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2:53: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

  在项飙、吴琦的《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本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如何对待和理解自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自我认知和价值,都源自他与社会的对话,以及他如何对待和理解这个社会。

  作者对“把自己作为方法”的阐述,让我明白了自我并非孤立的、独特的,而是处在社会网络之中,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对话、碰撞、交流中形成的。这是一个启示,让我明白了自我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的自我,是我在社会中与他人对话的产物,我不仅在构造我的自我,也在被社会和世界构造。

  书中引用的“理解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让我深思:为什么理解有时会变得如此困难?作者的解答让我明白,理解之难并非源于知识的缺乏,而是源于我们不愿或不敢去理解他人,因为我们害怕失去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然而,这种理解上的困难,是否也是我们逃避社会对话、逃避真实交流的借口呢?

  我开始反思,我们的社会是否真的在鼓励我们去理解他人?在教育、医疗、娱乐等各种服务中,我们是否在通过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来逃避真正的社会对话和交流?我们追求的物质生活、消费行为,是否在无形中剥夺了我们理解他人的时间和空间?

  《把自己作为方法》让我明白,真正的自我认知和价值,不仅源自我对社会的理解,也源自我对社会的贡献。我开始意识到,我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我不仅是接收者,也是给予者。我需要在与社会的对话中,找到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启示。我想我会带着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论,去探索我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去发现我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也是我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