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乌塔有感

时间:2023-08-13 13:19: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乌塔有感范例[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乌塔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乌塔有感1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认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她才14岁,就一个人旅游欧州。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谈话。第二天一早,乌塔,就与”我“告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然而,我身边的那些同学与乌塔恰恰相反。我们非常依赖父母,什么都要父母帮着做,不会自已洗衣服、不会自己煮饭、不会自己烧菜……如果父母不在我们的旁边,那我们就无法法生存下去。

  因此,我觉得乌塔小姑娘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能只依靠父母,自己也要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逐渐学会独立,独自生活。

读乌塔有感2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平凡的小姑娘,她叫乌塔。她是一个漂亮的德国小姑娘。我很惊讶,她一人游欧洲,自己赚钱,她是多么的独立自主啊!

  刚读完题目时,老师问我们“乌塔”是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铁塔,有的说是人,还有的人说是面包店等等。读完课文,我们才知道,原来乌塔是一个人。本文讲了小女孩乌塔一人游历欧洲并独立自主地做事。这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孩子。我们中国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历不了风雨,受点伤害就大哭大叫,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做,依赖别人而生活,而国外的孩子独立自主﹑坚强,这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啊!

  当然,我们不独立的原因不仅由于我们自己,还由于我们的家长。中国家长不让孩子出去玩,怕孩子受伤了。就等于把我们囚禁在一个牢笼里,我们一直呆在笼子里就根本无法在外面的蓝天上飞翔。再来看看外国家长,外国家长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能让14岁的乌塔一个人游欧洲,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能的!

  但,两种孩子的未来也并不是都完美的`。首先,中国孩子依赖别人,等父母不能帮助自己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多麻烦。其次,外国孩子过于开放,如果遇到打劫,车祸等等怎么办?我认为,中国孩子应该学习外国孩子的坚强独立,外国孩子也可以适当接受父母的帮助。

  我想,每个人都听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呢?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这样你不就更优秀了吗?

读乌塔有感3

  前几天,我们学了《乌塔》这一课,我感到惊奇:像乌塔这样普通的14岁孩子,竟有能力一个人独自游欧洲! 日记

  乌塔有很强的独立能力,所以她的爸爸妈妈敢让她自己一个人旅游。然而我们的`父母亲呢?抱在怀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且我们没有独立性,有的甚至不会整理书包,什么事都让爸爸妈妈帮忙做。我们小孩是一群渴望自由的鸟儿!如果家长都放心让我们去干什么,都不帮我们,我们没了依靠,什么都没人帮忙做,就会学这学那,就会有很强的独力性,可以自己一个人生活了。现在大多家长都这样:让自己的儿女做功课,自己则在那里干家务活儿,如果孩子做完功课觉得无聊,想帮家长做点什么家务,家长会拒绝,叫他(她)去看书,所以这样大家都变成了“书呆子”。

  乌塔的独立能力不知道是我们的多少倍。她一个人游欧洲需要查阅许多国家的资料,还要查许多风景名胜的图片及资料,这样可以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因为自己没有导游。但还有个致命的问题:语言。所以她准备这次旅游用了整整3年时间,如果换作是我们,早就累趴下了。

  所以我们很小就要学会独立生活,不然以后去高中大学上怎么办?还要会理财赚钱,乌塔旅游的钱可不是家人寄来的,是自己打工挣来的。

  读了《乌塔》,我觉得人就是要独立,还要会理财赚钱,如果把这些都做到了,那么成为——富豪就不在话下了。

读乌塔有感4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乌塔》,主要写了: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她充满了敬佩。我敬佩他的勇敢,是因为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女孩,竟然敢独自游历欧洲,多么能体现出她的胆量啊!

  我敬佩她的独立,她为了准备游历欧洲,竟花费三年时间来设计旅游路线,阅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查清了警察局的.电话,还发广告,陪小孩子玩。

  我敬佩她的父母,是因为她们的教育理念先进,敢于放手,所以我很敬佩她。

  与乌塔相比,我差多了。在勇敢方面,我哪能和乌塔一决高下呢,我连一只蜘蛛都怕。

  说到外出,我也不敢,如果让我在外面走,我肯定“不堪回首”,因为我觉得后面好像有影子,所以连濮阳市我也不敢出。

  在独立方面上,我不会做饭,很少做家务,也不会花钱,因为我只要一拿钱,就去买零食,所以我不能一个人在家。

  我的父母,有些过分溺爱,老师把我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不让我一个人出门。

  希望我能改正所有的缺点。盼望自己的父母让我一个人出去旅游。

读乌塔有感5

  今天,我学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乌塔》。课文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们的表现为何截然相反呢......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迷惑不解!经过认真阅读,细心揣摩与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谜团:中国父母把孩子当成了旷世奇宝,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见不着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国有一句老话: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就特指家长对子女们的态度;而外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独立意识,所以孩子们才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里,我不知不觉地当了上“小公主”,洗碗、洗衣服、叠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就连我参加活动,家长也是一百个不放心,一千个不同意。我已经9岁了,你们还要包到什么时候呢?现在我干起家务真是笨手笨脚的,甚至火柴也不会划。有一次,我到李月家里去玩,一进门,就看见还有许多同学也在那儿,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久。最后,她留我们在她家吃中饭,我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吃着吃着,门铃响了,李月开门一看,居然是外婆!她笑着对我说:“怎么,还在这儿吃饭呀!饭菜香不香呀?”我真是十分尴尬,人家还以为我到哪儿也离不开家长呢。望着同学们个个抿着嘴的笑脸,我羞死了,真恨不得找个缝隙钻进去。

  家长们为什么这么不放心我们?咱们还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吧!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看望黄飞翔,谁知还没到黄飞翔的家就遇到了三个坏人,同学们吓得惊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像一群无头苍蝇一般,最后,谁也没去成。通过这件事,更体现出我们的有勇无谋。与课文中那位胆大心细、有主见而不盲从的少女乌塔真是相差甚远。

  读了这篇文章,我也应该学习乌塔的独立精神,要像乌塔一样胆大,细心,这里并不是说要我们也一人游历欧洲,而是要在学习与生话方面克服依赖思想,提高独立意识、生活经验和自立精神,不要让我们成为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更不要让我们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

  读了《乌塔》这一课,使我懂得了要学会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勇敢,要坚强的道理.

读乌塔有感6

  乌塔,一个多有趣的名字啊!《乌塔》这篇课文,我一读题目,我就觉得新鲜。“乌塔”是不是一座黑的塔?是不是停着许多乌鸦的塔呢?各种奇思妙想涌入脑中,一读课文,我才恍然大悟,乌塔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这个小女孩拥有孝顺、胆大、细心、独立等等多种的伟大品质。乌塔,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国旅游,她有主见,大胆细心,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一一乌塔,这是我们第二十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游历欧洲的经过。

  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这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失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奋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教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生活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乌塔》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是深刻的感触,还有莫名的惊恐。也许大家一看这个课题,都会以为文章在写一座著名的塔,恭喜你们,答题答错了。其实文章在写一个14岁的名叫乌塔的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课文表达了乌塔那自强、自立的品质。她关心别人,她有经济头脑;她做事仔细每到一个地方,她总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家里人需要的东西,是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钱买的;为了这一次漫长的旅程,她从头计划,计划起来就是三年。

  当我读到“爱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他独自出远门”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时,我感触很深,乌塔立志远大,她在表示:我已经长大了。她是代表着全世界的儿童,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啊!她胸怀大志,独自一人出门,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就是有力的证明。对于没出过远门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但是,这位14岁的小女孩,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但这样,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前景一定有好处。机智勇敢的'鸟塔。我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世界人民学习的形象大使,也能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冒险家,将为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探索做出贡献。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惭形秽。在这个年龄,我们没有这种勇气与胆识。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助、茫然无措,像个流浪儿似的,孤立无援。因为这种莫名的恐惧,使我们把自己闷在家里,虽然有图书、电视,但是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使之锁内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是呀,我们的家就像个大鸟笼。而我们是笼中之鸟,没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体会人生的哲理。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读乌塔有感7

  《乌塔》写的是一位年龄14岁的.小女孩就独自一个人出国。

  有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 佛罗伦萨,最后还去了希腊。亲自体验各国风情。这对于中国儿童来说是难以置信。现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关心 我们,不会让我们单独出来旅游。如果单独出来旅游家长们一定不放心。我们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大人一直来帮助我们。

读乌塔有感8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读完后,我感慨颇多。

  乌塔利用了三年时间准备游历欧洲,旅费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的,她在家中就设计好旅行路线,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再给家人打个电话,寄张明信片。乌塔设计的是多么细致,她是多么勇敢啊!我们中国家长别说让孩子游历欧洲,恐怕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小区里玩,都提心吊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乌塔的精神状态:作者在睡眼朦胧时,乌塔已经准备出发,作者晚上疲惫地回到旅馆时,乌塔却惬意地吃着糖,看着书。我逐字逐句,细细体会,我感受到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应该是平时的积累。我们中国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捧着怕碎了,含着怕化了,照顾的无微不至,当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乌塔之所以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是因为她有很强的独立能力和时间观念。而我,每天早上妈妈喊着叫着,我还舒舒服服地赖上几分钟,才伸个懒腰,睡眼朦胧的起了床,比起乌塔,我真是对自己太宽容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更比不上乌塔,家务活我一样也没干过,我也从没自己叠过被子,洗过自己的衣服,更别说为家人做一顿饭了。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自惭形愧!

  我要向乌塔学习。学习她时间观念强;学习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她关于安全问题安排的有条不紊;更学习她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读乌塔有感9

  在《青年文摘》中看到这篇文章,便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当看完最后一个字时,心仿佛被一块沉重的铁块压了一下,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篇文章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乌塔是一个来自德国的12岁小学生,本来,这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挑出什么特别的人了,但是,她竟然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览欧洲,在遥远的东方,中国,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中西方教育孩子制度的不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外国人的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很强,也很懂事。他们的爸爸妈妈等孩子十岁后,便让他们自己去挣钱,去养活自己。这是对孩子的训练,就是爱孩子。他们总觉得孩子要去见见世面,见见天下奇观。孩子自己独自去体验,遇到困难找警察,问路人或看地图。中国的孩子却对这种事十分惊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担心。在外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西方人从不把孩子当成小王子或小公主,从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从小让他们出去锻炼,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妈妈赚钱的艰辛,但是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宠溺孩子,从不让他们独自出门,说是太危险,节假日,不让他们去外面游玩放松,开开眼界。阳光明媚的双休日,当美国的孩子从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国的孩子却刚刚从补习班下课,正在回家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中国孩子?

读乌塔有感10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乌塔》。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到罗马旅游,在旅馆遇到同宿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的故事。14岁的乌塔通过自己的努力,独自游历欧洲,她的独立自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直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的我来说,乌塔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带给我的惊讶不亚于作者,她身上的许多优点值得我反思和学习。乌塔在旅游前的充分准备,从行程的安排到邮寄报平安的明信片,再到自主查阅相关书籍,甚至自己挣旅费,这些在我看来只有成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却在仅仅比我大4岁的小女孩身上实践着。我也曾旅游过许多地方,但只是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一路被他们引领着、呵护着。偶尔与他们走散了,我会吓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相比之下,我对大人的依赖和独立自主能力的缺乏,让我在乌塔面前自惭形秽。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只要我有意识的培养自主意识,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加强自我管理,逐渐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成长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自信。要知道,中国的孩子并不逊色于其它任何国家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11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是我们的第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旅游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读乌塔有感12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为深刻。文中这位年仅14岁的外国小女孩,教给了我成长的第一步——自立。

  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办事周到、会计划的活泼女孩。欧洲是一个多大的地方,要是没有自立能力,还怎么独自游历欧洲。她用了三年来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不能磕着碰着,更不能独自出去玩,哪怕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家里人有时也不放心。中国的家长根本不肯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一直都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自立,现在不安全。可是,亲爱的爸爸妈妈可曾想过,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养成的,是应该从小培养的,不是吗?乌塔一个小女孩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拟定了计划,并且用漫长的三年时光不停为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而我们呢?这时,我们应当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我不得不说,我们真的没有外国的孩子活的自在、充实、茁壮。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日志,上面用图片表达了中外孩子的生活差距。我也认为非常贴切实际。中国孩子:从9个月—13岁以上一直都是学习、艺术培训。外国孩子:从一点点小家务慢慢地做起,独立起来,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这篇《乌塔》,也许我们和他们比,也有过人之处,但是我认为学生时期也应该得到自己应有的`快乐,相反,担子越重,虽然知识过于他人,但是童年应有的那份单单纯纯的快乐却在一点一滴的逝去。当像乌塔那样的外国孩子在快乐成长的时候,我们在起早贪黑的背着书包上学校。并不是说我们不快乐,而是说我们缺少自己的独立空间,我常常跟我妈妈提起,“妈妈,外国的小朋友都能赢得尊重,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可在这时,大人常常反驳,“你看看你现在才几岁?想独立?你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等你出了社会就知道独立对于你们小孩子来说有多遥远。”于是乎,不管我怎么说,爸爸妈妈总是会说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弄得哑口无言。有时我就会非常郁闷的站在窗前,迎着徐徐的清风,问:“不就是想争取一些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想从小就依赖上你们嘛,有必要这样做么?”

  我其实深深地明白,爸爸妈妈这是对我们爱的表现,想从小就让我们好好地生活,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爸爸妈妈迟早要明白,如果让孩子对你们太过于依赖的话,最后对我们会有什么益处呢?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可以给我自立的空间,让我独立起来,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读乌塔有感13

  读完《乌塔》这篇文章后,我很佩服乌塔的独立性,她独自一人闯了许多城市,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挣旅游要用的费用,各种准备费了乌塔三年的时间,等乌塔挣足了钱,也查阅足了资料就独自去旅行,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好,既锻炼了自已,又能大开了眼界。

  比起我们,有的同学自己连走路上学都不敢,也不会打扫卫生,很娇气,所以我们更要学习乌塔的.独立性。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不经磨砺怎能成长?我们现在需要机会,亲爱的父母长辈们,请放开你们溺爱的双手,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读乌塔有感14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名叫《乌塔》。

  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到了独立,考虑周全,责任心强的小女孩乌塔。她的每一个品质都是我从课文中找来的,其中:独立是她从一个人环游欧洲和自己带闹钟很早就会起床。考虑周全是从她会给家人打电话和寄明信片报平安。

  在本课的第7、8自然段,诉说中国的宝贝和外国的宝贝的差别。在中国孩子总是被万般呵护,什么洗碗,扫地,洗衣服这样的事都是父母做。这样不仅让父母更累,也让孩子不独立。而在外国,孩子都是自立的,可以自己去大自然探索。

  在自然里,乌塔说我们的兴趣很少,我十分同意,我们的兴趣都是些不能够全部得到知识的事,自己去实践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去亲自出门一个人看看就会知道,待在家里的自己是多么依赖父母,只有独立才会快乐。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最想对现在的家长说:为什么不能让我自己出门啦?出门之后我会变得独立,您也不会麻烦,还能让我认识祖国的美丽,这个一举多得的'主意你为什么不允许啦?我也想对现在的自己说虽然乌塔那时候比我大4岁,但是四年之后我真能游历欧洲吗?她的品质我真的有吗?我猜测我过了20岁都不一定出国,她的品质我几乎一项都没有。

读乌塔有感15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仅有14岁的德国小女孩儿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她在家就设计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也不怕一个人力量单薄。她自强,中国人认为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得捧在手心里,不能让他们受苦受委屈;但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和磨练。

  读了这本书,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同样是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我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日常生活却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而乌塔,却独自一个人游历各国;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而乌塔却靠自己的力量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个人走在马路上都惊慌失措,而乌塔一个人游历各国却镇定自若。

  乌塔就像一颗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练中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样跨国旅游,但一定要学习她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世界上别的小孩,我们一定要学习乌塔的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才能让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读乌塔有感】相关文章:

读《乌塔》有感06-10

读乌塔有感05-08

读乌塔有感06-26

读《乌塔》有感06-29

读《乌塔》有感01-24

读乌塔有感【推荐】09-25

【荐】读乌塔有感09-25

【热】读乌塔有感10-05

读乌塔有感【荐】10-05

【热】读《乌塔》有感06-14