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塘约道路》读后感字

时间:2024-03-20 10:42: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塘约道路》读后感2000字

  导语:塘约道路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实践迸发的火花,总结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对于破解当下农村面临的严峻问题,引导农村向正确方向前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以下是由CN人才网收集整理的《塘约道路》读后感2000字两篇范文,欢迎阅读。

《塘约道路》读后感2000字


《塘约道路》读后感2000字(一)

  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大水毁村、一无所有、至贫至难的背景下,通过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果断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的新路子,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改变了村子面貌,一举跃升为全省全国脱贫共富的明星村、样板村,踏出了一条说服力强、示范性强、辐射力强的塘约道路,为新时期农村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复制模型。走塘约道路,奔共同富裕,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塘约道路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实践迸发的火花,总结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对于破解当下农村面临的严峻问题,引导农村向正确方向前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透视塘约道路,给人的重要启示就是,办好农村的事情,必须要追求三个“好”。

  一、要有一个好班子。

  塘约村是在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几乎陷于绝境的村子,能够在困难面前昂然挺立,逆势崛起,能够在少援之下不等不靠,自强壮大,根本原因在于,塘约村有一个一心为众、一心为公、一心为多的好班子,在这个班子带领下,塘约村以共同脱困、共同致富为信念,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破除迷信,走出了一条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的好路子,为全村群众整体过上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毛主席说:“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塘约道路的形成,生动地验证了毛主席的伟大论断。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但前提是应把群众组织起来,这个任务就必须要由干部来完成。塘约村的干部虽身处最基层,却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作为干部应有的担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塘约村的干部就是充满正能量的火车头。

  对照塘约村的干部,现今的很多干部是不合格的,不合格干部的主要表现就是一心为己,一心为私,一心为少,这样的不合格干部不仅广泛混迹在各层级,而且广泛混迹在重要部门,从土地改革和企业改革的资源驱动走势看,不合格干部正在利用掌握的改革权充当利益集团的忠实代表,正在一步步滑落成危害国家和人民的社会公害。对不合格干部,特别是对担任领导职务的不合格干部,要坚持零容忍态度,果断启动淘汰机制,挽救一批,清除一批,惩治一批!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一心为众、一心为公、一心为多的各级干部,这样的干部多起来,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足够多的可靠领航者,才会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塘约村的干部级别很低,但他们却是许多身在高位的干部学习的榜样,是真正合格的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二、要有一个好方子。

  多年来,经过实践证实,单户种田模式是实现不了农村的整体飞跃的,不管是一家干一家的旧路子,还是多家归一家的“新”路子,都是一种在私有制思维里打转的歪路子,几千年的私有制历史告诉我们,走私有制发展的路子,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条路子带给中国的只有贫困、落后和动荡!

  塘约道路为农村提供一个良方,事实无可争辩的证明,塘约道路是解决农村问题具有普适性的一个好路子,走塘约道路,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农村向更高级阶发展的优选方案。

  塘约道路的实质是把群众组织起来,走联合生产、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所以,更本质一点地讲,塘约道路就是现代条件下的集体化。

  塘约道路的成功,揭示了一个真相,这就是农村真正的危机是制度危机,在贫困道路上挣扎多年的塘约村,为什么一变制度,就很快实现了共同富裕,就是因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只有变制度,由散到合,由私到公,才能迅速推进农村的大发展、大进步,才能让农民群众尽快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当前,对待塘约道路,不是一个要不要学习,能不能复制的问题,而是要排除干扰,清除阻力,大力宣传,强力推广!

  三、要有一个好“场子”。

  塘约道路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群众书写历史的体现,塘约道路形成后,中央、贵州省、安顺市给予了热情赞扬和积极鼓励,为塘约道路进一步完善及有序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受到全国人民的极大欢迎。

  必须看到,尽管塘约道路得到了党内外健康力量的普遍支持,但也有一股阴暗势力在企图阻挠塘约道路更大规模地造福人民。阴阳怪气,冷嘲热讽,乱扣帽子,吹毛求疵,误导解读……,是阴暗势力对塘约道路放出的一枝枝毒箭,对阴暗势力反社会进步的卑鄙行为,无数群众深表厌恶!

  塘约村是在穷底子上跃起来的,一没靠救济,二没靠造假,是实实在在通过换脑筋、变思维、筑新路走向共同富裕的,很多村子的基础比塘约村好得多,塘约道路能够在穷村子里走得通,在基础更好的村子里更应该能走得通,所以,塘约道路是可以推广的,不能复制的怪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怪论立场的人,不是短视迂腐,就是别有用心!

  一个好的典型诞生了,需要社会给予亲切的呵护,典型不是用来做观赏盆景的,而是为了实现方向引路和范围推广,塘约道路只有向全国幅射,才能产生典型的效用价值,才能让更多的群众在走正确道路中得到实际利益。推广塘约道路,就是对塘约道路最好的呵护,就是对塘约道路健康成长需要的“场子”最充满深情的构建!

  农村是中国之根,农村好,则中国好,为农村找到一条好道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塘约道路不是从洋世界学来的不合胃的西餐式道路,也不是在办公室想来的不接地的生造式道路,塘约道路是由群众创造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管用的道路!毫无疑问,塘约道路就是适合农村的好道路,走塘约道路,农村将迎来久违的美好未来!

  塘约道路是农村希望之路!塘约道路越走越宽广!


《塘约道路》读后感2000字(二)

  《塘约道路》变革发展的故事是从一场大雨开始的,其间的几个点给我感触很深,一是百年不遇水灾后面的互助共建家园;二是当市领导问及群众灾后需求时“先帮我们修路”胜于粮食、物资期盼的渴望;三是在“为什么不成立合作社?”的问询中立行立办的行事作风与公决会上的全票通过;四是扎根群众依靠群众的抱团发展模式创收的惊人成效。总观全书,塘约村由“贫困村”变身“小康村”是新时期“三农”变革发展的缩影与典型,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几个支撑点。塘约村的乡村治理与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旗帜与样本意义。

  一是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是引擎发展变革的支撑点。塘约村两委敢闯敢试的决胜勇气,使塘约之路在短短的两年就突围贫困、脱颖而出。可以这样说塘约道路不仅是走出来的,而且是干出来的,是支书左文学、主任彭远科与塘约村干部群众勇于实践、敢于实践的共同成果。面对一个“穷”字,面对百年不遇的灾难,塘约群众没有“等、靠、要”,而是自发组织互助互帮,直面守旧三农思想所至的“贫穷”环境这个不争的事实,不忘“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理念,在面临房屋毁坏、粮食紧缺的现实中渴盼的不是物资与金钱,而是修路的期盼,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群众。面对发展二字,不等待不回避,在“为什么不成立合作社?”的问询中当机立断,马上就办,左文学当天就召开了“村支两委”11人的专题会议研究“建什么样的合作社”,成立老年协会,两天做工作,第三天召开大会对成立塘约村合作社,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一事进行公决。短平快,不拖不等的行事作风,为引擎发展变革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点,为后期的塘约道路快速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是群众信任触动发展脉搏是助推发展变革的支撑点。在 “穷”的事实面前,转变群众的“观念”至关重要,塘约群众面对穷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只要是有发展机会,他们都会全力支持,在成立塘约村合作社,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一事面前毫不含糊,86人全票公决通过,这是对村两委的信任,更是对“富”的期盼与渴求。而这个信任铸就了塘约村干群同心圆,从,22天拓宽洗布河,28天修建宽8米长4公里的柏油路等不难看出群众的信任就是付诸行动,因为他们个人盼“富”与共同致富的.目标是相同的、一致的,需要村支两委的带动,需要改变过去每户农家单打独斗的模式,需要凝心聚力在所思所想中敢作敢为。塘约人民把发展的希望寄予村集体,把发展的命脉交付村集体,就在于他们深信塘约道路一定会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也正因为如此,塘约村从建立合作社到“七权”同确,从“三权”促“三变”实现村级“一清七统”,一路走来既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也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构建出“村社一体”重组抱团走集体化道路的新模式,精品水果、浅水莲藕基地逐渐形成,运输队和水务公司依次诞生,变化和成效都令人惊叹。在这里群众信任是关键,是触动发展脉搏,是助推发展变革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成就了塘约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成就了塘约人民共同致富同步小康之路。

  三是新理念构建村民自治是实现贫困蝶变的支撑点。塘约的发展变革是突破固有发展的新模式,是探索确权、赋权、易权之路,以“三权”促“三变”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发展红利的创新,两年时间实现蝶变更加证明塘约道路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是可借鉴或复制的发展模式。“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是左文学的理念,但更多的是在这个理念中看到了村民自治的公平与公开。贫困有根,一个老党员一年要贷款一万两千多吃酒,举债吃酒何谈发展,又如何去谈脱贫,这种状况滋生了“红九条”,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全村酒席统一办理,把权力交给“村民代表大会”,使村民自治在发展中的作用名符其实。穷则思变, 正如作者所言:“农民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而塘约发展之路正是从一个即将毁掉的家园换发成为一个生机盎然的村庄,在团结协作的干群关系面前,在诸多新的理念构建与形成面前,塘约村的村民自治得以凸显,是实现塘约贫困蝶变的有力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唤醒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形成一种新时期“三农”发展典范,聚集着满满的正能量。

  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这样评价《塘约道路》:这篇报告文学,树立了一个中国当代扶贫攻坚的典型,让人震撼思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给人民以希望。塘约的脱贫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真正脱贫。在当下的农村脱贫攻坚的重任面前,塘约道路具有一定的旗帜与样本的意义,是一块难得的“他山之石”。塘约道路是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发展模型,开启农村改革之窗,这条道路上的故事值得我们品味、值得借鉴与学习。

  在这里,重温2016年5月24日,习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的一句话: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基层党支部该发挥怎样的带头作用?需要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每个农村地区都将有切实的合作发展模式、也会有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塘约道路》读后感字】相关文章:

关于塘约道路读后心得07-20

塘约道路读后感08-10

塘约道路读后感1000字08-10

塘约道路读后感1000字范文08-10

《约客》教学设计12-25

明天休假的说说求约01-05

关于约看电影的句子01-05

网约车新政出台08-26

约朋友出去玩的说说11-02

广州网约车新政出台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