那自己就想不开了,豁达的态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做不了有些事,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因为自己没有具备必要的条件,这是在害怕什么呢?做了不成功会损失自己什么呢?这需要我们保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品质。豁达的态度要求自己少些顾虑,多些实际行动。再比如,我们经常的一个表现是,工作的时候想着休息,休息的时候想着工作,结果工作不在状态,休息无法过瘾。也有些人天天觉得自己的才能被埋没了,觉得身边的环境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觉得自己就该拿至少一倍的薪水,但这些想法并没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豁达的态度要求我们少些幻想,多些脚踏实地。我们经常说自己很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但在机会面前,我们总是犹豫不前,害怕失去现在的东西,又害怕收入不及付出,我们经常用阿Q精神为自己找借口,总是谈论某某人已经什么级别,赚了多少钱,想当年也是穿开裆裤的,总是感叹时运不济。豁达的态度要求我们少些计较,多些闲云野鹤。

  力克最终能走出这样一条感动世界的道路,他本人坚毅不屈的品质绝对是其中的关键。毕竟缺了四肢的人要完成这么多无法想象的工作,那是需要多少的付出和努力啊,我们完全能想象他本人在练习用“小鸡腿”握笔时的难度,能想象他只用头穿衣服的滑稽与无奈。没有对人生目标的坚持,那最后只能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力克在书中描述了本来没手没脚的人偶然发现畸形的下肢也能干点什么,而通过手术,分离出来两个脚趾,力克马上学会了灵活地使用这个“小鸡腿”,对他而言,这个分离手术就像是突然多出了一只手。他在书中这样劝读者:“只要拒绝放弃,就会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着你。”

  我们曾经经历过多少次放弃?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几年前,一部只讲“不抛弃、不放弃”这么六个字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就把大家都感动了,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自己在抛弃自己,在放弃自己,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力克这样找准生活目标,为这个目标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很多年轻人,大学之前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高考,而当这个目标结束之后,来到大家,突然一下子就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干啥了。这种情况也许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制度因素,但作为个体,找准人生目标,即使只是简单的让家人高兴,这是坚持的`基础,也是坚持的意义所在。力克有一段话说:“我深知其实我最大的残障是恐惧,而非我身体上的缺陷,只有恐惧才能阻碍我继续向前走、尝试新事物及达到目的。”只有克服对未来的恐惧,不再逃避现在,才能迎难而上,放弃拒绝。

  人们在读同一本书时,各人从书中品味出来的感觉不尽相同。力克的故事精彩绝伦,《人生不设限》这本书更是内涵丰富,我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品味不一样的人生经历,确是从心底认同的共同感受。

  个人读书笔记 篇8

  还没看它之前我就只是听说,听说故事情节感人,听说很有生活意义,听说是本好书…朝圣之前于我没有很多概念,朝着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目标并努力完成?忸怩的不善于表达的哈罗德迟迟不做决定,寻找下一个邮筒让他开始遇见不一样的风景,加油站女孩的一句话成为哈罗德决定去往贝里克郡的导火线。封闭很久的往事在行程中一点点涌现,一直逃避的自我在最后终于被找回。刚开始是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是对旅途遇到的人和事的新鲜好奇,这世上不一样的存在,然后不小心出了名变成了一群人的“朝圣”,哈罗德在团队中变得被动,当狂欢散尽独自一个人面对孤独面对狂风暴雨。同伴的离去几尽抽掉哈罗德的信念,曾经也想过放弃回头但也会不久后抖擞精神重新出发,这次是沉重的打击,即使走在路上也感觉不到活着的生气,看什么都是一样找不到坚持的意义,行尸走肉般完成这个当初许下的承诺。

  直至见到奎妮的那一刻也没有使得沉重立刻被释放,最后奎妮祥和离世的消息又给这趟行程变得值得。哈罗德的行走还是拯救到奎妮拯救到自己和妻子的,戴维的离去一直是哈罗德和莫琳过不去的坎,经历了心灵的救赎让彼此重新走到一块。有勇气直面内心的过去,找回初心,拥抱疲倦的自己。纵然最后不是朝着自己渴望的方向,至少努力尝试了,如果在快要到达目标时放弃了真的很可惜很遗憾。看着哈罗德走出悲痛,很是欣慰,然后就会想默默祝福他也祝福自己越来越好。

  个人读书笔记 篇9

  《小屁孩日记》可是一套令人看了会忍不住捧腹大笑的书,这套书我都已经看了n遍了,可还是觉得百看不厌。

  主人公格雷是个机灵、自恋、胆小又懒散、又爱出风头的男孩,他特别的搞笑,他在老妈的要求下写日记,可其实他是幻想着自己成名后可以用笔记本来应付采访他的记者;他喜欢玩电子游戏机,爸爸要让他多出去活动,把他赶出家,结果他跑到朋友家里去继续打游戏,然后在回家的路上用人家的喷水器弄湿衣服,装成除了一身大汗的样子;他特意在分班的时候装成不会念书,好让自己被分进基础班------这么有鬼点子的格雷在家却经常被自己的哥哥罗德里克耍得团团转,对被爸妈保护着的弟弟曼尼也总是无可奈何。

  我觉得格雷的童年生活真是太丰富多彩了,每个故事都妙趣横生,用这种又有漫画图又有文字的日记把自己的童年记录下来多好啊,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一学。

  王伦叫其两个上山,杨志不愿意留在梁山上,回到官府后,他虽免去罪责,但永不录用,他来到街市上卖刀,在市上的无赖牛二想低价要他的刀,他失手将其杀死,在从乡亲的陪同下他来到开封府,开封府梁太守给他安排个军职。经过校场比武,杨志的武功得以施展,他被梁太守安排去押运生辰纲,杨志知道后有点儿不太情愿。在杨志的建议下,他们打算走小道去东京,并且用人力背着10万贯前往,为了避人耳目他们绕道而走。晁盖带领一帮人扮作贩枣子的商人也在路上行走,他们在路上同住到一个店中,他们分析如果要是硬最这生辰纲肯定要受伤,不能力取,只能智取,智取生辰纲,成败全在白胜身上,吴用准备用计策来最生夺纲。因酷暑难耐,押送生辰纲的一群人在黄泥岗休息,杨志的话他们不听了。晃盖一行七人也来到黄泥岗,他们也卧地休息,白胜带着酒也上了黄泥岗,杨卖令手下人不能买酒吃。杨志手下的人口渴难耐,纷纷去向白胜买酒吃,他们被杨志轰开。晁盖等人按照吴用的计策,先从白胜那儿买了一桶酒,就着枣子吃酒,在一旁看的挑夫很是嘴馋,吴用借偷酒之机将药放入酒中,押送生辰纲的挑夫见晁盖等人喝酒没事,他们也买了一桶,那桶正是下药的,等喝下全部晕倒,晁盖等人将生辰纲劫走。

  如今,我已经十岁了。读书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却少的一部分,读书使我成长,读书使我进步。是《安徒生童话》让我具有了无限的想象力;《伊索寓言》使我懂得了人生道理;《七彩语文》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还有那《三国演义》里的义士使我难忘;《水浒传》里的英雄让我刻骨。一本好书常常会使我感动的流泪或是让我欢呼雀跃,从读书中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智慧,懂得了友谊。

  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古今中外的每一首名句,都使我懂得了,书是丰富多彩的,书不但给予了我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陶冶了我的情操,我们应该“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个人读书笔记 篇10

  忧,是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的,它常常困扰着人们,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忧之法,在《短歌行》一诗中,曹操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我解忧的法宝却是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用生命镌刻的铭文,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是知识雕塑的丰碑。它伴着我们奋斗的历程,伴着我们生命的足迹

  翻阅书籍,答案在字里行间中隐隐出现。我们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唤醒沉睡的记忆;从别人的奋斗中找回曾经的梦想,点燃希望的火种;从别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诀窍,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别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播撒爱的阳光。

  每当我阅读一篇故事,便随着主人公走进了故事的情节。一则故事、一次启发、一种情谊、一份感动。在现在社会中,我们似乎忘了翻阅书籍,从每一则小故事中感受生命的真谛,从优美的文字中倾听世界美的旋律。

  在忧愁的时候,时不时读上几页,都会有新的收获。读书,让我明白了海底的奥秘;读书,让我知道了世间的奇迹;读书,使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读书,使我了解神秘的自然界。它使我见证了三国的历史;它使我感到了红楼梦的悲惨;它使我看见了唐僧取经的艰苦;它使我领悟了水浒英雄的气概。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书给予我快乐;读书给予我知识;读书使我变得开心;读书可以为我解忧。

  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个人读书笔记 篇11

  大致地浏览完《数学史》,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动,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意。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一种对数学有着宗教般虔诚的仰望者的心动,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无尽探索欲望的追求者的向往。不禁感叹数学海洋的浩瀚无边,不禁感叹列祖先辈们的无限潜力与智慧,不禁感叹那种只有人类才有的坚定与执着的难能可贵。

  书中所说到的东西,真的是很令我震撼的。更何况我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还没有很仔细、很认真地思考过。更别提我会深入地研究了。若是那样,真怕自己会在这么硕大的海洋里,迷失方向呢。一想到说,数学的历史与文化如此之久远,数学的知识与涉足如此之深广,数学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真的发现自己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自己只领会了海边的的一滩水,原来还有一整片海需要我去探索与学习。这就是知识的魅力啊!这就是探索者的精神的渲染啊!

  通过这本书,我对数学发展的概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让我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了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个人读书笔记 篇12

  这是一种奇怪的代入感,明明知寿身上发生的事不曾经历。

  人呀不过如此,就算各自的烦恼不一样,遇到的悲伤和空虚还是一样无穷无尽。知寿有许多小毛病,时常暗自腹诽,有不太严重的偷窃癖,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装作无意显摆自己的年轻,却又想一下子越过好几十年成为吟子,这样历经的麻烦事会少很多吧。变老让人抗拒,但是如果这样走一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呢?比如成为某个人的子女,到了某个年纪要上学,到了什么时候要工作,然后结婚生小孩,然后用心抚养,仿佛一落地,就有一桩桩一件件的任务在等你去完成,好像很无聊的样子噢,即使所有人都说从中能得到某些乐趣,让我觉得不过是苦中作乐,让人提不起动力来积极走下去。所以现在躺在床上为明天的工作焦虑的我,真的是很丧了。

  就这样,我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

  我做到的大概也是这样而已。

  个人读书笔记 篇13

  “我想趁现在把空虚用光,老了就不会再空虚了”

  “知寿,可不能在年轻时就用光了,要是只留下愉快的事,上了年纪,就怕死了。”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就是平凡的世界中千千万万个知寿中的一个,总是再焦虑不安,却又丧出天际,空闲下来的时候总想着学习看书,可总是被电视剧填满,可过后不是深深的满足,而是无休止的悔恨与空虚,恨自己浪费生命,恨自己碌碌无为。自己无法独自面对生活,却又不想一直待在家里,渴望独立自由,却又害怕自由,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这份自由。看见别人过得充实愉快又会感到莫名的恐慌与嫉妒,进而憎恶自己的堕落颓丧,结果进一步加深颓丧的步伐。

  我不知道该怎么一个人面对寒冬,我也是一个情绪化的蠢人,我也想好好一个人活下去,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独自过好这一生。

  “可能的话,我还是愿意年轻,不经受世事磨难,静静地生活下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我自认为自己是有受苦的精神准备的。我想做一个像样的人,度过一个像样的人生;想尽量锻炼自己的肌肤,成为一个能经受住任何磨难的人。”

  个人读书笔记 篇14

  因为保罗科埃略的《朝圣》才被这题目吸引,我想又是一个自我发现,探寻人生意义的旅程。因为《朝圣》带给我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其中的几个“灵操”,有的时候也会想起,让我们在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到那瞬时的美好,嘴角不自觉的上扬,感叹一声:哦,人生,也挺美好!

  哈罗德只是出门将写好的信投递到邮筒,却因为寻找下一个邮筒,而越走越远。经过一个加油站,女孩不经意的鼓励却让他下决心徒步去贝里克。因为加油站女孩说: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罗德也坚持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会活下去!就这样哈罗德两手空空口袋里一封写给奎妮的信,就这样开始纵跨英格兰的徒步行走。路上遇见很多人,有鼓励的有泼冷水的。几次想放弃,几次又重燃激情、信心坚持走下去。途中哈罗德对自己的一生不断地回顾思考,家中的妻子莫琳同样在哈罗德离开后独自一人对两个人所走过的一生进行回味反思。曾经相爱的俩人因为儿子戴维的自杀,各自的心结深藏心底,误会一天天加深,从此俩人成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最终在各自“独处”的思考中找回失去许久的二人世界,属于他们本该有的生活和幸福!

  还有,我想说的可能都在我下面的“字句摘录”里。

  个人读书笔记 篇15

  开始一直以为戴维是活在现实中的,只是感觉奇怪他为什么一直不真正现身,直到最后揭晓谜底才恍然大悟。有点像电影灵异第六感。

  故事的主线无非爱情亲情友情,情节并无特色。最吸引我的,也许不是故事的情节,而是哈罗德一个人在路上的自由、与自然合一的心态。

  还有路上的那只小狗,是那么通人性,真让我有养狗的冲动。而且最近被几只接近我的陌生小狗舔过,愈发觉得狗有着特殊的感知能力。

  另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是:有人陪伴就不孤独吗?一个人就算是孤独?当看完书,走在斜塘的街上的时候,看到纷纷扰扰的人群迎着我的面走来,有家人陪伴的,有情侣携手的,而那时的我,竟不觉得有什么孤独可言,也许是因为这世界都可以被我拥抱,只要我愿意迈出脚步,同时也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几个爱我的人并且有值得我付出所有去爱的人。

  以前什么都不懂的时候,真的是不怕孤独;后来因为一些人和事,发现自己还是怕的;在与它相处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强大,慢慢就不怕了,甚至是爱上了。真是升级打怪,最后发现自己爱上了野兽啊。

  个人读书笔记 篇16

  真正使我坚持下来的原动力,应该是关于蛮荒时代人类祖先如何挣扎求生的一些模糊记忆。

  大约320万年前,南猿演化成了第一个具有人类特征的猿。某些科学家认为他们弥补了人类演化史上“缺失的一环”。

  南猿与人类相近的特征并非那只有人类1/3大的大脑,也不是他们毛绒绒的皮肤,他们只是做了一件别的猿类都没有做的事,直立行走。从字面意义上讲,他们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

  南猿随后进化为两种已知的人类,尼安德特人是其中一种。如果在3万年前你也许认为他们更应该存活下来,因为他们更强壮,体格更魁梧,可能还更善于狩猎。

  但尼安德特人却不懂迁徙的道理。他们整年都呆在同一座山谷里,在不深的山洞里躲避严冬的侵袭。冰河时代来临,他们只有坐以待毙,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是好的行者。

  另外一个分支是我们的共同祖先,他们在冬天迁往南方。于是我们得以存在,并统治今天的世界。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告诉我这是完全正确的。行走是我最基本、最自然的生存本能。我渴望行走。行走使我活着。

  个人读书笔记 篇17

  我读过许多书,他们都让我受益一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本书让我体会很深,它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因为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鱼,所以被别的渔夫笑话,并且被看作失败者,可他仍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精疲力竭,被圣地亚哥杀死了,绑在了小船的一边,他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一些大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手段来进行反击,但回港时只剩下了一些鱼骨头和鱼头鱼尾,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还是能体现出她的勇敢顽强。正如贝多芬所说的:“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以前,我做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放弃,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考得不理想就会没有信心,无精打采的,自从读了这一本书之后,我一定会改掉这些坏毛病的。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退缩了,我一定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个人读书笔记 篇18

  又这样过了一个月了,尽管也就那么的几节数学史的课,可是,依然让我听得津津入味。

  认识数学历史,重温数学的发展道路。数学,似乎是一个枯燥的学科,但是,却是我们生活当中,最为有用的工具之一,它是物理化学生物的摇篮,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里的公平秤,是我们量化自己的必要工

  具。数学,就是这么的一个“工具箱”,前人用万分的努力汗水,把这个工具弄得更为人性化,更能让我们好好地使用。《数学史概论》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说说从《数学史概论》这本书,我又学到了什么。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下属的一个重要分支。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该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可以说,在数学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正是我们不断地为数学这座高楼添砖加瓦,它才能越立越高,越来越扎实,

  我也为可以这样学习和认识数学而感到满足!

  个人读书笔记 篇19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刻画了一个“硬汉子”形象,在艰难困苦的人生中,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我视死如归。

  在读《老人与海》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内心的热血在澎湃,疯狂的节奏在跳动。最让我触动的是这样的资料:

  老人在第八十四天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我少年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醒后他就去叫醒孩子,分道捕鱼。

  天还没亮,但老人已经把鱼饵放入海中,准备捕一条大鱼。当老人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水面异常,他心想成功了。老人已几十年的经验判定,这是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他以熟练的技术与几十年来的实战经验,与这条大鱼搏斗了两天两夜。他的手流血了,但仍在坚持;想起年轻时与黑人扳手腕的经历,自我年轻时是怎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的。他的心在跳动,当与再次跳出时,老人高高举起鱼叉深深地扎进鱼身,他胜利了。可是鲨鱼却寻着血腥味,来抢夺老人的战利品,老人以最终一点余力与它们搏斗,刀断了,就用棍子,可惜杀了两头却又来了一群,老人最终倒下了。

  老人说:“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不错,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应对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时,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的奋斗,甚至的视死如归。这样就算失败了,但坚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仍有胜利者的风度,这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即使应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胜利,我曾用自我的生命去奋斗过,我无怨也无悔,胜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我的人生没有失败!

  在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当被巨大的挫折接连不断的打击时;当那蜂拥而来的灾难来临时;当你那饱受摧残的心已无力抵抗时,你能够来学习一下这位老人,一位硬汉的人生,一种奋斗的人生观。

  请把困难当作你的敌人,把奋斗作为你的武器,应对敌人时,要敢于拿起自我的武器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人生如梦,没落的还酹江月;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个人读书笔记 篇20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资深剧作家乔伊斯。蕾秋的小说处女作,该书曾荣获2012年英国最佳小说新人奖。写剧本的作者写起小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场景鲜明,二是对白细腻,三是金句频出。有了这么三个特点,读这本书的感受就是两个字:不累。

  这本小说虽说出自剧作家之手,但是它却并不戏剧化,故事朴素、人物平凡,让人感动的正是字里行间的那种简简单单的细腻质感。这不禁让我想起周杰伦的《安静》:“睡着的大提琴,安静的旧旧的。”就像该书的宣传语:“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这本书之所以能一度成为欧洲最畅销的小说,大概是因为主人公哈罗德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经历、思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经历的。简单地说,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信念,直指平凡人也就是我们的心灵。

  在《一个人的朝圣》的扉页上节选了第五章的一段文字: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多么困难,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正是因为很难,所以我们不妨跟着哈罗德一路向北,一同发现生活、发现自我。

【个人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个人读书笔记07-09

简短的个人读书笔记01-08

《呐喊》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2-25

骆驼祥子个人读书笔记06-18

个人读书笔记15篇11-04

个人读书笔记(15篇)11-07

《骆驼祥子》个人读书笔记11-11

西游记个人读书笔记12-24

个人读书笔记(汇编15篇)11-28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