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诗人是什么》有感

时间:2024-02-20 15:03: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诗人是什么》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诗人是什么》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总要读一读《文化苦旅》的。感受中华五千年的宏伟,那里面是文化的基因,弗可剥离地植根在历史,也植根在中国人之骨血中。

  文学无非是诗词文赋。中国的诗文化起源于《诗经》。隔着几个世纪,我们无从知晓在那乡野大地上悠远的吟唱。《诗经》是齐声合唱,辽阔的共鸣。《诗人是什么》这篇文章写的并非《诗经》。它写的是一个生长在长江流域的人,独立山前,孤独而具象。他不仅代表了诗,更代表的是诗人。他的名字是屈原。

  什么是诗人?我想,诗人是流浪的太阳。

  放在今天,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屈原的。年年端午到,吃粽子、划龙舟,也是为纪念他。

  他让人懂得,文化,也可以具有震撼千古的影响力。在我,我认为这从不是“爱国”“忠诚”的缘故。政治不应该框范文化。他的生命永垂不朽,是因为他没有因功名的现实而暗哑了诵诗声,这就使他的光芒得以像阳光那样普照,不论国界,不分立场,不划地域。

  历史风云动荡,诗人总在流浪。如杜甫,如岳飞,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屈原更甚,他的流浪是精神与世俗之分割导致的。他有美好的政治主张,却过理想化,难与世界周旋。于是,他便在思想与外界之间的混沌地带分裂和挣扎,渴求美人与幽兰,却又不得不落入尘世。他将此类追求与磨难冶炼为美,铸就中国第一等级的诗,此乃流浪。这种意识形态模仿不了,是人生悲剧,也是文学高峰。

  他无法不这样放逐自己的心灵,也因此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定位,那份崩坏中的呐喊,后来我们在历史中那么多的被贬黜者身上重见;那份对美的向往,又何尝不是流传在世人心底。所以说,屈原的光,照见了所有该被照亮的人。他可以做文化的代表,亦如是。

  诗是从心中来的。

  屈原的生命沉没在汨罗江底,而那回响却可以激荡千年。他的精魄永不消散。他是那样孤寂,却又唤醒人们心中真正称得上是文化的东西。谁能与他相提?我想是那个在他死后两千年出生的鲁迅。两个人都是生在长江流域,有着跨越世纪的共鸣。忧患、傲骨、追寻光明,也燃烧自己照亮了来人,这就是文化。

  什么时代都是需要太阳的。屈原是一种流浪的太阳,辗转千古,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