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时间:2024-02-20 09:24: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数学的故事》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英国作家理查德·曼凯维奇的著作《数学的故事》,是一部历史传记及大众科学的巧妙集成,它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数学是如何适应社会、宗教、文化和艺术的需求逐渐发展至今的。

  有人说,数学是上帝写给人类的世界说明书。

  面对浩瀚的星空,我们常常会想,遥远的天空中到底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地球按照怎样的轨道运转?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的漫长黑夜里,这些答案是一群又一群的数学家们埋头在稿纸里计算出来的。

  也有人说,数学是有绝对严苛标准的真理王国。

  本书的第三章《勾股定理》中关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故事,就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毕达哥拉斯定理: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边长的平方。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是《周髀算经》,它的第一节记载了周公(旦)和商高两人用几何论证的方式陈述了被叫作勾股定理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刘徽用“割补”原理给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第二个几何证明。在该原理中两个小正方形被适当切割,以构成大正方形。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规则“勾2+股2=弦2”进行数值计算。由于毕达哥拉斯定理是求平方根和解二次方程的基础,所以它对中国数学非常重要。一个叫作“破竹”的经典问题后来在欧洲的著作中再现,这成为中国数学通过印度和阿拉伯世界传往西方的一个佐证。希腊人给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一个巧妙的证明。这一证明中没有用到任何数值,而证明特有的“风车”图在后来的许多欧亚文明的数学中出现。毕达哥拉斯数学宇宙观具有永恒的魅力。

  毕达哥拉斯、孔子、大熊、老子及锁罗亚斯德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他的数学和神秘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高度发展,形成了新柏拉图主义。只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才对他有所了解,而即使是仅隔200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无法为我们提供这个人的清晰描述。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的贡献,是他们的数学思想体系。毕达哥拉斯的数为万物本原的思想,通过柏拉图、普罗提诺、扬布利科斯及普罗克洛等人流传下来,并且为对西方思想影响深远的新柏拉图主义奠定了基础。

  数学的故事,讲述的是拥有这个世界上非常聪明的大脑的一群人,他们的人生随着社会的浪潮和命运的道路起伏跌宕,凭借着他们留下的印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才能呈现出今天的样子。

  通过读这本书,我看到了数学家的多彩人生和数学王国的严密逻辑交织在一起,推动着思想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也引发我们对时代浪潮里个人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数学的故事》,是关于永恒的故事。

  阅读《数学的故事》,反思今天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教学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越来越怕数学,二是数学越来越抽象。学生不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有什么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妨关注《数学的故事》等科普类书籍,让这些书籍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发幽探微的叙述、诙谐机智的手法、恰到好处的引用,将深奥变得浅显,将平淡变得有趣,将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