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时间:2024-01-25 10:33: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汇总【14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汇总【14篇】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0年到1966年期间写给傅聪和傅敏的家信编纂而成的一本父爱之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父爱,表达了他对儿子在音乐、艺术、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教育的态度,同时也包含了傅雷对国家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傅雷夫妇的父爱所感动。他们在万里之外,给儿子无尽的爱和指导。他们关注儿子的生活细节,关心他的情绪和健康,同时也鼓励他追求艺术和个人成长。这些信件让我深刻理解到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也让我更加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努力。

  此外,我也从傅雷夫妇的信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国家和世界的关注。他们敏锐地观察世界局势,深入分析艺术、教育、社会问题,并以此引导儿子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教育和引导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总的来说,《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好的书,对于理解父母的爱和期望,以及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值得一读。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2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了智慧和情感的书籍,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其妻子给孩子们的书信集。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生活、艺术、教育、情感等多个方面,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和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傅雷夫妇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他们的书信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通过这些书信,我不仅了解到了傅雷夫妇的生活和思想,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家庭、亲情、教育等话题的重要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傅雷夫妇对于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所感动。他们对于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艺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我也从他们的书信中学到了很多生活和情感的智慧,这些智慧对我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总的来说,阅读《傅雷家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次阅读,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家庭、亲情、教育等话题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艺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生活和情感的智慧,这些智慧对我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3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书籍,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书。这些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对孩子们的成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傅雷夫妇对孩子们的深深的爱和期望。他们在信中不仅仅是关心孩子们的生活,更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品质、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他们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把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指导者和榜样。

  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社会中,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但是,傅雷夫妇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更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品质和性格。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们,做一个有品质、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的重要性。

  最后,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信中,傅雷夫妇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们如何去做,更是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健康的情感状态。

  总之,《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书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人生、艺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4

  寒假有三本学校要求必读的书,其中一本是《傅雷家书》。

  金庸先生曾评价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这是这本书最精辟的概括,但是对于傅雷与儿子傅聪的父子关系可不是这样仅仅二十几个字一样。作为一个孩子,我起初认为傅雷对待傅聪是在实施强制性家长制。

  从书中看,傅雷是一个在生活中对于一些“chores”(乏味的重复性例行公事)上极其严苛挑剔的人。作为中国君子,他适时教导改正儿子的举止、做人行事的态度和方法,关心他到了规定大衣的摆放位置,或者是信件的落款称呼,教导他从社会伦理到乐理、国学、外国文学等方面,照料他到无微不至,关注他到片刻不停。但是类似不回家书都会受到责备、做决定一律经过父母的这些琐碎而又吹毛求疵的章法规矩,这就有些敏锐且反常了,这种过于关心孩子生活的方式会不会有些太过?我是越看越不明白,于是也就不免想弄明白。

  翻看一些资料发现,正当壮年时期的傅雷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过于严格。同样地,在《傅雷家书》“代序”的作者,同时也是傅雷的老友楼适夷的一句话中,也可以读出早期傅雷的教育方式。“傅雷的孩子们在他面前都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大气不敢出,只有等他出门了,才敢放心地大声笑闹。”他是一个“严父”,严到他硬性要求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怎样表达,不能容忍有任何逾矩行为。世人皆知傅雷对作品相当严苛把关,绝不允许出毛病。殊不知,在教育孩子上,他也同样严苛,更是硬生生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校稿,几乎到了苛求的地步,一遍一遍抽打,正如身为翻译家的傅雷最拿得出手的一招——一遍一遍斟酌字眼一样。从日常生活到课业选择,比方上桌是否妨碍了同席的别人,吞咽咀嚼是否有教养……这完全都是傅雷的行事作风,他照搬到了孩子身上,要求两个儿子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他的命令,包括重大选择,完全由父亲傅雷决定,孩子没有自主权。

  不难发现,在家中,傅雷作为父亲的权威,不容置喙。通常他和儿子存在不对等地位、权势、尊卑的对峙中,孩子是弱者,傅雷会表示出十分的强权,不会俯身听从孩子。孩子会想着给自己辩白,无奈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父亲作为一家之主,还是要做主的,把关最后的决定。傅雷他就是完完全全家中的权威,不会被家中任何人所左右,傅雷一旦打定了主意,用十头牛来拉,他也不会回头。他打压孩子,用棍棒式的父权专制方式解决家庭问题,有些极端。这就似乎应了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以“差序格局”为中心概念的一番话,乡土中国的几大特征——自我中心的伦理价值观;礼治秩序,即利用传统的人际关系和伦理维持社会秩序;长老统治的政治机制尤为常见、常用,这就是常提的“父权”,在父权为主的家庭,儿童就是泄气的沙包,会过得战战兢兢。

  如若是傅雷坏脾气正在气头上,看到孩子的任何一点不足或是不当就会冒火,在盛怒之下的他连脸都会气青,当着外人的面把还年幼的孩子拎出家门,厉声呵喝,无端苛责一番,孩子们吓得不敢乱说一句,而他的夫人朱梅馥此时会温言相劝,赶紧调解,让他赶紧熄火。

  所谓“像硬米粒儿一样的傅雷”无非在指他的面色严肃和过分偏执,“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厉”“傅雷只是不轻易笑”足以看出在家中他不可撼动的权势。

  初为人父的前些年他从没有和他的两个儿子促膝谈心,他也从来没有给过他们自由和独立。他的大儿子傅聪在他的决定之下,选择了钢琴。钢琴是傅聪的避难所,可以心无旁骛地练琴练上十几个小时。

  后来傅聪练琴有时懒惰,傅雷以为是儿子拂逆父亲,被他用藤条打得半死,还被父亲绑在门口的树干上反省。还有次,傅聪因懈怠练琴,傅雷抓起蚊香盘就抡砸了过去,正中傅聪的鼻梁,顿时鲜血如注,此后傅聪的鼻梁上就留下了一道明显疤痕。傅雷的一生都苛求完美,所以教子甚严,傅聪常常因为不好练琴而受到惩罚。朱梅馥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在一旁无声地陪着哭。在傅雷眼中,这不过是小教训,这是家庭教育的常态。这样的不得当教育所流露的父爱,给了傅聪一个饱受摧折的童年。

  壮年之后,逐渐走入中年,随着人生经历跌宕离合之后,傅雷的性格变得平和,开始明白了当父亲的责任并不是一味抽打孩子,而是要委以生活的能力,给予人格上的训导、鞭策。作为父亲,傅雷开始给予了孩子细致、缜密、宽广且富有深意的指导与交流。

  他很悔恨自己壮年时期的'做法,于是开始和儿子通过家书沟通,渴望在给他解惑的过程中,将儿时的对儿子的“虐待”一笔勾销。“可怜的孩子……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所以他开始补赎自己的过错,正好是在傅聪去了波兰之后,在异国他乡又只身一人,身陷痛苦的时候。都说知子莫若父,傅雷也及时地给出回馈和答复,教导他关于人格的感化与学养的灌输,加之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就是在这段期间,在沟通往来之间,编成了教子“范例”的《傅雷家书》。

  傅雷是博物君子,同时也是个容易大动肝火的父亲,他的教育并不是失职的。傅雷最终醒悟了,父亲这个角色就像是苦修行,孩子总要高飞,不能被自己盯着一辈子,不需要被时常制裁,应换为修理、打磨,锻炼他闯荡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他的教育出发点并没有出错,也是一位尽职的父亲,但是对待儿子的态度上出现了些许偏差。他从不宠惯,不敢松弛对儿子们的严加管束、高压管制,只是他在亲子关系中太过于较真了。

  壮年时期的傅雷看上去是个谦谦君子,谦和温良,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有着刚劲、顶真、风骨,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先辈。实际刚开始在家庭教育中就是一个“伪君子”,有着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怪脾气,最终他还是幸运地改正了,重新有了一个圆满的家庭,一个令他骄傲的儿子。

  从古至今,不乏有像是傅雷一样的学术上成就斐然的人,且拥有着正确可行的教育观念,正如林长民所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够像傅雷在家书中所说真正“和孩子成了朋友”。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5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沟通也越来越少,感情也逐渐淡化。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经常与其儿子傅聪以书信的形式交谈,每一次交谈都那么的亲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在前几章父亲总是懊悔自己之前对儿子那样不好,使得儿子的母亲也日渐消瘦,刚刚醒悟之时,离别也来临了,他曾说“我从来没有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亲情是世界上最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多少时间与距离都无法冲淡和阻隔的`情感,这里面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

  傅雷想要尽力的补偿自己的儿子,他知道,尽管他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对自己的自省,流露出他对儿子愧疚之情,后面也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日趋丰满,既不忍心打扰儿子工作,又想和儿子交谈的那种矛盾的心情,立然纸上,这是多么的符合实际呀!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一个真正有有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我仿佛可以看到傅雷博大开阔的胸襟,善良温厚的精神。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6

  有人把母爱比喻成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而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独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书》中的那位父亲。

  在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书信中,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与想念溢于言表。“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看,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傅雷的爱子情深。

  傅雷作为一位长者,对儿子的教导与叮咛更是时时刻刻。“末了,以后你再不能自费航空来回;为国家着想,航空票开支也太大,而火车来回对你的学习时间又有妨碍。总而言之,希望你全面想问题,要分出你目前的任务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单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都说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你说,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教育儿子先做人,后做事,怎能不让我们感动?

  而傅雷也扮演着他儿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在信中,他以相当多的篇幅与自己的儿子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当儿子遇到烦恼,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细致而深刻的言语与儿子交流沟通。

  正如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

  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看似平常的一张张书信,却又不平常。因为那背后是满载着的是父亲对孩子的挚爱、期望,那是父爱!

  这时,我如梦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视的就是父亲的爱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请了几位好朋友到家来聚会。她们都都说阿姨的手艺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实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妈妈在厨房与餐厅之间忙前忙后,而我却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绞尽脑汁想菜谱,菜市场精心挑选蔬菜,到最后一盘盘美味的佳肴摆在面前,这一切一直都是背后的父亲付出的辛苦与设计最多啊!

  向来只有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藏在背后的是那含蓄而又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7

  一封封私人家书竟能编纂成书并印刷出版 ,可想而知,这个家书不平凡!《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和父亲。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

  书中的这些话把我带回了我的童年时光,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调侃。读完《傅雷家书》后,我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书中也有提到“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最后,我把这句话献给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8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写给傅聪、傅敏兄弟的家信摘编,出自《傅雷全集》,1998年三联书店出版的傅雷全集《书信卷》。

  初读这本书,我感觉《傅雷家书》更像是一本父亲写给儿子的日常琐碎的叮嘱,那些信件,从生活习惯,到艺术修养,学业上的问题,为人处世,人生哲理,一封信中又往往多次重复,冗长而又繁杂。我尤其对傅雷的严谨,一丝不苛的对子女的教育感到深深敬佩,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对待,或许更多的是会叫人厌烦,更何况是为人师表的傅雷,却能从一封封家信中感受他的父爱。

  初二时,重新再看《傅雷家书》,有了更深的`理解,才真正懂得,这是怎样一本书。

  初读时,可能更关注的是傅雷,对傅聪的思念,对傅聪的学业、艺术的指导,其实,在每一封中,更包含的是傅雷对傅聪深深的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深重的父爱,又如何不让人感动。每一位父亲的爱都该是这个样子的,伟大而深沉。

  看着信中提到了那么多的艺术,更让我想象着,写下这些信时的傅雷,有着怎样的心情。是对于艺术的激烈的爱,是对于自己子女的深沉的爱,交织着种种复杂的情绪。

  更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对傅聪的鼓励,他们始终相信,痛苦可以带给我们成长,坚强而又倔强的傅聪,在傅雷的鼓励中,一步一步走向自己光明的人生。

  每一个父母,对孩子都是有着最深重的爱的,只是,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傅雷的爱,是一种严肃的爱,是理智的爱,是充满希望的爱。

  再次读《傅雷家书》,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我更懂得如何去理解父母,理解他们严肃的表情,体谅他们严厉的责备,期待的眼神。我更加深刻的明白,爱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

  而我,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或许我们不能成为像傅聪一样成功的人,但是,可以从傅聪身上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的人。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9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0年代初次与远在波兰的儿子傅聪之间频繁的信件往来,这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也可以说是傅雷夫妇与傅聪的家常话。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服尔德等大师的作品。他也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用书信的方式,一封封地教导他的儿子傅聪,在艺术、生活、人际交往、爱情观等方面,教导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在阅读这些信件时,我被傅雷先生的严谨、激情和深度所吸引。他的教子信条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不能吸取经验教训”“没有目的地求完善”“面对困难的生活,要使自己不仅要变得坚强,而且要学习怎样在一桩桩往事上进步”。这些信件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让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信条,如何学习坚强和进步。

  另一方面,我也感叹于傅聪的成长历程。他不仅从父亲的信中学习,也在生活中逐渐成熟,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翻译家。这让我意识到,人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地向前发展。

  总之,《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书。它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父母的期望和责任,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0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题记

  古镜以铜为材,制作精良,但无法较完整反映事物。现镜以玻璃为材,反映事物非常清晰。但要论最好的镜子,那就莫过于傅雷。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最重要是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事实上傅雷确实做到这一点。

  他先通过对自己的写信习惯与傅聪的,让傅聪理解仅仅一件小事,一点细节在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

  不仅仅在生活,在人际交往,在读书求学,甚至在感情处理上,傅聪都会从傅雷那得到许多,也会以傅雷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对比,发现许多需改进之处。傅雷这面忠实的镜子名副其实。

  对某种事物熟悉久了,便有特殊的情感,傅雷这面“镜子”也不例外。他对儿子的情感,却始终把舔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把做人和艺术永远摆在首位。每封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做人的问题,傅雷以自己为例,教导傅聪: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不气馁,获奖不骄傲……

  傅雷不但拿自己当例子,还列举其它各种名人,如莫扎特,萧邦,巴尔扎克等艺术家,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艺修养,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大奖,还是后来赴各地演出,傅雷如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从什么事件上看,傅雷这面镜都尽职尽责,在傅聪的路上,傅为他打好了基础,并在其身后时时刻刻注视着他。

  以傅雷为鉴,可正傅聪之衣冠。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编入了家书180多封,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满着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 他写给家人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傅雷不忘对其儿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书中不仅论及音乐,同时涉及教育、文学、爱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在这本书信集里,随处可见一个父亲的慈爱、对孩子的厚望及骄傲,深厚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涵养在书中各个角落闪光,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博学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受其陶冶与教导,使傅聪在海外的孤独环境中,汲取到勇气和力量。父母的鼓励鞭策更让他明确艺术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傅聪在异国漂流,但父母仿佛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今,七旬的傅聪已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艺术造诣举世公认。被寓为钢琴诗人的他应该也会时常地想念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傅雷把培养孩子同样当作他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上升到这种认识层次,但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培养,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远方的父亲轮廓渐渐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常想念、时常感动。

  《傅雷家书》是老师的教导,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同书中人物的距离,给予我心灵的荡涤,思想的启发。我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2

  笔落在纸页上。字留在信封间那浓烈的滚滚情意却流露在心底,流动,见字如面。

  手中捧着信笺,轻着翻阅。隔着纸页间,依旧能够感受到那灼烧着我眼眶的感觉。浏览点点字意,仿佛如若重温,相见如面。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一一这一类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的,可是不敢说……”《傅雷家书》中无不体现出父母对儿子的浓浓情意,即作为一个长者对儿子的教导与见解。此选文更是让我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一点一滴,无微不至的关爱。 儿时,父母总是在我们身前遮风挡雨,有感触有让我们不快的地方。就我们而言,父母的眼里,批评即然我们厌烦的遍遍教导,无不在我们的'未来起到好的作用效果。为人之父母。我不辛苦。无不为子女奋斗奔波,相处甚少。《傅雷家书》中在傅雷写给孩子的信中也有提到自己因教子极严,而让孩子童年并不愉快。为此还在噩梦中度过了些时日,对此悔恨。 每一个父亲母亲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对孩子严加管教,确实心疼孩子。这些令我们厌烦的管教,才会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最后的成果才回你人满意。我也曾悔恨过,也曾与父母唠过许多不愉快,可当自己长大后明白父母的苦心后才渐渐发觉,往来种种,无不让父母感到心寒。 读过《傅雷家书》后,我发现原来不仅孩子会感到自责,父母也会因此而悔恨,正如傅雷所说,“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父母也会因为你而流泪。 作为子女的我们渐渐已经长大成熟,就慢慢在相处中慢慢弥补对父母的过错吧,别让它成为人生中的一种遗憾。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3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书籍,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书。这些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对孩子们的成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指导。

  在阅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傅雷夫妇对孩子们的深沉爱意和殷切期望。他们在信中不仅仅是关心孩子们的生活,更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成为一个有品质、有责任感的人。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非常有意义,因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家庭、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利益。

  在阅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生、艺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傅雷夫妇在信中提到了很多关于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仅是傅雷夫妇个人的见解,更是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总结和提炼。这些观点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阅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信中,傅雷夫妇不仅仅是父母,更是孩子的朋友和导师。他们通过平等、开放、诚实的交流,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也帮助孩子们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书籍,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我相信,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本书都能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和帮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4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初写给傅聪和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一本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也是一部优秀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

  傅雷夫妇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在傅雷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傅雷每次写家书,不仅把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仔细推敲,甚至把信封写的端端正正,方方正正。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所以傅雷夫妇反复叮嘱儿子立身行事,言传身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教育,使傅雷子傅聪从小在良好的家教下立稳脚跟,成为一代知名学者以及琴艺大师。

  在每个时期,傅雷夫妇对自己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期望。而傅聪在异国他乡艰苦求学,傅雷每次用深情的家书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殷殷期盼和浓浓爱意。而傅聪也对父母有着很深的感情,每次接到父亲的'信都会感动落泪。

  读完《傅雷家书》,我深深被傅雷夫妇对孩子的深切关爱所感动。他们不只是在生活上照顾孩子,更是从精神上给予孩子支持。在信中,傅雷夫妇不仅流露出对孩子的关爱,更教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如何面对困难。

  我从中领悟到,教育并非只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我深深感谢傅雷夫妇,为傅聪的成长付出了那么多心血。

  最后,我要向傅雷夫妇表示敬意,他们不仅为傅聪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相信,无论在什么年代,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永恒的。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10-17

《傅雷家书》心得04-21

傅雷家书心得05-10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3-31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