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7 19:07:58 对联 我要投稿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喜闻乐见。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们没有吃过,磨豆腐、蒸馒头我们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会蒸好几笼糖糕。)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让我们跟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去那过过春节好吗?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前后同学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圆圈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重要日子的活动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3.全班交流汇报:

  1)我发现老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我发现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样特喜欢买爆竹。

  3)我发现老北京正月初一还能逛庙会,我不知道庙会是什么?(请同学帮忙逛庙会是什么?)

  4)我发现老北京是花灯好多,好美。比我们中洲公园的花灯品种多一些。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们小朋友穿着过年的新衣,吃完团员的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就开开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戏,不玩个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这天爸爸,妈妈也不会催我们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感情朗读这段。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老师听小朋友开始说得其实我们的春节也是过得热闹,开心的。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习俗,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 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铅笔盒,桌子,一起唱《过新年》,“过新年那,隆咚隆咚锵……”回顾除夕。学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现在就是在过新年,好不开心。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我们也喜欢看迎龙灯,记得小时候的我跟着龙灯跑到天亮,我妈妈还以为我睡觉了。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你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蝴蝶灯、鸳鸯灯等,我想这些是同学们平时在迎龙灯的时候看到的吧。)

  2.元宵节的灯会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好好欣赏老北京的灯。

  3课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灯,请同学们欣赏。(哇!哦这个漂亮,哇塞!唏嘘赞美声不断。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园的灯多。)

  4通感朗读这两段,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讨论得出: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这四天,好处是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 习作:写一篇家乡的春节

  五。喜悦结束

  配乐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详写

  热闹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借助“龙语语文”资源辅助教学,将平面的语言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运用了“龙语语文”里大量的关于过春节的实景图片、影像,给学生予视觉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缩短了学生时空距离。

  2.借助龙语电子课本辅助教学,在分析课文时,借助电子课本出示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电子课本里的关键词语,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讨论疑难句子的含义,推敲词语句式表达效果,培养了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

  3.利用“龙语语文”广阔的教材资源查询相关资料,不失为拓展课堂,进行综合实践的一个很好途径。有了网络中丰富的素材、资料,我们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更深远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关于各个民族节日习俗的信息,利用丰富的资源,向学生提供关于各民族春节习俗的资料、图片、研究网站等网页链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描写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学情分析】

  每年的春节对孩子来说比较熟悉,可遥远的首都居民是怎么过春节的.?距离农村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虽然六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受年龄限制,生活范围比较狭小,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局限,他们了解北京春节的相关资料非常的狭窄,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 “龙语语文”优异资源,借助“龙语语文”平台,既调动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激发出他们的探知欲,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3.学习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从整体把握内容,了解春节习俗。

  2.通过“龙语语文”网络优异广阔的资源辅助教学,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

  2.利用龙语资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更多的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龙语资源库资料链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视频,创境导入

  1.播放课件:欣赏一段视频。

  (运用“龙语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材资源知识拓展里其他拓展模块——过年的视频资料。)

  观看过后,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那你们见过首都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吗?播放童谣(引用“龙语语文”教材资源知识拓展里的童谣和民谣):

  过春节的民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书写好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顾过年情景。

  师:从这首喜庆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

  生:(过年的有关事)

  这首歌是我们常在过年时唱到的一首歌。

  2、课件出示关于北京春节的图片。

  师:瞧,这是哪在过春节呢?生:北京。板书:北京

  3、引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在语言大师老舍的引领下,去细细品味北京的春节。板书:的春节

  [意图:通过歌曲的导入,感受快乐喜庆的气氛,虽说是课堂刚出发,但希望学生能从歌曲图片中能有热流在沸腾了。]

  二、复习课文,用童谣来回顾北京过年前的准备。

  1、回顾课文1—7自然段。

  师:北京人过春节都会做些什么呢?

  2、出示童谣,用韵律表现童谣。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歌谣来回答吗?

  [意图:练习与游戏结合,童谣是基础训练上的诵读题,韵律是下课自编的,在课堂上演练,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也是快乐的。]

  三、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除夕

  1、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节结束了。

  2、师:过了一年,你们又将长大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3、贴横联:新年快乐。

  [意图:让学生活生生的了解春联的特点。]

  四、领悟写法

  1、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六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你从课文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意图: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老舍的写作方法,再加以实践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师:昨天,同学们写了一篇日记《我的春节》,如果此时再让你重写,你打算怎样写?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特色进行巩固或延伸,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

  六、结束语: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两过月,20__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资兴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4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根据学情而定)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北京的春节究竟是怎样过的?说出各个时间段都有些什么习俗。(参见上节课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习俗,体会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除夕那一天可是热闹得不得了,爆竹声声迎新春,对联条条庆春来,家家团圆共守岁,红红火火过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其他节日又能体会到怎样的年味儿,旁注在书中。

  交流反馈,点明每个日子独有的滋味,穿插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体现出悠闲。

  庙会里应有尽有,大家爱逛庙会体现出富足祥和。

  比赛不为争第一体现出闲适随意。

  小结:初一与除夕相比,一样喜庆一样欢乐,但滋味却大有不同,如果说除夕是一顿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随意小点了。所有的人都给自己放了大假,随意地走亲访友逛庙会,在那一天,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了竞争的压力,有的只是那份无忧无虑的悠闲。

  元宵:各处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体现出喜庆。

  小孩放花炮体现出热闹。

  必须吃元宵体现出幸福温馨。

  小结:相比较初一的闲适随意,元宵则多了一份热闹。这是一个灯火通明充满着梦幻色彩的日子,这是小孩子欢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这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日子。

  腊八:家家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且讲究,体现了一份隆重。

  小结:春节的帷幕就是在这一天正式拉开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讲究体现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

  腊月初旬到除夕:孩子们准备过年,体现了隆重,热闹,欢喜。

  大人们忙乱体现了隆重,喜庆。

  腊月二十三:喜庆。

  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实。

  残灯末庙:冷清,回复往日的'平淡。

  三、理解详略

  1、小结:老舍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种种规矩,表达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对春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课文篇幅不长,却把老北京过春节时一个月左右的习俗写得清清楚楚,这么多的习俗老舍先生是怎样安排详略的呢?

  2、交流。

  明确除去三个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这三个日子最重要,也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热闹、喜庆、隆重、欢乐的年味儿,其他日子都是为这三个节日做铺垫的。这些安排详略,能突出重要节日,把北京春节独有的年味儿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比较阅读,体会语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样过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样写过年的?

  浏览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联系课文从作者对过年的情感、选材角度、语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具体理解见教材分析)

  从而体会课文语言多用短句,客观描摹为主,但蕴涵着老舍对北京民俗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五、理解习俗之本质。

  为什么过年有那么多习俗,老舍和斯妤却仍然那么喜爱?

  小结:看似繁琐的规矩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过得好。

  讨论:你该如何看到我们宁波过年的习俗?甚至其他节日的习俗?

  明确:无论什么习俗,背后都有人们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想要查找的民风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内容,引导查找同一内容的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节日习俗;婚嫁习俗;民居习俗;饮食习俗;起居习俗;服饰习俗;育儿习俗;养老习俗……

  方法:询问长辈;上网搜索;阅读书籍……

  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从喜爱或抵触中选一个角度,写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字数不超过250。

  3、阅读《北京的春节》原文,推荐阅读老舍儿子选编的《老舍讲北京》。

  4、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查找资料,最好有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资料。(此作业可慢慢完成,一直到习作前才结束。)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⑴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⑵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⑴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⑵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6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热闹、喜庆的画卷,展示了咱们中国节日的温馨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说学情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学生对春节也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这篇文章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与咱们今天过春节有些不同,于是在课前,我做了一番调查,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在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困惑以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究,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课上我想通过听写一些关键词语的方式引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体现高年级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把握文章写作顺序

  让学生把听写的词语再排排序,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握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也达到了回顾课文的目的。

  三、精读课文、品味春节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我主要是想抓住重点词句去引领学生体会老舍先生为了突出文章特点所使用的表达方法,领悟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要达到这一目的,我着重在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1、学习腊八这个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又不太理解,于是我做了如下设计:(1)让学生知道是腊八拉开了春节的序幕。(2)从“各种”一词读出粥的材料是非常丰盛的(3)紧紧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这一句让学生品读到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写作手法,就是这么一个打比方让人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再如学习“除夕真热闹”这部分,我认为这一部分不仅是让学生感受除夕的热闹,更有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寓意在其中。所以我设计了两层,第一层是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表现除夕这天真的很热闹。另一点是抓住守岁让学生知道这是晚辈向长辈送出祝福的一种方式,从而领悟到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引人资料感悟深情

  备课中,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平春节的向往与喜爱。为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体会到这种情,我选入了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能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平、爱北平的深深情感。

  说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庆丰收

  二十三求平安

  有详除夕共团圆美好

  有略初一送祝福期望

  十五好兆头

  十九

  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7

  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1、唱歌谣想春节,和老舍先生一齐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都是什么时间你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十分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4、出示本节的课的学习目标。

  二、分清详略

  1、在这些日子的描述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资料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资料写的比较简略呢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资料用括号括起来。

  2、学生汇报,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三、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详写的这些资料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的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交流:

  (一)腊八:(课件出示句子)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都能够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十分多,多得好像聚在一齐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述得如此风趣。板书:忙碌

  “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除夕

  1、知名读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板书:热闹

  3、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声的描述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天,你是怎样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生自由说

  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

  4、指导朗读:想象着这热闹的场面,有滋有味地把这一段读读。

  (三)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课件出示: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么意思形容两种食物毫无共同之处。

  “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板书:悠闲

  2、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游戏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分明都是那么快乐简单自在。

  3、指导朗读:谁愿意读出这简单自在的感觉。

  (四)元宵节

  1、谁喜欢写元宵的这一部分。咱们先不着急说,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灯)

  2、再读课文,把描述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

  “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板书: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故事。”一连串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家中也有灯…….叮叮地响”完全走进了灯的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

  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而美丽吧!

  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

  4、想象: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

  小结: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情不自禁,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课件演示:——“元宵上市,春节的有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完美而快乐的日子”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刚才,我们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述的四个部分资料,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完美,那么好还又那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

  2、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抓住主要特点来描述。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能够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述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8

  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述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资料,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这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资料?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能够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资料?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能够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资料,再纵观将要学习的课文题目,看围绕“民风民俗”安排了哪些资料,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会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如:

  空竹:能够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十分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十分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能够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资料,能够明白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培养整体感知的潜力,解答疑问,为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个性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能够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

  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齐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资料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此刻学生的眼前,学生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学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此刻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培养学生朗读潜力,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资料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

  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复习巩固所学生字。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此刻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资料: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十分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群众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群众练习中到达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潜力,对课文资料更加熟悉。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搞笑。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述,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述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透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简单自在。

  4、元宵。主要透过对灯的描述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能够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能够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完美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从中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文时才会做到详略得当。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能够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复习巩固:

  1、本课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描写了春节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师板书:时间顺序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曲《元日》让我们沉浸春节的喜庆与欢乐之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去感受首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⑵.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师:(过渡)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3、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⑴.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⑵.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⑶.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四、 妙笔生辉日日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的春节,但感受却不同,请把自己过春节时感受最深的情景详略得当地写一写。

  课后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高潮”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最后,让学生动笔把自己春节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情景写一写,从按时间顺序写得详略得当,较好地表现出了春节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氛;特别是孩子们的那种无忧无虑和快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是以读促悟。每一个学习目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老师极少去代替。二是充分发挥了阅多媒体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一些拓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三是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说说你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14、北京的春节

  /除夕灯火不断,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

  正月十五放鞭炮,吃元宵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引人资料 感悟深情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平春节的向往与喜爱。通过引入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平、爱北平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六、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庆丰收

  二十三 求平安

  有详 除夕 共团圆 美好

  有略 初一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头

  十九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2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批改预习纸的抄写部分,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单元学习目标。

  2、谈话导入新课。

  3、简介老舍,了解其作品特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春节话题引入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本地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板块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字词检测,纠正易错字。

  (1)讲解课前批改时发现的易错的字词,读一读。

  (2)范写:麦

  2、提取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预习表格,四人小组讨论、修改,要做到语言简练、不缺漏。(出示表格)

  (1)学生汇报,集体校对,对的打“√”,错的改正。

  3、读表格。

  这张表格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你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包括独立识字、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设计预习能使得课堂效益翻倍。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修改、集体校对等方法检查预习,既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也体现了年段目标。引导学生读表格,提升其概括、分析能力。】

  板块三:把握文章结构,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把握写作顺序,学习表达时间的方法。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语句呢?快读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PPT出示,你们都找齐了吗?一齐读读这些介绍时间的语句,看看老舍是怎样巧妙介绍的?

  (3)学生汇报: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4)小结:老舍这样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式过渡,避免了重复,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2、把握文章整体的详略,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如果让你来写春节,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每个日子都写吗?

  (2)小结:要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特殊的、影响深刻的节日详写。请大家找一找:老舍先生对哪些日子进行了详写?请在表格中打上“Δ”(引导学生看表格)。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文叙述的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详略得当地安排十分重要,学生在五年级已经习得按篇章长短来区分详略,而本文出现了“一句一场景”这样的按内容区分详略的文段,所以在这一板块,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揣摩作者整体详略安排的意图。】

  板块四:品读文段,进一步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腊八

  作者是怎么详写腊八的呢?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腊八的哪些习俗?是怎样介绍的?把你的发现批注下来。

  1、腊八粥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老师点拨。

  重点写了煮粥的材料,感受材料的丰富。

  品读比喻,体会感情。

  2、腊八蒜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体会。

  色味——喜爱之情;作用——特殊作用,为年夜饭的饺子特别准备。

  除夕

  1、除夕可是个大日子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为什么?

  2、老舍先生是怎么写的?齐读第七自然段,说体会。

  3、这是怎样的热闹呢?一句一句出示,师生合作读。发现有什么特点了吗?

  4、学生汇报:一句一场景。

  5、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

  6、对比阅读

  (1)快速默读第28页的首篇“阅读链接”,看看同样是写除夕,梁实秋和老舍笔下的除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结:他们都写出了当地特有的过节风俗,都写出了自己的情感。但是两位作家对除夕的情感态度截然不同,写作的角度也不同。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选自己印象最深的风俗内容来写,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文章越真实,越能打动人。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学习详略有致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同时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在片段中怎样详略得当地描写。并通过“阅读链接”的文本对比,让学生明确写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进行。】

  板块五小练笔:我家的除夕

  1、想一想:写什么,怎样写?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详略安排。

  2、说一说。

  3、写一写。

  作业:1、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原文。

  2、搜集广州过春节的资料,了解广州过春节的风俗。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引题。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想不想听?知道里面说的什么节日吗?(春节)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的理由。

  2、提起春节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板书:北京的春节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忙乱、团圆)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下面老师请你们默读,请快速地浏览,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做上标记。开始。

  2、都画好了吧,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 生交流,教师板书:腊八 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这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时间顺序)。同学们,在这些重要的日子中老舍爷爷特别详写了哪些日子.(学生说师作出标记)

  四、品读课文

  1、在老舍爷爷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下面请同学们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2、师:画完了吗?哪位同学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1)腊八

  学生交流 :

  1、腊八的当天要做的两件大事是哪两件吗?(鳌腊八粥 泡腊八蒜)

  2、师配合图片。 (那你知道腊八粥是有哪些东西熬制的吗?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感觉到老舍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师:腊八蒜你们见过吗?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写的?能读读吗?

  师:听了有什么感受,试想象。

  (2)除夕,生交流。

  “ 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听着喜庆的鞭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生试说。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这是一种合家团圆的热闹,一起来读出这种热闹。

  (3)大年初一

  初一的景象和除夕相同吗?( 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我们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看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师小结。

  (4)元宵节

  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11—12自然段,找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1、老北京的灯我们是看不到了,那就看看老师准备的灯吧。出示图片。

  2、观看幻灯片(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先自己练习读读。然后分小组比赛读)。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六、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有不同的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和同桌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 祥和 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歌曲《恭喜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恭喜恭喜》,听着这首歌,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庆的日子。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节的热闹,那么,我们现在回忆回忆,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后忙着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初六铺户开张;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熟读了解。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

  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写:准备年货,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三、深入品析,感受习俗

  现在我们来研究详写的部分(讨论回答)

  1、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农业展览会。”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风趣。(熬粥的成分多)

  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几个饺子。”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两个词,语言简练,写出了腊八蒜颜色好看,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

  除夕真热闹----对除夕的总体感受。

  ①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说明大家都在庆祝除夕,语言严谨。

  ②味、色、音: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饮食丰盛;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颜色喜庆;

  “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声音感受很喜庆、很热闹;

  (3)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

  ①全城都在休息;

  ②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传统习俗,人们轻松;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样很多,令人向往。

  (4)元宵:春节的又一高潮

  ①“处处张灯结彩”“整条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灯很多;

  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灯的种类很多;

  -----对灯的描写,感受到元宵很喜庆、很热闹,突出了“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四:回顾全文,习作练习:

  1、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因为这四天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序曲和三个高潮,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体的描述,而略写了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独特的风俗习惯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些你喜欢的节日。

  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注意教学的详略

  在老舍的这篇文章中,总体叙述了北京春节的几个时间段,文中有详有略,如果每个时间段都讲的话,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觉得罗嗦。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就课文的略写部分让学生进行简单理解,重点选取详写的`部分进行讨论、体悟。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讨论中辨明问题,在体悟中感受北京风俗的人文底蕴及语言特色。

  二、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是让学生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学生自己感受。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自主的进行感受。不仅抓住习俗、庆祝场面从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从细处着眼抓住重点词语去感悟。如:学生在感悟除夕时抓住“除非”“万不得已”这样的词语,体会到春节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中也能看出中国人的凝聚力。所以,对于重点句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三)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附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的春节的教学设计02-2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1-1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1-1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1-27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1-04

人教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2-16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2-03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02-10

《北京的春节》的教学设计范文01-2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