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评孔子——读鲁迅《出关》有感

时间:2024-02-20 09:58: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评孔子——读鲁迅《出关》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评孔子——读鲁迅《出关》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评孔子——读鲁迅《出关》有感

  若要选出中华文明的代表人物,孔子毫无疑问是第一人选,其核心思想“仁”,更是影响深远,使中华文明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道德体系。可以说,就影响力而言,孔子与基督的地位相同。

  “从来如此,便对么”?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下,鲁迅借狂人之口向封建礼教出质疑与否定。在《出关》中,更是有将孔子与世俗相绑定与批判的倾向。而黑格尔在阐述他“绝对精神”的思想时,更是认为孔子的学说是水平低下的道德哲学。孔子的学说在今日似乎也越来越受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论语》谁都能写,不过是文采风格不同罢了。

  但如果我们赞成鲁迅,则是犯了时代错误。鲁迅所处的时期,是中外矛盾极为激烈的时期,那时如要传播先进的西方思想,是非打倒孔家店不可的。若不全面反对孔子,或不全面赞成西方,都将使新文化的传播受阻——如果只是和稀泥似的调和一番,那德先生和赛先生恐怕要再迟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来到中国。而今日,我们没有激烈的中外矛盾,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当重新审视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而非一味批判。

  又如果我们在哲学立场上赞成黑格尔,那更是陷入了纯粹理智的怪圈。黑格尔不能正确评价孔子首先就难以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即契约社会与礼制社会的不同。再则,黑格尔没有看见孔子学说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以及由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和深受“仁”影响的社会实践——因为他是仅仅从哲学立场考虑的,或者说,理智的立场。然而,即使孔子的学说真的朴素,简陋,我们也决不能就此附和起来说孔子一无是处,更不能有再造一本《论语》的痴心妄想。

  综上所述,孔子的思想也许并不高深,世俗的部分也许被当做了统治阶级的工具,但并不是说孔子徒有虚名,而还是应当看到在儒学环境下成长的李白、杜甫、苏轼,和以“仁”为核心的灿烂的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孔子,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其地位,仍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