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2-12-22 15:15:2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推荐】《红楼梦》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1

  细细品读红楼,看他们如棋盘般的人生走到残局。花落人亡,红楼梦段,曾经的荣华富贵被时光的青苔缓缓淹没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不得不被曹雪芹的文笔所折服,可谓一滴水照见太阳,半辫花描绘世界。在这个大家族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人的爱情纠葛,我听过最动听的情话就是“这个妹妹我见过”。

  在当时的社会三,人的爱情是在长辈的操控下的,记得凤姐将暹罗国进贡的茶叶赠与姐妹们,并问大家怎么样,宝钗说味道轻,其他人也说茶一般,唯有黛玉说好喝,宝玉听了便要将他的茶送与黛玉,但凤姐说,她要送并与黛玉开玩笑:“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从凤姐的话中不难看出贾母希望二玉成家的心思。

  王夫人是中意金玉良缘的,她对宝钗则是满意的,尽管元妃省亲时对二人的评价相同——“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娇花软玉一般。”这是对二人“貌”的评价。作诗之后,元春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这是对二人“才”的评价。可是元妃端午节时赐的东西,只有宝玉和宝钗是一样的,这也表明了元妃的立场,且让贾母无话可说。

  在这种多数人都支持金玉良缘的情况下,黛玉却深得我的喜欢。黛玉的命运无疑是个悲剧,从她进入贾府,到与宝玉相爱,最后早早夭亡,泪逝而尽。不过这也许也是一件好事,她没有经历贾府后来的衰败。

  黛玉是个敏感的女子,他的性格就像猕猴桃,外面是很不起眼的褐色果皮和浑身的毛刺。但剥开果皮,里面却是颜色晶莹味道鲜美的果肉,这里面的内容才是黛玉性格的实质。她常常会使一些小性,记得周瑞家的送宫花,黛玉冷笑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锐家的听了,一声不言语。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感情既敏感又脆弱,此时她并不在乎这花有多高的价值,她在乎的是自己在贾府众人眼中的地位是不是遭到贬低,说到底还是心中的自卑感需要一种外在的强势和自尊心去维护与捍卫。

  黛玉是个很少有等级观念的人,她怜恤下人,对香菱等丫头均是平等的,“黛玉正在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然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回头看,不是别人,却是香菱。而香菱想学诗,黛玉毛遂自荐做老师,甘愿为香菱效劳,完全是情同姐妹。就连大观园里人人厌恶的赵姨娘,她也没有另眼相待,赵姨娘前来拜访,黛玉忙赔笑让座,说难得姨娘着想,怪冷的,亲自到来,又命人倒茶。

  黛玉是个聪慧的女子,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元春省亲时,宝玉被作诗难住,完工在一旁的黛玉看到后,急忙又作一首赐予宝玉,获得元妃和称赞。史湘云入社后,请大家吃蟹赏菊时,大家纷纷题诗,黛玉先是从容不迫,最后时辰挥就一首,一举夺下“花魁的称号。

  黛玉在封建制度下向往着自由恋爱,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她对爱情执着却不乏真诚,对世俗不屑一顾,令她显得更加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她如同一株芙蓉,在当时的社会傲然挺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红楼梦》读书笔记2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袭人、宝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把林黛玉与众不同的特点。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在《黛玉葬花祭花魂》这篇文章里,更突出了林黛玉多疑与敏感,多疑表现在黛玉在敲怡红院的门时,晴雯没有开门,黛玉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说笑笑,不禁流下了眼泪。敏感表现在当第二天,宝玉来找黛玉,黛玉哭个不停。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比如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现了黛玉离别时的情绪。

  曹雪芹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的都不一样,而且还清清楚楚的、对比鲜明,尤其是林黛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正是写作的妙处,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呀!

《红楼梦》读书笔记3

  《红楼梦》中贾宝玉先祖贾演和贾源兄弟俩为皇帝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开国元勋,分别被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建造了宁国府和荣国府,给子孙留下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宁国公贾演的长子贾代化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了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生子二人,长子贾敷早夭。贾敬因为是次子不能袭爵位,他很聪明,很会读书,靠自己努力成为贾家第一个进士。他却是个很古怪的人,不愿意住在宁国府里面,跑到都城外面的道观里面和道士胡羼,在那儿炼丹,最后服丹铅中毒而死。

  贾敬沉迷修道,对家事不闻不问,对儿子贾珍的败家毁业行为负管教不严之责。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这个人是贾府中的头号渣男,生活穷奢极欲,虽有一妻二妾,据说跟儿媳秦可卿有染,秦可卿自尽而死,他还与妻妹尤二姐关系暧昧。

  宁国府从第三代贾敬起就开始埋下衰败的伏笔。

  再来看荣国府。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与贾母之长子贾赦,即邢夫人的丈夫,贾琏、迎春的父亲,他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爵位,也是个无耻之徒,我封他为贾府二号渣男。他妻妾成群,还想要母亲的贴身丫环鸳鸯做妾,不惜威逼利诱鸳鸯,遭到贾母的拒绝才作罢,买了一个17岁的女孩子做妾。虽上了年纪,儿子、孙子、侄子满堂,却还要左一个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寻欢作乐。连他母亲贾母也看不下去了,说他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

  贾府里的那几个大哥都不务正业。到第四代,他们的儿子不能袭爵位了,就花重金给他们捐一个官。有父亲的坏榜样在前头,那几个长房长孙也不学好。

  贾珍的儿子贾蓉为宁国府第五代,为秦可卿丧事风光,贾珍花一千二百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五品龙禁尉。贾蓉跟他父亲一样荒淫无耻,调戏其姨娘尤二姐。为了达到能与尤二姐不断鬼混的目的,他想出了让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安置在府外的主意,使得尤二姐被王熙凤逼死。

  贾琏是贾赦之子,荣国府第四代,他捐了个同知的官位,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一味好色纵欲,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鬼混。读后感·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却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

  都说富不过三代,世袭到了三代,也同样会衰败。习惯了天上掉馅饼,奋进的动力丧失,或者说对财富的饥饿感丧失,目前拥有的自然不知珍惜,这样家族必定加速走向衰亡。

  我们这些穷人,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孩子不能富养。怕他们吃苦,怕他们受累,越有这种思想,最终却是害了他们。儿孙有自己的本事和出路,让他们去奋斗与努力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4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感经历为主要线索讲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等。

  宝玉生下来时胸前就佩带一块玉,所以才叫"贾宝玉".他十分喜欢林黛玉,而黛玉对他也是一见钟情。他们和其他姐妹和丫环们建立了一个诗社,一有空就去作诗。他们的诗都写得很好,尤其是林黛玉,写得十分出色,非同常人。可是黛玉却悲观甚极,宝玉和黛玉本来应该可以成为夫妻,但宝玉父母却硬生生把他们拆开,让宝玉和宝钗结成了夫妻。黛玉本来就自幼多病,后因伤心至极而死。宝玉因为只想和黛玉结为夫妻,后离家出走。从此贾家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有因必有果,他们的衰败是必然的,并不是出于偶然。

《红楼梦》读书笔记5

  在红楼梦里我最喜欢林黛玉。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我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我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忧伤。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那里没有她能够依靠的亲人,没有她能够倾诉的知己,仅有宝玉让她诉说,却又总是患得患失。唉,这都是黛玉的命。

《红楼梦》读书笔记6

  一轮橘红色的夕阳嵌在碧空之中,手中一杯清茗,又翻起《红楼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怡红公子

  “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千丝,悉堆眼角。”宝玉外貌虽是极好,却难知底细。“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谁说宝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晓风不愁敬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这怡红公子一出,也谓孤篇压众。“黄风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与“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真是怡红快绿啊!“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梨花一梦。”不谙深离自苦痛啊!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花自飘零水自流,可宝玉注定一生不平常,生得一玉,还亦一玉。“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悲剧的结局啊!

  潇湘妃子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乃何等的奇妙思想;以“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又是何等的清新自然。“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的外在形象用花和柳可甚是极妙啊!花之温柔,柳之多情,多少人为此折腰啊!“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莫不叫人暗暗称绝啊!“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还曰:已是悬崖百丈冰,还黛玉之甚俏啊!“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谁与断肠谁欲诉之?“桂拂清风菊带霜”谁问霜?谁问香?只有风拂人彷徨。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林黛玉这样美的女子逝去,使我伤怀不已。唉,“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

  蘅芜君

  “聪颖过人,灵巧可人。”宝钗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悲秋之感冗于怀中,以之激发。“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为我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这“归雁远”“晚砧痴”“黄花瘦”“会有期”可真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夕阳依旧,清茗却凉。风铃在岁月的沧桑里飘摇,往事在心中轻轻敲打,你的风韵在我的心里流动,手中的你虽已滑落,却留下我终将触不到的旅与梦与殇。

《红楼梦》读书笔记7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旧,寂寞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曲红楼,万人叹惋。虽然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从繁荣极至走向衰落,让人甚感可惜,但更多的人为宝、黛二人的姻缘而叹惋。

  太虚幻境,绛珠仙子为报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而落入凡间,她便是林黛玉。在三生石的注定下,林黛玉的母亲仙逝,林黛玉来投靠她的外祖母,便来到了荣国府,冥冥之中,她遇到了神瑛侍者的化身—宝玉。两人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另一位女子薛宝钗的出现,是让人那么意外,又是那么自然。但如果没有薛宝钗的出现,也许,林黛玉和贾宝玉就不会明白彼此的心意;如果没有薛宝钗的出现,也许林黛玉的病就不会那么严重;如果没有薛宝钗的出现,也许林黛玉的眼泪就不会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如果没有薛宝钗的出现,也许林黛玉与贾宝玉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那只是如果,薛宝钗却是那么真真实实地出现了。林黛玉因饱尝了离别之痛和寄人篱下的鄙弃,也因对宝玉的真情,而患上了心病,最终因凤姐的奇谋,她无缘与宝玉结秦晋之好。在宝钗与宝玉大婚那天,她返回了紫府瑶台。而宝玉也了却尘缘,与世无争。

  曲罢,无尽的忧伤。然潇湘馆中有人临风洒泪,怡红院下有人对月长吁……

  花飞满天,落絮轻沾,拉开绣帘,便看到了她—林黛玉。海棠诗社,作菊花诗,不露堆彻生硬,凭着“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一举夺魁;桃花香冢,饯花之期,残花落瓣,又勾起了她的伤春愁思,“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潇湘馆中,秋风雨夕,千愁万恨,堆上心头,“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林黛玉在“独理芳锄偷洒泪”中将自己的才美尽显于世,博得了个“颦儿才貌世应稀”的赞誉。黛玉满腹的才气早已让宝玉为她痴倒,而她的多愁善感注定了宝玉一生都不会忘记她。忆古代五美人,明妃,一代巾帼,这样的女子在林黛玉眼中却是“红颜命薄古今同”。她叹“今生舍与谁收”,却终未忍心“嫁与东风春不管”,在宝钗出闺成大礼那日,焚稿断了痴情,返回仙境,终究只是“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潇湘妃子。三分容貌,三分文采,四分愁气,这就是如水的林黛玉———万千美丽的姑苏儿女的典范,千万佳丽的楷模。

  深夜长静,怡红公子,凭栏倚石,彻夜不眠。想到了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宁不心碎肠断!当众人张罗着宝玉的婚事时,宝玉很高兴,因为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和林黛玉长相厮守,但宝玉没有想到他盛妆艳服迎娶的人不是林黛玉,而是凤冠霞衣的薛宝钗。宝玉昏了过去,清醒后宝玉急着找林黛玉,却得知林黛玉已经仙逝。往日的画面涌上心头,潇湘竹林,黛玉寂寞抚琴;桃花香冢,黛玉孤独葬花;潇湘幽馆,黛玉悲伤抽泣。林黛玉走了,留下了一地的悲伤,一地的落寞。没有了黛玉的春夏秋冬,没有了黛玉的笑靥如花,最后宝玉决定辞别尘世。只是宝玉没有机会知道了,黛玉一生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宝玉,你好……”

  很多人都为宝、黛二人的姻缘而叹惜,觉得太遗憾了。虽然我也有点叹惋,但是我认为宝、黛二人有很多回忆,那份精彩是很多人都忘尘莫及的。因为他们二人体验了悲欢离合,体验了刻骨铭心,体验了生离死别。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总是平平淡淡,枯索无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平凡,但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精彩之处;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总是辉煌绚丽,充满奇迹,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伟大,这样的人生会有很多珍贵的回忆,

  让我们去奋斗,去努力,去追求,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精彩,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价值。

《红楼梦》读书笔记8

  怡红院里,贾宝玉身边,除了最著名的袭人和晴雯之外,还有不少不同等级的丫鬟仆役。这篇笔记,就说说木兰非常讨厌的两个丫鬟——秋纹和坠儿。

  秋纹在怡红院里,级别低袭人一等,但比小红等其他粗使丫鬟高级一些,算一个“中等丫鬟”,跟晴雯、麝月平级,属于有权力进入宝玉的卧室的人。

  可是,跟晴雯和麝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秋纹在书中的所有言语行为,都极其惹人讨厌。原因无他,个人素质太差。

  秋纹可厌一在,对人拜高踩低,不放过一个欺负比自己级别低的人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还是怡红院当杂役的小红在其他人都不在的情况下,给宝玉倒了一次茶。然后,被抬水回来的秋纹和碧浪发现了。

  两人“忙进房来,东瞧西望,并没别个人,只有宝玉,二人便心中大不自在。”秋纹听了小红的解释,对小红兜脸便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到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秋纹这个人的素质和心态。一个年轻姑娘,对着人“兜脸啐一口”,用如此粗鲁的言语骂人,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还稍有体面的“中等丫鬟”的作为。因为自身素质低,秋纹很难像其他人一样受到贾宝玉的认可和其他人的尊敬,所以,她对任何一个可能“入了主子的眼”的其他丫鬟,采取“严防狠打”的态度。生怕哪个谁来,抢了自己在主子面前的存在感,分了她自认为的体面。

  秋纹可厌二在,心性浅薄,奴才嘴脸一览无遗。

  第三十七回里,曹公通过秋纹和晴雯的一番对话,就把她的浅薄心性和奴才心态刻画地入木三分。宝玉偶尔派她去给老太太和王夫人送东西,两位见了东西心情好,于是赏了她几个好脸色,她回来得意洋洋地在晴雯和麝月面前炫耀:

  “提起这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来了。……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你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又说我可怜见的,生的单薄,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事小,难得这个脸儿。”

  “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像这个彩头。”——多么赤裸裸的浅薄的炫耀啊,只是她找错了对象,要是对着袭人,估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炫耀效果。只是,对方是“心比天高”的晴雯,她的炫耀遇到了鄙视和嘲笑:

  “呸!没见识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地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要是我,我就不要。……一样这屋子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秋纹回答:“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也不犯管别的事。”——在秋纹看来,只要主子给好脸,赏好处,多贱的姿态她都摆得出。

  从她自己口中,也可以看到看人眼光极高极准的贾母对她的态度:“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把老太太欣赏看重的丫鬟排一排,看一看那些人的素质和品格,就知道,秋纹这种人,能入她老人家的眼才怪呢。

  秋纹可厌三在,仗着自己的宝玉的丫鬟,主子被全家看重,她就以为自己也跟着高级,言语放肆,举止轻狂。

  元宵节里,大冷天,宝玉小解后要洗手。小丫头端来一盆水,秋纹先忙伸手向盆里试了一试,说道:“你越大越粗心了,那里弄的这冰水?”小丫头忙给她赔笑:“姑娘瞧瞧这个天啊,我怕水冷,巴巴的倒的是滚水,这还冷了呢!”读书笔记.正好一位老婆子提着一壶给老太太泡茶的滚水走来,秋纹就问人家要热水。知道了这是给谁的水之后还要仗主子欺人,口出狂言:“凭你是谁的,你不给,我管把老太太的茶盅子倒了洗手。”人家看她面子给了之后,秋纹还不忘教训一句:“够了。你这么大年纪,也没个见识,谁不知是老太太的水!要不着的人就敢要了?”

  ——一个自大自私、丝毫不会为别人着想,更不会体贴理解别人的形象,一个言语张狂、举止毫无修养的形象,就是秋纹。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病倒,探春、宝钗和李纨在理家议事,懂事的平儿姑娘正在跟三位和众多仆役们配合周旋。这时,秋纹走过来,众人忙着问好,让她“暂且歇歇”,先别进去。秋纹呢?只见她笑道:“我比不得你们,我哪里等得。”说着,便只要上厅去。平儿忙叫她快回来,她还要问平儿:“你又在这里充什么外围的防护?”一回身便坐在平儿的褥上。其实,她就过来问问宝玉和丫鬟们的月钱什么时候领,而宝玉根本不管用钱的事,也就是说,秋纹就过来问问自己的而已。可是,就从这件事,你看看她目中无人、自大张狂的态度。

  我们看看平儿这真正的手里有权的管事人。婆子们给平儿拿坐褥,平儿忙陪笑道:“多谢了。”给她上茶,“平儿忙欠身接了”,平儿接人待物的素质和修养,像一面镜子,把秋纹的轻狂和可厌照得一览无遗。

  再提一句,那个漫漫冬夜,晴雯病补雀金裘,陪着她给她帮忙的,是麝月。袭人当时不在,这个时候,爱出风头的厉害的秋纹呢?不知道。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秋纹这样的人。他们看到一个人的好处,想去巴结的时候,便分外热情;对自己没用的人,就极其傲慢无礼。在这种人眼里,只看得到眼前利益,只看得到可以利用的关系,只看得到当前的权势等级,所以,“钻营站队”和“维护队形”,是他们最重要、最操心的事情。因利用而交往,因利尽而散开。如果谁跟这种人做朋友,最容易寒心——因为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人。当然,时间长了,谁都不是傻子,这种人也不会有真心的朋友。

  你如何对人,人就会如何对你。秋纹在怡红院给宝玉当丫鬟,级别比他低的丫头婆子们会对她客气陪笑,其他平级的姑娘们也看她几分面子。一旦离开这个位置,没有一个人会真心对待她。甚至在她倒霉失意的时候,也只会看到别人冰冷的脸庞和讥讽的笑谈而已。

  人品,是一个人的底牌。做人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决定人际关系的质量。

  再说说小丫鬟坠儿。

  坠儿,简直是怡红院里一个“肆无忌惮”的存在。

  贾芸第一次去怡红院,坠儿送他出来,几句话,就把怡红院里的人物和等级基本情况摸个清楚。——幸亏贾芸的心思只在打听小红和讨好贾宝玉身上,没有别的,要是赵姨娘和贾环那帮人坏心人,还不知道会生出多少言语和事端出来。

  在滴翠亭上,坠儿帮贾芸与小红交换汗巾,如此大胆私密的事情,却被扑蝶赶来的宝钗听到了。得知两个人的谈话恐怕被“蹲在这里玩水”的林姑娘听到了,小红吓得非常紧张,连说“不得了了,这可怎么办”,坠儿却道:“便听见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看看,她根本不会想事情,不知道什么叫轻重利害。

  看看她有多大胆,在芦雪广众主子姑娘聚集的场合,她都敢偷平儿的镯子。坠儿这样的小丫头,根本属于不谙世事,不知何为素质和原则,行为没有顾忌,没有分寸,不识好歹,说话做事不知轻重,不会为任何人考虑,包括她自己,而且眼浅手轻——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相处共事,是件多么恐怖的事情!所以,晴雯在发现她偷镯子之后,气得拿簪子在她手上一顿乱扎,坚决立马把她赶出去!

  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境遇、立场和诉求,我们不能随便指责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可是对于秋纹和坠儿这种人,她们的惹人讨厌,却是连道德层面都够不上的。她们的个人素质实在太差,会让所有跟她们相处的人又厌又气又无语。她们的无知、浅薄、粗鄙和自私,木兰觉得她们连“小人”都远远算不上,只是两个基本素质差到没法造就的底层奴才而已,随时会被主子赶出去,抛弃掉。

  当然,被赶出去的时候,她们也只会留恋那个位置的好处而已,并不会太难过,因为,她们这种人,根本没有心。

《红楼梦》读书笔记9

  看红楼,不知道看了有多少遍了,或是看书,或是看电视?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总希望可以继续一遍一遍的看下去。其实更喜欢看书的感觉,在冬日,午后太阳最温暖的时候,可以安静的,独自一个人走在红楼的世界里,看大观园里的小桥流水,看大观园里的雪里傲梅,看黛玉的孤高自诩,看宝钗的圆滑温婉?那一幅幅迷人或颓废的景致,那一件件感人或令人叹息的故事?

  由衷的佩服曹雪芹写出了这样的鸿篇巨著,这样可以让人笑着接受的悲剧故事。

  与其说红楼是宝玉和黛玉的一场爱情悲剧,倒不如说是封建社会的一部衰败史,一部女儿国的史书。但不能否认宝玉和黛玉两个人是那个封建牢笼里最具代表性的反抗人物。宝玉不谙于仕途,黛玉执着于真爱,都不愿束缚在封建制度的枷锁里。而宝钗却横生生的隔在了两个人的中间,凭借着封建制度这块坚实的盾牌,尽管她拆散了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但也终究无法实现她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所以也就注定了三个人悲惨的宿命。宝黛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不同的个性为她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两个为宝玉痴为宝玉念的女子,一个为他舍弃了生命,一个为他舍弃了青春,但换来的又是什么?宝玉最终还是“丢弃了不离不弃的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忘的通灵玉”。也真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应该说红楼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所有的人却又都是封建王朝的陪葬品,上至享尽荣华富贵的贾母,下至任人蹂躏却坚强不屈的鸳鸯,只是任她们谁都逃脱不了身在“牢笼”的命运。

  宝玉,大观园里唯一的男子,亦是红楼当中让众多女子心之所系的人。无论是否是“腹内草莽”,抑或“于国于家无望”,他却是那个时代唯一始终着自己的原则不曾改变的人。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他并没有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而是真正将女子的地位提升到了与男子一般。厌倦走仕途之路,虽是整日在内帏厮混,却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心,不受世俗世界的污浊。他爱林妹妹,因为林妹妹知他的心,从不说一些“混账话”,所以也就注定了他与宝钗的婚姻不会长久。出家,出世,亦是寻求到的解脱。

  林黛玉,红楼梦当中最让人心疼,也最让人无法忽略的一个女子,紧是那“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就足以让人永远的将她记住。也许很多人不喜欢她的娇气,说她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但我依旧认为她是大观园里最耀眼璀璨的一颗明星。我始终认为她的才情是无与伦比的,那是一种不沾惹世间俗气的美,让人不得不为她而心动。

  她有属于她的骄傲,却也有属于她的自卑,这样的出身决定了她这样的性格。她没有宝钗的世故八面玲珑,也没有湘云的大咧男儿气,有的是特属于自己的女儿柔肠,对自己感情的执着与坚持。她的清高,她的脱俗,注定与这个污浊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也正是由于无法与这个社会的融合,造就了她悲剧的开始。尽管黛玉她的一生注定与眼泪相伴,但依旧不曾后悔让她来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她,大观园里的落红有人葬了。那片片落红似残阳余晖,似黛玉临死前口中吐出的鲜血,刺目,难忘

  薛宝钗,出身于皇商世家,也可以说是封建制度成功的塑造出的一位大家闺秀。她不仅丰姿秀美,肌骨莹润,更是通情达理,随分从时。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依旧难逃她悲惨的命运。说宝钗处事圆滑,倒不如说她更懂得如何伪装和隐藏自己。她就是这样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任金钏儿跳井,任尤三姐自刎,她都可以完全无动于衷。但就是这样一个冷美人却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无论她再怎样的隐藏,也终究无法完全遮掩住她身为少女的情愫。宝玉挨打,她忘情吐露情思;春季游园,她不禁扑蝶嬉戏?

  在宝钗的身上我不由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她可以当着黛玉的面求母亲成全黛玉和宝玉,却又在私底下惦记着自己的金石玉缘,最后甚至在黛玉病危,宝玉痴傻之时假冒黛玉与宝玉成亲。但那又如何,最终还是要成为孀妇。有时觉得,与黛玉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悲,亦可怜!

  婚姻原本就是要靠爱情来做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就仿佛没有骨骼的空架子,试想又能坚持得了多长时间呢?

  红楼中的每一个女子都是一个故事,元春,看似让人羡慕,实为笼中金丝雀;探春,一朵带刺的玫瑰,铿锵却也注定沦落他乡;迎春,随和不与人斗,但终究难逃中山狼的饿口;惜春,虽生在豪门,难得能够看破红尘,常伴青灯古佛;湘云,女儿中的男子,也沦为孀妇独守空闺;王熙凤,一生幻想着掌控贾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丢了性命?

  看红楼,你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所有的一切善与美,恶与丑,人性的真挚与淳朴,丑陋与险恶。

  很是庆幸自己生在了现在这个时代,不必受“牢笼”的束缚,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那个年代,永远都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我轻轻打开书本,无尽的思绪又滚滚而来。初读红楼梦,我只是对人物有一个概念;再细品红楼,被里面的爱情故事所打动。里面的爱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撼我的,就是宝黛的痴恋。

  他们俩的爱情在这喧嚣、富贵的贾府中显得多么纯洁,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是那么的自然和纯洁。哪一个读红楼梦的人不被他们之间的情真意切所感动?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在众姐妹中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对男子的厌恶,不畏众人言语的葬花,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们都说你傲,你真的傲吗?在我的眼里你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都是你独特的标志,你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连才高八斗的贾妃都说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你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可你的身世,即使你的身份是贾母的外孙女,即使你带着富贵的光环,可也掩盖不了你寄人篱下的事实,这注定了你孤苦无依的命运,多愁善感的性格。所以我只能无奈着你“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试看春残花落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词真的是你今天的结局吗?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说是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使地狱的烈火不断在每个人的身边燃烧,苦不堪言,思想的微小火花在无情冷漠中熄灭,熄灭。

  黛玉的思想正在进步时,一场荒。唐可笑的婚约把她推进了死亡的深渊;宝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看了女人便觉得清爽,看见男人便觉得浑臭逼人’令人看到了希望的光明,可这光明的力量实在太小了,活生生被这黑暗的力量吞没了。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见不得悲剧,我也曾为黛玉的结局恼过,恨过,哭过。

  但是,细细想来,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也许爱情在短暂的瞬间是美丽的.,是浪漫的,但一切就如烟花一样,只不过数眼云烟而已,何必执着。有时候,短暂也是美丽的。轻轻合上书本,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黛玉,她也无需别人明白,正因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透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此刻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下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理解世界,世界不理解人的世界上获得明白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一样,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漫长的假期,让我有机会重读《红楼梦》。中学时学着林黛玉那般伤春悲秋,大学时为了命运无常叹息,而这一次,却惊讶地发现繁华一梦中的原来还有更多东西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葬礼那一回,众人人路过一户农家,王熙凤等人“换衣”的时候,宝玉看到一个纺纱车,他觉得很是新鲜就跑去摇,结果一个女孩子出来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宝玉一顿。宝玉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很特别,那种不同于府中小姐们的,健康、自然、淳朴的美,竟深深吸引宝玉。待离开的时候,宝玉发现人群里没了那个二丫头,不免觉得怅然。这种浅浅的缘分让他觉得有一些惆怅,这种惆怅是发自一种内心的关照、一种情,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状态的珍惜。

  佛教里面常讲的“缘”,似乎也是在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偶然的相遇。宝玉的一生,有过许许多多的缘,或刻骨铭心,或相交如水,可贵就在于他一直努力在体会和珍惜这种东西。

  古往今来很多人在写离别,红楼梦里也有很多的告别,宝玉的这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短暂见面,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一带而过甚至毫无印象。而蒋勋却说:“在此作者有一种大悲悯。”因为就在宝玉上车走出不远时,他突然发现了二丫头怀抱着她的小兄弟同几个小女孩说笑着出来。这个场景特别像一个电影画面,耐人寻味。这种匆匆的离别便让宝玉觉得生命中有一个东西没有完成。

  人生就是经历了遗憾才会有珍重。

  夜幕起,华灯上,平日忙碌的十字路口,路灯第一次成为街道的主角,往来的车辆与人群仿佛从未出现过。病毒来袭,我们突然被禁锢在形形色色的水泥建筑之中,与人接触成了不安与恐怖。我们从来不知道,出门、相聚会成为一种奢望。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农历春节,节日的仪式感在病魔前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人们讲因果,那是什么样的因果让我们和他人的生命产生联系?而亿万人中,也总有我们遇也遇不到的人与事。

  《蒋勋说红楼梦》中提到:有缘见面,不受后有。“不受后有”是指没有后续的缘。我们最不在于的就是这种一生一次的缘分。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宽容一些,善良一点呢?毕竟从此以后,都不会再见了。那个在人来人往中给警察送上口罩的女孩,那些自己打车赶赴火神山医院,建设完后匆匆离开的工人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人世间的种种生命个体相遇又分别,也就是《红楼梦》里讲的人世间可知与不可知的缘分。无缘不求,有缘见面,何不且喜且惜?

  陌生人,无论我们是否相见,我都为你祝福。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第二篇《红楼梦读书笔记》400字

  《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由胜而衰的过程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

  其中元春省亲、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广为传诵;所塑造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大量人物,形象丰满,风采各异。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令人抚怀感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永远难忘。

  透过他们的人生遭遇,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悲欢离合、命运浮沉的人生大戏,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的人物之多、场面之盛,在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掩卷沉思,泪水长流。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增强本领,用最优异的成绩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书诗也狂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深。

  这是清代诗人得舆写的《京都竹枝词》,读完这首诗,你应该知道讲的是哪本书了吧?对,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爱情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衰亡的悲剧现实。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形象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贾宝玉是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林黛玉性格孤傲,多愁善感。薛宝钗温柔端庄。王熙凤精明能干,处事圆滑,泼辣狠毒。史湘云开朗豪爽,心直口快……

  这本书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吸引着我,比如刘姥姥在贾府吃饭的时候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就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上直叫“哎哟”!宝玉趴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儿”。惜春离了座,拉着她奶娘直叫“揉揉肠子”。

  你们看是不是很好笑?感觉真的看到了那个好笑的画面。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

  我觉得她非常可怜,她11岁时失去了父母,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和宝玉是青梅竹马。

  虽然她性格孤傲,多愁善感,也非常爱哭,但是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是她的诗写得非常好,在贾宝玉过生日时,她们诗社作诗比赛,林黛玉写了首《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欲谁影,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夺得了第一名。

  林黛玉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她非常可怜,从小得了怪病,又因为不能和贾宝玉在一起,整天忧郁寡欢,最后,眼泪流干而死。

  看这本书不同年龄段的人得到的感想也会不同,对我来说,我觉得作者非常有才华,整本书看下来,书中很多优美诗词,但最后的结果是不好的,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

  这本书的精彩故事还有很多,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我还没有看够,我会反复的去多看几遍。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质本洁来还洁去——浅评《红楼梦》人物之林黛玉

  是谁在秋风中独倚西窗,轻轻地忧伤,低吟柳絮词?是谁在秋水中轻拂皓月,淡淡地惆怅,洒泪冷花魂?滴滴清泪,微微娇喘,诗化了的女子,诗化了的缠绵。

  我们看她,“娴静处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一举一动,柔衬和风;一颦一笑,雅比逸彩。她眉间若蹙,是秋风掠过山棱;她眼波似伏,是芙蓉闭享月华。她似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降临尘世还泪。

  我们听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葬花吟》悲恸了残红,悲恸了宝玉,于她,却只是积久难化的内心冰魂之一角。被所有人认为“小性儿”的她连悲苦也只能向残花倾诉。当贾母,凤姐为宝钗捐助银子做生日时,黛玉这棵寂寞绛株的降世之时早已被遗忘,当所有人暗比她为身份低贱的戏子时,黛玉这株凄冷芙蓉又可曾得到喜好慰人的话语?

  我们读她,“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莎士比亚曾说:“悲剧是最动人的画。最绕梁不散的歌。”或许曹雪芹有意刻画黛玉悲剧一生,却不如说她的悲剧源于“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道路,这条大道上,前有陶潜,后有东坡、周公,也有翩翩而至的黛玉。她善良率真,毛遂自荐教香菱写诗,向宝钗坦诚“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然而,贾府中是如此虚伪成性,表里如一、承欢迎和的习气。而她,选择了坚守,选择了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与品节、保持自己纯洁的爱情。用直接锋利的话语揭露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抒发对命运的悲剧感受,没错,她只是一个小女子,却悲哉更壮哉!

  多少次觉得自己渺小无奈,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本我?黛玉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质本洁来还洁去,

  几许清泪,浮目滴,叹红尘;

  几段织言,落唇边,惜风流。

  梦里梦外,一曲离歌人易散,只能凭那抹瘦影越行越远,消失在天际云影处……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突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尾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2-04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1-14

红楼梦读书笔记06-17

《红楼梦》读书笔记09-26

《红楼梦》读书笔记01-10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12-27

红楼梦读书笔记01-05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20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18

高中《红楼梦》读书笔记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