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中国戏剧史》有感

时间:2024-02-18 09:51: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中国戏剧史》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中国戏剧史》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可能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在飞速发展的如今,音乐的形式也开始多元化,有电音与中国的古典乐器结合在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亦有戏腔融合在音乐里,唱出别样的风情。

  从各大APP播放的配乐中能听到一些美妙的戏腔曲目,新颖的创作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去了解戏腔,走进中国戏剧,去窥探那重重面纱下的经过历史洗礼独特的面貌。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戏剧的诞生,演变的角度和发展的历程,在大量的材料和考察田野基础上对中国戏剧进行深度的研究。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实在我们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历史书上也提及戏曲形成和发展的一些历程,而这本书就是把这些历程由史料引出,讲述的更详细,这不仅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让我们在了解业余的知识时,增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其实电视上也有一个专门放中国戏剧的电视台,小时候经常在找动画片频道时,路过这个频道,当时觉得听着台上人咿咿呀呀,有点奇怪,也静不下心来耐心地品味其中的韵味,也正是因为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去看待中国戏剧,也才造就了现在戏剧濒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之前有一句话这么说“郭德纲拯救了相声,却拯救不了戏曲。”连日本人有些都能漂洋过海的来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能够想到要保护这些传统的文化,然而我们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静不下心,品味不到戏曲的精华。我们总说老祖宗留下来的都是好东西,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爱护尊敬这些传统文化呢?或许前些年人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接触中国戏曲,越来越多的歌手在歌曲中融入中国传统的特色,中西结合创作出不少令人惊叹的作品。就像《赤怜》,独特的戏腔造就了不同凡响的韵味,是整首曲目的点睛之笔,使听众们耳目一新,也唱出了曾经风靡一时民国时期的艺术戏剧家,面对祖国危亡时的心声“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表现出戏曲艺术家爱国热忱,亦深深吸引了我,在中国历史的背景下,用中国的艺术唱出中国人的气概,或许这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中国艺术,感受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那种凄凉和无奈,在歌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唱进人的心窝子。

  这样奇特美妙的戏剧艺术,我们怎么能忍心让它从此失传了?这是中国艺术的瑰宝,这是传承了几千年的艺术,我们不能也不应将它丢失,遗失在历史漫漫的长河中。

  中国地大物博造就了许多独一无二的人文,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高科技与它结合起来,创造有中国韵味的作品,我们不应该做传统文化消失的见证者,而是应该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也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