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时间:2024-02-20 17:38: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这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我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正像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习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习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向“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习者、平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平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近的人。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王老师还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感叹自己肤浅无知。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懈怠、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