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3-07-16 07:11:47 对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春节的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春节的随笔

春节的随笔1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过年了。前几天不停地赶作业,现在终于可以停下来休息几天了。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高高兴兴地赶到姥姥家,一进门,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哥哥和妹妹都来了。晚上,全家人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等着看春节联欢晚会。

  八点钟,春节联欢晚会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丰富的年夜饭”准时开始了。今年的春节晚会可真是精彩啊!我不由得感叹道。开场歌舞《虎跃龙腾贺春来》一下子就让人觉得热闹起来,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幽默的小品相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尤其是《不能让他走》、《一句话的事儿》、《捐助》等等。最不可思议的奇迹,当然非--莫属,--的魔术总是给人带来惊喜,从头到尾,一个比一个精彩,尤其是最后那个用手穿过玻璃拿底下的硬币那一幕,真是神奇得让人目瞪口呆,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实在是太神奇了!

  在歌曲《盛世欢歌》中,春节的钟声敲响了“当当……”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大人小孩都在放着鞭炮。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得我和哥哥早就捂起了耳朵,那一束束五颜六色的烟花直冲夜空,然后爆炸、散开,真是五彩缤纷,好看极了。

  我看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春节里的新愿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春节的随笔2

  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高兴的想着:明天就能穿新衣服了,拿许多压岁钱,吃很多的菜……当天晚上我兴奋的几乎一夜都没睡,满脑子的衣服,压岁钱……

  第二天一早,我第一个从床上爬起来,穿上新衣服,拉开窗帘一看,哇!白银般的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手舞足蹈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好美啊!”在隔壁放床上睡觉的爸爸、妈妈被我的喊声从梦中惊醒,他们忍不住也起床了,两人站在窗前欣赏起美丽的雪景来,都陶醉了,这真是老天赐给我们的最美好的`新年礼物啊!

  大年初一去拜年是我家历来的习惯,爸爸妈妈和我都穿着崭新的衣服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了。我一到奶奶家就对爷爷奶奶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说完爷爷奶奶就给我两个大大的红包。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眼睛变成了月牙,嘴巴笑得合都合不拢了,想着哈哈买什么买什么呢?

  中午,我吃着奶奶特地为我们做的丰盛大餐,哇!全都是我爱吃的有:糖醋排骨,猪蹄,虾……好好吃啊!我擦了擦油亮油亮的小嘴,拍了拍快撑破了的肚皮,对着爷爷奶奶伸出了大拇指,好,好,好吃啊!

  啊!过年可真好呀!我爱这快乐的春节!

春节的随笔3

  教师只有理解尊重孩子,真诚地爱每一位孩子,才可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作为老师切不能对他们动辄批评、指责,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运用暗示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获得成功。这样既不损害幼儿自尊心,也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暗示法对幼儿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教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和领悟。暗示的`手段引导幼儿说出自信的话,从而获得成功,使孩子不甘于在行动中落后于他人,以自信的语言调节自身行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春节的随笔4

  春节是个令人高兴的日子,放鞭炮,吃饺子……这都是过年的习俗。

  今天,我奶奶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看了就让人流口水,我和弟弟早就眼馋了。

  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我盼望已久的春节来到了,大年三十吃团圆饭,这可是少不了的事情。

  我们全家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有说有笑,沉浸在欢乐幸福的气氛中。这时,爷爷举起酒杯,意味深长地说:“又过了一年,真快呀,今天我们一家聚的.真齐,来,干杯。”“是啊,干杯。”爸爸随声附和着。大人们都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脸上挂满了喜悦,我喝了一口杯中的饮料,深情地说:“祝爷爷,奶奶在新的一年里越过越年轻,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吉祥如意。”

  “过年啦,这又是新年的开始,并不表示可以松懈了,你一定要更加努力呀。”爸爸叮嘱我说。

  晚饭后,我们一起来到院子里放孔明灯,孔明灯在火的驱使下缓缓上升,似乎照亮了黑漆漆的夜空,也似乎照亮了我们明天的路。

春节的随笔5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怀念起儿时的春节,许多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记得从姥姥、姥爷家转学,回到我的出生地,那个偏远的坝上小城,是在1973年。那时的我刚九岁,正在上三年级。与姥爷家相距150公里,但口音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时难以改口,以至转学后时常被同学们学舌调笑,大约一个月后才慢慢改变了口音和同学们一样了。

  儿时的我,同许多的孩子们一样,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了,至今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普遍的家庭生活都比较拮据。市民的粮食都有定量,买米面油要粮本,买布要布票,肉要肉票,糖要糖票……副食供应很紧张。所以,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相对比较多点的肉和其它一些平日吃不到的美味。

  我接触的富裕家庭不多,那时也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春节前,每家都要彻底打扫屋子,拆洗被褥,洗许多衣物。那是个样板戏的年代,清楚地记得家里墙上挂着《龙江颂》中江水英和《红灯记》中铁梅的剧照。随后,家里要做的就是要准备新年的食物了,当时几乎每个家庭必有的三样就是:压粉条、炸点心、炖猪头。也买点糖块,炒制一些花生、瓜子,油炸一些蚕豆,也叫兰花豆,还有中秋节时储存在地窖的水果,这已是不错的条件了。

  白天父母上班,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晚上进行。粉条是用纯土豆粉做成的,坝上盛产土豆,比玉米粉、红薯粉要筋道、好吃,做粉条工序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小技巧,以至我一直也没有学会。每次做很多,做好后,一团一团的直接放到院子里冻起来了,这样也便于保存,做菜时也方便取用。我的.家乡地处坝上,冬季最低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度,院内的东、西厢房也便是天然的大冰箱了。

  炸点心主要是糖枣、麻花和江米条,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我家每年都要请人来做。和面很关键,发面、搭碱、软硬、糖量等等。搓麻花很有意思,把和好的面切成条搓几下,折成三折,提起来就自动扭转成麻花了,我也在旁边认真的看和学,也试着搓了几个,没想到也成功了,受到父母的夸奖,心里还颇得意呢。搓好的麻花摆在一起,最后用北方特有的胡麻油(也称亚麻籽油)炸熟,金黄色的麻花便出锅了,一定要控制好火候和油温,点心可不需要外焦里嫩哦。

  再就是炖猪头了。因为,当时肉价虽然只有八毛多一斤,却也要凭票供应的,而且也很有限,价格还是比猪头要贵得多且不用凭票,每家都要买三四个猪头。那时的家庭双职工每月收入大概也就四、五十元,养活五六口人,生活都不易。

  炖猪头事先要用在炉膛烧红的铁钎子把猪头上的毛烫掉,弄的满屋子都是燎猪毛的味道。最后洗净,每个猪头分为两瓣,便于炖熟。那时,家里都用的是灶膛、铁锅,锅也比较大,满满一锅猪头要炖两三个小时才能炖熟。渐渐的铁锅里的肉香就飘满房间的每个角落,也飘到了窗外,左邻右舍都能闻的到,令人垂涎。我最盼望的就是三十晚上吃炖好的猪头肉了,最爱吃猪鼻子的部位,也只有今晚才可以足吃一顿,平日节俭的生活吃肉是很少的,剩余的就要挂在厢房,冷藏起来,留作以后慢慢吃了。

  晚饭后,天色已黑下来,每家院子里都要挂起红灯笼。我们这些孩子,则每个人提一个里面点着小蜡烛的纸灯笼,有圆的也有长的,也有家长们自己做的,形态各异。兜里揣着着不多的鞭炮就跑去街里玩了。那时的炮竹很小,也很便宜,二毛钱一挂,只100响。这也不舍得一下子放完,而是逐个的摘开,单个的去放,为的是玩的时间更长些,点燃后没响的那些,也要拣回来掰断,用香头点燃火药看喷出的火花。有些调皮的孩子把点燃的炮竹扔到其他孩子的灯笼里,随着一声炸响,他得意的笑了,而被炸坏灯笼的孩子,委屈地提着破灯笼哭着回家向父母告状去了。

  那时的家庭都没有电视机,只有在外面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时刻。偶尔也和父母玩玩扑克,听父母讲讲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故事。许多人在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这叫熬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我熬不住,却也睡得很晚,就这样其乐融融的度过除夕之夜。

  那个年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年味却是浓浓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太多的回忆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怀念,每每想起儿时的春节,也是那么的温馨、甜蜜和幸福!

春节的随笔6

  随着日历一页页的翻过,20xx年转眼已来到到,原本还没有春节的概念,可今天早上在公交车上,邻座一位大妈正在电话里说到:“知道了,你回来的时候什么也不要带,只要你能早点回来过年就行了,现在过年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用储存那么多东西,想吃什么到超市里转一圈就行了,特别的方便……”,听着大妈在电话里的叮嘱,不经意间想起了我小时候过春节的情形。

  记得小时候,已进入腊月,村里的年味就慢慢的开始了。从腊月初八开始,家家户户都要腌制腊八菜,据说只有这天腌制的腊八菜味道纯正,吃起来脆嫩清爽。

  在村子里只要进入腊月二十三后,就相当于进入了春节,大人们从二十三就开始扫房子、磨豆腐、杀猪肉、蒸馒头、购年货,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我们小孩子,自放了寒假后,在家长的催促下早早的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是玩。

  那时候村子里比较冷,不像现在,屋里有空调、暖气,那时候的孩子也就不知道个冷。每天吃过早饭后,把四角(用废书纸叠成的)往棉裤兜里一装,一上午不再着家的,一直玩到大中午让家里人在大街上喊半天后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吃饭。虽然,手和脸被冻得红彤彤的,甚至手都被冻的裂了口,但还是喜欢在空旷的野外疯耍,一点也不觉得冷。

  到1988年左右,电视机刚刚普及到平常的百姓家,大多数都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共有3个频道,电视节目少的可怜,即便如此,也是每天晚上围在电视机前把电视看的没有台了再睡觉,反正第二天不用上课。每次看完精彩的电视节目后,小孩子们第二天就会聚到一起讨论剧情中谁是好的,谁的功夫有多厉害,甚至还会痴迷的去崇拜。

  稍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也会帮助家里人干点活。那时候家里用电还不是很方便,过年村里人要做年糕,小孩子为了能早点吃上一口年糕,都要被“征用”来推石碾子。

  石碾子就是在一块大圆形的石磨盘上竖着一根木桩子,桩子上套着一个木框,框内框着一块石磙子,框着石磙子的木框上有一根长长的横杠子,人们就推着横杠子让石磙子在磨盘上生硬的转动。空推石磙子还容易,可在磨盘上放上要推的食物后,推起来要有一个劲。

  小孩子为了吃上年糕也是蛮拼的,大人将黍子倒在磨盘后,小孩子用力推着石磙子转圈,大人拿着扫帚和铲子跟着石磙子一边扫,一边从石磙子上向下清理粘在上面的面饼。经过多次的反复碾压,黍子慢慢的变成粉状后才算完成。

  做完年糕后,大人们一系列的炸丸子、请神圣(年画)、炒花生、写对联等事项就按部就班的开始了,而小孩子们则每天围着电视看个不停,大人们有时不高兴了就把电视给关了不让看。于是,小孩子们就每天东家串、西家跑的无所事事。

  到了小年那天,小孩子们是玩的最高兴了。大人们要包中午的饺子外,就剩下午把院子彻底清扫一遍后挂灯笼、贴对联,这时大人们把家里藏的过年时要用的鞭炮拿出来晾晒。然后给小孩子们一些“大地红”小鞭或者是用纸包装的“甩炮”。女孩子们则比较乖巧一些,呆在家里跟着奶奶学剪窗花。

  有了玩的“大地红”小鞭和“甩炮”后,小孩子们就更加的疯狂了,把家人给的小鞭拆撒了,装在棉裤兜里,一个一个的用火柴点燃小鞭放,胆子大的孩子会用手拿着小鞭的底端部分燃放,但也有被小鞭炸伤手的。胆小的孩子一般都会将小鞭插在墙的缝隙里用长长的香(供奉神圣用的)来点燃小鞭,点着小鞭的引线后赶紧的远离,并用手捂着耳朵等小鞭炸响。调皮的孩子为了玩出花样是变着法的放小鞭,有时他们将小鞭插在过街的拐弯处,等有人经过时,将准备好的小鞭点燃,快速的跑到隐蔽处观看小鞭炸响后吓得路人一大跳的样子。更甚者会将“摔炮”装在裤兜里,跟随在骑自行车人后面,趁其不备将“甩炮”掏出用力的向脚下一甩,吓得骑自行车的.人赶紧下来查看自行车那个轱辘爆胎了,这时小孩子怕挨揍,就赶快的向相反的方向逃离。还有调皮的孩子会将小鞭插在路边的牛粪上或雪堆里,路人从此经过时,小鞭也正好炸响,结果是被炸开的牛粪和雪堆弄得行人一身脏兮兮的东西。然后,这些孩子就会跑到没有人的角落里大笑老半天。

  要说过年最开心、最热闹的莫过于大年初一,那时候大街上还没有路灯,小孩子们早早的起床后,点上大人们给糊的小灯笼,去找本家的长辈们去拜年,只要是到了长辈家里,嘴上都会说一句给您磕头了,其实磕头不磕头,长辈们都会给上几块钱或者是一些瓜子、糖,哄得小孩子们特别的高兴。

  过了大年初一,都开始去拜年走亲戚,一般初二那天要去姥姥家,到了姥姥家,舅舅、姨姨们都会给压岁钱,不管多少,躲到角落里偷偷的去数钱,然后和小伙伴炫耀。回家后舍不得花,交给大人们替自己保存着。

  过了初六基本上亲戚也都走完了,大人们没事干就会聚到一起打打扑克,喝喝茶。而小孩子们还有没写完作业的,就被困在家里磨洋工。一吃过中午饭,村里大队部的锣鼓就会“咚咚呛”的响起来,那场景既热闹有壮观,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都有烤百灵火的风俗(也叫去杂病),吃过晚饭后人们会把家里用旧了、坏了的低价值可燃杂物,比如锅帽、炕席、簸箕、篦子等物品拿在自家的门前,用柏树上叶子(柏灵)引燃。一家人围着火堆在旁边伸手或伸脚烤一下,然后向里面放一块馒头,等火熄了再找出来分着吃,寓意着去除身上的各种疾病,杂物燃烧完后,家人们在睡觉前用工具将燃烧完的灰围着门口撒成半圆形,把家门封住。

  正月十七的早上,家家户户还要从家里往外拉蝎子、蚰蜒,拉蝎子、蚰蜒就是用黄草纸捆绑在一根芝麻秸秆上,点着后从家里的角角落落转一圈,一边转一边嘴里念叨着“蝎子、蚰蜒跟我走”,然后从家里一直念叨着走到村外边,把燃着的黄草纸扔出去,这寓意着家里一年没有蝎子和蚰蜒。

  过了正月十七,这个年也就算结束了,小孩子们也就该开学上课了,而大人们则又要为一家子人的生计忙活开来。

  现如今村子里的孩子和以前我小时候完全不同了,过去的年味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发展变淡了许多。有些传统的年文化伴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为了历史,留给我们这些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度初的人来说,春节已成为童年记忆里最有乐趣的往事了。

春节的随笔7

  过春节,最绕不过的话题是“拜年”。在古代,拜年是要双腿下跪,头碰地的,非常严肃,据说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不过,时代变迁,传承创新,移风易俗,这种传统甚至是封建的跪拜方式,已经简便化了,有的是作揖,有的是鞠躬,都不会忘记说一声“过年好”。拜年的方式变了,但是,满满的仪式感依然在,因此,如今仍可让春节因为拜年,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情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一个重要节日载体。

  “拜年”之“拜”沉甸甸,是对丰收沉甸甸的崇尚。年,从甲骨文的写法可以看出,年的本义,是农人将收成的谷物驼运回家。拜年,实际上是对丰收沉甸甸的崇尚。这种崇尚,崇尚的是收获,崇尚的是一年的辛勤劳作,这里面暗含着人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非常严肃,非常庄重。为什么说沉甸甸呢?因为,这收获的成果里有我们昨日辛勤的汗水,有我们明日幸福的保障,当然要好好崇尚,好好保护,不能有半点浪费。丰收来之不易,用之应该十分谨慎。这种对硕果尊重的仪式感,值得我们好品味。

  “拜年”之“拜”沉甸甸,是对时间沉甸甸的崇拜。年又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单位,人们拜年,其实,崇拜的也是时间。崇拜新的一年拉开了序幕,崇拜时间又在崭新开始。正因如此,在农村,农民都有起早拜年的习惯,谁起得早,谁最能显示对时间的尊重。的确,时间是值得尊重的。因为我们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长大;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进步;我们在时光的沐浴中,走向新生。时间,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崇拜时间、珍惜时间。在新年第一天开始,就用“拜年”来提醒自己尊重时间,这实在是的警钟,这种对时间崇拜的仪式感,值得我们好好感悟。

  “拜年”之“拜”沉甸甸,是对长辈沉甸甸的崇敬。拜年,一般是给长辈拜年的,长者为尊,年龄大,是我们的长辈;辈分大,更是我们的长辈。当然,随着人们交流的宽泛,朋友之间互相拜年,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过,对拜年的对象总是有满满的崇敬情怀。在这种崇敬情怀中,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尊敬长辈的精神,在这种崇敬的情怀中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一个拜年,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情粘合剂,把真情、友情、亲情凝聚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情怀的强大力量,这种对长辈崇敬的仪式感,值得我们好好传承。

春节的随笔8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非常热闹!

  除夕的前一两天,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着:买鸡、买鱼、买鸭……。家家户户还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贴对联,挂灯笼……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夜,大家围着桌子品尝美味可口的团圆饭。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大家都不想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来到。

  过了除夕夜,正月初一就悄悄的从我们的身边来临了,大人们说:这一天不能扫地,应该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来,不让财富扫走。到了晚上,小辈们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要给小辈们发年钱——就是“压岁钱”,意味着新的一年富富裕裕。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欢乐的成都庙会上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里有龙灯、凤灯、鱼灯、鼠灯、八卦神灯……还有各种特色小吃“三大炮”、烤羊肉串、画糖人等等,庙会上还有许多名不虚传的珍奇物品,有玩的、用的、欣赏的。这些各具特色、各式各样的物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眨眼,春节就悄悄的过去了,我们在这欢乐祥和的日子里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春节的随笔9

  命运的转盘让我成了世界的宠儿,我降生到了这个国度——中国,让我一领她的风采。

  ——题记

  那在骨子里流转着的熟悉气息,将冰天雪地中尘封已久的热情一并带了出来。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股红色的暖流;永不磨灭的印记中总有一道吉祥的痕迹;古老泛黄的史册中总有一段幸福的历史——你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印记,九州上一种崇高的信仰,中国人的热情造就了你,大地上经久不息的不再是古老的历史风,你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信仰中,中华的精髓——春节。

  一直以来,中国人嘴上说的春节一定是一种民俗,但不知不觉中,春节已在我们心中扎根,成为了所有中国人一致的信仰。长达20xx年的历史事实在告诫我们,春节是我们不可遗失的宝贵财富。春节,顾名思义,春天的节日。在经过了秋天的肃杀,冬天的沉寂,春天是一切生命重新复活的时候。仔细看,可以望见春天的迹象;行走在春节中,甚至可以嗅到春天的'气息,泥土的香甜,青草的清香。风变得柔和了,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融化的冰的叮咚声,在敲击着沉睡的大地。这就是春节,生命的节日,复活的节日,是我们中华的最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

  虽然也经历过磨难。但磨难是新生的开始,磨难是春节在老百姓心中扎根的机会!1928年5月7日,他们错了,错在不知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春节不仅仅是个节日,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中国人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中国人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成为了民族的骨骼,国家的精髓!

  在这个节日之风洋溢的季节,人们忘不了你,春节。你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升华到了国家的高度。你是燃起的希望,永存的信仰,不灭的信念!

  历史的车轮碾过泛黄的史册,唯一存下来的就是这股节日风,民族风,国家风!

春节的随笔10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希望春节快点到来,我也不例外。怎么都想过年,过年可以穿上新衣裳,过年可以吃到桌上丰富的食品,过年可以熬夜,过年还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

  今天过年我们和往常不一样,以前都是在东胜过,今天我们一大家全“迁至”康巴什过年。所以我才日日盼望新春的'到来。

  就在这天,天才刚破晓我就从床上蹦了起来,穿上新衣服,在镜子前这看看,那儿看看,怎么都看不完。不一会儿只见大家都容光焕发了,开始贴对联吧!贴对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和邻居叔叔齐心协力把对联贴了上去。

  贴完对联打开窗户一瞧,准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过年味:耳旁鞭炮声接二连三的传入耳里;在看看大街上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给过年增添了一丝绚丽。

  干完一切的一切,我们来到奶奶家吃午饭。

春节的随笔11

  一眨眼,已到年尾,热闹的新年又快到了,新年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没有鞭炮来热闹喜庆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和妈妈一起去买鞭炮玩。

  我买好鞭炮兴高采烈地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袋,拿出一盒小小的鞭炮,拿了其中的两小盒出来,我把我的好朋友也叫来一起玩,人多才热闹嘛!我给了他一盒,我们把一瓶空的矿泉水瓶放在地上,把鞭炮放进瓶子里,然后撒腿就跑,鞭炮在瓶子里呆了很久很久,还是没响,原来是个哑炮。

  于是,我们又跑到草坪上,我们把鞭炮点燃,然后往空中一抛,鞭炮在空中说响了,这次,我们决定把鞭炮抛到树上,我使劲一丢,鞭炮卡在了树上,过了几秒,树发出了巨响,我们觉得很好玩,很刺激。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时候不早了,我们意犹未尽地回家了。

  新年的美好,也许是争先恐后涌入超市抢购年贷的画面,也许是张灯结彩的红艳喜庆,也许只是一声鞭炮响。

春节的.时候,人们会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画年画、放鞭炮、看春晚、祭祖、接神、踩祟、接财神等,但我最喜欢春节的时候放鞭炮。记得去年春节、爸爸买了好多鞭炮、有的是一根一根的、有的是头顶上尖尖的、还有的是要用力扔才会响的但最好看的是会大的像大盒子一样的鞭炮。这种鞭炮只要点燃、就会往天上射出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天空中展开“花瓣”。我点燃了一种“流星雨”的鞭炮,只听刷的一声,“流星雨”像火箭发射一样冲向云霄,刹时好看,我都看呆了。各种各样的烟花像笑脸一样对着我们笑,我也对着烟花笑了。

  那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爸爸为我解开了谜底。爸爸对我说:“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兽。因为在古代,年兽是会吃人肉的。人们经常背井离乡,但年兽只要一听爆竹声,看到刺眼的光芒,鲜艳的红色,就会被吓跑,所以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哦,原来是这样”。我说。

  看着烟花,我许下了自己的心愿。

春节的随笔12

  春节,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中拉开了帷幕。在我眼中,春节是一个带有幸福充满希望的日子。

  在春节里也有许多习俗,比如挂灯笼、烧狮子、舞狮子、放鞭炮、挂彩灯,而我们孩童最希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了。不过在古代孩童过春节收到的就不一定是压岁钱,有时也会收到压岁物。

  在春节里有很多人都会有希望,例如:出租车司机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来乘座他的车,清洁工希望的是大家不再乱扔垃圾,让安康变的更加美好成为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自己也不用那么忙碌的打扫,也不用整天那么累了。家长的愿望也就不用猜了,肯定是努力工作为我们挣更多的钱,而我的愿望就不同了,我是希望能考一个好成绩,比今年的要更好。

  春节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明白,而我的理解是红色代表团圆、喜庆、希望和幸福还有美好的节日。

  春节是个充满希望的日子,也是一个带有幸福的日子,春节又是一个让全家人团聚的日子,春节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美好啊!

春节的随笔13

  不管现代科技如何发达,城市里的娱乐方式多么迷人,但在春节里,它们都无法与家乡的那种气氛相比,只会让我们在防盗门里边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提防。今年春节又将近,我越发地想念儿时所过的家乡的春节。

  童年的时候,我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小镇上。小镇上最高的楼房只有四层,每座楼里大多是一家人,都是木门,一早起来,首先就是开门,然后一直到晚上睡觉时才会关门。吃饭时,大家你窜我家,我到你家,你吃点我家的萝卜干,我尝尝你家的`老腊肉。空闲时,聊聊天,下几盘棋。谁家有个事,邻居们都像亲人一样帮忙。所以,在这么淳朴的小镇里,春节就别提多么热闹有趣了。

  除夕晚上,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备置一桌酒菜,请亲朋好友,边吃边聊。我们小孩子则一改吃饭磨蹭的作风,狼吞虎咽吃完饭,因为重头戏就要开场罗!吃完饭,大人们看春节晚会的看晚会,打牌的扯起几张桌子打牌,话家常的话家常。路上行人渐少,我们玩得十分尽兴。通常是上街和下街的孩子分为两大阵营,我就当上街的“长官”。首先是一根根“火箭”打头阵,所有的烟花都喷不了多远,但我们都为这假的“战争”而不亦乐乎。随着“嗖”的一声,小“火箭”飞奔而出,玩了个花俏的架势,再“叭”地炸开。一串“信号弹”往空中窜了十几米,再爆炸成一串绚丽夺目的火花。小小的我们,在五彩的光芒中,快乐的小脸熠熠生辉。

春节的随笔14

  小时候,家里穷。厨房是竹编的瓦房,清爽透风。每逢春节,每个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忙活。吃食也只是两条活鱼,一只鸡鸭,外加一碟糖烧的花生米。等着爸妈回家,自己添个下手,然后在昏黄的灯光下嗅着香甜的味道。这是当年最美好的时光。这个味道至今甜腻诱人。

  其实,我真的很感谢春节这个节日。不仅是团圆,更重要的是年味呀。我可是个十足的吃货。

  若说我最想吃的`,就是妈妈包的粽子,那可真是绝妙。自家碧绿的粽叶煮过一晚,清洗晾干,晶莹剔透的自腌鸭蛋,个大的红枣,拌好酱的五花肉,白花花的糯米,经由母亲的巧手翻折,完美出炉,然后大火烧煮,香飘四溢。最好吃的时候就是趁热。黏糯的口感,甜甜的香味,酱料的丰腴,肉质软烂可口……糟糕,流口水了!我十分期待除夕夜的粽子啊!

  我讨厌街上的闹哄哄,喜欢呆在家里,拿个米糊粘住对联,扫扫地,喂喂鸡,擦擦板凳,洗洗碗,望一望远处的青山,呼吸新鲜的空气,然后投进火热的厨房,挥洒汗水。最后呢,洗个香喷喷的热水澡,喝着饮料笑眯眯地守夜,收红包。哈哈,数一数钱包,喜滋滋地入睡,等第二天的鞭炮声掀开你的眉眼。

春节的随笔15

  春节期间,我和弟弟都得到了新年礼物,是什么呢一把枪(当然不是真枪了)!那天吃完午饭,我和弟弟拿着枪冲出了门,还带了十几个气球,干什么当然是打气球啦!好久没玩过枪了。一见枪我的手就痒痒。

  户外天气不错,尽管是在严冬之时,暖暖的冬日却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风,是打枪的好天气。

  我费尽了力气,才吹起了几个气球。新气球太难吹,加上弟弟又在一旁兴奋得“袖手旁观”,我光是准备工作就花了十几分钟。我把气球挂在架子上,又定下了打气球的规则:两人轮流打,由弟弟先来打;打中个头最大的蓝气球得两分;打中黄气球得三分;打中个头最小的红气球得四分。

  弟弟拿起枪,似乎很专心地瞄准了一阵,只听“嘭”的一声响,一个黄气球应声炸裂,“哦,哦!我打中喽!我打中喽!”弟弟高兴得手舞足蹈。

  第二枪轮到我了,我瞄准了一会儿,一下子打到了一个红的,四分。我看弟弟的脸色一下子就转“阴”了下来。接下去由于心情不好,弟弟连续几枪都没打中一个气球,他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大嚷:“怎么回事!”还把嘴一歪着,看上去,嘴上还能挂个瓶子呢!

  天气越来越热,我一看瞄准镜便头昏脑胀,那气球也不给面子,一个接一个的炸了,弟弟就在计分本上写写画画……到了最后我一核对,咦,怎么少了几个然后加上炸掉的再算,他得分比我多,咦啊哈,原来弟弟把炸掉的气球全加到他的得分里了。好呀!你这个小鬼!本来说好炸掉的气球平均分,你又……他倒一本正经地说:“你是哥哥,应该让弟弟……”弄得我哭笑不得。

  “打靶”结束,在回家的路上,弟弟边跑边喊:“我比哥哥打得多喽!”我们一起开心地笑了。

  尽管我们“打靶”只有一会儿时间,却也弄得手臂酸疼。我想解放军叔叔在祖国边疆天天站岗放哨,是多么辛苦呀!他们春节也回不了家和亲人团聚,我一定要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解放军叔叔的精神来鼓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