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时间:2022-09-01 20:32:3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一次,我生日。爸爸给我买了本《三国演义》。

  当天,我就把它细细的品味了一翻。文中许多人物都被罗贯中刻画的栩栩如生。如:曹操的谨慎;诸葛亮的机智;刘备的谦逊;周瑜的小肚鸡肠……。其中人物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去赞扬如:关羽的重义;鲁肃的老实;……。

  《三国演义》顾名思义讲的就是三个国家的兴衰败亡。而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指蜀、吴和魏。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

  先说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而且颇重义气在华容道放过了曹操。他忠于刘备,虽然最后战败但未降敌,最后还死于非命,但他的精神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然后我就说说诸葛亮吧!亮生来才智过人,刘备可视他为“国宝”啊!刘玄德三顾茅庐之中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了。在三国中,他无疑是最具才华的人了。而且在刘备病故以后还立下了许多大功,如: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郃;夺取武都、阴平;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总的来说我看完了《三国演义》也应了诸葛亮那句话‘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今年暑假,我又在图书馆中借阅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最终晋国夺取天下的故事。这本书中刻画的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但书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几位。

  首先是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个隐士,之后经过刘备的真诚邀请,才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的。他出山后,一向为刘备出谋划策,每次蜀国经典的战役都是经过他的指挥才会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

  第二是赵云,当年曹操带领百万大军袭来,他为了能保住刘备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强大的武器,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数位猛将,几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还不禁赞叹说:赵云真是势不可挡呀!

  第三是刘备,他从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就能够看出他的有情有义,在之后的战斗中有看出他富有爱心,当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弃城败逃,而他在逃跑路上还关心着老百姓,让他们与他一齐走。刘备有一个缺点,也是他的优点——重情义,在关羽被东吴所杀时,不听劝告,导致进攻东吴时被火烧连营,西蜀实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读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只要取长补短,移多补少,就能战胜一切的拦路虎!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独特手法刻画出了一千多个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英勇的刘备、张飞、关羽;忠实国家的王允;小肚鸡肠的周瑜;还有个两面人物曹操……

  使我受益匪浅的还要数“荐杜预老将献新谋将孙皓三分归一统”这一篇章。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经打败了魏国,知道必要伐吴,便立大帝孙权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但因孙皓即位后凶暴日甚,酷溺酒色,让羊祜有了可乘之机,派人前往洛阳请伐吴,司马炎看见了大喜,派人去伐吴。当时的孙皓昏庸无能,没有作战计划,败在了司马炎手里。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等全部归西晋,司马炎又封孙皓为归命侯。三国也归于西晋了。它让我明白了做“王”要尽到责任的道理。

  我最喜欢的人物当让就是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了,他的智慧不得不令我惊叹。刘关张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就是一句话:《三国演义》是一本老少皆宜的读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

  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

  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

  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

  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李傕,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

  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

  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听贾诩

  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

  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

  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

  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李傕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

  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兖州,招贤纳士。

  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

  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

  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被吕布战败,典韦救出。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曹操又被夏侯惇所救。

  吕布用陈宫计,诱曹入濮阳城而大败之。

  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

  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

  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扬奉董承双救驾

  吕布投刘备,驻小沛。

  太尉杨彪使反间计,李傕,郭汜互相残杀。

  张济与催,汜讲和,两人从之。

  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催,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

  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

  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汜劫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都

  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

  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

  傕,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傕,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傕,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

  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

  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

  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操惧刘备,吕布,从荀彧"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

  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自虎

  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亩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

  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

  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

  孙策又破吴郡,在会稽,扫平江南。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淯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

  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

  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

  又到徐州安抚吕布。

  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

  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

  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

  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彧,郭嘉献计攻吕布,操从之,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备,夏侯惇被曹性射中左目,惇拨箭啖睛,赶杀曹性。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玄德被吕布打败,往许都投曹操。中途猎户刘安杀妻供食。

  曹操与陈登,陈珪父子为内应,败吕布,得徐州。

  操攻下邳,布不听陈宫之计,听其妻与貂婵之言,不出战。

  布从郭嘉之计,决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马,沉溺酒色。

  布部下候成献赤免马给操;魏续,宋献绑吕布迎操兵入城。

  操泣杀陈宫,缢死吕布。在关羽劝阻下,不杀濮阳战败时已之将张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操班师回许都,徐州百姓请留刘备为牧。

  操领玄德见帝,帝排世谱,玄德为帝叔,刘皇叔于此得名。

  荀彧谏操图备,操不从。程昱说操称帝,操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将校呼"万岁"之礼。关羽欲斩曹,备阻之。

  献帝回宫谓伏后日:"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傕,汜之乱,再受曹之威慑"献帝与伏后父伏完董承设计图操。

  董承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等密立义状,书名画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当我读完《三国演义》后,有一个故事使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马谡拒谏失街亭”。

  这个故事是说司马懿攻打街亭。马谡愿去守街亭,并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便派他和平平去守街亭。到了街亭,马谡要在山上下寨,王平再三劝阻,马谡还是上山下寨。魏军到了街亭,看马谡在山上下寨,立刻切断水源,放火烧山。最后马谡逃走,街亭失守。

  这个故事表面是因为马谡不听劝告,一塞上山下寨,使蜀军乱套,街亭失守。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却不在他身上,诸葛亮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刘备生前说过,马谡这个人不可大用。可诸葛亮就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让马谡去官运亨通蜀军的咽喉城——街亭,害的蜀军失去了它。

  一个人再好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诸葛亮可是蜀军中的一位绝顶聪明的军师,可他也会犯很多错误。有时优点不可能是个纯优点,它中间也包含着不好的因素。如:诸葛亮太谨慎了,不敢直出叙谷,攻打眉城,不然他应该早就攻取长安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我们一定要努力改正缺点,争取让缺点变得更少。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这天,我读了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这本书资料丰富,人物个性鲜明,然后故事鲜活形象,令我百看不厌。在这书中,鲜明刻画了孙权的以貌取人,刘备的仁慈与敬才,曹操的.奸诈与自负,孔明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君子之言,小人之腹等等,这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比如,第一章,豪杰聚首桃园结义,让我懂了干什么事,都要重情重义,遇事要有情有义,待人要情义相融。第十五章,刘玄德三顾茅庐,以礼求贤,礼待贤达的故事,让我慬得了做人要谦虚,做事要律己,待人以礼,处事以理;同时也感到,如果四(6)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很好地辅佐班干部工作,这样我们班的群众就会更加有魅力。

  这篇小说,不只是教给了我们如何待人处事,也教给了我们自身要有宽阔的胸怀,遇事不能斤斤计较,如孔明施计三气周瑜,原因在于周瑜气量狭小造成其悲惨结局,这让我体会到,看到一个比你强的人,就应当虚心地向他学习,而不能用一种嫉妒的眼光来看待他,否则就会越来越来恨他,最后自己气死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放开胸怀,如大海纳百川的容量,才会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

  在今年的寒假里,我阅读了许多的书籍,其中就有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持续了近一百年。佩服罗贯中把这一百年的故事写得面面俱到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曹操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刘备大仁大义,礼贤下士,关羽威猛刚毅,义薄云天。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大小战役描述了近上百场。其中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而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的关羽。

  关羽从桃园三结义后就一直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后来战败被生擒,不得不投降曹操。而曹操十分赏识关羽,不仅好生相待,还封关羽为偏将军。后来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白马,曹操率军救援,并让张辽和关羽做为前锋。关羽勇猛杀敌,还斩杀了颜良。战后,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赐予“赤兔马”,但还是想要离去。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关羽却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所以一路之上遭到了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五关,斩六将。我认为他的忠心十分感动我,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通过这本书,我还学到了许多。我们应该像书中的英雄人物一样坚忍不拔,不怕困难,勇敢无畏,不自私自利、宽容大度······去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我们读书才有价值,、有意义,如果只是随便看看,打发时间,那就无用了。而且书中情节刻画与描写十分生动,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希望大家都可以阅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7

  最近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描写了近200个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计等,这些都充分表现出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尤其是草船借箭,最让我佩服。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非常嫉妒,设下圈套,要置诸葛亮于死地。

  一天周瑜集众将于帐下,要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这明明是一个阴谋,可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只要3天的时间,就可完成。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不可能3天交差,违背军令,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向鲁肃借了20只船,每船配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并请求鲁肃为他保密。

  诸葛亮按计划准备停当。头两天诸葛亮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诸葛亮突然下令,用长索将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当夜,江面大雾笼罩。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叫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

  曹操闻报后,急调弓弩手,会同水军射手,一齐向江中乱射。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命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时,船上的草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诸葛亮为什么能如此神机妙算呢?因为他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从中我体会到,智慧来源于知识,我一定要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感受良深。

  《三国演义》是由罗贯中根据魏晋时代的史书与宋代的三分、元代的三国戏和罗贯中自己的思想合并在一起的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记叙了三国时代的群雄争霸的故事。在这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有许多英雄豪杰。例如:德才兼备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关羽,直爽豪迈的张飞,老当益壮的黄忠,老奸巨猾的曹操等。

  对于《三国演义》我还有别的看法。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刘备写得十分仁义,还携民渡江,依我看,就是他携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是仁义君子,只是为了取得民心,这样他就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刘备太喜欢哭了,简直是“哭神”。在《三国演义》中他不知哭了多少回,一遇到丧气事就哭,这样他也好不到那里去。最重要的是,刘备太依靠诸葛亮了,什么事情都交给诸葛亮。人们说刘备“三顾茅庐”是重视人才,依我看,他就是想找个依靠,找个有才能的人帮自己管理而已。

  《三国演义》说曹操是奸雄,可我认为他才应该是大英雄。他很重视人才,许攸来投靠他,他连鞋子都没穿就去接待他。刘备只是依靠人才,而曹操是听取人才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才智来管理军队,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汉族,现山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小说富有传统意义,描绘了古代战争时期你争我夺的场面。主要写了(神机妙算)诸葛亮,(心地善良)刘备,(高大威猛)张飞,(有情有义)关羽等人打天下,攻打曹操(心狠手辣)的全部过程还有许多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讲了刘备,张飞,关羽在一个桃园结拜。有一天刘备听说:“曹操要发军了。”就像组织一个自己的军队,去打败曹操,偶然遇见了张飞。张飞加入刘备攻打曹操,还请刘备吃饭,在吃饭时一个叫关羽的人冲了进来,说小二拿酒来。刘备又邀请他加入了我们一起战斗。他们打造兵器。刘备是双剑,张飞是大刀,关羽是大刀。他们在桃园里结拜。

  三顾茅庐:一天刘备听说在深山里住着一位卧龙先生(诸葛亮,字孔明)学问渊博就想请他出山帮忙助他一臂之力,可第一出去没在家去桃园了,第二次去还是没在家,第三次去在睡觉,到下午两点才起床,可刘备还在等最后卧龙先生出来了,随刘备下山。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蜀(汉)、魏、吴三个政治集团军事斗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张角,张梁,张宝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开始打天下,以及当中发生的事。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

  其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赵云、司马懿、祢衡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脍炙人口足。例如有狡诈多疑的曹操、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

  《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为我们留下古今著名的“三绝”的人物:“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三绝”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耳熟能详精彩故事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的话,那么,曹操当然是一个乱臣贼子。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问题上,反映了曹操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时机的果断英明。曹操是一位奸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但历史上的曹操更是一位名主,曹操爱惜人才也是出了名的。徐庶入曹营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徐晃奉命劫杀曹操,但曹操让满宠说服徐晃就归降了曹操。后来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给他立了很多功劳。突出了他雄的一面。他胸怀宽广,胆识非凡,善于用人,唯才是举。

  诸葛亮,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他同样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给我们留下大把的精神财富。一身智谋无穷无尽: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借东风、空城计,真是精彩绝伦。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其主要原因却是三国演义为我们留下的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忠义”这方面体现得尤为出色,封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立身行事,光明磊落。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曹操。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圣。

  张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

  张飞重情义,张飞为人急躁,性如烈火,嫉恶如仇,傲下而不辱上,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万人难敌,武艺高,谋略上当然不能跟诸葛亮比,但偶尔也表现得很出色,而且粗中有细!

  《三国演义》用一个个英雄的故事,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激情。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单骑救主、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借东风、空城计、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让我们热些沸腾,激动万分。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最大特点是“略貌取神”,不单纯追求细节的逼真。它往往借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或通过周围环境来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渲染。借助烘托气氛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三国演义》运用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表现手法,在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来描写,采用对比方式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等方面,不但让我们是我们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又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

  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一长篇巨著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决定去河北寻找刘备,他带上嫂嫂,杀死了东岭关的孔秀、洛阳的韩福、泥水关的卞喜、荥阳的王植以及曹操的大将蔡阳。

  上面这一则故事写出了关羽重情重义,不论曹操对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记刘备的恩情,决心找刘备。是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也要重情重义,毕竟重情义可以交到朋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黄盖巧使苦肉计。曹操打到江东后,连吃败仗,便想出让蔡氏兄弟当间谍,结果,黄盖使用苦肉计,让曹操83万大军,全军覆没。

  上面这一则故事,主要写了黄盖不顾个人的安危,为了击退曹操,舍弃自己的身体,来打退曹操,这个故事让我想到课本《天鹅的故事》,其中天鹅也是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破冰让自己和其他天鹅吃上食物-鱼儿,让自己的身体受伤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上面这两则故事是我在三国里最喜欢的,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相信只要经过我们后天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最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你的人生永远会被一片烂灿的阳光所照亮。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曹操,他为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的坏人,但是他的军事能力仍然很强,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它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

  最值得我欣赏的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之战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话“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的态度。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

  这几天,我把《三国演义》看完了,这里面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打仗的故事。首先就是桃园三结义,张飞、刘备、关羽三人结拜为兄弟,招兵买马,经历了重重困难建立了蜀国。其中就有三顾茅庐来请诸葛亮,后来又收复了赵云、关平、张胞。后来就有了著名的战役——火烧赤壁。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差点送命,多亏了关羽的好心眼,不忘当年曹操的不杀之恩,所以曹操才得以回到许昌,在这不久后,诸葛亮有干出了三国史上最令人佩服的事七擒孟获,最后孟获感激诸葛亮七不杀之恩,所以投奔了蜀国,之后关羽、张飞、诸葛亮接连去世了,刘备也在白帝城病死了。从此三国灭亡了,晋朝开始了。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增加了我的课外知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

  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中结拜为三兄弟,从此情同手足,产生了一段不可泯灭的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是多么重要。

  我就有那么两位好姐妹,我们三个从幼儿园小班起就成为好朋友。上小学时分到了不同的学校,但在节假日我们还会聚一聚,我把让我与她们玩看作是爸爸妈妈给我的最高奖赏。我们的友谊从我三岁时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已有将近8年的时间了。这长久的友谊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可贵啊!我们的友谊是来之不易的。早些年在一起玩耍时,有时会发生争执。近几年因为比较少见面,所以也就很少吵架了。当然,也因为我们都逐步长大了。

  虽然我们没有结拜,但我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刘备、关羽和张飞的一样深,成为永远的好姐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讲的是:有一次,曹操夜袭刘备。刘备三兄弟走散了。关羽被困在一座土山上,曹操派张辽去劝降。关于提出了三个要求一:降汉不降曹,二:用用刘备的俸禄杨二位嫂嫂,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去找他。曹操答应了。曹操对刘备非常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有一次曹操给了关羽一匹赤兔马,关羽非常高兴,曹操问为什么,关羽说:“有了这匹赤兔马我就可以早日见到哥哥了。

  我真佩服关羽,那么好的条件,要是我,我估计就投降了。可关羽却没有投降,一直想着哥哥。真是人中豪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手持沉重的《三国》,品味着他的芳香,欣赏着他的文化,勉励着我的成长。处境悲凉的体现,人间真情的流露,化作了你,永不可磨灭的你——三国。

  三国中,多少名将贤士锋芒毕露?

  一人一骑一杆枪,你七出七进曹军,怀中阿斗安恬熟睡,长枪挥舞,如入无人之境,手斩夏侯恩,夺取青釭剑,我独赏子龙的忠勇。羽扇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空城计,草船借箭,木牛流马,七擒七纵孟获,你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定天下,我叹服卧龙的睿智。独目苍狼,元让拔矢啖睛;江东周郎,公瑾火烧赤壁……

  然而,三国之中群星闪耀,我独爱“恶来”典韦!在《三国》之中,典韦于第十回出现,又退出于第十六回,短短七回,却让我深深地被他所震撼!

  典韦乃三国里鲜有猛将,使双戟,力无穷,曾单手执定风折牙旗。曾救了曹操三回。

  然而,三国之中群星闪耀,我独爱“恶来”典韦!在《三国》之中,典韦于第十回出现,又退出于第十六回,短短七回,却让我深深地被他所震撼!

  曹操曾与吕布相战,然曹操处于可危之地,典韦见,身披玄甲,手持双戟,纵马挥杆,无人可挡,令主公复回本营。

  谁知苍天妒英才,一代虎将,古之“恶来”,化身碧血忠义全!

  那次,曹操收服张绣,却犯了好色的老毛病,酒醉之下调戏张绣嫂子,张绣勃然大怒,半夜领降兵反叛,迷糊之中,典韦闻得帐外有刀兵之声,连忙起身,却寻不到战甲双戟,危机之下,典韦赤着膀子,提着腰刀,大喊:“主公快走,典韦护你周全!”拦于寨门。张绣军枪如苇列,箭如骤雨,但典韦毫不退缩。中枪了,折断再战,中箭了,拔出再战!原来,箭中多了,也就不疼了,刀砍久了,也就不快了。典韦扔掉钝刀,抓起两具尸体冲向敌军死战,在又带走了十几条人命后,典韦又中一枪,力竭战死,死前瞪目怒吼,他不甘啊!典韦死了半响,可仍无一人敢过寨门,勇猛如斯!“古之恶来”,典韦当之无愧!

  曹操听闻典韦身死,失声痛哭,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典韦对曹操誓死效忠,对自己的理想,哪怕前面是枪林箭雨,哪怕前方十死无生,他也毫不退缩!我们不也应当如此么?学习路上坎坷不断,或考试失利,或努力无获,所以我们需要如同典韦一般,“勇”不退缩,为了目标和理想前进,失败了,不怕,从头再来,成功了,不骄,继续努力。终有一天,我们可以踏上理想中的殿堂,高呼一声:“我从未退缩!”

  既如此,我便要坚持下去,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这才是我,在三国中成长的我!

  看三国,多少战役热血沸腾,梦三国,多少英烈血骨铮铮,忆三国,多少结局令人磋叹。从三国中,我们成长,我们坚强,我们无所畏惧!三国,早已成为我心中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6-2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8-2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3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6-3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1-06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3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1-10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01-30

2017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2-13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