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月与安生小说读后感

时间:2021-06-17 10:14: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七月与安生小说读后感

  “13岁”, 奏响了青春序曲的第一个音符。七月与安生从踏入中学校门的一刻起,便宿命般地成为了朋友。她们一个恬静如水,一个张扬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却又互相吸引。

  经典七月与安生小说读后感

  “外表温和的姑娘,内心却有着很多要撕碎世界的能量,而表面激越的人,内心却一直愿意归顺于这个世界……”

七月与安生小说读后感

  小长假第二天,我跟闺蜜去看了陈可辛监制的新片《七月与安生》。这部根据安妮宝贝的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竟然出人意料地好,比原著还要好!

  剧中把从女孩到女人的心路刻画地真切细腻、淋漓尽致,看得我几度落泪又常常会心一笑,那里面的小心思是真的只有女孩子自己才会懂。

  剧中的七月是个内心温顺、循规蹈矩的乖女孩,安生则是个桀骜不驯、肆意放浪的疯丫头,她们是从十三岁起就在一起的好闺蜜。

  其实按照心理学的解释,这两个反差如此之大的姑娘能这么要好,是因为她们就是彼此的“人格对立面”,对方都是自己内心另一面的自己,她们是彼此的“镜像”。

  但影片最后,安生成为了按部就班过日子的七月,七月却过起了安生四海为家的生活,改变她们人生轨迹的是她们同时爱上的男孩子家明。比这更不幸的是,这个沉默隐忍、不干不脆的'男孩子其实也是爱着她们两个人,那个致命吸引的是爱,那个不忍心伤害的也是爱。

  不过从小说到电影,家明这个活得糊里糊涂的男人都只不过是个活背景,真正动人的是七月和安生的成长心路。

  从女孩到女人,七月从实现父母的人生到实现自己的人生。安生从混沌迷茫的黑暗青春,到山水娴静的素淡日子。那相互纠缠的不仅仅是友情和爱情,还有她们自己抽丝剥茧般成长的痛。

  是啊,从女孩到女人,都是从疼痛开始的,影片中七月的妈妈对逃婚的七月说“反正女人都是要辛苦的……” 所以今天的晚安语音,我想只说给辛苦的女孩子听——

  姑娘,别不承认,每个女孩子的心里都同时既住着想要按部就班岁月静好的七月,又住着想要闯荡世界,去冒险去随性的安生。所以,我们大部分的纠结和情绪化其实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能安定。

  我们想要最好的爱情、最美满的婚姻、最可爱的宝宝,成为贤妻良母几乎是每一个女孩子从玩布娃娃开始就在做的人生大梦——说它是梦是因为,梦都有实现不了的可能。

  如果运气不够好遇人不淑,我们就会成为被幸福遗忘在角落的自怜自艾独自伤感的女人。再怎么怨天怨地拜天拜地都没用,这个梦单靠我们自己实现不了。

  于是我们靠情感专家的心灵鸡汤补脑子,靠算命占星塔罗牌长心眼儿,我们的头发长了剪短,短了又长。直到某一天对着镜子里的几根白头发气急败坏,但是,我们的“真爱”到底在哪儿?

  但同时,我们又都想到要让人羡慕的事业,想要自我实现,我们想跟男人打平甚至打败他们!

  于是“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女人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会成为女性永恒的话题和难题。为了实现一个叫“自我”的名词,女孩子们管自己叫“女汉子”、称自己是“爷”,我们甚至想自己成为“豪门”!

  七月与安生小说读后感精选

  一直以来有一种想法,安妮笔下的七月和安生代表了女人的两种欲望:成为“女”或者成为“人”。

  作为“人”的女人表现出的是一些很本质的要求,如同安生,直接的表达着自己的欲望与要求,不懂得掩饰。这样的女人很有杀伤力,同时又很自我,不希望被羁绊,哪怕是,爱情。因此,关于镯子以及安生与家明的关系,我有自己的看法,觉得是安生主动的拒绝,因为她明白,一旦明确了那种感情自己就将面对着未来的婚姻与家庭,毕竟更多的男人希望的是一个感情的归宿而不是无休止的飘泊,特别是家明这样的人。安生明白,家明是不可能和自己去过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的,而自己也不愿为此所羁绊,所以不将感情表露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最后他们还是有了一个孩子。

  作为“女”的女人表现出的是合乎社会要求。比如,温柔、贤淑,比如结婚生子,从此站在一个男人的身后,让自己的爱情有一个“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结尾。也许这结尾并不美丽,但却是现实的,安稳的,合乎这个社会对于一个女人的基本要求。这样的人很多很多,或许就是你我,在故事中她叫七月。似乎是西蒙·波娃说过吧,女人不是天然形成的,其“女”的特征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对她要求的结果。可以看到,七月的行为大多是传统的、合乎规范。也正因为合乎了社会对于一个女人的要求,因此七月得到了一般意义上的幸福。而违背要求的安生却很难得到这一切。

  换句话说,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想要得到一般意义上的幸福,就要努力的去迎合社会的要求。去做“女人”而不是“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安生的死是一种必然。

  究竟是该做“女”还是做“人”,回答这个问题的困难程度就像是要明确回答“家明到底爱谁”一样困难。不同的价值观下,衡量结果必然是不同的。如果你是一个功利主义者,大概会选择七月,如果你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大概更偏爱安生。或许,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黑或者白。

  最后的情节也许是安妮的一种暗示。孩子的诞生延续了安生的生命,然而孩子则是由七月来抚养长大。或者是在不经意中向我们昭示母性在女性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当一个女孩通过生育转变为母亲的时候,她会最终选择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人。

  也许,每个女人都曾经是安生,也许,每个女人最终都会成为七月。然而即使是有着如此众多的不确定性,女人对于自身命运的关照与思考必将永远进行。

【七月与安生小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七月与安生小说结局05-20

《七月与安生》小说读后感(精选7篇)06-24

七月与安生读后感01-29

《七月与安生》读后感01-19

七月与安生读后感作文11-22

观看七月与安生有感04-25

七月与安生的经典台词06-10

七月与安生经典语录06-03

七月与安生经典台词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